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明末凶兵 > 第963章 问鼎乌思藏

明末凶兵 第963章 问鼎乌思藏

作者:怒江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6: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963章问鼎乌思藏

宗赞差点没哭出来,他是有点傻,可还不是真傻,他被耍了,汉人背信弃义,这是要将他和卓玛一赞一网打尽啊。而卓玛一赞呢,他笑着流出了泪,愚蠢的宗赞啊,还有那个聪明的铁墨,就这样把整个乌思藏毁掉了。

风中的花信子,高高在上的布达拉宫,谁能听懂心里的声音,长廊古道,宝剑出鞘,一曲长歌泪。

命运的通道里,尘封了多少记忆,战场之上,又有多少变化,当布泽亚南北两端被封死后,峡谷中整整近五万乌思藏人变得鸦雀无声。这所有的一切来得太突然了,让人一点心理准备都有没有。晋北军背信弃义,是宗赞无法想到的,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明明已经选择臣服晋北军了,汉人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国师鸠摩智也不在身边,此时连个拿主意的都没有了。

相比较宗赞的无助和恐慌,卓玛一赞却笑了,不过都是苦笑罢了。愚蠢的宗赞啊,现在知道自己有多愚蠢了吧,人家汉人从始至终都没想过留什么后患,晋北军这一手藏得好啊,等到乌思藏国剩下的勇士都集中到布泽亚后,趁着双方交手无暇顾及其他,迅速占据南北要处。

笑着笑着,卓玛一赞的脸就像被人控制了一般,突然间蹦了起来,脸色变得越来越冷,一双眸子扫视四周。

汉人定下了这个计划,那必然会想办法将双方引到布泽亚山口来,之前自己可是绝对没有离开王都赶往布泽亚山口的想法,若不是大相琼苏赞极力劝解,也许现在就站在逻些城城头与汉人恶战呢。

如果所猜测的没错的话,琼苏赞已经投靠汉人了,想到这里,卓玛一赞整个人变得暴怒起来,“琼苏赞,琼苏赞,来人,给我找到琼苏赞....”

卓玛一赞喊下去,乌思藏士兵们寻找其大相琼苏赞来,可之前还随着大军进入布泽亚山口的大相大人竟然不见了,没人知道他是什么时候离开的,就像算准了会有这些变故一般。

面对强敌围困,卓玛一赞和宗赞还是没能站到一起去,不管怎样,双方都不可能合作的,宗赞是直性子,不管有没有晋北军,他都不会原谅卓玛一赞的。而卓玛一赞呢,则是另一番想法,他不会跟宗赞合作的,双方争执不断,最后有可能活着。

可要是合作,那谁也离不开布泽亚山口。汉人是狡猾的,他们要的控制乌思藏,只有纷争不断的乌思藏才对汉人最有利,反而一个团结一致的乌思藏,是汉人绝对不能容忍的。

如果自己与宗赞联合,那晋北军就算付出一定的代价,也会尽全力消灭布泽亚山口的乌思藏勇士的,反之,他们乐见其成,就不会下杀手了。

英雄末日,凄惨悲凉,虽然没有四面楚歌,可卓玛一赞依旧感受到了那种无助。自己杀了老赞普,到最后又毁在小王子宗赞手中,这就是佛家所言冥冥之中自有天注定么?

悲哀的风雨,汇聚成河,随着恐慌蔓延,许许多多的乌思藏人选择了投降,不是他们愿意投降,而是不降也没有其他办法了。只要能活着,没人愿意去死,就算乌思藏人也不免俗。

铁墨并么有去布泽亚山口,而是领着人突袭了古象雄国最坚固的城池穹窿银城,如今穹窿银城几乎是无人防守的状态,宗赞小王子为了对付卓玛一赞,几乎抽出了穹窿银城大部分兵力,现在上万大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夹攻兵力空虚的穹窿银城,又能费得了多少事情?一日之间,穹窿银城被拿下,紧接着奥尔格亲自领兵,一卷附近几个部落。

逻些城和穹窿银城全部被拿下,预示着整个乌思藏大战已经进入了尾声,接下来就是如何解决布泽亚山口的乌思藏人而已。

站在布泽亚山巅之上,远远望着峡谷内成群的乌思藏人,而在身旁站着面色复杂的琼苏赞,此时琼苏赞心中五味杂陈,似有愧疚,又有幸运,铁墨一直不发话,他也闹不清铁督师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琢磨了一下,还是躬身道,“尊敬的督师,你答应过的,只要能夺取穹窿银城,掌控乌思藏局势,就不会多造杀戮的,还请你开仁慈之心,莫要多造杀伤!”

铁墨眯着眼瞅着琼苏赞,那双眸子锐利如刀,有一种莫大的威压气势,竟让琼苏赞不敢抬起头来。感受着铁督师锐利的目光,琼苏赞心里十分慌乱,真的是莽撞了,晋北军作为胜利者,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又需要他琼苏赞多说么?

若是惹得铁督师不快,之前所做的一切岂不是付之东流了?琼苏赞心惊肉跳的,过了一会儿,才听铁墨慢悠悠的笑道,“嗯,琼苏赞大人还是不错的呢,你也该知道,本督师很讨厌那种没有良心的畜生。你放心好了,本督师不愿意多造杀戮,可那些人要是反抗的话,也不介意动动刀子。”

铁墨领着人向前走去,琼苏赞却站在后边长舒了口气,他知道自己刚刚真的很险,这铁某人喜怒不形于色,刚刚看似流露出杀意,可实际上是在试探罢了,如果自己刚刚没说那些袒护乌思藏勇士的话,估计以后也不会受到重用了吧。

铁某人说的很清楚,没有良心的人是不敢用的。为什么姓铁的年纪不大,就有如此深的心机呢,相比之下,乌思藏英杰卓玛一赞差的太远了,如此也能解释为何每一步都要败于晋北军了。

接下来的招降任务则交给了耿仲明,被困在峡谷内的乌思藏人已经没了斗志,但这并不意味着乌思藏人会心甘情愿的放下武器,投降晋北军。总有那么一批人有着傲气,不可放弃,宗赞是不想反抗的,卓玛一赞也形同一个活死人,可这二人的部下却有很多人不想就这么降了晋北军。

多少年来,乌思藏勇士何时如此窝囊过?临近傍晚,几个千夫长聚拢在一个魁梧壮汉旁边,这位壮汉就是宗赞手下头号大将铁仑,“兄弟们,小王子和大赞普是无心再战了,可是咱们不能就这么认命了,明日汉人定要招降,到时候咱们就跟着小王投降,等一离开峡谷出口,就立刻制造骚乱,定能打汉人一个措手不及。”

听了铁仑的安排,众人大点其头,没有人反对。第二天,一切如铁仑所说,晋北军放开了布泽亚山口南端,铁仑等人走在最前头,他们低着头,看上去颓丧的很,而宗赞和卓玛一赞反而走在最后。耿仲明注视着长长的人流,神情严肃,突然间眉头挑了下,指着那走在最前头的铁仑,低声对旁边的副将道,“喊话,告诉他们所有人将双手举起来。”

那副将不明白耿仲明的意思,不过还是按照命令用乌思藏话喊道,“下边的乌思藏人听好了,所有人将双手举起,否则格杀勿论。”

命令下达,有的人举起了双手,有的人却犹豫了,其中就有铁仑。此时铁仑低沉着脑袋,心里一阵暗骂,他现在手里可藏着一把短刀呢,如果举起手来,岂不是露馅了?铁仑犹豫不决,山巅上的耿仲明握紧千里镜,嘴角划过一丝冷意,这些乌思藏人可真是不简单呢,到这个时候了还有这么多心思,看来必须给他们足够的教训了。

随着一连串的命令传下去,原本开放的南端出口立刻被封死,厚重的盾牌手堵住路口,长弓手在后,看到这种情况,铁仑等人哪里还撑得住,现在不动是死,倒不如拼死一个汉人。只听一声怒吼,铁仑右臂一甩,多了一把明亮的短刀,“兄弟们,汉狗欺人太甚,跟他们拼了,杀一个不亏,杀两个是赚!”

铁仑这一招呼,场面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前边铁仑和几个千夫长领着人去冲击南端的出口,而居于后方的宗赞小王子一颗心却沉到了谷底,这个铁仑到底想干嘛,难道想把所有人都害死么?卓玛一赞也不赞同这种拼法的,明显汉人占据绝对的优势,乌思藏勇士几乎毫无胜算,这样拼,除了徒增伤亡有什么用

所以,宗赞和卓玛一赞第一次达成了共识,他们约束着那些还没有产生骚乱的部下,慢慢朝后退去。

铁仑不可谓不英勇,可面对厚重的盾牌阵,那份英勇又有什么用呢?在弓矢绞杀下,一群群乌思藏人躺下了,随后盾牌手向前,长弓手退去,一队队长枪手随着盾牌手开始对残余的乌思藏进行清剿。

这是不公平的决斗,因为乌思藏人伤亡惨重,而晋北军却毫发无损,面对凶悍的晋北军,随着伤亡越来越多,许多乌思藏人崩溃了,他们扑通跪在地上,可迎接他们的依旧是死亡。

打扫完战场,耿仲明让人将近三千乌思藏残兵押到了布泽亚山口中央,扫视那些注视当场的乌思藏人,耿仲明神情肃穆,高声呵道,“看来本将有必要跟你们说一下,以后,但凡有反抗者,所有随从者全部格杀,你们都记住了,以后要是还有反抗者,你们最好自己把这些人解决了,你们不动手,本将就亲自动手,不过那时候,死的可就不是一个两个了。”

目光扫光,那些观望的乌思藏人忍不住打了个寒颤,汉人可真凶残。接下来似乎是印证自己的话一般,耿仲明亲口下令,将那些参与闹事的降兵斩杀。就这样因为铁仑的暴动,一万多乌思藏士兵死在了南部端口。卓玛一赞心里除了骂铁仑愚蠢,还能做什么?

崇祯十一年腊月二十三,逻些城布达拉宫,铁墨亲自接受了宗赞和卓玛一赞的归降,当天封宗赞为新的大赞普,原来的大赞普卓玛一赞送归长安,而那些乌思藏降兵,则被整合,将在今后半年内逐步改编入纳木错和迦马丹萨城担任仆从军。

也就是说,宗赞这个大赞普已经没了兵权,他只有治理乌思藏的权利,却没有兵权,宗赞会不会不满,奋起反抗?

也许会,可铁墨也不怕,因为手里还攥着卓玛一赞呢,宗赞不听话,不要紧,不说他手里的兵马能有多少,单单到时候把卓玛一赞这条疯狗放出来,就能咬的宗赞遍体鳞伤的。

看着王座上的铁墨,琼苏赞心中暗叹,真不愧是枭雄之姿,举手投足,轻而易举的就将未来乌思藏的路子定下了。

所有人都以为卓玛一赞会死,可铁某人偏偏不杀,就是要给宗赞小王子一个警告,只要他铁某人想,随时能拿下宗赞头上的大赞普之位。

乌思藏之战后,铁墨决定重修纳木错以及安多城,并以尚可喜为将驻守纳木错,另外调方启梁离开,改镇迦马丹萨城,并该迦马丹萨城为青藏府,所辖白玉城、匹播城、纳雪城。可以说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早先就想好了的,为了让方启梁没有后顾之忧,铁墨还刻意把史森明留在了青藏府,协助方启梁处理军务。

如此一来,可以说整个乌思藏已经被一分为二,而王都逻些城则直接暴露在晋北军铁蹄之下,只要逻些城有点风吹草动,晋北军转眼间就能杀到。安排好一切事宜后,铁墨就领着阿琪格等人快马赶回张北,而王左挂则暂时逻些城主持大局,至少要等到局面彻底稳下来,才能从乌思藏抽身的。

回张北的时候,已经是年关了,这个年对铁墨来说,并不是太美妙,因为刚回张北,就得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大清国十三贝勒多尔衮于永定河河畔大破杨嗣昌十几万大军,一战之下,大军惨败,不仅丢了达鲁城,就连小黄河一线也在乱兵冲击下土崩瓦解。杨嗣昌怎么也有十几万大军,无论如何也该撑上些时日吧, 这事啊还得从十几天前说起。

腊月十九,三万金国铁骑在多铎的带领下直扑永平北部小南河,按照正常情况下,这个时候为了保住南部永平,定要发兵攻打大清国后方的,可多铎在打下小南河后,等了足有一天时间,依旧没等来达鲁方面的援兵。达鲁城里,杨嗣昌压着手下部将,就是不出兵,他非常清楚所部兵马的极限在哪里,守城绰绰有余,出城阵地交锋,自寻死路。

顶点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