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九十八章 意外的升任

大清疆臣。 第九十八章 意外的升任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并非如此。”和珅听了福长安之语,似乎有了新的安排:“我原本也想着,光拿下一个兵部还不够,关键是南书房要有人,诚斋,皇上这些时日还未亲政,南书房必然比往日更为紧要,眼下咱们无论如何,在里面得有人才行,这件事我看有转机。要不这样,我们明日……还是后日吧,别让太上皇过分起疑,就去上报太上皇,把阮元改成礼部右侍郎,但南书房的职务一应照旧,就说……说礼部本来无事,让他多照管些南书房,太上皇多半会听。”

“致斋,你到底什么意思啊?”和珅这番迅速的补救操作,让福长安也有些始料未及。

“两个意思,第一,阮元的新官职必须是我们为他求的。第二,兵部有一个李潢,大体上也够用了,南书房才是关键,但无论如何,兵部不能放皇上任用的人,否则兵部这只眼,就真的被堵上了!诚斋,你再寻个人选出来,最好是那种年事已高,难有作为之人,补到兵部右侍郎的位置上去,这样皇上进不了兵部,李潢和阮元一前一后,咱们的计划,就还有希望,而且是大有希望!”和珅的话听起来有些神秘,可几个关键问题却是一点即明,福长安也没有半分非议。

“既然如此,后日我二人再重新和太上皇说说吧。”福长安道,只是这时他也非常好奇,和珅的计划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就这样,在阮元被封为兵部右侍郎后仅仅两天,一道改任他做礼部右侍郎的诏书,也日夜兼程地送向了杭州。

阮元在杭州的最后一个月倒是非常清闲,学政署的公务文书清点了数日,便已基本处理完毕,只待与吴省兰交割,出外督学的任务也早已结束,之后便无公事。想来平日难得有些闲暇,阮元也多番莅临新书编辑现场,与焦循等人讲论《经籍籑诂》的编撰之事,估计着大概再过一个月,这部书也要编成了。另外,他也多与李锐、周治平等人讨论算学,商定《畴人传》的编定事宜,两件事都是他多年所愿,是以日子过得也非常惬意。

这一日已近八月之末,想着到了九月,杭州天气也渐渐转凉,若不能在此时出门垂钓,那这一年都没有钓鱼的机会了。正好这时,杨禄高在扬州想着杭州美景,说要来杭欣赏一番,已经到了杭州,阮元便将他安排在了学署南面的坊巷中,想着这日钓了大鱼,就让杨禄高下厨,大家一品美味。孔璐华想着和阮元一同出门垂钓,阮元也答应了。

这日西湖之畔,微风阵阵,令人格外舒适,阮元夫妇也都换了便装,戴着斗笠,静静的享受垂钓的安谧时光。看着妻子淡妆之中,自有一番清雅气质,几缕碎发垂在面前,更显温婉动人,阮元看着看着,也自有些不舍,竟一时忘了垂钓之事。

“夫子你……你这样看我做什么?”孔璐华也渐渐感受到阮元的眼神,面上不觉现出几抹晕红,阮元见妻子如此可爱之状,也不觉笑了出来。

“没什么……夫人……夫人生得好看。”阮元笑道。

“夫子,你也懂得夸夫人好看啊?”孔璐华轻轻的笑了出来,接下来她自是不愿错过如此良机,双目凝视阮元,道:“不过嘛……夫子不要只是口头上说说,你仔细想想,你是不是也该做些什么呢?”

“那……夫人想要我怎么做啊?”阮元继续笑道。

“你……”孔璐华双颊上的晕红,似乎更加明显了。忽然,她素手一翻,鱼竿从湖水中甩了出来,上面空无一物。紧接着,一条不算小的鱼从湖中跃起,似乎在嘲笑她钓艺不精。

“夫子都怪你!我好不容易钓到的鱼,就这么跑了!你看看它,它长得好大呢!”孔璐华不禁抱怨道。

“是吗?我来杭州三年,都没见过夫人钓鱼呢,夫人不妨诚实一些,告诉我,方才那条鱼,真的上钩了吗?”阮元也不甘示弱。

“我明白了,你答应我来钓鱼,是来欺负我的。好,这鱼我不钓了,你想看夫人出丑,夫人我才没那么容易上当呢。”

“夫人,出门之前家中有个人说,今天一定要钓到大鱼,好给杨叔做菜,尝尝杨叔的手艺,这话是谁说的啊?今日来钓鱼的就咱们两个,杨叔的鱼我都吃惯了,这话自然不是我说的了。”说着,阮元手中倒是一紧,接着迅速收上竿来,果然看到了一条不小的鱼。

“夫人若是不满意,今日天色还早,不如我们去集市上再买两条,到时候,我就告诉杨叔是你钓的。杨叔见了你啊,肯定喜欢,不会在意这些细节的,夫人说说,这样可好?”阮元一边将鱼放入鱼篓之中,一边笑道。

“我……钓鱼有什么难的?你都会,我凭什么不会?”孔璐华仍是不愿认输。

“那这是我的不对了,之前倒是没和夫人说过,十岁的时候,里堂家住在扬州北湖,我那时时常到北湖和里堂玩,北湖那里多得是鱼虾螃蟹,我玩着玩着,也就会捉鱼了。后来看别人钓鱼,我也去学,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学成了。夫人呢,以前在曲阜,可有亲自尝试过垂钓之事啊?”阮元笑道。

“我……”孔璐华在曲阜时,家边虽也有沂水可以钓鱼,但她平日去沂水赏玩风景,从来只觉得钓鱼就是把钩饵放到水里,然后等着鱼来上钩这么简单,所以反倒没有亲身尝试过,这时阮元一问,倒是无话可说了。眼看着阮元这边半个时辰之内,已经有三条鱼连续入篓,自己这里却一无所获,心中也不禁懊恼。阮元看着,却也担心妻子真的一条鱼都钓不到,回家之后会伤心,便弃了自己钓竿,到孔璐华这边帮她扶竿,一边也教她握竿、收手之法,如此过了半晌,孔璐华也终于钓上了一条鲫鱼。

不过,看着阮元一边帮自己握竿,一边悉心教导的样子,孔璐华心中也是说不出的安稳。

“老爷、夫人。”忽然之间,蒋二的声音在阮元和孔璐华二人身畔响了起来。“方才老爷的朋友钱大人到了,带了圣旨过来,说是要给老爷的。钱大人说这次时间紧,等不及老爷回府了,就到了这边,老爷快去接旨吧。”

阮元听了,也只好放下了垂钓之事,与孔璐华一道走了回去,见钱楷时,知他持服已毕,这时又做回了五品员外郎,虽想着叙旧一番,可毕竟公事为重,只得先行下拜接旨。钱楷看着阮元,虽也有些话想说,却也只得咽了回去,打开圣旨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阮元在浙江督学,已满三年,其间勤于选士,于本地乡贤,多所晋用,所取之士,亦多实学之辈,为国储材如此,朕甚嘉焉。着令阮元补用兵部右侍郎,南书房、文渊阁直阁之事,一切如故!钦此。”

阮元连忙拜谢圣恩,心中也自是惊喜。自明太祖废丞相以来,六部卿贰,日渐受到重用,品级也逐渐提升,六部侍郎明代已是三品。到了雍正八年,六部尚书、侍郎再一次得到升职,侍郎升到了从二品,乾隆朝又更进一步,将六部侍郎提升为正二品。而外省巡抚,即便在乾隆后期已经按例加衔,也仍是正二品之职。阮元此时,在杭州已经和巡抚玉德同一品级。

而这一切距离阮元取中进士,也只过了九年零三个月时间。

钱楷忙上前扶起阮元,道:“伯元,你我取中进士,这还不到十年呢,你已是正二品了,真是……若说我不羡慕,倒是有些不够诚实了。我这也外放学政了,只不过……”六部官位得到提升,长期以来也只限于尚书和侍郎,其后郎中、员外郎等官职,却一直未得晋升,是以清代中期,已出现六部侍郎是正二品,下面的郎中却只是正五品的巨大差距,清代六部官职如此轻重失调,也是一大不足。而钱楷也受到这种失调的影响,虽然在六部和军机处都辛勤供职多年,却也只是从五品的员外郎,想再进一步补任四品,都有些困难。

阮元当然也知道这些,想着和钱楷终是挚友,总不该因为自己升迁迅速,反让这份友情变得生分了。也对钱楷道:“裴山,你平日虽不多与外人言语,但学问上的功夫,我知道。你做这个学政,是最合适不过的,若你有什么疑惑之处,尽可来信问我,我一定知无不言。待你在广西寻出些人才,皇上那里,也定当晋用才是。”

钱楷也不禁笑道:“伯元,你我相识也快十年了,你什么心性我还不清楚吗?看着你啊,就和十年前一样,若不说官职高下,还真没什么变化呢。你对我们这番友谊,我们是记在心里的。只是你眼下入京,其实……不得不说,有些凶险。”

听了这话,阮元和孔璐华都不禁有些疑惑。孔璐华也问道:“钱大人,您说凶险,这伯元是入朝为官,又是进了六部,凶险何在呢?按常理而论,这也是升了官职,与常见的那般明升暗降可是完全不同啊?”

“伯元,夫人,我要去广西赴任,这路途遥远,原是耽搁不得,此番我过来宣了旨,就要折回江中,继续西下了。但伯元你毕竟是我十年的好友,有些事我不清楚,可还是有些感受的。该提醒你的,也都应该一一点到才是。”钱楷神色倒是十分诚恳,又道:“我也是初夏方才除服,回了京城,只觉得今年朝廷之中,六部司员变动,比往年频繁许多,甚至……甚至半年之间,改易数部之人,都不在少数。我在军机处这许多年,也有些章京里的朋友,他们也告诉我,虽然皇上即位已有三年,可京堂升黜,尤其是六部卿贰的任免,还是太上皇做主。可今年以来,太上皇多未过问,直接由皇上下发的上谕,已有近半之数。或许太上皇和皇上那里,争执也不少了,你做了侍郎,京中正二品也只有侍郎,倒是不必太过担心,反倒是我们五六品的京官,都不知明日又要赴任何职呢。或许我外放学政,也是一件好事。只是你又要入京,只怕……只怕有些事也要难为你了。”

阮元听着,虽知道钱楷言语真挚,并非说谎,但毕竟身在杭州,距离京城数千里之遥,对钱楷所言官职变动一事,切身感受不多。也先谢过了钱楷,便送钱楷离去,让他继续去广西赴任了。而钱楷这一番言语之后,阮元也无心再行垂钓,幸好已钓了不少鱼回来,便收了钓具,与孔璐华、蒋二等人一同回了杭州。

这一日阮家之内倒是其乐融融,杨禄高虽不愿入府,可也在外面做好了鱼,托人送到府上。孔璐华、谢雪之前都没有尝过杨禄高的手艺,阮常生也只吃过一次,印象不深,这时只觉这淮扬的烹鱼风味,又在江浙之间独树一格,丝毫不逊色于孔府菜和杭州醋鱼,都忍不住连连称赞。只有阮元吃到一半,想起了钱楷先前叮嘱之言,又陷入了沉思。

看着阮元有些不乐,刘文如也不禁向阮承信问道:“爹爹,伯元今日,怎么感觉没什么升迁之喜啊?这侍郎不是正二品吗?想来去了京城,也该比杭州地位更高些啊,难道说,正二品的侍郎,还不如从二品的学政吗?”

阮承信道:“当然不是了,按国朝定制,京中文官早在太上皇即位之初,就行了双俸制,六部犹为不同,双俸之外,禄米也是双份,而且从来发放银米,都是六部官先行领取。这样算下来,一年有三百两俸银,一百五十石禄米了,咱一家人,肯定是衣食无忧的。只是六部嘛,平日公务也忙,寻常官员或许未时便可退值,六部的话,得申时了。当然了,伯元这还年轻,这些应该不用担心的。”

“禄米多些,倒是也没什么变化。”刘文如想起先前在京城的日子,不禁感慨道:“平日都是前面发了禄米,后面夫子就叫杨大哥拿去卖了,说发的是陈米,不好吃的,还是要换了扬州米,吃起来才舒服。”

“文如,你可不要胡乱编排夫子的不是呀。”孔璐华忽然一本正经的说道:“夫子在家里面,这节俭可是出了名的,平日和我们说话,也时时刻刻把节俭放在嘴上,说最看不得奢侈浪费了。这怎么到了禄米的问题上,就开始挑三拣四啦?一定是文如你记错了,夫子平日节衣缩食,多辛苦啊?你可不能骗我们呀?”说到这里,也不禁露出了笑意,大家也都清楚,刘文如所言乃是事实,孔璐华此番之语,其实是在揶揄阮元,也相继笑了出来。

杨吉也不禁笑道:“夫人这一计用得妙啊!伯元一直都是这样,平日别的事都能节俭,唯独这三餐用米,定是要江南的好米才吃得下去,还不准我说他。嘿嘿,这下好了,他终于没办法反驳啦!”

阮元听着大家欢笑之声,也有些无奈,可孔璐华这番言语,却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说起反驳,还真是有点不知从何说起。也只好陪笑道:“夫人,食米之事事关养生,却是随意不得的,平时其他家事,我不也省出了不少开支嘛?这禄米之事上多破费些,我想也是无伤大雅的。”

“夫子说的对呀,可是我也想问问夫子,我们姐妹平日究竟是哪里不算节俭了呢?为什么夫子平日不论有事没事,都总是让我们节俭呢?文如姐姐和雪妹妹现在见了你,可都有些害怕了呢!”孔璐华也是不依不饶,继续追击,各人见了阮元无言以对,又一次笑了起来。

“夫人说得对,是我平日想得多了,咱们家中的人都是不会奢侈的,以后这样的话,我一定少说些就是。”阮元也不禁发觉自己可能有些不公平,只好暂时认输。

“爹爹、夫子。”这一次却是谢雪主动问道:“我听姐姐们说,夫子这次任官,做的是兵部的侍郎。可我看夫子平日做官,所涉及的都是文教之事,从未参与兵事啊?为什么这忽然间一改任,却要把夫子放在兵部呢?”

“其实你们有所不知,这六部之间的差别,却没有你们想得那么大的。”阮承信道:“最近这些日子,我也与谢藩台说起过六部任官之事,他也告诉我说,六部统属虽有不同,可为政细务,大半是可以现学的。平日很多伯元这个品级的官员,在六部间改任多次,也没听说有什么不妥。更何况卿贰之职,往往是居中决议,并不涉及那许多细务的。伯元从来都是从善如流,想来下面属官只要说的对,就会听的,倒是无需这般担心。”

“是啊,再说了,伯元的祖父,就是我恩公,当年还是武官呢。区区一个兵部,我看对伯元而言不成问题。”杨吉也附和道。

“可是……我听爷爷说过,礼部掌典章文教之事,夫子平日最爱读书,又做了这许多年学政,这样想来,不是礼部更适合夫子吗?”谢雪问道。

“雪妹妹,你今日问题怎么这样多啊?唉,定是姐姐平日陪你的日子有些少了,要不姐姐也给你赔个不是,你来多尝尝姐姐钓的鱼怎么样?”孔璐华正好坐在谢雪身边,也将阮元帮自己一同钓来的鲫鱼分了几块到谢雪的盘子里,笑道:“这条鱼可是姐姐今日钓上来的第一条鱼呢,你看,姐姐对你多好呀?你可不要辜负了姐姐的心意哦。”谢雪看着孔璐华关爱的眼神,也不禁点了点头。

看着谢雪吃鱼时的可爱样子,一家人不禁又笑了起来,除了阮元和孔璐华,大家却都不知,孔璐华这日也只钓上来这一条鱼。

当然,大家这时也不知道,谢雪的这个问题,竟然很快就得到了解答。仅仅两天之后,转授阮元礼部右侍郎的诏书,也送到了浙江学署。

对于阮元忽然被改变任职一事,京城中的嘉庆自然也不满意。

“改任阮元去礼部,这一看就是和珅的主意!皇阿玛也不知怎么了,竟然连和珅这般无理的主意,也都要听么?定是和珅知道朕想重用阮元,索性将他改到不涉要务的礼部,这样想来,和珅这一手,还是在对付朕啊。”这日毓庆宫里,嘉庆和纽祜禄氏说起阮元改任一事,也自然有些气愤。

“皇上倒是无需如此着恼。”纽祜禄氏似乎想起一事,又道:“皇上,去年吴大人在军机处的时候,我记得您找过他议事,那时他曾对您说过,和珅权势虽大,可京中官员,无论文武满汉,其实真心依附于他者,乃是少数,大势是有利于皇上的,难道皇上忘了吗?”

“吴熊光所言乃是平时,其实这一年来,朕多观朝中重臣,也清楚和珅党羽虽众,可六部卿贰之中,毕竟还是有一多半与他并无交往。若是完全就人数论形势,朕倒是无需惧他。”可嘉庆想了想,又道:“可今年一年,皇阿玛什么样子,你也看得清楚,至少朕想着,和珅也一定是要有动作的。届时京中文官,大抵是朕占优,可外省呢?眼下川楚剿贼的各路大军里,福宁、恒瑞、惠龄、永保、宜绵,这几位都是手握重兵,也都与和珅有些联系,若是前线之事,朕调度不当,只怕我大清也有同室操戈之虞啊。是以朕才想着,阮元能进兵部,助朕一臂之力,那是最好,可如今……”说到这里,嘉庆自然也不会甘心。

纽祜禄氏却道:“皇上,有件事我听起来,却是蹊跷。听闻和珅虽让阮元改了礼部,可阮元似乎另有些其他差遣,像南书房,文渊阁这些……皇上,您不是也说过,眼下南书房对您而言,乃是至关重要之所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