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从救曹操长子开始 > 第二百八十四章 攻守道

三国从救曹操长子开始 第二百八十四章 攻守道

作者:云开月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5: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此战子明当居首功,”皖县守备将军府的厅堂里,孙权威严的端坐在正中,扫视了众文武一眼。

董袭和徐盛感觉如芒在背,羞愧的低下了头。

先前他们一个献策筑土山,一个献策造虹桥。

要按照他们俩的策略,想要拿下皖县恐怕要几十天以后了。

可是用吕蒙之策,直接强攻,不过半日便已经攻克了城池。

由此也可以看出,吕蒙的判断力要远远强于他俩。

不过吕蒙毕竟资历尚浅,听主公如此夸奖,连忙道:“此皆诸将用命,全军死战之功,末将不过是尽了本分,当不得记功。”

孙权赞赏的看着这员谦虚的年轻将领,心中十分满意,点头道:“子明不必谦虚,我说你当的,你就当的。

待拿下合肥时再行封赏。”

吕蒙是孙权从军中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所以他对孙权感恩戴德,以报答主公知遇之恩。

孙权对吕蒙也深为信任。

而且这个吕蒙不止勇猛过人,同时还深通谋略。

此前孙权一直对如何平衡手下淮泗武人,与江东本土豪族两派势力之间的矛盾头疼不已。

淮泗武人从孙策时期的江东绝对主宰,骤然降为与本土豪族同等地位,自然感到不满,闹着要打回淮泗老家。

而本土豪族却因为孙权太过于倚仗淮泗旧势力,不信任孙权。

所以孙权感到进退两难。

两派势力他都需要平衡,但两派又积怨颇深,主张相对,真的很难平衡。

不过吕蒙向孙权提议——驻军濡须口,却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濡须口在合肥以南,紧邻合肥,但是却属于江东的地盘。

于此驻军,一方面可以向淮泗武人表明心志,一定要带领他们打回淮泗老家。

另一方面又向江东本土豪族表明,他孙权是代表江东人士抵御曹氏,与他们同仇敌忾,是自己人。

正是这么一个一举两得的策略,从此让孙权高枕无忧,轻轻松松的平衡了两派势力。

由此吕蒙的谋略也进入了孙权的视野。

在孙权心里,吕蒙是将来能替代周瑜做大都督的完美人选。

至于周瑜,孙权可谓一言难尽。

他急需要这位“老臣”支持,来坐稳江东之主的位置,同时这位“老臣”是淮泗武人集团的领袖,也给他出了许多难题。

所以他才远远地把周瑜那帮老臣支到南郡去,等拿下南郡,就让他们在那边驻守……

“大军休整一日,明日一早,向合肥进发,”孙权站起身来,意气风发的道。

“诺!”众文武齐声答应,信心满满。

此战他们集结了十万大军,可谓兵精将勇。

拿下皖县仅用了半日,拿下合肥应该用不了太久……

……

合肥守军主将为张辽,副将为李典,守军仅有七千人。

受到皖县守将朱光的求援之后,张辽当即亲率三千军马前去营救。

可是行至半路,消息传来,皖县已经失守,守将朱光与守军已经全部被孙权诛杀。

张辽虽然气愤不已,但却无可奈何,只能率军又回来了。

不过张辽回来之前,却在在硖石的南面迅速筑起了一座被称为“南硖戍”的堡垒,作为合肥的前哨。

将军府邸的厅堂内,李典不悦的问张辽道:“听闻文远将军归来之前,还在城外筑了一座堡垒,可是要派军驻守么?”

“若不派军驻守,筑下堡垒又做什么?”张辽坐在主位上,淡淡的道。

李典站了起来,声音稍微拔高,略显焦急的道:“江东大军即将杀来,孙权手下可是有十万大军。

你我麾下只有区区七千人,不集中全部军力把守城池,以待魏公派军来援,你还要分兵外出?

到底是作何打算?”

说着,李典又重新坐下,气呼呼的端起茶碗,一饮而尽。

他们两个素来不睦,张辽面无表情道:“赤壁之战失利,魏公麾下军兵本已捉襟见肘,更何况如今南郡也在打仗,魏公哪有兵马来援?”

“既然如此,更应该据坚城城以守,不该分兵啊,”李典固执的道。

“曼成此言差矣,”张辽神色凝重的摇了摇头,“正因为孙权手下有十万大军,我等才不能被动防御。

要不然被江东军团团围住,坐困愁城,待粮草用尽,便是死路一条。”

“那依文远将军之见,难道还要分兵防守?”李典疑惑的问。

“非也,”张辽冷笑一声,正色道:“我们要主动进攻。”

“进攻?”

李典似乎吓了一跳,诧异的瞪眼看着张辽,似乎在看一个怪物一样,“我看你是疯了吧,以七千人,进攻十万人。

你当手下这七千人马,个个都如你张文远一般勇猛?”

“不是,”张文远老老实实的摇了摇头,沉声道:“只不过本将却知道,坐守孤城必死,主动出击才有一线生机。”

“疯了,疯了,我看你是疯了,天下哪有这等打法?”

李典急的来回走了两步,突然站定道:“不行,合肥乃战略要地,我不能容你如此草率,我要将此事上报魏公,请魏公定夺。”

“随便,”张辽面无表情的伸了伸手。

李典气的袍袖一挥,大踏步走了出去。

其实,他们两个性格都算比较和善之人。

李典深明大义,从不与人争功,尊敬儒雅之士,尊重博学之人,在军中被称为长者,人缘非常不错。

而张辽更不必说,此前连吕布都觉得他老成持重,值得信任,他自从加入曹氏集团之后,低调谦逊,很少与人争吵。

可是两人矛盾却是从何而来?

事实上不是他俩的问题,而是曹氏内部也存在势力划分。

曹氏内部第一势力,自然是“宗亲元老派”,这里面最顶级的人物就是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后来又加上了丁辰。

丁辰虽然算不上元老,但是关系要比其他四人更为亲近。

并且丁辰战功卓著,本来排在五人最末尾,到现在已经爬到了最前头,做过夏侯惇曹仁的主将。

这几人属于第一梯队,任何人无法与之相比。

排在第二梯队的,可称之为“外姓元老派”。

他们有的一开始就跟着曹老板创业,有的是半途加入,是曹老板事业发展前期加入的那批骨干,但他们不姓曹或者夏侯。

代表人物便是李典、乐进、于禁等武将,以及荀彧叔侄、程昱、满宠等文臣。

而属于第三梯队的,可称之为“降将派”。

这里面就有张辽、徐晃、贾诩,以及本来应该投降过曹氏的关羽。

在曹氏派系划分虽然不是那么明显,但是毕竟存在,所以可以明显的看出,张辽徐晃以及本来应该存在的关羽之间关系就不错。

而李典于禁乐进也常常被分派到一起。

文臣之中,荀彧叔侄与郭嘉程昱等互相推荐进入曹氏,关系极深,后来的贾诩虽位列五大谋士之一,却无论如何也荣不进那四人圈子。

虽然算不上排挤,但贾诩肯定不被那四人高看。

于是聪明的贾诩也很知趣,只要一下值就回到家里,绝不跟人应酬。

他正是认为自己非曹老板的旧臣,却受到曹老板重用,怕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

这也就是张辽与李典矛盾的由来。

双方不是一个圈子,根本融不到一起去。

可是这样的情况,人老成精的曹老板难道不知道?

当然是知道的。

可是曹老板却非要把两人同时安排在合肥驻守,这里不得不佩服曹老板的管理艺术。

张辽、李典都是属于“明白人”,遇到共同敌人就会一致对外。

同时因为双方又有矛盾,大家在打仗的时候便会高度集中精神,避免被对方私底下告状。

如今李典心胸还算比较宽广,要去告状还跟张辽说了一声,并没有私底下告黑状。

李典的书信被快马日夜兼程送往了邺城。

……

此时的邺城热闹非凡,天下许多以前不受待见的文人士子云集于此,准备看看曹氏如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

大汉四百年来都是荐举为官,如今曹操要一改这项制度,大家都感觉新鲜。

于此同时,曹操却在整顿兵马。

赤壁之败之后,数十万大军灰飞烟灭,曹氏军马也变得捉襟见肘。

不过好在曹氏控制的地盘够大,治下的百姓够多,曹操想要招兵还是很轻松的,只不过要通过训练才能上战场。

此时曹操与当初在官渡战败的袁绍一模一样,无时无刻都在想着纠结大军,前去报赤壁一箭之仇。

只不过曹操不是袁绍,袁绍好大喜功,非要击败曹操报仇不可。

而曹操比较务实,报不报仇倒在其次,他现在担心的是南郡战场、合肥战场以及西北的马超韩遂。

这一日,曹仁的战报送来。

曹操在书房内紧张的打开,扫视了一眼,随即便对眼前的文臣武将展颜大笑。

“孤就知道,子文出马必定能解南郡之围,没想到他未费一兵一卒,便已逼退了周瑜,有他在荆襄,孤无忧矣。”

说着,把曹仁的书信递给大家观看。

听了曹操的介绍,大家悬着的心也都放了下来。

毕竟最近的的战报是南郡遭到周瑜猛攻,而增援的军兵却被关羽阻拦,根本过不去,南郡已经岌岌可危。

丁辰虽然率军前去救援,但是能不能赶得上却没人知道。

如今消息传来,竟然是最好的结果,南郡没丢,丁辰也逼迫周瑜退兵了。

荀攸叹息道:“说起来,这也是丁令君麾下军力强悍,令周瑜不敢轻视,所以才行君子之战。

否则若是军力不对等,周瑜岂能甘心打赌?

不管如何,南郡之围解了,这便是皆大欢喜之事,魏公再也不用担心西南战场了。”

“岂止不用担心西南,”程昱在旁边接口道:“以丁令君之能,绝不仅仅安定西南便停住,他必定会继续率军驰援合肥,魏公连东南都不用担心了。”

曹操哈哈大笑道:“子文孤之婿也。

孤既已委任其为前敌大都督,这南方之事,孤无忧矣。

如今孤该担心的是,如何除掉这西北之患。”

西北就是占据凉州的马超和韩遂,他们也拥兵数十万,而且长期与羌人作战,军兵战力十分强悍。

可是如今马腾却在许都天子身边为官,马超韩遂又都奉汉室正朔,曹操并没有理由前去攻打。

这时候贾诩在旁边,捋着胡须突然出声道:“魏公何不进攻汉中张鲁,向马韩借道?”

一语惊醒梦中人,曹操闻言突然眼睛一亮,连连点头道:“文和妙计,妙计。”

原来,从关中进攻汉中可有三条路,最东边一条便是著名的子午谷,从长安出发,直抵汉中。

只不过这条路是条险路,并不适合大规模用兵。

中间一条是褒斜道,南起褒谷口,北至斜谷口,贯穿褒斜二谷,也称斜谷路,是一条主要的通道,路况良好。

最西边一条从陇西走天水至汉中以西,然后进入汉中地界。

后来蜀国的姜维接替诸葛亮掌兵权之后,大多数北伐都选择走此路,不去直接攻打关中,而是攻击关中的西部陇西,想控制陇西之后再进攻关中。

此时陇西正是控制在马超韩遂手中。

贾诩出的主意毒就毒在这里,曹操要出兵,为朝廷平定汉中,向尊奉汉室的马超韩遂借道,看他二人是借还是不借。

借,曹氏大军便可名正言顺的开进陇西马韩控制的区域。

不借,那么他二人便是图谋不轨。

贾诩这计谋,正是要逼反马超韩遂。

曹操大喜道:“传令下去,就以文和之策行事。”

正在这时,突然有侍从进来道:“启禀魏公,合肥李典将军有书信至。”

“拿过来,”曹操接过书信,看了一眼,然后随手又写了一封回信,交给侍从道:“火速送回合肥,交于张辽李典,并告诉他们,贼至再打开看。”

“诺!”侍从接过书信,又急匆匆的退了出去……

--------------------------------------

求月票,求月票,投票的大佬不感冒。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