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二十三章 天下如球

大清疆臣。 第二十三章 天下如球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阮元授了庶吉士之后,便继续在翰林院中读书学习。所谓庶吉士,是朝廷授予部分新科优秀进士的头衔,但庶吉士既无官品,也无实职,只能算预备官员。要等三年学习期满,经过散馆考试,朝廷认定庶吉士确有实才,才能授予实际职务。

但阮元进得翰林院不久,朝廷便颁下诏令,因乾隆八旬盛典在即,阮元这一届庶吉士只需学习一年,到乾隆五十五年初,便要散馆。故而庶吉士们也只好继续强打起精神,再埋头苦读一年,以备散馆考试。翰林课业自也繁重,自经史至文赋,均要兼通,但阮元自幼喜爱散文史籍,这时有一年时间精研于此,而非强作八股,倒是比应举那几年自在许多。

翰林平日有不少教习,大教习只和珅和彭元瑞二人,平日公务繁忙,来翰林院教习的次数不多。除此之外,另有数名小教习,钱大昕便是其中之一。他在小教习中,学问最精,自二十四史,至天文历算,无不精通,故而阮元也最喜钱大昕为之授课。

这一日只见钱大昕授课之事,带了两幅卷轴,不知是何物,起讲之时,钱大昕将两幅卷轴展开了,只见其中是两个大圆,大圆中经纬交错,又有细线勾勒其间,似是地图之属。

在右一图,细线勾勒之处甚大,左侧与右上一处,勾勒闭合之处占了全图近一半,似乎是两个巨型海岛。右下之处线路亦自闭合,只线路粗糙不少。在左一图,似乎也是个大岛,自左上至右下,上下面积甚大,可中间一部分,却异常狭小,不知是何岛屿。

右面图中,又有几处小字,分别是“朝鲜”、“日本”、“吕宋”,这些地名,就在清朝四邻,故而阮元也都识得。可左面图中,却标注着“伯西亚”、“伯露”、“巴纳麻”、“默时科”等文字,一时实在难解其意。

看到这里,阮元不禁好奇,问道:“学生不才,敢问老师,这图中所绘,竟是何物?”

钱大昕笑道:“各位,我等平日所言,治国平天下,所谓天下,究竟是何物?哈哈,这图中所画,便是‘天下’了。”

一时之间,庶吉士中议论纷纷,难道所谓“天下”,就只是几个巨大的岛屿?而且按众人日常经验,“天下”乃是一片平地,自有东西南北,既然如此,为何不用方形地图,却要用两个圆来代指“天下”呢?

钱大昕见诸生不解,知道这“天下”之事,乃是《四书五经》从未提及之物,自己只有耐心讲解,才能让大家清楚。便缓缓讲道:“正如大家所见,这‘天下’,并非自有东西南北的一片平地,相反,‘天下’浑圆如球。故而西洋人来我大清绘制地图之时,也另有一个新的名字,叫做‘地球’,只是各位理解起来,或许有些难处,故而老夫之前,仍用了‘天下’这个词。”

庶吉士中,议论有增无减,为什么自己站立了一辈子的天下,居然是一个球?自己站在“球”上,为什么一直没有掉下来呢?

阮元也自有不解之处,便问道:“老师,若说这天下不是一片平地,而是一个所谓‘地球’之物,学生看来,大家没人信服啊?老师可否就其中内情,与学生们讲解一二?”

钱大昕道:“乾隆二十年时,老夫在这翰林院,做的是编修之职,彼时朝廷中来了一位西洋传教士,自称来自西洋的法兰西国。”说着,向右图西北角一指,以示此处为“西洋”。又道:“此人深慕我大清文治,亦喜爱我中国文化经典,故而起了中国姓名,叫做蒋友仁。当时西北平定,海内一统,故而圣祖朝南怀仁所绘《坤舆全图》,已然不敷实用。皇上见他精于测绘之术,便派他重新绘制《坤舆全图》。那时老夫在翰林中又精研西洋历算,故而皇上派了老夫,陪同这蒋先生一同测绘。”

“后来老夫方知,这位蒋先生不仅精于测绘,对于天文历法,七曜星相之学,更是有独到之处,故而老夫协助测绘之余,也多向他讨教。他说大抵在明朝时候,有西洋人认为,天下并非平地,乃是圆球,故而一路驾船向西行驶,最后,经过了数年,竟又回到了原地。各位说,若不是天下本是个圆球,这西洋人又要如何一路向西,而至原地呢?”

说着,钱大昕又指着地图上的“大岛”一一讲解道:“而西洋人这一番航行,也让他们知道,这天下之间,共有四块大陆,俗称四大洲。我大清所在之地,乃是亚细亚洲,最为庞大。西洋人生长之处,称为欧罗巴洲,右边这图,大家也看到了,左下之处,仍有一地,称为利末亚洲,西洋史籍也有记载的。”但右图东南处那一块奇形怪状的大陆,钱大昕却隐而不提,当地便是今日所言澳大利亚,但蒋友仁测绘世界地图之时,澳大利亚的海岸线测量尚未完成,故而线路粗糙,本也与实情不符。

“可西洋人却没想到,三大洲之外,竟另有天地。”钱大昕又说道:“此左图中大洲,我中华历朝史籍,绝无记述,便西洋书籍,也从未提及此地。直待明朝弘治、正德年间,西洋人才见到此地,称为亚墨利加洲。所谓天下四大洲,便是如此了。”

各位庶吉士听着这一番闻所未闻的言论,一时之间,相对无言,有的尚能理解一二,有的完全不知所云。钱楷大着胆子,向钱大昕问道:“老师,若说西洋人航海一周,得知天下乃是圆球,学生尚可理解。但学生不知,为何我等立于这圆球之上,却从未坠落?更何况水流向来是自高至低,若天下是个圆球,水流应该一直向南流动才对啊?”

钱大昕叹道:“此间道理,老夫也曾问过蒋先生,可他语言含糊,说了一些重学之事,彼此也不连贯,老夫确是不得其解。”重学即今日所言力学。地球为球体而人不坠落,水不南流之理,是康熙年间,英国科学家牛顿所悟,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才解决这一问题。但牛顿理论在欧洲大陆流行之时,蒋友仁已经前往中国,故而牛顿的引力一说,蒋友仁只知大概,说不清楚,钱大昕自然也无法理解。

阮元也问道:“老师,这西洋测算之术,学生平日读算经诸书,也是有了解的。敢问老师,西洋人可已知晓,这天下究竟有多大呢?”

钱大昕道:“这地球中心,名为赤道。这赤道长度,西洋人是测算过的。赤道各度之间,相距一百九十五里十七丈。整个赤道的长度嘛……应是六万九千一百三十四里有余。至于地球大小,以此为据,当可推算清楚。西洋人对测算之术,一精至斯,老夫勤修历算多年,学得越多,越是知其中不易啊。”其实赤道长度,今日测算乃是四万公里,彼时计量单位长度,与今迥异,故而钱大昕所言数字不同于今日。

“正是如此,西洋器物,制作精巧,往往有我等虑之不及之处。”一个熟悉的声音从门前缓缓响起,一个人影渐渐走来。阮元在翰林院已有数月,这声音自然熟悉,知道是和珅来了。

只见和珅走向厅前,对庶吉士们道:“这西洋之物,巧夺天工者,一为钟表,二为水法,运行之精妙,中原罕有可及之物。本官也曾思索其中道理,可思来想去,终是不知道理何在。”所谓水法,即是今日所言喷泉。钱大昕见和珅来了,虽然不愿与之共事,但碍于身份,也只好站到一边。

“说起西洋器械,另有一物,各位也不可不知。”和珅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摸出一副眼镜来,道:“这眼镜流传至我大清,也有百余年了。这镜片聚光之术,我看也是一绝。各位可不知,多少清贫一生的读书人,到了垂暮之年,双目早已昏花,眼看有了这眼镜,便可延用双目数年乃至十年之久,也只好不惜财力,购上一副眼镜了啊。哈哈,不过话说起来,皇上他老人家,才是天纵英才,皇上来年,便是八十大寿了,可直至今日,仍是目力强健,不需多用这一片镜子呢。”

钱大昕也冷笑道:“和中堂,一副好镜子,也不便宜吧?老夫在京城这些年,可听说琉璃厂那边,有个铺子,嘿嘿,不卖别的,只卖西洋的原产眼镜。可是呢,京中不少王公大臣,也不是真的目力不够,只是看这镜子精美,故而不惜加倍出价,也要购上一副。哈哈,这铺子我看一年下来,也能赚不少银子吧?”

和珅听了,也不禁赧颜,其实钱大昕意思再清楚不过,这家铺子,本就是和珅出资给远房亲戚开的,所收入的银子,自然大半也进了和珅的腰包。但面对庶吉士,和珅也要维持师长颜面,故而只好顾左右而言他,道:“钱宫詹所言,自是有理……嗯……本官今日前来,乃是要告知各位,来年庶吉士的散馆考试,定在四月。今年十二月以后,庶常馆开放,若是愿意来翰林院里读书,便可在那里住宿。薪炭粮米,自有朝廷支用。”又简单说了些散馆规矩,便离开了。

而这一天,也是阮元真正何为“天下”的第一天。钱大昕的一番教导,让他从此之后,心中有了四大洲,有了西洋器物。他的人生,也必将与历朝历代那些传统儒生有所不同。

在翰林院待了两个月,阮元也渐渐习惯了翰林学习生活,这时也想着京城之中,尚有不少故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应当前往答谢,这一日便约定了去刘墉府上。

来到刘府,只见门口早已站着一位青年,看阮元到了,连忙笑道:“伯元,如今这个日子,还能来光临我家,非仗义之人,实不能为此啊。”

阮元知道,这青年乃是刘墉之侄刘镮之,这一年会试,刘镮之与阮元等人一同应试,授了三甲同进士出身,因朝考成绩出众,也被点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算是阮元同学。他父亲早故,刘墉是他伯父,便将其养在身旁,教他读书为官之事。

可阮元听刘镮之这样一说,也有些不解,一边和刘镮之一同走进刘府,一边问道:“佩循兄,刘大人为官数十年,又是之前刘中堂之后,按理说,前来拜访刘大人,乃是京中官员常事,怎么到了佩循兄这里,竟似府上多日不曾有人来过似的?”

刘镮之问道:“伯元,伯父他四月份的时候,就已经降到了二品侍郎,这事伯元应该知晓才对啊?”

阮元道:“刘大人降职之事,我也有所耳闻。只是即便刘大人不再担任中堂之职,这侍郎总也是二品,总不会真像佩循兄所言,已至门可罗雀之境吧?”

刘镮之尚未回答,只见正厅之中,一位老人缓缓走出,见了阮元,笑逐颜开,道:“这不是伯元吗?你看看、你看看,这数年不见,伯元都做了庶吉士啦!真是有出息,伯元,你说你也是的,老夫听说,你三年前便到了京城,怎的这许多年也不来见我一见?若你早一年见见老夫,老夫当时还是大学士,那还不在皇上面前,保举你一番?只可惜呀,这一年老夫屡遭斥责,只怕以后在朝廷上,也帮不了你喽。”

这人正是刘墉,阮元见了,连忙作揖见过。听刘墉语气如此客气,也有些不好意思,道:“刘大人,晚辈出来京城之时,家中即有变故,故而耽搁了些时日,也忘了来拜访刘大人。今日翰林之中无事,才有了空闲,正是要谢过大人十年之前,仪征县署中点拨之恩。”

刘墉将刘镮之和阮元引到厅中,看座上茶已定,听了阮元这样一说,也笑道:“伯元,这般谦辞,可让老夫承受不起喽。其实老夫当日,也不过觉得你颇有才赋,只是一味求新求变,若无良师在侧,怕是日后轻躁冒进,反遭祸患。但那日康山草堂之上,老夫听闻李晴山先生居然是你恩师,那自然也就放心了。至于你今日做这庶吉士,哈哈,天下间有才学的读书人,那是成千上万啊,能从这许多人里脱颖而出,走到这个位置,便是老夫,也要自叹不如呢。当年之事,原是不需再相提及的。”

想了一会儿,觉得刘统勋和阮玉堂的事,这时候也是时候告诉阮元了,便道:“其实伯元啊,说起上一代的人,还是老夫对不起你们家呢。当日康山草堂之上,我记起了令祖名讳,实不相瞒,当年令祖在卫辉营参将的位置上,便是先父监察不慎,结果错听人言,罢免了令祖官职。老夫见过令祖履历档案,知道他是个有才干的将军,本来不致如此。你家之后的事,想来先父也有责任,今日老夫便替先父给你赔个不是,如何?”

阮元连忙站起,还礼道:“刘大人何需如此?学生见过先祖遗留文书,对文正公他老人家,绝无半点怨言。文正公为官清正,锄奸惩恶,乃是我辈楷模,学生怎敢对文正公有所非议?”其实阮玉堂遗留文书中,并未特别提及刘统勋,但阮元也不愿刘墉知道他暗自调查过此事,既然自己已经入了翰林,授官在即,过去的事,再提也没有意义,便杜撰了个理由,以安刘墉之心。

刘墉叹道:“其实罢官免职之苦,我当年尚未知悉,可如今这一两年,我办事屡屡失误,被皇上严加斥责,终是丢了大学士的官职,被降到侍郎。眼看着这几日间,来往的宾客都见不到了,伯元,令祖当年,只怕心中滋味,更加难受啊。”

阮元对此也颇有疑问,道:“刘大人,您一向勤勉谨慎,怎么皇上竟然,要对大人如此斥责呢?”

刘墉道:“伯元,我年轻之时,在江宁府任知府,那时确是壮年气盛,故而能有所作为,只是眼下……唉,你也看得出,这些年身体是一日不如一日了。今年春天,皇上忽然问起上书房皇子教习之事,居然发现,上书房教习师傅,竟然一连七日,都未能前往授课。故而皇上大怒,内阁、翰林里不少充教习的,都免了职,还有一些,皇上是想八旬万寿过了,再让他们致仕。我主管上书房之事,自然难辞其咎,故而也降了二品。想来近些年确是老了,祭礼、乡试……办错了好多事。”

想想又道:“伯元,先父对不起令祖的,只怕是还不上了。不如这样,老夫今日,另有两个字送于你,若你能牢记,也算老夫对当年的亏欠,有所补偿吧。”

阮元也知道再谦虚下去,刘墉必定不愿,故而只得站起,作揖而立,恭听刘墉教诲。

刘墉道:“这两个字,便是‘学寿’,伯元,我看你身体,原也瘦弱,若是读书过度,伤了元气,只怕未来,难以得享天年。可你需要知道,若你以后调养得法,即便身子弱些,却未必不能长寿。你爱读书,经史、文赋、历算无一不精,这老夫知道,可你想想,若是你寿命不长,你这一身的本领,要怎么施用出来?你愿意做官,愿意造福百姓,可若是功业未成,人却没了,那可是得不偿失啊。”阮元听刘墉言辞真挚,心中不由得有些感动,便即应允了。

刘墉一边说着,一边走向书桌,毫笔一挥,“学寿”二字,立刻现于纸上。刘墉看着两个大字,也不禁笑道:“哈哈,老夫虽然这些年,办事不比从前了,但老夫的寿命,老夫心里有数,至少还要二十年好活呢!嘿嘿,别看和珅这些年势头正盛,说不定啊,他得走在老夫前头!”

可想道这里,刘墉忽道:“伯元,和珅派人给你送过礼,是也不是?”

阮元一听,也有些不明就里,道:“刘大人,和珅执掌翰林院,时常教授学生,这个不假,可和珅与学生,并无私下来往。刘大人说和珅给在下送过礼,在下确实不知。”

刘镮之道:“伯父、伯元,这事我也知道的。伯元,那是四月间一日,就是进士传胪之前。我和伯父一同乘车,正好路过正阳门里的两淮总商行馆,竟然见到了刘全,就是和珅府上那个管家,那日准备了些礼品,正往里去呢。当日我和伯父都不清楚,和珅从来,都只是收别人的礼,怎么那一天转了性了,竟然去给别人送东西了?后来才知道,伯元你住在那里,伯父和我说了,我才知道你和扬州江家,还有那样一般姻亲之谊。想来和珅给你送礼,也是为了向江家示好,想着若有江家相助,他在朝廷之中,位置可就更加稳固了啊。”

“倒也未必。”刘墉笑道:“伯元、佩循,你们有所不知,前日和珅在皇上面前,举荐吏部部员湛露,说他才干出众,可以任广信知府。谁知皇上亲自见了那湛露,见他年岁尚轻,言语才行之间,也无甚过人之处。皇上大怒,当即免了那湛露官职,又狠狠斥责了和珅一顿。哈哈,老夫这些年来,还是第一次看和珅在皇上面前那般不堪呢。”

阮元也渐渐感觉到,随着自己跟和珅越来越近,一些官场上的事,以后也只能正面面对。但此时他还记着一人,于是问刘墉道:“刘大人,朝廷之中,谢金圃大人是学生院试时的座师,学生这些日子有了空闲,也想去拜访谢大人。刘大人可知,谢大人近况如何?”

没想到刘墉竟然沉默了一会儿,缓缓道:“伯元,你恩师的情况……实在算不上好。前日上书房的事,被处罚的人里面,就有你恩师一个。只怕再过得两三日,朝廷里便要正式夺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