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汉中祖 > 第一百二十章局势

三国:汉中祖 第一百二十章局势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6: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河南尹,新城。

黄昏时分,司马懿驻步驿站,望着手上的诏书,叹了口气。

“父亲,陛下欲召见我等,今又下诏令我等回军,是为何理?”司马昭牵着骏马,疑惑问道。

相比于司马师敏锐的政治嗅觉,缺少历练的司马昭还是稚嫩些许。

司马懿抬头,垂手握紧诏书,澹澹说道:“无它,今陛下病重,唯一难定便是托孤人选,及退蜀迁都之事。”

司马昭扑捉到了司马懿话语里面的深意,说道:“陛下诏父亲入中军,便是欲令父亲为托孤大臣之选,今诏书让父防备蜀汉,不用入军,可是又不欲委任父亲为托孤大臣?”

司马懿接到第一封诏书的时候,将大军交予夏侯霸、孙礼领军,自己赶路前往南征大军。在新城时,又收到曹叡的第二封诏书,让司马懿回军防备蜀军。

司马懿恋恋不舍地看了南方,说道:“今陛下反复,正是如此也。”

司马昭心有不甘地问道:“父亲,我等就如此回军?”

司马懿看了眼司马昭,叹息说道:“我等不得南下,今不回军,还能作甚?”

说完间,司马懿翻身上马,轻抖缰绳,羊装心中无事,缓慢前行。

未走多久时,南边又来一队骑兵,见司马懿正在前方,喊道:“大将军,陛下急诏。”

闻言,司马懿大喜过望,头正面转向后方,而身体却能保持不动。吓得对方的战马忽然止步,不敢前行,自感前方之人好似狼顾。

不过就是片刻而言,司马懿有意识着将骏马调头,问道:“陛下,诏我可有何事?”

领头的骑卒勒住缰绳,安抚了胯下在战马,从袖口处掏出诏书递给司马懿,说道:“陛下诏大将军南下,将有大事托付。”

说着,骑卒念起孙资的叮嘱,低声说道:“大将军,孙中书有言,让大将军当迅速入军,以免迟则生变,被昏庸无能之徒所窃取。”

看着诏书的司马懿微眯眼睛,他仿佛看到了曹叡榻前的明争暗斗。

须臾后,司马懿抬起脑袋,笑道:“诸位奔波送诏多辛劳,子上带他们前往城中休息,并送上钱财。”

“诺!”

司马昭拱手应下后,上前低声问道:“父亲当速赶往南阳,以免迟则生变。”

司马懿笑了笑,说道:“既然如此,为父即刻出发前往南阳,明日抵达陛下榻前,受领托孤重任。”

司马昭面露微惊,说道:“新城至南阳二、三百里,一夜如何能至?且父亲肩上箭伤任在,怎可如此奔波。”

司马懿上扬嘴角,意味深长的说道:“如你所说,迟则生变,如是而已。若晚至,或许又是一份固守军令。至于箭伤与司马氏前程相比,不值一提也。”

“诺!”司马昭拱手应道:“昭陪父亲一同而往。”

“可!”

……

瓜里渡,汉军大营。

烛灯下,诸葛亮手持巾帕,捂住嘴巴咳嗽着。片刻后,诸葛亮放下巾帕,深吸了口气,肺腔才舒缓些许。

“上丞相,该喝药了。”侍从捧着碗入帐,说道。

诸葛亮依着凭几,手指桉上,说道:“放下吧!”

“诺!”

诸葛亮手撑在凭几上,探手拿起前方的战报,又仔细看了看,颇是欢喜。

刘禅虽然没有吸引瓜里渡魏军北上成功,但瓜里渡魏军近日却因曹叡病事将前方曹爽、秦朗二将调了回去,导致攻势暂停。加上曹叡大张旗鼓的命齐王曹芳、燕王曹宇南下。

面对如此异常的举动,诸葛亮派遣大量斥候向北探查,又询问向蜀汉投靠的曹魏官吏,两者结合已经猜出了曹叡病重的消息。

倒不是曹叡不想秘不发丧,而是他根本不敢瞒。其国中有齐王、秦王二个皇子,首先需要确认谁为太子。立完太子后,病重的曹叡还需挑选托孤大臣。再后面需要让齐王灵前继位,让军中诸将跪拜立下君臣名分。

如果曹叡秘不发丧,让齐王秘密继位。短时间内,如何能让八岁梓童安抚住军中将士,届时回军途中,估计换老大投靠蜀汉者不在少数。

要知道曹魏的统兵权与蜀汉不同,刘禅在登基之初就向诸葛亮强调东汉灭亡的要点,其中之一在于地方太守、刺史掌握兵权乃是大忌。是故诸葛亮在早些年的时候,就向地方下手,将兵权从太守上拆分出来,委任都尉一职,以掌兵权。

如张嶷就是从都尉一职升上来,王平亦担任过西部都尉。而到州级别设立都督职,掌握州兵权。至于边疆地区还是以太守掌握兵权为主,除非安稳时才委任都尉。

而曹魏的兵权却是一直掌握在地方的太守、刺史手上。一旦曹叡处理不当,或交接班不清楚,很容易引发换旗归汉的一些事件。

毕竟此事非同小可,如果中央威望下滑,而地方州郡长官掌握兵权,极容易演变成藩镇割据。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司马氏当政,发生淮南三叛的核心原因。

是故,当诸葛亮探得此消息后,立即向身处宜阳的刘禅写疏,让其回南阳统率大军,委任大将镇守宜阳。并向镇守襄樊的蒲忠告知此消息,让其安心抵御南边的东吴。

对于刘禅惨胜司马懿的战报,诸葛亮也只是扶须含笑,感叹下陛下在兵略上成长颇大,在邓艾、王平的辅左下能够击溃司马懿,有雄才之能。至于其折损的兵马,诸葛亮也只是简单的瞟了几眼,吩咐国内的蒋琬好生抚恤。毕竟对于即将攻克南阳四郡,得民二十万的大汉,还是能够忍受。

不过亦有坏消息,南方的孙权因陆逊被堵在襄樊城下而大怒,调诸葛恪万人北上,并领四万士卒逆江而上,准备攻克襄樊。同时任命步骘领麾下部曲及武陵郡兵一万三千人逆江而上,进攻陈到镇守的永安城。步骘、孙权、陆逊三军合计九万三千人,向蜀汉用兵。

加上诸葛亮病未好全,又处理军务,病情又复发了,其精力难以统率大军。两者结合之下,诸葛亮思前想后,军中无一人可大用,不得已把身处宜阳的刘禅回军坐镇,分担自己的压力。

想到这点,诸葛亮的肺腔就有隐隐作痛,曹叡虽病重,但孙权仍在南,南北二十万大军的重压下,还是让蜀汉有些招架不住。

诸葛亮端起温热的药一口喝下,用巾帕擦了擦湿润的嘴唇,持笔写信给蒋琬。

信言:今南阳战事紧急,孙权起兵十万攻我,速征调蜀中兵员五千与江州。令江州都督统兵八千人,汇合陈到所部二千,东出抵御步骘。

诸葛亮提笔沾湿笔锋,又写信于邓芝。

信言:伯苗为我大汉江州都督,今吴人背盟犯我,为解永安之困,荆北之围,还需勉之。

顿了顿,诸葛亮为防止刘禅还留念宜阳欲进取洛阳而不愿南下,写了份奏疏。

其言:国家在上,臣亮顿首。亮闻国家大败司马懿,威震中土,实有雄略。然孙权起兵十万犯我,虽曹叡病重,但亦不可不防北疆之事。且国家士卒死伤颇重,亮抱病在身,故臣恳请国家南下,以统大军,以保南阳不失。

诸葛亮将此三信封好,命骑卒加急送往刘禅、蒋琬、邓芝三人手上。

《汉纪·光文帝纪》:“建兴十六年,中祖破武关入南阳,所至皆克。因吴背盟,中祖率众攻宜阳,恰司马懿兵至,众人言退,中祖不从。后中祖识懿之策,于洛水北大破其兵。斩首过万,斩乐綝、殷署、吕建三将,威震中土。”

《汉纪·王邓姜霍传》:“建兴十六年,平左中祖北上,大破司马懿。……艾从中祖击司马懿,实有功也。”

《汉纪·诸葛世家》:“上丞相闻中祖破司马懿,自叹而不如,曰:‘威震中土也’。”

《汉纪·曹氏传》:“曹叡闻中祖大破司马懿,怒极攻心,箭伤复发,重病卧榻。”

陈寿:陛下,给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