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五百七十七章 英和的终局

大清疆臣。 第五百七十七章 英和的终局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复亭啊,今日我门下之人,就只有你来了吗?”鄂木顺额字复亭,英和眼见他也因宝华峪一事连带贬官,便只好以字称之,看着一旁空空如也的道路,英和也不觉叹道:“我知道,平日你在翰林,也没怎么找过我,后来宝华峪的事,不过是朝廷派你前来与我共事,如今想起来,你为官升迁,俱是自己才能所致,我又给了你什么呢?以前我不过待你如同寻常之人,是我错了啊?”

“英公切莫如此作言,下官入翰林之时,便得英公多番赐教。彼时英公在上,或许不知,但下官在下,却早已知英公教诲之不易,是以下官以师礼待英公,乃是应尽之谊,如今英公有难,做学生的,又怎能眼看恩师受难而不顾呢?”鄂木顺额当即向英和答道。

“哈哈,复亭,你是真正的刚直之士啊,是我糊涂,是我糊涂啊!”英和想到自己识人不明,更兼从此一去,或许再无归期,即便自己还能够归返中原,只怕朝堂之上,也再无自己立足之地了。想到这里,英和自也是悲从中来,慨叹不已。看着一旁的阮常生,英和却也不觉向他问道:“彬甫,这次宝华峪一事,你没受牵连吧?”

“回英公,下官资历尚浅,故而部内并未论罪。”这时阮常生还是正五品郎中,不在所谓四品之列,故而依然保留了郎中之职。只是说起宝华峪一事,阮常生也向英和致歉道:“只是……吉地之事,其实下官也多有不是,若是下官当时可以在朝廷里据理力争,多拨出些银钱以供修葺之用,宝华峪那边又何至于如此啊?”

“彬甫,若说工银之事,应该向朝廷力争之人是我,不是你啊?”英和却也苦笑道:“这件事归根到底,还是我遇事不明,我受皇上召见之时,也曾多次向皇上言及汉文帝薄葬之事,所以当时你们觉得用银不足,我虽也察觉到其中或有隐患,可终是想着那薄葬之议是我提出来的,怎么能够临时反悔,自己做自己反对的事呢?如今看来,还是令尊之言说得好啊,实事求是,无论俭也好,奢也罢,总要实事求是,不能只求一个虚名啊?”

“多谢英公还能念及家父,其实下官也知道,家父论及政事,亦有与英公不同之处,若是家父曾经冒犯过英公,下官在此替家父致歉了。”阮常生也向英和回拜道。

“你父亲做的事,大多数都是对的,倒是我有的时候一意孤行,反而酿成大错啊。”英和想到宝华峪一案事发,自己便即清楚难逃干系,是以再无怨言,只封了家中财产,等待道光降罪。可如今得以遣戍,反倒是尘埃落定,回想一生立志再兴国朝,可临到耳顺之年,三十五载雄心壮志,终成空幻,心中自是无限凄然,又向阮常生道:“彬甫,你这次没因为我受到牵连,我已是庆幸,终是没做对不起你的事。你以后也自然要以我为鉴,以令尊为师,方能无愧令尊之教,得报朝廷之恩啊。至于我这个无能之辈,你就尽快忘了吧。”

“英大人,下官这些年来,六部主稿议事,多受英大人之教,此教诲之恩,下官自不敢忘。”阮常生当即答道。

“哈哈,如今一生之志,尽数成空,回头看看,却还有你们愿意来送我一程,这为官一世,总也不枉了啊?复亭,彬甫,你二人……珍重吧。”英和感念之余,自也清楚自己与二人终有一别,便也不再多言,只拜别了二人,便即踏上了前往齐齐哈尔的漫漫长路。

两年之后,英和遇赦归京,但即便如此,英和却也沦为闲散旗人,再未得授任何官职,仅就官场而言,英和这个历仕三朝的八旗有为重臣,就此彻底消失在朝堂之上。

此后,道光在易州西陵地域重新选址,建立了新的慕陵园寝。但经过宝华峪之事,道光一朝万年吉地修建开支竟达到了四百万两,倍于乾隆之际。道光俭葬,堪称得不偿失。

宜园佳处可徘徊,每为幽寻步碧苔。

树底绿阴鹦鹉坐,雨中红泪杜鹃开。

深春倦眼花排去,曲径清香草送来。

阁外饧萧光入耳,清明消息已先回。

英和罢官遣戍的消息,很快也传到了南归的阮元舟中,阮元听闻英和竟遭如此严惩,自也为英和惋惜。不过云贵阅兵之事,自己却依然需要按时办理,阮元便在贵阳同孔璐华分道扬镳,自己先前往贵州阅兵,直到四月初方才回到昆明。

道光九年初春,唐庆云竟然再度染病,又一次陷入高烧呕血的绝境之中,这一次孔璐华也对她多加照料,一连数日和刘文如、谢雪留宿四知楼中,帮助唐庆云退烧服药,可即便如此,唐庆云也是直到四月之末,方才痊愈。阮元回归之后,眼看唐庆云虚弱之状,只担心她真的命不久长,便也加快了海心亭修葺之事,力求在唐庆云有生之年使她得偿所愿。五月之时,阮家终于重归和平安乐之状,这一日阮元也特意在宜园齐聚家中众人,各人一边观赏宜园风景,一边品茶谈心,一家人也终于体会到了难得的团聚之感。

宜园之中,向来有数只白鹤徘徊其间,这一日又有两只白鹤,似乎也是被阮家之人吸引,一直停留在宜园之内不能离去。两鹤时而盘旋,时而踟蹰,高雅之中又透着几丝俏皮,阮家众人看着双鹤模样,自是乐在其中。这日阮元所用茶叶,也换成了一种新茶,各人只见茶叶茶水俱是褐色,与寻常绿茶大为不同,饮茶之际,更是浓郁之感流连不绝,也自然欣喜不已。

“夫子,这又是什么新茶啊?这样品味起来,味道还不错呢。”孔璐华也向阮元问道。

“夫人,今日我所用之茶,乃是云南特产的普洱茶啊?”阮元当即笑道:“以前饮茶,最喜六安茶,不想来了云南,品味到云南特产的普洱,这又是一番风味啊?普洱茶味浓,犹有消食、驱寒、解毒之效,这几年或许也是因多品普洱之故,这身上宿疾都好了不少呢。”

“是啊,娘,爹爹到了这云南,便即让孩儿走访各地,寻找上等普洱,孩儿这才发现,这思茅厅六座茶山所产普洱,方是真品,尤其是赤土之中,亦或土中杂石,产茶则为最佳。孩儿为了探访普洱茶的来源,也亲自撰写了一篇《普洱茶记》呢。今日爹爹也是特意挑选了几番,用了这最上等的普洱团饼出来,所以这普洱之味,孩儿看来,更要胜往日六安茶一筹呢。”阮福在云南奉阮元之命,多有采访,便即为普洱茶作文一篇,很快便即流传中原。

“是吗,福儿,你能做出的文章,那自然是佳作了。记得在广州的时候,你为孝经作疏,夫子可是稍有不当,便要对你严加责备呢。如今你治学之事,做得如何啊?”孔璐华又向阮福问道。

“哈哈,娘,孩儿的《孝经义疏》,如今又补了数卷,每一卷爹爹都不满意,孩儿也是改了又改,爹爹才准许孩儿成书啊?”阮福不禁笑道。

“福儿,这也是你爹爹一番好意,以后治学之事,你也算有了根基了,就算你不做官,也定然受益匪浅呢。”孔璐华一边向阮福指教,一边看着身旁的唐庆云,只觉她重病之后,气色依然虚弱,便也向她劝道:“古霞,夫子都说了这普洱茶解毒驱寒,你也快喝些吧,若是你再这样下去,咱们几个里面唯一还能作诗的你,不是也要……”

“谢谢夫人,我……我已经好多了。”话虽如此,唐庆云的言语却还是虚弱无力,又道:“我知道,夫子为了我的身子,这次居然真的重修了海心亭,我……我很开心的……”

“哈哈,古霞,你要是身体好了,去翠湖那边看看,也就明白啦!”孔璐华也向唐庆云打趣道:“夫子修海心亭的时候,可没有闲着啊,还在那边多修了一处堤坝呢。据说现在那边百姓已经传开了,那座堤就叫‘阮堤’。嘻嘻,夫子,在杭州的时候我都记着呢,你疏浚西湖,本来也可以再筑一座堤,和苏堤白堤齐名,可是你说地利不便,不能筑堤,你那个时候就心有不甘吧,这好容易到了昆明,有了这样一个兴修水利的机会,你还不得好好修一座堤坝,总是圆了当年西湖上的梦嘛。”孔璐华回想着杭州旧事,不禁向阮元打趣道,各人难得有这样团圆惬意的品茶时光,听着孔璐华风趣的言语,也一并笑了出来。

“夫人,是你一直记得杭州的事吧?”阮元也不禁还击道:“你看,我确实筑了一座堤坝出来,可我并没有给它起名啊?百姓觉得我干得还不错,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阮堤,这和我有何干系啊?说实话,来了昆明以后,我早就把西湖的事忘了,这云南边地,又意思的事可不只筑堤一件呢。袁三,你且将那几块大理石拿来,也同夫人看一看,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