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六国派我当间谍,接头人是秦始皇 > 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农具改革!

“既然如此,何不向皇帝推荐?”江白没明白丽姬地心思。

丽姬道:“陛下要用人,很多时候并非用在最合适的地方,我家也只是小户人家,一旦拔擢太高的话反而害了他们的前程。”

聪明女人啊!

“胡亥,你去请一下你外公,明天早上我在宫门口等他来。”江白吩咐。

胡亥立马跑,但没等江白换好衣服,因为赢盈小妖女缠着不放。

这时,胡亥在外头喊了一声,一个满脸沧桑的老者揣着手进来。

丽姬连忙拜见。

那就是她娘家父亲。

江白称呼他“骊公”,老头还有点不自在。

这位是太后的男人,当朝的太傅。

他感觉就算自己的女儿将来能当了皇后,在人家面前他也没那么高的地位。

江白请他坐下,随便一问,就知道这的确是个老庄稼把式了。

“这个曲辕犁,少府打造了几个,我试了一下,不对劲,”骊公说道,“我们这里的土地,其实不适合用太过头的曲辕犁,还是要平整一点,而且如果在官田推广的话,我建议多打造一种曲辕犁,尤其铁头那一块,角度要分春秋用法不同。”

江白连忙请教细节。

“很简单,春天深耕的时候你不能用平头犁,但是在耕种的时候,太深的铁头又会压制粮食快速长出来,要是在冬天之前麦苗长得不够高不够壮那没办法越冬。”骊公说着手里比划了一下。

江白这下也明白了。

他想了一下,正好扶苏回来,他让扶苏立即去找皇帝,请求暂时成立一个指导小组,统筹打造各种农具以及直到农业活动。

嬴政睡了一天,这会精神奕奕正在看这一天的战果。

“成立什么小组啊,丞相那边去年就说应该成立一个专门指导农业活动的衙门,就用司农寺命名,位在九卿之下,”嬴政一看申请拍大腿,“英雄所见,这才是对国家负责任的态度。”

那司农寺让谁去负责?

“让伱外公去吧。”嬴政道,“目前的司农寺,不给任何多余的人手,就负责农具的打造和规格的制定,以及考察天下各处的农业,制造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农具。另外,咸阳要成立第一个国营农场,司农寺正好能赶上监管,至于司农寺要对谁负责,这基本上不用考虑,让太傅管着吧。”

而后问起当城门令的感受。

扶苏真心实意叹道:“父皇,这个位置虽然很卑微,但关系到天下人对咸阳最直接的看法。我们今日值守,就发现了衣蛾不能不尽快解决的问题,咸阳的税收。”

税收?

“直说。”嬴政坐正了身体。

“父皇可知,咸阳四个城门都有税务官员?”扶苏道,“这些官员,每天都要从进出的人员手里收取一定的金钱,这太容易造成贪污了。儿臣以为,应该成立专门的收税衙署并派遣专业的人员去监管,并且御史台也太进行监控。”

嬴政喜悦。

这孩子终于把心思投入到治理国家上来了。

更令他惊喜的是扶苏接下来的一番看法。

“光派遣现有的人,将来商业活动增加后,一定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儿臣认为,应该迅速成立专门研究税务的衙署,并仿照太傅提议的‘国子监’‘讲武堂’两个文武学校,也设立专门研究税收和税收人才的专业学堂。”扶苏道,“更重要的是,这不仅只是税收方面的现象,在城市治理以及民众只需建设方面也应该有基本的培训过程,而不能在现有的人员中寻找人才,现有的人才是很多,但未必能为我们所用,为国家贡献力量。”

嬴政开心的不知该说什么好,这一下他完全放心了,这傻小子是有治理国家的能力的。

那么对于本职工作呢?

“城门令是应该存在的,但守城门的部队应该减少一部分,”扶苏道,“大部分人其实是混日子,我们一群纨绔子弟去了居然都能做得了的工作,又何必让最精锐的军队去做?”

嬴政疑惑,把人都调走了谁来保证咸阳的安全?

“这正是儿臣要说的第三个大问题,咸阳太小了。”扶苏道,“太傅屡次提醒儿臣要多看看城市规划以及建设结果,儿臣今日才知道,咸阳城太小根本不足以展开基本的城市功能,更不能划分成必要的城市板块。生活区和官府犬牙交错,一部分城市人口生活的必要建设根本没有空间展开。”

嬴政狂喜。

滚蛋吧,老子要考虑西狩的事情了!

于是,皇帝下诏成立了司农寺,丞相御史台立即上表称赞。

大秦第一个专业的司农机构的首脑是骊公,这也是各方都能同意的。

而且,司农寺在太傅的控制之下也不必担心会混进去反对皇帝新政改革的那帮人员。

然后,皇帝下诏以魏王假为安抚六国贵族,尤其愿意跟着大秦的车轮,当一个大秦子民的那些贵族们的专门衙署。

根据嬴政的计划这衙署暂时不成立,只让魏王假以鸿胪卿的身份管理。

江白对此有看法,但暂时没空理睬。

和骊公谈了半晚上,江白越发肯定此公有管好农业、至少管好咸阳附近的国营农场的才能。

于是又拿出了另一种更加符合科学的农具。

磨。

不是磨面的那种磨,而是用来将曲辕犁翻开的土地重新盖上的一种农具,用柳条或者竹棍编织起来,长方形,用牲口拉着,上面站一个人,凭重量压制着翻出来的土重新盖在撒上种子的地里头。

骊公试了一下,凭双脚就能控制磨上面携带的土量和掩埋种子的深度,他立即笃定,就凭这种农具,可以提高一部分粮食产量。

那是当然的。

“另外我们还要规划好保存水分,”江白随口一提,话题进入到另一个问题上,“司农寺也不能只顾着种粮食,还要想办法把药材种植形成一定的规模。”

骊公不太理解。

“要增加人口数量,就要做到提高人口质量,医学很重要。”江白道。

骊公似懂非懂,但决意试一下。

这态度就很让人欣赏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