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少年武宗 > 第二百一十五章 兵家武学录(下)

少年武宗 第二百一十五章 兵家武学录(下)

作者:儽神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30 04:42: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下册以精神修炼法,和拳学架子修炼法为主。在修炼拳学架子之前,切记务必修行基本功。将基本功达到要求。没有力量的拳法,伤不到人。

四、炼神功法(十层)

在传统武学之中,炼神功法又被称为心法,心法和气功属于同等境界,都不等同于内功。准确的说,现在普遍意义上所说的内功,或者按照严格规定来看,真正可以修炼的内功,应该是不存在的。

七步浮屠录 儒家内省法

第一层是略知门内事,就是从佛以后,对于神事(各个佛陀的显化故事)。鬼事(佛教的地狱恶鬼故事),礼事(敬奉各个佛陀菩萨罗汉的不同方法和禁忌)。法事(对于恶鬼缠身,或者请神许愿的仪式)。香事(会看香),卦梦之事(能解梦占卦)。其中一门略有了解,并不断深研。

如欲修行古之经典,可以了解古代经典的著作者生平,成书年代记事,与书籍背景有关的事迹,以及这本书后来所影响的其他类似书籍。进行简单了解之后,可以真正的开始修行此书。第一步即了解背景,至于程度深浅,以自己的想法为主,你觉得够了,就可以开始第二层的修行。但是这一个步骤必须进行。

第二层是择宗入法门,选择一个佛教或者道教的神佛人物开始供奉,等于说是成为他们的信徒,并且开始修行一部与他们有关的佛教或道教经文,直至将之背会。

即熟读成诵,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这本书籍,开始熟读,直到能够自然流畅的背诵下来。

第三层是经文心中写,将所背会的经文,一笔一划在脑海中写出来,直到在脑海中一气呵成,没有出现任何笔画错误为止。

第四层心中有佛法,将经文在脑海中写出来之后,择取经文要义,写入脑海,同时在脑海中写入经文要义的时候应该做到,写完第一个字写第二个字的时候,第一个字依然保留在脑海中,继续到写第二句话的时候,第一句话仍然完整的保留在脑海里你所写它的位置。最后达到闭眼如观书一般,一旦闭眼,脑海中佛法经文要义皆尽现于心。此法是巩固基础,以慢练为主。

第五层是万里云游路,一步一经文。在第四步的基础上,锻炼精神之活动,先择取安静平坦之路,比如学校操场,公园,每走一步,脑海中一个经文从笔画开始自然成型。之后开始走下一步,在固定时间内,可以查看自己大约走了多远,直到能够在走路写字之时,保证自己能够观看周围的路况。之后云游数处,一方面观察民间风情疾苦,能一方面从其他了解或者修行这种经书的大家请教,增进见识广闻。至觉行程圆满。道心坚定,可以返回。(达到自然而然的状态,即我佛莲华随步踏,青罗法相处处生)

第六层受法结因果,承善渡众生。在第五步的修行路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难处,有许许多多的人帮助你,你应该记在心里,因为没有他们的一餐一水,壹饭壹粥,云游者活不过万里云游。达不到行程圆满,最后的下场会是道心未定身先死。所以行程圆满之后,返回途中有行善的机会应当毫不迟疑,同时如果能遇到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有机会当帮助对方,了结自身因果。另一方面,返回途中的时候,你对佛经的要义理解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层次,下一步应该是真正的奉行佛法,普度众生,如何普度。根据经中要义所在,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谦友勇,明和忍克爱等,凡有所修,应有所记,录于纸笔。同时分类,记载,如哪一件事是用智慧帮助了别人,哪一件事使用勇气救助了别人等。在救人的过程中不要报姓名门户,否则徒增因果,沾染麻烦,天上有值日功曹巡看,功德不忘,善行不消。f凡所悟之字善行圆满,可以进入下一步最高层次的修行。

其他经书的修行者同样以此为根基,将经书要义,精简至一字在心,录于纸笔,以防遗忘。喜欢自己所喜欢的内容,就根据自己所喜欢的内容奉法修行,这是修者的根本。等到经书之中,你所发现的经文要义,你自己全部奉行过的时候,意味着你第六重境界大成。

第七层身至菩提树下,心如彼岸花开。留心沙弥世界,得道谓之佛陀。归来之后,将自己的善行整理,还有游行中感悟写下来。之后遁入佛门非常关,从心而专一佛法。能感知万物皆有佛心佛性,直至思想至诚无垢。能觉吉祥危险。

此法以精神活跃为主,练到极处,一言使人开悟,一语令人着迷。修炼之法甚为简单,闭目听曲而计数,曲毕而数出。可以听现代音乐,快音乐。最好选择自己不熟悉的音乐,从慢歌到快音乐,一步步把自己思维的速度提升上来,以帮助下一重境界的修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儒家内省法的核心就是这二十八个字。此为七步浮屠录后续之修行方法。

第八重境界,名为见自我。是晚上闭上眼睛,去回想自己今天一天所发生的事。开始的时候乱如麻,很少有人能把一天所做的大多数事情按照时间有次序的排列。甚至连自己早上发呆的时候,手脚无意之间的动作,都能够察觉到。

第九重境界,名为分类。是在已经能够回想起一天发生的绝大多数事情,并且能按照时间次序有效排列的情况下。进入到第九层分类,思想为一类,就是今天我脑海中所诞生的所有想法。交往类,我与朋友亲人之间的来往谈吐以及行为。学习类,我从书本朋友老师先人以及天地之间所学到的东西。这是再回想过一天的事情以后,重新思考并且巩固自己的获得,并将其记录与本写成心得。

第十层境界,名为心正,又称至诚之道。有言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这也是儒家为了防止外魔入侵最关键和内省法最重要的阶段,也称为拨乱反正。为人谋而不忠乎,我今天有没有谋虑思考过不良好的想法。如果有,先从思想上消灭它。不能让它侵蚀我的内心,使我思想行为逐渐不端。如果没有,则巩固正念,坚定道心。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我今天和朋友亲人的交往是否做到了诚信,动作与谈吐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修改它。在以后的日子身体力行。不能言行不一,不然外魔入侵,心念不纯,难以进入精神至诚。传不习乎,书本朋友老师先人天地传授给我使我领悟的东西我是否记录下来并且复习掌握。如果没有,先将其记录下来,要花很多时间去掌握的,每天慢慢消化一点。

把自己的思想心念纯正之后,就开始身体力行,也就是身修。

此时的锻炼,正好恰和神秀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长期坚持,达到至高层次,自然恶念不生,正念不灭。所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尘垢不沾。便是慧能所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大抵此意而已。

此系心法十层境界,是天下修学之共用。当今儒学诡辩,只知三言二语之经意,不悟身体精神之修炼。大错特错!

五、兵家拳学录(十层)

第一层:正练。一套拳术从起势第一个架子开始,一招一式,按照逐式要求,完整演练下来直到收势。要求头自然端正,身体不前俯后仰,掌握发劲。这是熟悉拳架的第一个过程。

第二层:反练。拳术之第一层能够熟练的演练完毕,则进入第二层。目地是为了进一步的去除练拳的时候所产生的空劲和动作不协调现象。通过换手反练,即如原来左脚开步,右手提起的起始动作,变为右脚开步,左手提起的起始动作,并以此向下递进,练习到收势。整个过程之中,动作和正练完全相反,假如正练在过程之中有左弓步右臂冲拳,则反练为右弓步左臂冲拳。通过左右互练,让身手协调一致。进一步熟悉拳架,帮助发力通畅。记住,在锻炼的过程中,依然要保持完整的拳架。

此法和第一层同时锻炼,第一层正练从起始到收势完整练完,则第二层反练从起始到收势已完全相反的动作做完。

第三层:打法。若使拳打斗,必把圈练小。一套传统拳术,分为“练法”和“打法”(通常意义上,各门各派所说的散手,就是把打法的顺序弄乱之后的表现形态)。练法是为了帮助习练者更好的掌握发劲,一举一动发劲明显。能让习练者看出来是身体哪里发了劲。如马步转弓步冲拳,可以明显看出来,有蹬腿转胯,拧腰,抖肩,冲拳这些动作。这就是练法。能让学习的人明白身体哪里要发劲,所以动作幅度要大,但是放在实战中,则会过于夸张。练法分正练、反练。

站起来直接上步冲拳,就看不出来这些动作了,但是速度更快,在实战中更实用。这就是这个练法的打法。如果还不明白,请用电脑在起点本书书评区观看练法打法影像。同时参考本书第三十章和三十一章。打法分为正打,反打。

以整套拳术而言,练法多为侧身低蹲的动作,不利于上步。而且动作幅度过于夸张,对于练习劲力有很大帮助,但是不能应用到实战。

打法则需要将拳术侧身,改为身体正面迎敌,身体直立而起,不再低蹲,整套动作以站立行走的姿势击打出来,有助于速度的提升,对于实战应敌有极大的好处。打法可以速成,但是功夫不能速成。功夫不等同于打法。

多数传统拳术中,打法无低蹲,起腿不高抬。这是打法的主要概念。打法中首讲速度,正打反打以迎面为先,抢步为要。一旦有大幅度动作产生,必然影响速度。

传统武术和现代技击的不同点在于,传统武术打法要求一鼓作气,一旦动手,打法都是连攻快打,激流直上。十几个动作一口气打出来,将对手打倒。现代竞技多是打一拳,然后拉开距离。

第三层配合第一层第二层一起练习,正打反打能够熟练的做出来的时候,第三层达成。

第四层:攻防。攻防是对练功夫,是实战交手。能够两人配合最好。攻防是打法的一个细分。第四层需要配合第一层第二层的练习。

将拳术套路(架子)练法之中的攻防动作分开,熟练的转化为打法的攻防动作。并且明白攻防之间的关系,自己所练的本套拳术中,哪个防御招式,克制哪个攻击招式(一个防御招式不一定只能防御一个攻击招式!)

之后,师兄弟两人,黑人只练习所有攻击招式的打法,白人以相应的防御动作防御黑人的攻击。黑人不断改变攻击招式之间的顺序,白人根据黑人攻击顺序的改变,做相应改变。以达到最佳的攻击防御效果。最好将每一次攻击防御的改变,全部都记录下来。

黑人正打反打攻击招式都能够熟练流利的出击,白人的正反打法的防御招式可以熟练的做出相应抵挡。则两个人交换,白人开始以正反打法的攻击招式对着黑人做连续攻击,黑人以相应的防御招式防御。白人不断改换攻击招式的顺序,黑人跟着做相应的防御变化。

两个人都能够熟练的掌握攻击和防御招式之间的相克关系的时候,则两个人全部完成拳术攻防的第四层。

第五层:破攻。在熟练掌握第四层之后,明白自己所练习的拳术之中,攻击招式和攻击招式之间的相克关系。双方以攻破攻,随着一方攻击招式的改变,另一方能以拳术最适合有效的攻击招式,克制对方的攻击招式,并且击打到对手身体。

破攻,是以攻击招式和攻击招式之间的相克为主,也是为了让习武者明白攻击招式的防御效果。

双方以打法的攻击招式交手,单纯的对于所有打法招式之间的克制关系进行交手,从慢到快。两个人都能在这种过程中熟练掌握,做到压制和反压制的时候,破攻成。

第六层:破防。在传统武术之中,有很多防御的招式,这些防御的招式在距离极短(贴身或者接近贴身)的情况下,反而比攻击的招式更加适用。有着更强烈的攻击效果。思考防御招式的攻击内容,之后开始琢磨他们的相克关系。两个人贴身交手,连环用防御招式做攻击。能够熟练运用这些防御招式,并且做到防御对防御的反压制之时,破防成。

这个时候拳法已经刚猛到了极点,所谓阳极阴生,刚极柔生。

第七层:倒练,倒打。倒练分为倒正练和倒反练,根据语意,即从收势到起势的动作练习。起势到收势是将拳从腰间冲出,与肩齐平。则收势到起势是将拳从肩部拉回,收至腰间。孙禄堂先生云:两手慢慢将精气神往回拉。正打猛烈,则倒练柔和。

拳术正练多为进步出手,倒练则多为退步。倒打是打法动作,讲究直身而起,正面对敌。后退将对手的招式化解掉,要点按照打法要求就行。

第八层:化攻。在拳术倒练,倒打熟练之后。两人对手,白人以正打之中攻击招式连环快速的对着倒打的黑人进攻,黑人在倒打的退步过程之中,将白人的攻击化解。之后两人互换,既能温习前面攻防的基本内容,又能帮助掌握倒打化解攻击的方法。此层境界,注重桩功以及柔化。格斗中的柔化能使身体所受到的伤害,达到最小。

从退步化攻,到定步化攻,此是化攻的锻炼方法。

第九层:化防,在熟练做到定步化攻之后,开始练习进步之中使用倒打之中的柔和力量,将对手的防御化解掉。白人用正打的防御防御攻击,而黑人使用倒打之中的化法,熟练化解白人的防御。之后两人互换。帮助温习攻防的基本内容,同时又能帮助掌握,进步化防的技法。化防的高层次就是化人,进步化攻就是化防。

第十层:化柔,你能以倒练掌握拳学柔化的道理,其他人未尝不能。思考出自身拳学柔化招式之间的克制关系。之后师兄弟两个人以同一套拳学之中的柔化招式,互相对阵。快速交手,我将你的招式化解,你用可以克制我这个柔化招式的另一个柔化招式,把我的动作克制化解进而攻击我。直至两人将动作全部熟练,真正练到顺手拈来的地步。

无招:混成。(融会贯通,刚柔并济)。将攻防、破攻、破防、化攻、化防、化柔等招式的打法串联组合,并且不断变换招式次序。继而长期演化,以便于真正的在这套拳法上达到融会贯通的层次。拳术已经脱离原有的桎梏,进入到自然而然,乃至随心所欲的层次。各种招式都能够顺手拈来。

基本功十岁以上的学生可以修行,不满十岁,不能修炼。大约要花费将近一年。桩功至少四年。呼吸功法至少六年,精神练法六年。武学拳架练法,重重层次熟练掌握,最少也需要五年以上。

这些方法也可以合在一起练习,足够人修行一辈子,想要练到高层次。至少也需要七年以上的练习。只将这些修炼方法公开,十年磨一剑,今日把示君。

丁酉年农历四月十二日,怀庆府武陟县董道广于南阳独山脚下借怀庆府董氏先祖之智慧,将零散记录整理且发展。父亲在整个整理过程之中,费力颇多。由于其不愿公开姓名,故整理人一行,只录我的名字。

整理人:董振家(怀庆府董氏广字辈弟子,族谱录名为董道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