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2563 交换

重生南非当警察 2563 交换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4: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1939年的德军确实是精锐,打遍欧洲无敌手,这波人后来多半都交代在俄罗斯了。

现在德军要么老弱病残,要么国外拉来的壮丁,仗打到这份上还没有一哄而散,只剩下最后一口气撑着。

关键还是柏林。

南部非洲的精锐野战部队,对付毫无防备的党卫军,结果没有任何意外,在轻松清除了外围警戒哨之后,马尔利带队抵达冯·布劳恩的住所。

让人意外的是,冯·布劳恩的住所外,并没有守卫的党卫军。

穆勒离开的时候,留下两名党卫军士兵监视冯·布劳恩,不允许冯·布劳恩离开住所。

就算没这个命令,冯·布劳恩估计也跑不掉,你不能指望一个肩膀和胳膊都粉碎性骨折的人,连夜翻越阿尔卑斯山。

既然这样,两名党卫军士兵也就丧失了应有的警惕性,马尔利抵达的时候,这俩党卫军士兵正挤在旁边的柴房里睡觉呢。

冯·布劳恩还是很警惕的,他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心入睡。

马尔利拨开房门的时候,冯·布劳恩第一时间被惊醒。

“谁?”冯·布劳恩还以为是穆勒去而复返。

“是布劳恩博士吗?”马尔利打开手电筒,照在冯·布劳恩脸上。

“是我。”冯·布劳恩没有用手遮挡,山里没电,只有油灯。

“总算找到你了!”马尔利长出一口气,找到冯·布劳恩,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

这时候突然有枪声响起。

整个行动进行的都很轻松,只有在抓捕穆勒上校的时候,穆勒上校试图抵抗。

突击队员采用最简洁的方式,将穆勒上校直接击毙,战斗随即结束。

瓦尔特也没有抵抗,不过他的中将身份,还是引起突击队员们的兴趣。

“瓦尔特中将是佩内明德基地的主任,我尊敬的老师,他是一名出色的科学家,并没有直接参与战争。”冯·布劳恩希望瓦尔特也能被善待。

“放心吧博士,他不会有任何危险。”马尔利满足冯·布劳恩的所有要求。

冯·布劳恩表明身份的第一时间,就希望马尔利能派人前往哈茨山,将留在哈茨山的相关人员保护起来,并且将冯·布劳恩埋藏的资料带回来。

马尔利同意了冯·布劳恩的要求,研究人员重要,资料也同样重要,就算南部非洲用不上,也不能留给美国人和俄罗斯人。

英国人不用担心,就算英国得到关于v2火箭的所有资料,英国也不会给与足够多的重视。

不是不想,而是没能力。

在哈茨山,终于有意外发生,美军已经先于南部非洲远征军抵达,并且控制了滞留在哈茨山的相关人员和家属。

“不,你不能带走他们,他们制造了v2火箭,你们应该知道,v2火箭给联合王国造成了多大的损失,他们全部都是战争犯,必须接受法庭的审判。”美军第44步兵师斯蒂芬少校很生气,他已经知道这些人的身份。

既然南部非洲远征军找到这里,那么就说明南部非洲远征军已经找到了冯·布劳恩。

美国对冯·布劳恩还是很重视的,是美国战争部点名要的人。

现在冯·布劳恩被远征军控制,斯蒂芬少校不仅不会把这几千人交给远征军,同时还想把冯·布劳恩要回来。

“我把他们带走,就是为了审判他们啊——”马尔利装傻,先把人弄到手,怎么审再说。

“不,他们不会前往南部非洲,而是会在美国接受审判,并且在美国服刑。”斯蒂芬冷笑,这是他唯一的筹码。

冯·布劳恩挑走的五百人个个都是精英,不过他们的家属都在哈茨山,如果马尔利不把冯·布劳恩交出来,那美国人就会把这些家属全部弄到美国去,即便骨肉分离,此生不再想见也在所不惜。

这种事对于美国人来说是常规操作了。

马尔利知道美国人有多狠。

既然通过常规手段无法把人带走,马尔利只能上报请求援助。

不过马尔利也有收获,他虽然没有要到人,却把埋在矿坑里的所有资料全部起出。

冯·布劳恩“落网”的消息传到英国,不仅巴顿和埃森豪威尔表现出对冯·布劳恩的巨大兴趣,连英国人都想插一手。

英国现在是没余力研究火箭。

不代表未来没有。

跟皇家海军的战列舰相比,火箭这东西可谓物美价廉,英国未来肯定是要发展的。

“你们已经有了更先进的火箭,难道就不能把冯·布劳恩交给我们吗?”埃森豪威尔跟巴顿不兜圈子,大家目的都很明确。

“如果你能把沃纳·海森堡移交给我们——”巴顿提条件,冯·布劳恩对于南部非洲也不是不可或缺。

跟冯·布劳恩所担心的问题一样,南部非洲已经有了一大批天才人选,在研究火箭这方面,甚至罗伯特·葛达德都已经不是最出色的了,在南部非洲,罗伯特·葛达德更多承担行业带头人作用。

冯·布劳恩的研究不是没有价值,而是对于南部非洲来说是可替代的。

相比冯·布劳恩,沃纳·海森堡更有价值。

沃纳·海森堡是柏林大学物理学教授和凯泽·威廉皇家物理所所长,德国研究原子弹的核心人物之一,量子力学的创始人,32年炸药奖获得者。

就在前几天,美国政府派出的阿尔方索小组,在黑辛根附近的乌尔费尔德镇将沃纳·海森堡带走,布拉德办公室的行动小组,只比阿尔方索小组晚到30分钟。

如果能用沃纳·海森堡交换冯·布劳恩,巴顿是可以接受的。

沃纳·海森堡,同样在正义宫指定的名单中。

“想都别想!”埃森豪威尔气愤,大家各凭本事,你不能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胜利果实从来都不是战后才开始瓜分的,如果等战争结束后再行动,那吃翔都吃不到热的。

南部非洲和美国从战前的贸易开始就相互竞争,美国的优势在于轴心国,南部非洲的优势在于同盟国。

西班牙内战期间,美国政府是弗朗哥最坚定地支持者。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是日本战略物资的唯一提供者,其他国家几乎都按照国联的要求,中断了和日本的贸易。

至于德国——

战争爆发前,南部非洲跟德国的贸易,都是通过美国公司中转的。

所以美国跟俄罗斯相比,其实更有可能加入轴心国。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你们尽管把那些人弄回美国。”巴顿无欲无求,美国人既然能狠下心来看着德国研究人员和他们的家属天各一方,南部非洲更无所谓。

压力瞬间转移到埃森豪威尔这里。

哈茨山那些人,对于美国来说其实也没什么价值,毕竟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都被冯·布劳恩带走,美国人要是将哈茨山那几千人带回美国,那搞不好后患无穷。

德国人的心情先不说。

这种事如果真发生,那南部非洲媒体就会大肆宣扬,不搞得人尽皆知不罢休。

这里再次体现出话语权的作用。

西班牙跟南部非洲的关系为什么好?

不就因为在美国大流感的问题上,南部非洲联邦政府仗义执言,不肯配合美国将污水泼在西班牙身上,坚持以“美国大流感”命名,从而获得了西班牙人的好感。

如果话语权没在南部非洲这儿,而是在美国人那里,那西班牙人这个锅背定了。

放在这事儿上也一样。

严格说起来,这事儿跟美国历史上那些黑历史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南部非洲媒体如果想揭发美国人的真面目,有的是更勐的料,比如感恩节,根本用不着这个。

关键还是如何取舍。

感恩节没多大价值,毕竟印第安人都快被美国人杀光了,就算南部非洲媒体再热炒,也不会对美国造成真正的影响。

这件事儿如果操作的好,搞不好就会造成美国和德国真正的对立,到时候美国就将失去在欧洲的影响力。

两次世界大战,没有美国的支持根本打不起来,深层次原因都是美国金融危机造成的,德国的作用,相当于美国的打手。

“用资料交换——”埃森豪威尔主动让步,如果得不到冯·布劳恩,那么能得到关于v2火箭的资料也不错。

将有关v2火箭的资粮埋在矿坑里这件事,是冯·布劳恩一手布置的,只有少数人知道。

哈茨山的人知道有这批资料存在,但是不知道埋藏的具体位置。

远征军跟美军是友军,彼此行动都瞒不过对方,远征军挖资料的时候,美国大兵甚至就在矿坑外面守着,只是限于盟友关系,才没有动手抢。

当然就算动手,远征军也不怕,美国大兵在实力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从来没赢过。

就算有,也有失手的时候。

“沃纳·海森堡——”巴顿不动摇。

埃森豪威尔愤然起身,对他来说占不到便宜就是吃亏。

巴顿这边其实也有压力。

远征军没能把滞留在哈茨山的研究人员和家属带回来,消息传回阿尔卑斯山,原本刚刚获救,心情刚放松了一点的团队核心人员,再次军心浮动。

科研人员没有军人那么杀伐果断,很难割舍骨肉之情,如果美国人真的将哈茨山的人全部带回美国,那么冯·布劳恩这边,肯定有人会去美国寻亲。

就在消息传回的当天,就有十余名科研人员找到冯·布劳恩,希望冯·布劳恩能给远征军施压,让他们离开。

“现在我唯一能确定的,是我们即将输掉战争,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未来都充满不确定性,我建议你们不要太早做出决定,相信南部非洲联邦政府的能力,我们一定会和家人团聚。”冯·布劳恩努力安抚,先把军心稳住再说。

和前几天相比,这些科研人员们的精神状况和身体状况都正在好转,很明显他们得到了远征军的妥善照顾。

山里面的生活条件实在是太糟糕了,把人接出来之后,远征军对团队人员组织体检,五百人的团队,几乎个个都不健康,其中有一百多人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南部非洲的医疗水平,还是比德国强很多,需要住院治疗的很快被转送到后方医院,有些身体情况比较严重的,需要送到南部非洲接受治疗,这些人也会搭乘最近的飞机前往南部非洲。

冯·布劳恩也接受了详细检查,他的情况也不妙。

荒郊野岭的医生,不会有太高明的医术,技术好的早就被人请出山了,根本不会呆在山里混日子。

如果是南部非洲医生为冯·布劳恩动手术,那么一次就可以完成。

现在冯·布劳恩不仅需要接受二次手术,而且上一次的手术进行的并不好,恢复情况很不理想,还需要观察。

“先生们,我刚刚和南部非洲远征军的巴顿元帅通过电话,他正在积极和美国人沟通,无论如何,最糟糕的事也不会发生。”瓦尔特也帮腔,他本人还处于审查中,并没有彻底得到远征军的信任。

无论瓦尔特再怎么强调他是技术官员,他身上的炮兵中将都是实打实的,小胡子亲自任命的。

没有为第三帝国立下汗马功劳,也不会坐在这么显赫的位置上,佩内明德基地的主任,就算没有直接参与战争,也是小胡子的帮凶。

当然这事还要看如何定义。

“就算我们和家人分开,那也只是暂时的,等战争结束后,我们还有团聚的机会,南部非洲人信守承诺,只要是他们承诺的,他们一定会做到。”比利这一点有切身体会。

现在比利穿着一身崭新的远征军制服,戴一顶南部非洲棒球帽,这是他特别要求的。

比利还年轻,没有成家,无牵无挂,他已经决定,不管其他人如何选择,比利都一定会前往南部非洲。

大部分人的选择都跟比利一样。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德国眼看覆亡在即,如果能前往南部非洲,那么对这些科研人员来说,就是最好的结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