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四十五章 前往承德

大清疆臣。 第四十五章 前往承德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经过了大半个月,正大光明殿前这座“天文地理音乐钟”终于搭建完成。这一日马戛尔尼等人也和金简、松筠、阮元一道,前来观摩这座丈许见方的大型仪器。只见一个巨大圆盘之上,六根铜柱支撑着数个大圆环,其中一个最大最厚,横放在六根立柱之上,又有三个细环,斜扣在大圆环之内,几个圆环之间正有一方天地,其中数个圆球相互围绕,一个最大的圆球放在正中,其它圆球体积甚小,围着那大圆球转动。马戛尔尼、巴罗等人看着这宇宙运行之状,也各自得意。

眼看金简一时不解,巴罗走到李自标身边,说了几句,李自标向金简道:“见过金大人,巴罗大人刚才已将这仪器运行之理,告知了小人。这正中的几个圆球,代表着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当然了,我等所在的地球也在其中。这最大的一个,便是太阳,在宇宙之中。此外六大行星,均是围绕太阳而转,也包括地球,至于这月亮嘛,其实是围绕地球转动……”

“等等。”金简打断道:“你刚才说,太阳居于宇宙之中,我等所在,称为地球,围绕太阳转动,是也不是?”李自标想着这话原本没错,也连声称是,并无任何疑惑。

金简笑道:“你们听听这般言语,简直荒谬!本官活了七十多岁了,每日早起,便见太阳自东升起,待得正午,至天穹之中,随后,便向西垂落,直至黑夜。这明明是太阳动,大地不动,你怎的说话颠三倒四?莫不是被邪祟所迷,失了心智?”

“大人,西洋诸人,皆知太阳静而地球动之理……”李自标还想解释。

“行了吧。”金简哂笑道:“西洋人说话,往往离经叛道,不足为训。且不说你那什么地球动静,我先问你,我脚下这片大地,难道是个球么?既然是个球,那为何本官活了七十多年,却从未无故摔倒?你说这是个球,那球另一边有人住么,难道他们都是靠头走路的不成?”

“可是大人,西洋早已有人,环绕地球一周了啊?”李自标眼看金简不信,只好搬出麦哲伦这个最后的“杀手锏”。

“你当这套鬼话,本官没听过的?”没想到金简依然振振有词:“西洋人是说过这种话,怎么?他们说什么,你就信什么吗?他们为了讨皇上欢心,让皇上以为他们无所不能,胡乱编个故事出来,你也信得?你自己走过地球一周没有?你没有,本官也没有,那本官凭什么相信这些?”不过话说到这里,金简也有些意外,自己不知如何,竟然和这个下人一般的翻译说了这么多话,好像是因为这一天,英吉利使团无人再提“三跪九叩”之事,没了这个最闹心的问题,自己也不免放开了些。

李自标无奈,只好把这几句话挑重要的翻译给了马戛尔尼等人,不出意料,英吉利使臣各个面露嘲讽之色,巴罗笑道:“那他自己去坐条船,绕地球走一圈,不就看到了吗?”

金简听完翻译,自然有应对之法,笑道:“让老夫自己坐船出去走一圈?嘿嘿,老夫眼看要八十了,你让我出远门,是想累死我呀?我才不上这个当呢。再说了,这大地明明是平的,我出去坐船走一圈,那还怎么回来?皇上面前,老夫还得当差呢。”

斯当东眼看地球的问题解决不了,只好另寻他话,道:“那不知金大人看了我们这七政仪,可否满意?”这仪器原本即叫做七政仪,只是因为英吉利人认为“七政仪”复杂难懂,故而改了个名字,只说“天文地理音乐钟”。不用说,李自标又得把更复杂的词语拿来翻译一遍。

金简看英吉利使团直到这时,也没在问礼仪之事,想来是不在意了,他平日也算健谈,这时一高兴起来,哪里还能想到其他?只道:“你这番仪器,我承认,做得确实精巧。只不过老夫看来,其实也就是个平平之物,似这番西洋器物,我圆明园里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你这个,说句不客气的,也就是看起来大了一些。不信?你等和我走一趟,老夫带你们看看,这圆明园里的西洋奇巧之物。哼哼,到时候可别后悔。”

这句话翻译到英吉利使团里面,几位使臣却也吃了一惊。想着金简对天文地理无知至此,居然还大言不惭,实在可笑。但与其在这里笑话金简,不如实际观摩一番,再来取笑不迟。便各自应了金简之言。于是金简在前带路,一行人调转方向,向着珍宝馆而去。

阮元看着巨大的七政仪,倒似乎想起了一些往事,只是思来想去,总有些事不得其解。松筠见他痴迷于这西洋仪器,只好回转过来,拉了阮元再走。一行人穿过几处桥梁小丘,到了福海之畔。西洋珍宝向来藏于长春园中的西洋楼,需要穿过福海,过了中途水闸方能抵达。

福海中向来备有船只,金简唤圆明园总管大臣过来,告诉他乾隆诏谕,原是不禁西洋使节观摩游览。那总管忙寻了几条船来,让各人上了船,径自想着福海东北而去。

此时正当七月,福海之中,莲花盛开,福海之畔,草木青翠,千百条柳丝,直垂而下,碧水之间荡漾着青天绿叶,格外怡人。福海中小岛之上,蓬岛瑶台的红墙金瓦,在葱郁的树林中若隐若现,便如同真的蓬莱仙境一般。福海北岸,平湖秋月,清幽而安谧,藏密楼、松风阁,在一层淡淡的薄雾中悠然立于湖边。再向北看时,便是巍峨九重的方壶胜境,水天融于一体,层层叠叠,如临天界。英吉利使臣眼看这夏宫之中,景色绝美如此,也不禁连连赞叹,想着大清大皇帝的庄严气派,终究与北京城的小民有所不同。

过得五孔闸,左岸便是西洋楼了。只见一栋三层高的小楼拔地而起,白砖银柱之间,竟是英吉利王宫一般模样。这小楼左右又各有两排西式偏殿,弯曲如弧,便似一个人张开双臂一般,乃是西洋楼中的谐奇趣。这般中西结合的园林,当时全世界都几为仅见,英吉利使臣们自然目不转睛,迟迟不愿离去。

一行人走了大半个时辰,终于来到珍宝馆之下,总管大臣为各人开了门,只见珍宝馆内,各式各样的自鸣钟齐齐摆在两侧,英吉利式样的、法兰西式样的、意大里亚式样的,应有尽有。自鸣钟看罢,便是大大小小的音乐盒、有长有短的望远镜、西洋风格的灯具……

甚至有些房间之内,还有呢羽、皮草、燧发枪……

最后打开的一间屋子里,地板上放着几个地球仪,有大有小,地球仪周围,便是四五个七政仪,自是精致小巧,只不过小巧之余,未免不如英吉利使团带来的七政仪那般准确。

金简看着琳琅满目的西洋珍宝,不禁笑道:“怎么样,看到这些,你们还觉得你们拿来那玩意是个多稀奇的东西吗?我大清立国百有余年,你们西洋的珍宝,使臣来进贡的,两广总督采买进献的,要多少有多少!只不过啊,这些东西也就是拿来看看,华而不实!要说真有用的东西,那还得说是孔孟之道,圣人之言不是?”

但金简没有想到,英吉利使臣在赞叹不已之余,也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这些东西,怎么就这样放在这里,再无其他用处了?”

或许乾隆自己也说不明白。

几日之后,眼看万寿庆典将至,一行人也再次出发,马戛尔尼、斯当东等人将一些大件留在了圆明园,巴罗也在园边留守。剩下一些便于携带之物,则作为进献之礼,带往承德。

阮元原本对骑马颇为熟悉,这次也不再乘轿,改了骑马与李自标、斯当东父子等人同行,偶有闲暇,也和李自标问起些西洋风物。可惜李自标来到意大利多年,去的地方并不多,只得挑些天主教堂之事与阮元说了,阮元又素来不喜天主教,听了也无甚兴趣。

这一日阮元忽然想起七政仪之事,便问李自标道:“李通事,我有一事,却是常年不解,还想请李通事帮我指点疑惑。我先前在翰林院学习之时,恩师辛楣先生曾与我提及太阳静而地球动之事,这番说法,原是法兰西人蒋友仁传于恩师。不想今日又听各位使臣提及。只是在下于这动静之间,却一直疑惑不解。”

李自标虽然是牧师,也是使团翻译,但在阮元面前,依然只是个无职草民,故而只得自谦道:“小人不明其意,还望阮大人详加说明。”

阮元道:“这地圆之说,想来古籍中自已有之,并非新奇之论。可这地球动静之理,我之前却从未听闻,向来只以为地球乃宇宙之中,太阳应环绕地球才是。当时我问及恩师,恩师于这动静之道,同样语焉不详。后来,恩师又找到当年蒋友仁先生留下的遗作,让我自行研读,可蒋先生却也没说出个所以然。眼看使团这些人,似乎人人都认为,太阳静而地球动乃是至论,是以有些疑惑,李通事若是清楚,还请赐教一二。”

李自标道:“这事小人也有些耳闻,西洋有位精于历算之人,叫歌白尼,大概是二百年前吧,他提出了太阳静而地球动之理,到得眼下,在西洋已是妇孺皆知。”

阮元道:“可据我所知,西洋另有一人,同样精于历算,名为第谷。依他之言,乃是地球在宇宙之中才是,怎的同是西洋人,见解却全然不同?”

李自标道:“第谷……这是很久以前的人了吧?天文之道,原本就艰深难测,有些变化,也是情理之中。譬如这太阳静地球动之理,就如同我等行船,坐在船上的人,会看着身边房屋树木一一后退,但其实它们并无变化,只是船动了而已。太阳地球动静之辨,大抵也在于此。”

阮元道:“其实这个道理,恩师当年也曾和我说过,只是这话这样可以说通,难道反过来,便说不通了么?若是太阳动而地球静,则太阳有如行船,地球有如房屋树木,不是一样吗?”

李自标无奈,只好回去问了斯当东,可他只知“太阳在宇宙正中”是自幼学习的常识,但为什么会这样,却谁也说不清楚。

斯当东眼看阮元神情,倒不是金简那般蛮横无理,也对李自标试着说了几句,李自标听了,却完全不懂,只好对阮元陪笑道:“其实不瞒阮大人,西洋虽有学校,可学校教授之事,并不一样。各位使节都是世俗之人,学的都是世俗学校之物,可在下是牧师,读书学习都是在神学院,世俗学校教授的学问,在下也有许多未能通晓。”

斯当东道:“既然阮大人知道歌白尼的名字,那他写的六卷《天体运行论》,阮大人可曾见过?若是见过,阮大人看一看他的原意,或许就可以理解了。”

阮元听完李自标的翻译,也只得笑道:“这歌白尼的六卷著作,在下确有耳闻,可惜只闻其名,不见其书。更何况,就算见到了这六卷原貌,却又到哪里寻个同时精于西洋语言和天文历算的译者,来一一翻译呢?想来此书,在下是有缘无分了。”

最后,李自标的解释也无法说服阮元。不过一行人走得还算及时,万寿庆典之前的初八日,便已经到了热河。

英吉利使臣抵达热河的奏报,这时也早已到了乾隆案桌之上。乾隆看着这份奏报,也自然得意,暗自点头。

而这份奏报之下,还有一份松筠和阮元一同上奏的密报。

乾隆看罢,向身边的呼什图道:“此次英吉利使团来我大清,言辞之间,实在太没规矩。不过朕想着他们总是第一次来,便是有些规矩不懂,需要学,也是情理之中。这样,你去告诉和珅和福康安,大礼就在澹泊敬诚殿举行,届时诸国使节中,将英吉利使节列于最后便是。大礼之后,也带他们到避暑山庄里看看,远来之人,不知天朝气度,正让他们见识见识。”

呼什图道:“遵旨。皇上,奴才另有一事,王中堂在外已候了半个时辰了,皇上可要见他?”他虽是和珅心腹,可事关公事,似乎也和和珅无关,便不敢有所隐瞒。

“你去传旨吧,让他进来。”乾隆自不在意,呼什图出门唤了王杰,便去向和、福二人传旨去了。

王杰很快进了殿中,乾隆想着英吉利使臣前来,乃是远国来朝的盛举,也比寻常轻松了许多,笑道:“王杰,这英吉利国,你可知晓?按他们使臣之言,英吉利国距我大清,有数万里之遥,这说明什么,我大清声威,远播天下!你今日又有何事?若是喜事,也速速说来听听吧!”

王杰道:“回皇上,此事只是例行公事,并无喜忧之别。山东学政翁方纲在山东历任三年,眼看已到了任期,想请陛下再做定夺,另择一人前往山东出任学政。”

乾隆道:“翁方纲的事,朕知道了,山东学政朕再过几日,便有定夺。不过王杰啊,朕想问问你,这英吉利使节见了朕这避暑山庄……你说他们会怎么想?会不会有点此间乐,不思蜀的想法?”

王杰道:“回皇上,臣见识短浅,实不知英吉利为何国,英吉利人为何人。只是臣这几日入值时,却听得宫中宿卫,常诵民谣一首,不知皇上可有耳闻?”

“是何民谣?”乾隆问道。

“其他的记不清了,但最后两句是‘陛下身临避暑,百姓犹在热河’。”王杰道,这话自然是一语双关,所谓百姓犹在热河,当是指百姓困于生计,如同水深火热一般了。

乾隆听了,大是不悦,但素知王杰秉性,故而也未发作,只是怒道:“王杰,朕在位五十八年,天下乂安,百姓和乐,便五世同堂之家,眼下也自不可计数。怎的到了你这里,便非要吹毛求疵,去看那些生活不如意的百姓?这种百姓历朝历代,何时少了?若是人人都像你这般苛细,朕看这文武周公以来,也再无一日太平了。你若如此执着,也不妨去看看英吉利的使臣,看看他们回到他们国内,会如何宣扬我天朝声威,如何?”

“远人之言,本与我大清无干。可天下生民疾苦,全在陛下之念!”王杰依然不肯松口。

乾隆无奈,只好摆摆手,让王杰退下了。王杰走到门口,也正遇上鄂罗哩,似乎有什么机密要告知乾隆。一时之间,王杰也没在意,只听殿中隐约传来几句乾隆和鄂罗哩的对话:

“禀皇上,万树园的行幄,已经准备妥当了。”

“知道了,此事不必声张。”

……

乾隆所不知道的是,英吉利使团在进入热河之时,早已将四周样貌收于眼底。

简单的街道、房舍,为生计奔波,对使臣都无暇一顾的贫民,狗马在街道上随意留下的污秽之物……

而数里之外,便是山清水秀,金碧辉煌的避暑山庄。

就这样,使团一行抵达了最终的目的地,眼看英吉利使臣已经渐渐安顿完毕,金简也终于松了口气,他毕竟已是七十有余,这一路上又是亲迎风浪,又是礼仪之争,加上行路劳顿,早已疲惫不堪,来到寓所,便即歇息下来。想着距离万寿庆典还有些日子,这几天可得养足精神,再到乾隆面前庆贺。

初九日一切如常,金简眼看并无大事,也早早歇息下来,可正在美梦沉酣之际,却依稀听到几声敲门声,他本想着是梦中幻觉,并未在意,可声音却越来越大,想要再睡下去,已是不可能了。

金简按捺不住,大声问道:“如此深夜,何事这般急躁?”

门外一个声音道:“金大人,皇上急诏,还请金大人早些起来。”声音尖细,自然是太监了。听到“皇上”二字,金简顿时一惊,梦也醒了七八分,只好匆匆起床,换了官服,随着太监前往避暑山庄。

进入避暑山庄,又走了小半个时辰,却仍未到达乾隆寝殿,金简看了,也不觉有些疑惑,道:“这位公公,皇上寝殿我去过好多次了,从来没有走过这么远,公公可是记错路了?”

那太监道:“金大人,路是没错的,只是今日皇上不在原来的寝殿。金大人切莫着急,再过两个弯,也就到了。”这时是阳历九月,尚未到秋分日,故而寅初时分,东方天际已有微光,借着提灯和依稀的日光,金简渐渐看出,脚下之路其实是一片草场,而无其它殿阁楼台之属。

又走得半晌,忽听身后一个声音道:“金大人,别来无恙?”

金简一惊,忙回过头来,只见一位二品官员立于身后,这人身材结实,却又和蔼可亲,自然是一同接待英吉利使团的松筠了。而松筠的身后,正是阮元,眼看金简回过头来,阮元也连忙作揖行礼。

而更令金简意料不及的是,就在松筠和阮元身后,一行英吉利使节已经排成了两排,似乎只等一声令下,便可在此觐见乾隆。

金简惊道:“松大人,这……这究竟是何处?”

松筠笑道:“不瞒金大人,此处是避暑山庄之中的万树园,皇上的行幄就在前面,眼下金大人也先莫着急,待得卯初,我等便可以去见皇上了。”

金简仍是听得一头雾水,眼看东方渐白,万树园青翠的草场,繁茂的松柏,都一一映入眼帘。他才发现,眼前还有一个二三十人的队列,从身上服饰来看,似是蒙古王公,而英吉利使团之侧,另有一个白衣使节团,不知是何来历。

这时只听行幄方向一个洪亮的声音道:“卯初已到,皇上有旨,宣王公大臣、蒙古王公贝勒,缅甸、英吉利使团入觐!”身边这位太监也引着金简、松筠一行使团,向行幄方向而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