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五百六十八章 张格尔之役结束

大清疆臣。 第五百六十八章 张格尔之役结束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夫人,这……若只是钱的问题,咱们倒是还能凑出来,其实这两年,田地也不值钱了,可是……”为首的一个农户听着孔璐华询问,却向孔璐华言道:“如今这个情况,咱们……咱们买了田地回来,又能怎么样呢?扬州的地价,从道光三年以后就一直在降,这真的是因为咱们生计宽裕了么?根本不是啊?是癸未年那场大水之后,扬州的地,就一直在遭灾啊?这四年下来,哪一年收成还能及得上癸未年以前?我们买了地回去,收成上不来,那还要破产,还要卖地,到时候,或许新的田主出的价,还不如以前那个蒋二呢。所以如今这形势,咱们是真的走不开啊?”

“是啊,要是咱们的地还在夫人和大老爷名下,官府来了,也能敬重大老爷和夫人三分。要是这些地只是在咱们自己名下,官府肯定是想征多少钱粮,就征多少钱粮啊?说不定啊,有些大户他们得罪不起,根本收不到足够钱粮,他们还想着找咱们要呢。”另一个农户也向孔璐华诉苦道。

“夫人,不说别的了,就说去年,咱们这容易吗?道光三年的大水,四年的高堰决堤,去年又下了不少雨,四年下来咱们收成还不到以前一年半的,去年冬天,小的实在熬不下去了,就跟着咱附近的邻居,一起去湖北乞讨了一个月才回来。这种事,以前谁听说过啊,江南人去湖北要饭,想都想不到啊?”各人身后一个瘦弱的农户不觉叹道。

“这……你们真的觉得,如今不把地赎回去,才对你们更方便,是吗?”孔璐华听着各人诉苦,心中也不觉有些难过。

“夫人,能有自己的地,这在四五年前谁不想呢?可是如今的情况,真的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谁知道这连年的灾害,什么时候能到头呢?所以夫人,您要是真的体谅我们,就先留下我们吧。”为首那个农户也再次恳求道,其他农户听着他言语真切,也纷纷向孔璐华求情。

“好了,那我明白了。”孔璐华也向各人说道:“既然你们确实难办,那我也跟夫子说一声,如果夫子答应你们,那你们就先留下来吧。总之,咱们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名声,就不顾实际,竟然让你们过得更难了啊?”

“那就谢谢夫人了!”农户们也大喜道。

不久后,孔璐华也将佃户的真实情况告诉了阮元,阮元眼看这些佃户自行耕种确实困难,也只好暂时将他们留了下来,田租也只是按乾隆时代旧额之半收取,阮元名下田产之内这些佃户这才渐渐安稳下来。但从整体的江南农田情况来看,环境却仍然没有多少改善。

不过,对于这时的江苏而言,真正的难处还不只有天灾带来的问题。

“蒋中堂,这是怎么回事?七月八月之间,皇上还连续给我发下上谕,说要我准备来年海运的事,我这边商人大多已经联络完了,来年再行海运,我看应该不成问题。可是这最后一道上谕,为什么却又说海运无益,竟然把海运废了呢?这海运咱们……咱们才刚刚行了两年啊?”就在道光七年入冬之际,京城突然向江苏下发上谕,竟然停止了道光六、七年施行的海运之策。陶澍看到如此上谕,一时也大为震惊,当即到了江宁的两江总督府,向总督蒋攸铦问道。

“云汀,你不会以为这次是我反对海运吧?”这时的蒋攸铦看起来,对于废止海运的事也颇为不满,向陶澍道:“是,我嘉庆年曾经反对过海运,认为海运多有不便。但这两年我一直看着你办海运的事,我看得清楚,海运并没有之前预想那么多弊端,至少有你做江苏巡抚,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而海运之利,我已尽知。所以这一次,我是支持海运的,前些日子我都把海运章程拟好了,所以这一次,我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上谕啊?”

“那这究竟是何人在皇上面前反对海运?”陶澍也不解问道。

“如今除了这些给事中和御史反复上言,还能有谁?”蒋攸铦也不觉叹道:“毕竟这两年治河下来,运河已经基本疏通了,张井那边整治黄河,也有一定效果,至少没有严重的泛滥之事了。也就是说,当年不得不行海运的理由已经不在了。其实我也清楚,朝廷里现在也有很多人已经清楚了,海运肯定是利大于弊,可你经不住那些给谏御史反复上疏啊?朝廷里从来都是这样,越是没见识的,越容易以为自己所言乃是正义之举,越容易跟咱们督抚较劲,成天给皇上上奏!或许……久而久之,皇上也以为他们人多势众,以为这人多、嗓门大就是有理,然后就把海运之议废了。”

“真是不应该啊……”陶澍想着自己尽心海运,结果海运却只行了两年,这种眼看成果已经出现,却不得不放弃的感觉,甚至比自始未能做成这件事还要难过。而看着督院端坐的蒋攸铦,陶澍却也有些疑惑,问道:“不过蒋中堂,您不是都已经做到军机大臣了吗?怎么这还……这还出来做总督来了呢?”

“云汀啊,皇上更想用的宰臣是谁,你看不出来吗?”听着陶澍这般询问,蒋攸铦也未免有些无奈,向陶澍苦笑道:“但话说回来,你也该清楚,军机处嘛,毕竟是中枢办事的地方,那些长年做翰林,在六部里做官的人,其实更适应在军机处里待人处事。我就不行了,我当督抚藩臬的时间太长了,办事习惯跟他们就不一样,做督抚,你得学会自己做主,但军机处里,除了领班军机,其他人所做的都是辅弼之事,还要斟酌众议,和两江总督可不一样啊?你看看这几十年的领班军机,有几个是做督抚上来的?当年尹文端公也是先做总督再做枢臣,然后呢?那几年一样无所作为啊?”

“是啊,国朝的督抚,跟唐宋的刺史知州可不一样啊。”陶澍也不觉叹道。

“罢了,云汀,其实在我看来,你如今在江苏,还是大有可为的。这次海运,不管皇上怎么看运送漕粮的事,对于你,皇上是信任的,你要是再做一些实事,我估计以后你也有做总督的机会。现在江南有两大难处,一是癸未大水之后,许多河道被水冲垮,需要重新整治,另一件是盐务,这个你可知道?”

“回蒋中堂,下官已经有了计议,来年开春,就重新疏浚吴淞江。”陶澍当即答道。

“云汀做得及时啊,既然如此,那整治河道的事,我都交托给你,盐务的事,我来办吧。如今,盐务之上,我看也有个机会。”蒋攸铦清楚陶澍才能,便同意了让陶澍整治江南河渠之事。

“蒋中堂,盐务的问题,我听说最大的难处,在于私盐这些年泛滥不已,到明年就正好十年了,私盐横行已经十年了啊?中堂对私盐的事,真的有良策吗?”陶澍在江苏也已经做了将近三年巡抚,自然对私盐一事多有耳闻。

“应该有,私盐难治,关键在于他们在暗,我们在明,我们不知道贩卖私盐的人究竟是谁,每次即便出兵清剿,也都是后知后觉,那卖私盐的人早就跑了,怎么擒拿他们?”蒋攸铦也对陶澍解释道:“但现在我发现了一个人,仪征那边,有个走私私盐最多的人,叫黄玉林,虽然他之前是在走私,但如今已经渐生悔改之心,想着洗手不干了。这种人最容易为我所用,我已经与他有了联系,接下来,如果他真的想要退出私盐贩售,那我可以给他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只要他能供出其他走私的人,我就上疏给他减刑,要是能够彻底清剿其他盐枭,免了他罪过也未尝不可。如此一来,私盐的事,应该也可以逐渐解决了。”

“蒋中堂,这个人真的有用吗?”陶澍不禁有些担忧。

“有没有用,如今有件事是肯定的,这黄玉林已经被我们发现了,而且,他以前走私的证据,我也一直在搜集。”看起来,蒋攸铦倒是颇为自信,道:“这样他想投诚,那是好事。他不想,甚至别有用心,只要他有不轨之举,他把柄在我手上,我随时可以反制于他,我是大学士、两江总督,他如何敢在我面前偷奸使诈?当然了,我也会看看他的诚意,来年徐徐图之,后面的事,你就暂且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这……下官祝蒋中堂能够彻底清剿私盐吧。”陶澍当然也清楚,蒋攸铦历任多省督抚,办事从来经验丰富,既然他有了计划,倒是也不需要过分质疑。

而道光初年这一轮海运改革,也只维持了短短两年,便即被道光废罢。此后数年,吴康成也因老迈多病,溘然长逝,他没有看到海运真正成功的那一天。

不过这年冬天,清王朝的压力倒是得到了一定缓和。道光七年年末,杨芳在噶尔铁盖山发现了张格尔最后的残部,经过一场激战,道光八年正月,张格尔残部被清军彻底歼灭,张格尔本人也被杨芳与副将胡超擒获,张格尔之役就此结束。道光听闻回疆战事终于取得大捷,自也颇为欣喜,将张格尔带回京城凌迟处死,长龄、杨遇春和杨芳等人也各自得到封赏。西北的一场巨大危机,就这样被清廷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