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二百章 伦贵利的末路

大清疆臣。 第二百章 伦贵利的末路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过不多日,阮元向嘉庆询问伦贵利处理事宜的上疏,与浙西赈灾的奏疏一道,被送到了嘉庆案头。嘉庆也召集了几位军机大臣,对两大要事集中商讨。

“这个阮元啊,都做了大半年巡抚了,为何行事还是如此谨慎呢?”虽然嘉庆话是这样说,可庆桂、董诰等人都能听出,嘉庆并无责怪阮元之意,果然嘉庆续道:“这伦贵利,仗着自己有个什么安南进禄侯的名号,就敢要挟于朕,他哪里是什么侯爵,这天下官爵,不待朕颁旨册封,便是僭伪之名!他有何资格在我大清君臣面前,自称进禄侯?朕看这伦贵利本为大清子民,却投奔安南于先,挟安南之兵劫掠我浙江沿海在后,如此无父无君,残虐百姓,就已经够得上凌迟!什么阮光缵的敕命,也教他拿来做护身符,真是岂有此理!传旨,伦贵利无需押解入京,圣旨一到,便在杭州就地凌迟处死!还有,庆桂,以朕的名义,给阮光缵去一道旨意,问他伦贵利究竟是不是他私相封授?他带兵劫掠闽浙沿海府县,有无他阮光缵的授意?无论他情况如何,这道旨都要严厉申饬于他!他什么意思,朕还不清楚?前些年以为朝廷大军在川陕作战,无暇兼顾于他,便有了不臣之心,眼下川陕战场,连战连捷,剿灭贼寇,指日可待,他阮光缵要是识时务,就知道该怎么做!”

“皇上明鉴,臣这就下去拟旨,定要让那安南阮主,重新慑服于我大清声威!”庆桂对于嘉庆这次的处置,并没有其他意见。而嘉庆所言本身也是实情,在勒保、额勒登保与德楞泰三员大将的积极作战下,不过半年,已成强弩之末的白莲教反清部队屡战屡败,到了嘉庆五年入秋之时,川楚战场形势,已变得逐渐向清军有利起来,有识之士都清楚,只需假以时日,继续围剿,这场仗必然以清军获胜告终。

“还有这道奏疏,阮元上言,今年浙西遭遇飓风暴雨,十多个府县耕田,均已损失大半,灾民已有约三十万之数,要求朝廷调拨赈粮四十万石……董诰,你也是浙江人,这浙江灾情,可否属实?”嘉庆继续问道。

董诰也当即答道:“回皇上,浙江灾情,确实如阮元所言。臣家在富阳,故而近日多有浙江会馆主事人员,前来告知臣浙江灾情,浙西金华、处州等地,受灾犹重。而且先前皇上交给臣等的浙江布政使刘烒、按察使秦瀛、学政刘镮之上奏,也都提及了浙西灾情,故而臣以为,下放赈粮,已是刻不容缓。至于具体灾情,臣看阮元奏疏,也已经一并附上,户部自会一同核查,依阮元上报人数,决定发放赈粮之数。”

“既然已经刻不容缓,那就速速去诏户部会同发放赈粮吧。朕平日观高宗皇帝实录,清楚灾民赈粮之数,阮元上报灾民,依四十万石放赈,合乎旧例。若是户部没有其他意见,便尽快给浙江下令,留下四十万石漕粮,以作放赈之用,如何?”嘉庆清楚自己亲政不过一年有余,赈灾之事,必须及时办理,才能重振人心。只是按照规矩,放赈需由户部一并商议,是以有此决议,希望户部尽快有所行动,避免拖沓行事。

对于嘉庆的这些决定,董诰和戴衢亨都没有异议,即便是素来对阮元常有偏见的庆桂,眼看赈灾事大,也没有其他反对之言。阮元的两封奏疏,很快就有了批复。

到了八月初,嘉庆的诏旨发回了杭州,阮元接旨之后,便即提了伦贵利,依旨在杭州将伦贵利处刑。伦贵利试图依靠阮光缵威胁嘉庆的救命之计,被嘉庆直接粉碎。

而伦贵利自然也不会知道,仅仅三个月后,阮光缵的上表也到了北京,表文内声称自己愚昧无知,不该得罪清朝。伦贵利虽为自己私自册封,但北上劫掠,纯属伦贵利个人行为,并非自己授意,也完全认可了嘉庆处死伦贵利的决定。

即便如此,阮光缵在安南也已经是穷途末路,阮福映的旧阮军继续北进,连战连捷,终于在嘉庆七年攻破河内,俘杀阮光缵,安南西山阮氏便也就此灭亡。阮福映统一安南之后,向嘉庆上疏请求册封,并希望以南越之名代替安南。但嘉庆考虑到南越本为西汉时广东赵佗所建之国名号,担心阮福映有不臣之心,便将南越二字颠倒,改成越南,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越南之名,自此而始。

而随着安南海盗的逐渐溃败,浙江的海防重点,也渐渐转移到了闽浙海盗之上。

但对于这时的阮元而言,救灾才是第一要务,嘉庆下诏之后不久,嘉白帮也来告知阮元,已经会同其他漕帮,将浙西所需的四十万石粮食运送到了杭州。阮元便让李赓芸总领放赈事宜,依每县上报灾民人数,逐一进行分发,一切放赈事宜,尽数公之于众,府县官吏试图暗中克扣之人,便没有了作伪的余地。

但阮元对于赈灾之事,却一直不能放心,开始放赈后不过数日,阮元便告知家中抚院,自己决定亲自南下,前往金华、处州视察放赈情况,也一并带上了杨吉、焦循随行南下。一路溯江而上,不过数日便到了金华境内,看着江水尚属平静,一路之上,虽有数县受灾,放赈之事却也算安稳,阮元也渐渐回想起来,嘉庆三年之时,便是在这附近的江水之上,亲眼目睹了溺婴的惨状……

“伯元,你可是……可是又想起前年的事了?”焦循看着阮元神貌,自然清楚他心意,自己那时正与阮元一并南下督学,对这里百姓疾苦,一样记忆犹新。便也对阮元道:“那时我看着那些孩子的样子,也不好受,想着咱们当时毕竟只是学政,俸禄微薄,不敷大用,可眼下你都是巡抚了,咱们……咱们终于可以去想移风易俗,改变这个陋习的事了。若是你也有此意,我到了金华,就帮你多问问当地人情,说不定就能从中找到些办法,让以后的孩子可以活下来呢?”

“多谢里堂了。”阮元看焦循主动相助,自然无比感动,不禁叹道:“这次南下,我本意也是如此,救灾的事,咱们要办好,但孩子的事,不能再拖了。既然来了,就一定要想个办法出来!”

行船又向南行了半日,便到了金华府城。那金华知府严荣虽然清楚岳父王昶乃是阮元幕中上宾,却也知阮元到任之后,凡下属馈遗,一概不收,想来不会因这番缘故对自己多留情面,便也依照寻常礼节,迎接阮元进了金华府衙。

果然,阮元对于严荣和王昶的关系,并未多问,只行了寻常的官员拜见之礼,便随着严荣进了府衙。方即坐定,阮元便问严荣道:“严府台,朝廷的赈灾之粮,这几日可是已经分发到各县了?各县那边,分发情况如何?可有赈粮不足之事?受赈百姓,可还安定?”

“中丞真是百姓再生父母啊。”严荣赞道:“关于赈灾之事,下官这几日一直在询问下属各县,眼下赈粮尚属充足,公示之事,下官也遣属吏前去视探过了,所见之村,已经尽数公示放赈百姓受粮之数,所来商人,也一一按中丞之令严加约束。至少一两个月内,在下以为放赈定当有序施行,只是……”

“有何问题,但说无妨。”阮元道。

“只是中丞,这赈粮之数,下官觉得是不是不够啊?”严荣问道:“下官听闻,中丞这次所请赈粮,只有四十万石,下官这金华灾情较重,所以分了十五万石。可下官前日也去灾区视察过,只见受赈百姓,远超下官所想。是以下官担心,这些赈粮能不能支撑到四个月之后?只怕两三个月间,就要……”

“严府台,你上报灾民人数,应该没错吧?”阮元道:“我此次上报皇上,请求下放赈粮,乃是根据你等上报灾民之数,各人受灾情况,再加上难免的折耗,才定了四十万石的赈粮下来。若是你认为这些粮食不够灾民之用,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你虚报了灾民之数!你少报灾民,试图敷衍皇命,粉饰太平,是以这次下发赈粮,你这里不够用了是不是?”

“中丞,下官绝无虚报人数之事啊。”严荣惊道:“这灾民之数,下官之前严令各属县详加查问,并告知他们若有瞒报,定当上奏参劾,下边的县又怎敢妄为呢?只是下官也参阅过之前本府赈灾人数赈粮,凡灾民之数如今年者,赈粮都在二十万石以上,如此看来,这十五万石之数,只怕是真的不敷民用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