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六百一十七章 论道诛心

这个三国很核理 第六百一十七章 论道诛心

作者:于秋陨S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4: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王允的身份不大不小也是个尚书,至少在没有徙边之前,他就还是名义上的内府五部尚书之一。

而太原祁县王氏,更是当世顶尖豪族之一,所以就算被打入了刑狱,王允也享受了最高的待遇,自己独占一方天地。

值得一说的是,这个单间正是昔日甄俨入狱时所住的房间。

更值得一说的是,今天恰好是甄俨出狱的日子。

这些时间待在刑狱中无所事事,甄俨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发呆,但倒也因此想通了一些事情,整个人愈发内敛起来。

直到今日晌午,狱卒满脸欣喜的小跑过来,冲甄俨笑道:“甄府丞,方才内府有调令下达,将您官复原职,无罪释放!”

闻言,甄俨下意识便开口问道:“外面下雪了吗?”

入狱时林朝曾有言,雪落之时,他甄俨就能离开刑狱。

狱卒弓着腰笑道:“下了,这几天一连下了好几场大雪,大概是见府丞无罪出狱,老天爷都心生欢喜,提前落雪为府丞庆贺。”

此人虽为小吏,倒是八面玲珑……

甄俨想着,便点了点头,从怀中掏出了几块马蹄金递了过去。

有道是钱能通神,甄俨自幼掌管家业,又岂能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无论身处何地,身上总喜欢装些银钱,以备不时之需。

“这些日子劳烦照顾,小小谢礼,不成敬意!”

见到马蹄金,狱卒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当下把腰弯得更低了,恭恭敬敬接过之后,才又大声笑道:“多谢府丞赏赐!”

说罢,便替甄俨打开了牢门。

一路走出刑狱之后,却正好遇到了那群身戴枷锁的世家官员。

太史慈见到甄俨,便走上来抱拳笑道:“恭喜甄府丞出狱!”

“多谢太史将军。”甄俨回礼,却把目光放到了一众世家官员身上,“太史将军,这是……”

说话间,甄俨的目光正好对上了王允的目光。

彼时王允身居高位,随手便将甄俨打入牢狱之中。

而此时甄俨重见天日,昔日高高在上的王允却沦为了阶下之囚。

双方擦肩而过时,心中自是五味杂陈。

太史慈并没有回答甄俨的问题,只是笑了笑便拱手告辞,将一众世家官员送进了刑狱之中。

方才还属于甄俨的一方天地,此刻却成了王允的独家待遇。

……

政务堂中,林朝送走了王允等人后,又开始和众人商讨起了四策的细节。

收拾了王允等人,并不能算作终结,反而恰恰只是个开始。

毕竟这四策是要推行四州,将来甚至要推行天下的。

真正的纷争流血,才刚刚开始。

至于昨夜郯县发生的事情,其实是林朝给四州百姓做了个榜样。

各郡县世家豪族,若有不同意此策者,林朝虽然不会派大军镇压,但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却可以效仿郯县之事。

以强权压制,不如以民心破之!

其实林朝这四策还算比较仁慈的了,并没有从世家身上直接割肉,只是限制了他们今后累计财富的速度。

饶是如此,那些世家只要安分守己,今后财富也会越累积越多,前提是不出败家子的情况下

这四策真正长远的意义,是废除了自商鞅变法以来,施行了数百年的人头税制度。

这一制度自创立以来,天然就有加剧贫富差异的作用。当贫富差距达到顶峰后,剧烈的阶级矛盾便会应运而生,迟早会将政权拖入万劫不复之中。

此等乱政,绝不可留!

基本方向已经定下,只是细节方面还有待商榷。

比如田丰就根据事实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子初,若是给百姓分发田地,每人分发多少亩合适?”

适合耕种的土地历来是有定数的,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东西。

若是每个人分得多了,是绝对不够的。

若是分得少了,产出的粮食又不够吃。

林朝想了想,便开口道:“这些年战乱不止,被荒废的土地也不少,咱们且先丈量清楚,登记在册后,再决定给那些流民分多少地。”

田丰又继续问道:“那该派谁去丈量?”

“自然是你户部派人,不仅要丈量无主之地,有主之地也要重新登记在册,以便今后查阅。除了户部之外,都察院也要派人,稍时某也会让军机府派兵保护你们执行此事。”

闻言,众人都点了点头。

“还有一事,便是那些因为失去土地,而不得不依附于世家的百姓,若有愿脱离世家者,也给他们重新发放田地。就算他们愿意继续依附世家,也给他们登记在册,发放户贴过所。”

“子初,此事怕是不妥。”荀彧摇头道,“依附于世家之百姓何其多也,哪有如此多的田地发给他们?”

林朝却笑道:“不,文若你想多了。某若是世家,必然不会放任这些百姓离去。”

世家坐拥的良田何止千顷,这些土地自然需要人手来打理。若自己手下的百姓都跑路了,这些地就要被荒废,世家绝不可能坐视这种事情发生。

可州府已经下了命令,又有百姓在侧虎视眈眈,世家自然不可能如过往一般施展强硬手段,那便只能提高手下百姓的待遇,总比土地被荒废强。

林朝此举,正是借这个机会改善百姓的生活水平。

愿意脱离世家掌控,州府给你分地。

不愿意脱离,州府也能让你的日子过得更好一些。

百姓的生活水平,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百姓日子过得顺心如意,国家不一定强盛。但当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之时,国家必然积弱不堪。

政务堂中没有蠢人,思索片刻后便明白了林朝的用意,不禁连连点头。

“子初,还有一事。”荀谌却在此时开口道,“此策一经推行,今后世家与百姓一同缴纳田租,可官员该如何处置?”

闻言,在场众人都皱起了眉头。

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人人平等从来就是一个伪命题,当官不就是为了封妻荫子,给子孙攒下一副家业吗!

若是没点特权,谁还愿意当官?

之前世家官员为一体,都享有免税特权。如今世家的特权被剥夺,那官员的特权呢。

要不要收回来?

思索良久之后,林朝才开口道:“友若此言有理,既如此,那便免去官员家中部分田租,依照官职大小减免。”

林朝此时虽然剥夺了官员完全免税的特权,却等于给了官员免税的额度,依照官职大小排行。

比如秩三百石的小吏,能免百亩田租,那相应的秩六百石官员,就能免两百亩,随着官员品阶越高,能免的田租就越多。

至于具体数字,还需要商议一番。

接下来内府众人又提出了一些意见,一顿讨论删改之后,天色便已经暗了下来。

最后林朝总结道:“今日就先这样吧,若无异议,这四策便定下来,明日便推行下去。同时,户部和都察院也派人前往各州郡丈量土地,清查人口。若有不妥之处,到时再改也不迟。”

这毕竟是一个全新的政策,甚至没有成例可循,也只能一边施行,一边更正。

“遵命!”

内府众人拱手道。

……

第二日,判罚徙边如期进行。

不仅一众世家官员被带上枷锁押送出城,连他们家中的成年男子,也一并被押送出城,只留下了妇孺老幼不用随行。

林朝今日心情不错,甚至老早就守在城外,准备送送这些世家。

毕竟也当了好几个月的对手,临别时不亲自送他们上路,有些说不过去。

王允昨晚一夜未眠,今天的状态自然不是很好,再加上他年岁已高还要带着一副枷锁,此时走起路来都有些步履蹒跚。

望着他心力憔悴的可怜模样,林朝忽然想笑,却又忍住了。

挥手让太史慈命令众人停步之后,林朝便来到了王允和司马朗的面前。

对于林朝的出现,王允似乎一点都不感到惊讶,神情平静的有些过分。

“王公,司马公,某已略备薄酒,二位可否赏脸一叙?”

林朝伸出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直到此时,林朝用得依旧是敬语,并没有丝毫嘲笑奚落的意思。

“林长史有命,老朽岂敢不从。”

闻言,王允先是冷笑一声,继而开口道,旁边的司马防也一并点头。

林朝随即便命人打开了王允和司马防手上的枷锁。

寒风中,冬雪上,林朝与二人对坐而饮。

“好酒!”

王允将樽中酒一饮而尽,等这股清凉入腹后,整个人前所未有的情形,便发出了一声感叹。

经过一夜苦思,此时的王允面色虽然憔悴,但目光却无比透亮。

既然败局已定,再怎么后悔懊恼也是无用,反倒不如坦荡一些,免得世人耻笑。

尽管道不同,不相为谋,但王允身上那股子气势,却是不曾衰减分毫。

林朝笑道:“王公对于某的到来,似乎并不惊讶。”

“惊讶如何,不惊讶又如何,不过是成王败寇而已。”王允说着,指了指手中的酒樽笑道:“倒是老朽要多谢长史,让老朽在临死之前还能喝上这等佳酿。”

这些林朝真的有些好奇了:“王公知道自己必死?”

王允却笑得很坦然:“老朽在郯县所作所为,与长史治国之策大多背道而驰,所以不得不死。若此次老朽不死,便说明长史还有谋划,所以还是死了好些。”

林朝与王允并无仇怨,只是涉及到了理念之争,王允若不死,自有后来者竞相效仿,届时可都是麻烦,所以王允必死。

如果这次不死,那就说明林朝还要利用算计他,以后的下场只会更惨。

他王子师今日带着家族中的成年男子赴死,祁县王氏虽免不了没落,但终究还是留下了火种,日后还有希望,也是最好的选择。

“王公通透,某佩服!”

林朝拱手称赞道,这是却是真心实意。

王允却摇了摇头,叹息道:“终究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细细想来,老朽从踏入郯县伊始,一切便都在长史的算计之中,此番倒是输得不冤。”

“王公何必如此妄自菲薄,毕竟某经营徐州数年,若是如此轻易便被人摘了桃子,还有何脸面苟活于世?”

“倒也是此理……”

王允嘴角微微一抽搐,开口叹道。

一旁不曾开口的司马防却在此时拱手道:“林长史,此番是我等败了,自然无话可说,不过老朽心中有一事不解,还请长史解答一二,全当成全一个临死之人的念想。”

“司马公但说无妨。”

司马防与王允对视一眼,这才缓缓开口道:“长史一贯爱民如子,我们两个老家伙倒是十分佩服,但岂不闻圣人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但老朽观长史之行,似是要违背圣人之言,就不怕遗祸后世?此老朽未解之一也。

刘太尉乃仁德之主,声望远播海内,长史亦为百代未有之才,如此君臣相知,必然能匡扶天下。倘使刘太尉有践祚之日,长史必登临相位。如此,安喜林氏可为百年世家乎?此老朽未解之二也。

长史风光霁月,有古君子之风,自是无忧。但世间多庸碌之辈,他年功成名就而祸起萧墙,长史难道忍心如今日一般惩处?此老朽未解之三也。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长史今在,或可以一人之力而威慑天下人之心。但人终有一死,长史之志可传千秋万载乎?此老朽未解之四也。”

如果说之前是权术上的争斗,那此刻司马防的这四个问题,就是思想层面的进攻。

权术上已经输了,但王允和司马防似乎并不服气,所以又跟林朝来了一次坐而论道。

换句话说,他们从始至终都认为自己才是对的,只是没能斗得过林朝而已。

再看司马防的这四个问题,可谓是字字珠玑,都切中了徐州的要害之处。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世家一贯坚持的施政原则,也是这个时代的共识——人生来不平等,但你必须接受这种不平等。

世间有阶级之分,有人高高在上,就得有人低头在下。有人负责统治,就得有人负责被统治。

世上蠢人多而聪明人少,所以真正的大才只需命令百姓如何去做,而不用一一解释,因为解释了百姓也绝对听不懂。

这便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再看林朝的所作所为,似乎想要百姓拥有自己的想法,这是非常危险的。

若是人人都有不同的想法,王朝根基便不稳固,国家自然分崩离析,一切都乱了套。

百姓负责生产,而他们世家,负责引导百姓,稳固这个社会结构。这便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伦理纲常。

所以司马防才说,林朝此举是贻害后世。

至于第二、第三个问题,则是在质问林朝。

你今天铲除我们这些世家,他年等刘备位登九五时,以你林子初的权势,安喜林氏必然成为天下第一世家,正如当今的汝南袁氏一般。

而那些跟随刘备打天下的大大小小的功臣,也会成为第二个我们。

你能对我们出手,还能对你的手下,甚至是自己出手不成?

如果不能,那你今天做得一切都是无用功。

至于第四个问题,则是司马防一记绝杀。

纵然你林子初是圣人在世,大公无私,但人性总是贪婪的。

你活着,或许能维护你今日创造的秩序。

可等你死了,你的后人以及那些功臣的后人,为了聚拢财富权势,必然会重走我们的老路,那你今日所做的一切,又有何意义?

这四问不可谓不毒,换做任何一个人都难以应对,从而产生自我怀疑。

反正已是必死,二人索性再在林朝心上扎一刀。

林朝杀他们的人,他们就诛林朝的心!

可王允也好,司马防也好,怎么也不可能想到,当今太尉府长史林子初的体内,却藏着一个来自两千年后的灵魂。

这个问题对于林朝来说,并不是无解。

“唉……”

只听林朝幽幽一叹后,便用无比认真的语气对二人说道:“司马公之四问,某便反过来解答吧。”

“哼!”王允冷笑道,“老朽洗耳恭听。”

“其四,某能算生前事,却管不了身后名。昔年始皇帝也曾想着千秋万代,可暴秦终究二世而亡。某在,自然鞠躬尽瘁。某死,管它洪水滔天!”

所有的一切,都只对活人有效。等眼一闭,就什么也没有了,这点林朝看得很清楚。

林朝的说法虽然有些不可理喻,但王允和司马防却信了。

细细想来,这正是他林子初的作风。

“其三,虽然二位看不到,但某可以向二位保证。”林朝的目光死死盯着王允和司马防,口中缓缓道,“他年若有祸起萧墙之日,某亦绝不留手!”

对于跟随刘备的功臣,林朝当然不会下手,不过可以留给自己的徒弟去处理。

届时林朝无官一身轻,烂摊子全都丢给诸葛亮就是。

只是以诸葛亮的为人,不管任何人贪赃枉法,他恐怕都不会轻饶。

“其二,我安喜林氏,自某以后,三代不得主政!只要某活着,这句话永远算数!”

闻言,王允和司马防顿时皱起了眉头。

很明显,他们不信。

但林朝却没有向他们继续解释。

历史上诸葛亮能做到的事情,我林某人没理由做不到。

说到这里,林朝忽然端起冷酒喝了一口,继而冲两人笑道:“至于司马公方才的第一问,却是不值一驳。司马公家学渊源,但对于圣人之言,却是一知半解。”

“长史此言何意?”司马防皱眉问道。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司马公此言大谬也!”林朝笑道,“应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圣人微言大义,却被司马公曲解成此等狭隘之言,这才是遗祸于后世!”

听完林朝新解的论语,王允和司马防彻底愣住了,久久都没有回过神来。

身为儒学传人,他们做梦都没想到,这句他们倒背如流的话,居然还能如此解释。

难道自己这些年的埋头苦读,全都走错了路?

四句诛心之问,非但没有没有把林朝难住,反而弄得自己有些怀疑人生。

良久,王允才回过神来,口中喃喃自语道:“临死之前,能得圣贤之言真解,倒也是一大幸事,死而无憾矣……”

林朝再次端起了酒杯,笑道:“二位,一路走好。”

二人还礼道:“多谢长史送行。”

片刻坐而论道后,徙边的队伍再次起行。

一日后,太史慈返回郯县,向内府复命:徙边的官员出了郯县,行了有四五十里,突然遭遇数千名手持利刃的百姓。

之前这些人反对分田给百姓,即便内府已经惩处,但百姓们却嫌处罚太轻,遂在路旁埋伏,然后涌上来将这些人尽数诛杀……

随着王允等一众人的身死,这场由世家引起,并持续数月的闹剧,终于落下了帷幕。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