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九十三章 皇冠落地

大清疆臣。 第九十三章 皇冠落地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过看李长庚看自己的眼神,倒是有些莫名的希望。李长庚顿了一顿,也问道:“阮学使,我虽在海上,这杭州大小官员之事,也曾风闻一二,人人都说阮学使有大学问,所以这般年纪,便已是二品大员。既然学使学识渊博,那眼下这定海镇的困境,学使可有解决之法?”

阮元也轻轻叹道:“其实说来惭愧,这具体的治军之法,我也不知,却是帮不上李将军。但在下在浙江任此学政,已有三年,想来秋冬之际,便另有诏用,届时多半要先行归京的。李将军也可放心,既然今日,将军的事我遇上了,也明白了其中因由,我自当在回京之后,一一奏报皇上和太上皇。皇上和太上皇慈悲为怀,又各具雄才大略,将军的问题,应该是可以解决的。”

李长庚听着,也点了点头,道:“阮学使能有相助在下之心,在下也当谢过学使了。不过方才学使说要替我付今日酒菜用钱,却是大可不必。我做了这许多年官,从未给人送过礼,骨气还是有的,这些钱既然我能付上,就绝不需学使另行相助。”

阮元也不禁笑道:“李将军,眼下你为难之事,可不止这一顿酒钱吧?将军军营之中,眼下也自是用钱之时,再这般计较一顿饭的得失,反倒是因小失大了。再说了,若是将军觉得今日开支一定要付上,那就算将军欠了我的,待日后定海镇宽裕了,将军的俸禄也都发放齐全了,将军再还我,也不迟啊?”

李长庚笑道:“若是如此,这顿饭我也记下了,日后连本带利,还你双份的。还有,阮学使这是要回杭州吧?若是需要过钱塘江,我这里有一句劝,你一定要听,也算我先还上一部分罢!”

阮元听了,也颇为好奇,道:“不知李将军所言何事?”

李长庚道:“我过江之时,曾遇上几个丢了船的船夫,他们说起近日一件怪事来,说钱塘江里,每到入夜烟雾笼罩之时,便有强人出没,劫人船只。更奇怪的是,渡船之人在被劫之前,竟无半分线索,全然不知强人已近得身来,由此传开,还有人说是鸦神作祟呢。不过白日之时,多半会好些。阮学使,你若要渡江,务必要选正午时分,待太阳高照,江上没了雾了,方可渡江。这样光天化日之下,想来就算有些强人,也不敢孟浪行事。”

阮元听了,也觉得蹊跷,只是李长庚神色诚恳,自然也不是作假,也先谢过了李长庚,并替他把四十个人的酒菜用钱,一并结了。只是他先前在金华山中便用了不少银子救济林四等人,加上一路旅途开支,这时银钱所剩也已不多。还是店中掌柜看阮元帮自己解了店里危难,只按原价八成收了酒钱,阮元才得付清。

次日,阮元的行船到了绍兴,正好和焦循遇上,才免了银钱不足之苦,好在所剩不过一二日水程,便也一路西进,很快到了钱塘江与运河的交界之处。

按清代惯例,每年夏季,皇帝都要前往避暑山庄巡幸,以便避暑、射猎、安抚北方蒙古各部,当然,皇帝也不会因此疏忽政事,这一年也是如此。八十八岁的乾隆,四十九岁的和珅,都再一次踏上了前往避暑山庄之路。

山庄之中,也有与皇宫里军机处一般的机要之所,这日和珅也一如既往,正在避暑山庄军机处中查阅军报,也果然等到了一件喜事。白莲教各部中,有名叫王三槐的领兵人物,平日最是骁勇善战,屡败清军,可经过一年多的连续作战,清军终于将王三槐俘获,即将押解归京。既然白莲教损失了一员悍将,那么此消彼长,清军日后作战也应该轻松一些,想到这里,和珅也不禁松了口气。

可就在此时,忽听得门外脚步匆匆,一名太监小步轻趋而来,和珅不由得有些诧异,出门看时,竟然是自己的亲信呼什图,只见他神色慌张,双腿颤抖,似乎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呼什图也看见了和珅,慌道:“和中堂,不……不好了,太……太上皇方才涉猎之时,突然……突然倒下了,现在已被送回了烟波致爽殿,和中堂,太上皇他老人家……他老人家神色似乎有些不对,不然,和中堂也快去看看吧。”

和珅忙问道:“那你说仔细些,太上皇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呼什图喘了几口气,方才定下,道:“和中堂,是这样的,今天太上皇一早起来,兴致就不错,正好遇上二阿哥过来请安,太上皇就直接带着二阿哥,一起去了猎场。太上皇这一高兴,还让我们把宫里那两支最好的自来火枪,都拿到了射猎之所,还……还一点点教二阿哥,教二阿哥用枪、装弹、打火,教得可认真啦。后来太上皇一时兴起,就自己开了一枪,正好打中了一头鹿呢。”所谓二阿哥即是嘉庆之子绵宁,嘉庆长子早夭,绵宁虽是二皇子,却也与前朝嫡长子一般无二。

“后来,太上皇就让二阿哥开枪,二阿哥没用过自来火,第一枪打出去,什么也没打中,还把自己摔在了地上,太上皇哈哈大笑,说:‘绵宁,没想到吧,这枪从来都有一股推力,放枪之时手臂不稳,是经受不住的!’然后又教了二阿哥一遍,这次二阿哥拿捏准了,一枪也打中了一只兔子。太上皇也是放声大笑,想着自己再开一枪,可没想到……没想到一枪打出去,什么也没打到,太上皇自己却倒在了地上……”

和珅听了,心中也是大惊,毕竟乾隆已经八十八岁,这般年纪早已不宜射猎,仅凭一时兴起而外出狩猎,多半便要支持不住,若是一时不慎,引得些病疾上身,自己可就更麻烦了。忙道:“太上皇在哪里?烟波致爽殿吗?快,快带我去见驾!”说着连忙把奏报随手扔到桌上,便和呼什图一起看乾隆去了。

到得烟波致爽殿时,和珅才终于松下一口气来,只见乾隆仍在龙床上端坐,只是一只手撑着床沿,似乎另一只手用枪之时,伤了筋骨,一时不得好转。和珅也忙跪下叩头道:“奴才和珅,见过太上皇,愿太上皇万寿无疆!太上皇,方才奴才不知太上皇射猎之事,赶来得晚了些,还请太上皇重治奴才失察之罪!”满臣文官虽有公事称臣,私事称奴才的规定,但偶有诏对,又或请安之事,往往公私难辨,很多满臣为了不被责罚,索性除了公文奏对,其余之事均称奴才。此时和珅眼看乾隆行猎负伤,唯恐他有万一之事,便也直接以奴才自称,企图自媚于上。

“朕没事,你先抬起头来。”乾隆说道。和珅也渐渐抬起了头,只见乾隆花白的须发,也已渐渐稀疏,面色也异常憔悴,只是还有一股精神支撑,终是不会轻易倒下。想来乾隆这个年纪,精力大不如前也是常事,才渐渐放下心来。

“你来的正好,既然来了,朕也有些事,想问问你。你们都退下吧,朕身体已缓过来了,并无大碍。”乾隆这最后一句是对其他太监侍从而言,很快各人也相继退去,只留下和珅一人。

“太上皇,今日这是……若太上皇有何吩咐,奴才定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和珅看着乾隆,此时心中也未免有些紧张。

“你称臣吧,朕要问你的,都是大清根本之事,却也要你仔细想想,才有个妥帖的法子。”乾隆说着说着,似乎气力也渐不如前,歇息了半晌,才又缓缓而言,道:“若是朕有个万一,你待如何?”

“太上皇千万不要说如此不吉之言,太上皇洪福齐天,自当无灾无祸,一时偶然之事,不足以……不足以伤及大体。”和珅道。

“朕说的也是万一。”乾隆又叹了口气,缓缓道:“和珅,这千百年历史,你也该清楚的。秦始皇之后做皇帝的,大抵有二百人,朕在其中,寿命已是最久。这样想来,朕想想万一之事,也是到了时候了。至于洪福齐天、无灾无祸,和珅,自古以来,可有不死的皇帝啊?若是没有,你这番话,说了和不说又有什么区别呢?”

“太上皇,这……”和珅听着乾隆之语,想来今日自己若应答不出一个妥善的对策,乾隆只会对自己渐生疑心,只得答道:“太上皇,即便太上皇有万一之事,臣也定当……定当鞠躬尽瘁,竭诚辅佐皇上,保我大清江山永固!”

“好,你这番心意,朕清楚了。可朕还有一问,大清军政要务,纷繁万千,你转过年去,也就五十岁了,想来精神、记性,也都不如以前了吧?朕也不能在颙琰亲政以后,把所有的事,都扛到你身上啊?你且说说,若颙琰还需其他的辅弼大臣,却是何人可以当此大任?”

“太上皇,这……”和珅也不禁陷入了沉思。

“若是太上皇真有个万一,皇上一旦亲政,立刻便会对我下手。若是眼下突生变故,我应对之事,尚未齐备,可又如何是好?”思来想去,和珅还是决定,先将自己可以信任之人,一一举荐于乾隆,便道:“回皇上,臣以为军机大臣福长安,执掌户部多年,天下财赋之事,可以委任于他。兵部侍郎李潢,尽心奉公,熟悉军政,川楚战事,有他居中调度,定能全歼贼人。侍郎吴省兰,学问精纯,掌文翰之事已有三十余年,凡朝廷典章制度,均可咨询于吴侍郎。”

“还有呢?”乾隆仍是不动声色,只是这个时候,乾隆的不动声色,却也让和珅心中忐忑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回皇上,其余大臣,大多也是能持大体,勤于守成之人,可用之人众多,臣不能一一尽记。臣这就回去问过其他军机大臣,待得明日,臣定当将可用之人悉数上奏,以备皇上选用。”

“也罢,前线战事繁忙,你先去忙军务吧,拟定人选之事,日后再议也可。”乾隆说道。随即摆了摆手,示意和珅退下。

眼看着和珅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自己视线之中,乾隆也渐渐支持不住,手臂一滑,倒在了龙床上。床边的枕头受到推力,向里偏了寸许,枕头之下,露出一个小小卷轴,似是诏书之属。

乾隆看着眼前的卷轴,一言不发,过得良久,才叹了叹气,又把卷轴遮挡了起来。

这时,鄂罗哩的声音忽然从外面传来:“皇上,董诰大人前日得皇上急诏夺情,连夜赶来热河,现已在依清旷等待皇上诏对了。皇上若是今日身体不适,奴才这就去告诉他,让他明日再来觐见如何?”

“不必了。”乾隆顿了一顿,神情又渐渐坚定起来。

“传董诰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