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五百五十一章 海运定议

大清疆臣。 第五百五十一章 海运定议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魏元煜之言虽为保守,却也切中实情,是以一时之间,道光与各大臣俱皆沉默,不知下一步如何是好。

“皇上,臣以为,魏总制和英中堂之言都有道理,所以,臣以为应当做好前后两手准备。”这时蒋攸铦听着魏元煜之言,却也有了自己的打算,便向道光说道:“臣当年曾任浙江巡抚,所以知道海运多有不可行之处,臣也曾与当时江苏督抚一并上疏反对海运。如今看来,这难为之处似乎并无多少改善,但河道如今却已经无力通船。既然如此,臣以为不如先让魏总制依其所言,出任漕运总督,引黄济运,如果能够成功,明年就继续行漕运。若是不成,臣以为江苏巡抚张师诚虽为能臣,惜年事已高,难以全盘应对海运之事,但安徽巡抚陶澍、山东巡抚琦善,分别是如今旗汉巡抚中治绩最著之人,是以臣请皇上改任琦善两江总督,张师诚与陶澍互换巡抚之位,一旦漕运不能成功,就立刻让陶澍主持海运,陶澍在安徽治事,官民俱皆心服,到时候若是由他来处理漕帮之事,想来也是游刃有余。如此方为稳妥之策,请皇上三思。”

“皇上,臣以为蒋中堂之言,最为稳妥。”曹振镛这一次也同意了蒋攸铦之议,随后,兵部尚书玉麟同样附议。

“好吧,既然如此,这次就听蒋攸铦的吧。魏元煜,你且先去督办漕运,和严烺一同主持引黄济运之事。同时蒋攸铦以军机处之名告知陶澍,先在上海寻访可以北上运粮的沙船,看一看究竟能不能集中足够船只,海路北上运粮,如此你们应该都没有意见了吧?”道光斟酌各人意见,最后还是使用了最稳健的一种提议。

“臣等遵旨。”眼看道光之言不偏不倚,英和与魏元煜倒是也都没有反对意见。

而随后的局面,则完全倒向了英和。

此后半年之内,魏元煜一直在尝试引黄济运之策,可到了道光五年秋天,运河依然无法通行。魏元煜倒是诚恳,主动引咎辞职,但经此一事,魏元煜终是遗憾不已,竟而与次年抑郁成疾,与世长辞。而英和的建议则得到肯定,道光下令暂停河运,将江苏以外各省漕粮改为折色,内陆各省全力治理黄河运河,而江苏漕粮,则令陶澍改寻海运之法。

这边陶澍改任江苏巡抚之后,也当即乘船东进,到了苏州,也不停留,继续东行,很快便到了松江府属,自吴淞口南下直抵上海。眼看吴淞江、黄浦江上,帆舶林立,且多是可以近海航行的海船,陶澍也渐渐有了完成海运的信心。

而这一日陶澍抵达上海之后,便即收到了一封书信。

“你等且过来看看,这封信好像出自一个商人。看他的意思,他愿意与我们合作,帮咱们完成海运之事。”陶澍接信之后,自也不敢怠慢,当即召集上海的苏松太道官员前来合议,松江知府陈銮这时听闻陶澍东下上海,也从府城赶来一并与会。陶澍仔细看了两遍书信,也将这封信交给了陈銮和苏松太道道员尹世衡道:“尹道台,陈府台,我看这个商人言辞尚属诚恳,而且他说自己手里就有商船,可以作为最基础的保证,既然如此,咱们还想相信他一回,让他进来与我们讲一讲,这漕粮海运,究竟能否施行,如何?”

“陶中丞果然勤于公事,如今方才调任江苏,便即前来商议海运,下官佩服,既然陶中丞已经有了打算,下官听从中丞便是。”那松江知府陈銮眼看陶澍尽心公事,应是可以完成海运之业的能臣,便即率先应答道。尹世衡见陈銮已经同意,自己也没有异议,便也答允了陶澍,令人将那商人带至道台衙门。

“见过陶中丞、尹道台、陈藩台。”这名商人进了道台衙门之后,便即想几名主官拜道。眼看他已经白发苍苍,行步亦自蹒跚,却不知为何,言语行止竟是异常坚定:“小人素来在浙江营商,也曾带领海船前往山东,熟悉沿海沙线,小人在江浙往来多年,与上海商人也大多相识,所以若是各位大人果真需要行海运之事,小人愿意为各位大人联络海商,只需各位大人备下雇募经费,水手、沙船,这些小人都可以为各位大人带来。”

“等等,你说你是浙江商人,那这里是松江府上海县,也不是浙江。你就算办成了这件事,我们雇募银钱,大多也还是要给江苏的商人,这件事对你而言,我看利益不大。”这时却反倒是已经对海运有了信心的陶澍,主动打断了那商人话语,眼见商人神色依然平和,陶澍也继续问道:“所以你来这里,需要先回答我几个问题,你竟是何人,你是怎么了解到江苏实行海运之事的,你又是为了什么,想要来帮我们成海运之业呢?”

“陶中丞果然明察,不瞒陶中丞,小人的名字叫……吴康成。”原来,这位年迈商人,便是阮元抚浙之时,为阮元多有捐助,也曾一同商讨海运之策的吴康成了。吴康成眼见各人对他并不相识,便即从容答道:“小人在嘉庆初年,便有可以出海的海船,当时就可以前往盛京牛庄,以及山东各府县贸易往来。但当时小人并不清楚,朝廷要是把漕粮改为海运,竟会如何。但嘉庆九年,当时我省的阮元阮中丞……如今当是两广的阮制台了,他曾受先皇看重,计议海运之策,彼时阮制台便成《海运考》一篇,详细论证了海运可行,而且,阮制台当年也对如何雇募水手商船,如何择港行船有着具体论述。小人听了阮制台之言,后来也更多了解了国朝漕运之事,如今小人坚信,国朝漕运,虽有其中之利,然就长远而言,只有改漕为海,方是解决如今漕弊的根本之法!国朝念及百万漕工之难,始终不能下决心更革漕运,如今运河难以为继,正是变革良机!小人也清楚,之前数任江苏巡抚,皆有不足之处,难以成此改漕为海之业。但小人也听闻,陶中丞在安徽治省有方,是如今十五巡抚中首屈一指的能臣,而且中丞办事亦属周详,或许就可以趋利避害,化解废漕之弊,径行海运之利了。小人为商一世,生计已足,所以小人也想着,若是能够以此微末之力,为这天下百姓成一二善事,则小人一生,虽死而无憾!不瞒中丞、道台、府台各位大人,阮制台在浙江之时,多有经生慕其学术,从之入幕,这些经生如今有不少,在浙江堪称有为士绅,若是中丞果然能够办成海运之业,小人自可联络他们,使他们襄助中丞,成此海运大计!”

“吴先生,你一介商人,却能尽心于海运之事,实在是难为你了。”陶澍也向吴康成回拜道:“不过我还是那句话,若是先生果然有足够的海船,也能帮我找到足以成事的海商,那么只要海运能够办成,陶澍自当上言京中,为先生议叙。但话说回来,先生却要如何证明,自己确有足够的海船可用呢?还有,这次漕运虽不是全行更改海运,但所涉我江苏一省,乃是四府一州一百七十万石漕粮之数,军机处给我的廷寄,说的是至少要运到一百五十万石。这样庞大的漕粮总数,先生也能寻人代运吗?”按江苏依例应当缴纳漕粮的地区,分别是镇江、常州、苏州、松江四府及太仓一州,是以旧有“四府一州漕粮”之名。依定额漕粮而论,这些地区需要缴纳的漕粮数额,就几乎可以达到八省漕运的一半。

“这个中丞放心,中丞自可向浙江询问我家世海船之情,小人家中船只,俱在官府有所备案,中丞找起来不难。小人这次北上上海,也准备在此停留些时日,联系这里熟悉的海商。小人清楚,只要有足够的海商先行应募,中丞又能足额支付雇募银两,后续其他海商应募,会越来越快的,不出一月,中丞自当收到捷报。”吴康成也向陶澍答道。

“好,正好我也要在上海观察海运之情,那从今日起,我愿与先生合作,共成海运大计。”陶澍听得吴康成担保之言,已经相信了七八成,也向一边的陈銮说道:“陈府台,接待这位吴先生的事,就麻烦你了,若是他所言尽能落实,这海运之事,我看就要成了啊。”

“下官遵命。”陈銮当即向陶澍答复道。

而令陶澍振奋不已的是,果然,一月之内,松江商人前来主动应募海运之人,便有十余位之多。也就在这时,魏元煜的引黄济运彻底失败,道光正式向江苏发下谕旨,要求陶澍计议海运之法。很快,旧时受阮元之教,坚信海运可成的张鉴等人,也相继出现在了苏州、上海的陶澍幕中,为之策划海运之业。看来这一次,距离海运漕粮能够成功,就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