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从乡行 > 33、情谊

从乡行 33、情谊

作者:饮水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7: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中明在结束了省试后,是真的好好睡了一夜,就连晚饭都没有吃。在休息完后,第二天元气满满的出了门。

经历完省试,此时李中明再读书也就没有了往日的急切和功利之感。再拿起了书,李中明会更耐下心仔细去思考文义背后隐藏的人间至理,他准备结合社会中人与人间的相处,再次体会文篇。之前,他就有这样想法但是总不成熟,而且也耐不下性子,如今省试结束,他也就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好好揣摩经义背后蕴含的深远意义。

陪同着师兄朱旭,李中明每日里依旧是读书,不过剑术也练习的多了起来。二人就这样安安静静在这片小天地里,自得其乐。

丝毫不理睬考后士子们的请托宴饮和评卷传闻,而且二人还是考取的还是九经科,这诸科考生录取后虽无进士科清贵,可是在这省试后的考试相比来说,还是很是公平的。毕竟贴经墨义均在书上,评审官自身的主观性就已大大限制。

故而,诸科考试张榜后,几乎没有什么吵闹录取不公的事情发生。除非,考官真的录取非人,取用的均是些草包废物,完全不读诗书的人物。而且经书是否熟稔,这些是难以冒充的。毕竟,中试之后,只需打听一下,便可得知其在往日的读书情况,很是容易拆穿。

李中明这边每日里读书练剑,顾府里顾雪见的后续事情也渐渐打听闻知了。原来顾雪见虽然未能去永安侯府祭奠,但是还是准备按照丧仪为刘大郎君守孝一百日。

刘府听闻自家大郎君的准未婚妻,要给他守丧,还是按照已嫁妇的礼仪,去守孝一百日,很是感动。之前,顾雪见未能亲自祭奠引起的不舒服也烟消云散了。最后还派人拜府,去安慰她要保重身体。

而顾府众人,看到自家的娘子如此痴情,还如此守礼,也是倍加感动。顾况和顾家老夫人对着顾雪见这样的行为,更是倍加欣慰。这样一来,顾家儿女的清誉和名声只会更上一层。于是,还专门在顾府开设别院,供其居住。

于是,顾雪见便开始了素衣素服,不吃荤腥,每日里为刘大郎君抄经祈福,如无要事,几乎足不出户。

这些本来并没有什么奇怪的,无怪乎,是顾家女子和刘家郎君间感情深厚,才会主动为其守孝的。可是当在守孝中,忽然又传出,一个引人非思的消息。

原来是与刘大郎君自幼交好,感情极为深厚的表弟李生,也是今科来京赴试的贡生,在得知了自家的亲表哥不幸英年早逝,真是伤心不已,在祭礼上,直哭得昏厥了过去。后来尤其是从自家姨母处得知,自家表哥十分心悦自家的未婚妻,本打算打完此战就要回京与其成婚,此事更是与自家的姨母通信商议妥当了,可是中间却出现了这样的事情,真是惹人垂泪。

更让人感动的是,自家表哥在临逝前,留下的书信中,还专门提及了自己的准表嫂,希望自己去世后,家人不要为难她,更是希望在自己去世后,能够稍微照应她一下。毕竟,刘郎君是知道,顾雪见母子在顾况面前不受宠的,也就和自己定下婚约后,境况才有所改变。

故而,刘郎君才会在信中,拜托家人照看自己的心上人。

也许是感念于自家表哥与顾雪见间的深深感情,更是伤感于自己与表哥的深厚情谊,尤其是听闻顾雪见要为刘郎君受孝百日时,这位深受感动的李生竟然向自家的姨母提出了一个想法,他要代自家的表哥迎娶顾雪见,更是要在之后,将姨母接出侯府,让自己奉养其百年。

外人如果听闻李生的想法,或许会被吓了一跳,可如果得知详情后,就不会奇怪为什么李生会提出这样想法了。原来李生自幼丧母,父亲虽也为官,可是也仅仅是担任些低品微官,后来品级上升,却要调去地方,区域很是偏僻荒蛮。如果小李生跟着过去,定然难以长大。所以,李父只得将其托付他人照顾。

而李生母亲的亲姐姐那就是最好的人选了。李生的母亲姓魏,原本也是京城郊外的良家子女,可是恰逢家乡大疫,一家人中,仅存在了她们姐妹两人。后来,魏大娘子更是护着自己的妹妹好不容易来到了京城流亡求生。进入了京城,二女也无什么技艺,更无什么本钱。为了生存下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魏大娘子只得凭着容貌秀美,体态秀丽,卖身给高门富户。

而当时永安侯府正好要买卖一批女使,魏大娘子凭着良好的容貌得以入选。后来,又凭着性情温顺,待人妥帖,更是被选为了新永安侯的姬妾,最后还为侯府生下了庶长子。而魏小娘子因为姐姐被选入永安侯,不仅有了依靠,也有了收入。最后更是凭着姐姐的扶持,不仅在京城安稳下了家,更是慢慢扎下了根。

后来魏小娘子结识了李生的父亲,但是他还只是一个入京赶考的贫书生,多亏魏小娘子借与他钱财,他终于中了五经诸科。因为感念于魏小娘子的恩情,李父便与她定下了婚约,成了婚。当魏大娘子得知妹妹相中了夫婿,还是一个五经及第的诸科生,也没有反对,反而对两夫妻帮助了不少,更是通过永安侯的关系,帮着自家妹夫在京中谋了一个低品京职。

再后来,就是李生出生,不久后,魏小娘子去世。再逢李父品级上升,却要调去地方,小李生不能随行。魏大娘子只得将李生接入了永安侯府,自己亲自照顾。

此时,魏大娘子已经成为了永安侯姬妾,虽不受宠,但是却也为永安侯生下了侯府的长子,更为难得是,刘大郎君随着年龄的长大,不仅继承了永安侯强健的体魄,更是继承了侯府祖传的兵法武艺。相比于侯府嫡子的羸弱,永安侯看到长子的猛勇,故而对长子十分看重,而刘郎君母子在侯府的地位也直线上升。

而此时无人照顾的李生,也被接入了永安侯府,由魏大娘子养育照顾。故而李生的幼年就是在侯府长大的,他更是视刘郎君母子为母,为兄。后来,他们长大了,刘大郎君接受侯府的安排去边境磨砺锻炼,而已经长大成人的李生,也回到了父亲身前。

可是,相去千里的距离并没有疏散开表兄弟间的感情,两人更是常通书信。后来,他还得知自家表兄定下了亲,还是一个世代官宦的读书人家的姑娘。她虽是庶出,可就是这相同的身份,使得表兄很是怜爱。后来,更是通过信件中的只言片语,得知她性情柔顺,待人极好,这使得李生很是为表兄高兴。

再后来,他入京应试,却是突然得知表兄不幸离世,这使得李生真的痛不欲生,想到不久前,与表兄通信,里面述说着他就要回京成婚,字里行间隐藏着他高兴的模样。如今,却是阴阳两隔,这怎能不使李生为表兄伤心?再看到自家姨母憔悴的面容,和表兄刚去世就受到的低下待遇,这就使得本就内心不好受的李生,更是难过。所以,才有了李生在祭礼中的苦昏过去。

而说起李生,他也是个伟男儿。自幼丧母,由自家的姨母抚育长大,故而读书认字较晚。可是,他在读书一途上,却极有天赋,于是李父为他请的名师,他也不负父亲和师父所望,很早便通过了州学录试,后来更是被推荐到南京国子监读书,在这里,他不仅手不释卷,更是友谊师长,每次考核还能名中前列。故而,他被众人寄予厚望。最后,他也不负周围亲朋的所望,他在南京府试得中府元。他的得试文章公布出来,更是无人不服。

此外,更兼得,李生容貌俊秀,玉树临风,颇有古之潘安、宋玉之姿。这引得时人对其颇为推崇。而此次入京应试,众人均说如其不能名列榜上,还有何人可以入选在榜。李生是当得起这样的赞意的。毕竟身为南京府的府元,他是从南京那么多的读书人中竞争出来,而南京不仅是朝廷南方的经济重镇,更是南方的文化荟萃之地,这里文华之鼎盛更是胜于京都。从历代省试来看,只要是获得了南京府的府元,定然会在之后的省试中名列榜上,从无例外,只是名次排名不同而已。

所以,这就是李生的底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