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 第1139章 截然不同的帝国 (第二更,求订阅)

其实,所谓的“和我们一样幸福、快乐且富足的生活着!”,这套话术差不多,也就是和后世米帝动不动就说什么“我们给他们带去了自由与MZ”一样,都是话术而已,但不得不说,这套话术听起来倒也不错。

对于帝国扩张来说,有一个高大上的理由,总好过没有理由吧。

占领?

开什么玩笑。

咱那是解放。

相比于米帝那种既当婊子又立牌坊的纠结。大明帝国无疑是灵活的,帝国压根就没有纠结什么,直接先扶持一个傀儡,然后等个三五年的功夫就直接“合邦”了。

这操作可一可二,还可三。

别问,问就是民众的选择。

其实在这一点上,朱大皇帝一直都是充分借鉴另一个世界米帝的“成功经验”。虽然米帝很多时候就是当了婊子,没能立住牌坊。

说句难听的,现在大明真是既把婊子当了,还把牌坊给立住了。

当然,相比于米帝带去的战争与毁灭,大明是切切实实的给所有人带去了生活上的改变。

这一点倒不是朱大皇帝自吹自擂,而是有人背书的。

“……大明帝国的工业腾飞,究其根源源自于皇室财团,就是一种类似于国家主导下的工业化模式,在帝国成立之后,皇家财团的主导转变成为国家主导,尽管这样的模式在其它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但却都不像大明帝国走的那么远,在大明帝国,我们目睹了帝国是如何将这种模式推广发展——帝国官方首先制定工业经济发展计划,一边成立国营公司,用于带动某些地区或行业的发展;一边引导民间资本的投资的流向,充分调动官方以及民间的资本,从而推动了帝国工业经济的发展……”

翻看着好友卡尔最后的遗作,弗里德里希的心情显得有点沉重,好友的离世,让他的内心充满了悲痛,但是好友的最后几年无疑是充实的他一直在帝国进行考察,对这个国度的考察,让他收获了许多答案。

“……通过对帝国的农场的研究,我发现帝国农场的模式,与其说是农场,不如说是股份制公司,大明帝国的农场——几乎伴随着其早期发展,表面上看起来,它似乎是属于公司,或者国家,但是实际上,农场的员工,本身就是农场的股东,每一户的股份多少完全一样,通过股东大会选举出管理层——场长。而这些股东本身又是公司的员工,在他们监督管理层运营……这些农庄其实就是一家员工持股的公司。而且它们的业务都非常突出,就是农业!一点不复杂,在经营过程中得到种种的扶植,比如提供土地——以土地作为股本,国家作为股东成员,派出会计负责财务,对农场经营进行审计。同时设立专门公司收购农产品,由银行提供低息贷款等等。所以帝国的农场经营一直都非常成功……”

坐书桌前的弗德里希翻看着好友的遗作时,在过去几年经商中,他没少和农场打交道,自然知道那些农场的经营是非常成功的。

“农场,对于大明帝国的重要性,在很多时候都被人们所忽视,全世界只看到帝国迅速腾飞的工业,是什么让他们仅仅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就赶超了英国?仅仅只是因为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农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新大陆广阔的土地,让他们能够有足够的土地安置移民,充足的人口是大明帝国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二是农场为其工业化筹集了足够的资金。通过大明帝国过去十二来的进出口情况的研究。可以发现支撑大明工业化的资金,除了帝国财团等来自民间的直接投资之外,帝国官方的投资,恰恰是通过农场的利润分红获得的,仅1880年度,帝国官方统计农场分红为五亿三千万四百万明元,同年,帝国官方工业投资七亿八千万元,其三分之二的投资来自于农场分红。

真正支持大明工业化的恰恰是农业!

早在南华时期,其的出口产品就包括大量的农产品——牛肉、牛奶、皮革、棕榈油、小麦、面粉等等,而在1870年度,帝国的农产品的出口总额已经超过了一亿英镑,占其出口的75%以上!而与此同时大明帝国的进口,也差不多是一亿英镑。如果没有这么农产品,那么大明每年就要承受三千万英镑以上,也就是一亿明元的逆差……”

这些数字是什么?

是卡尔对大明帝国的研究,在过去的几年之中,卡尔一直在认真的研究着观察着这个国家,甚至就连同弗德里希也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这个国家——这几年他一直在这里经商。

“1881年,大明帝国的钢铁产量第一次突破一千万吨,以此为标志,帝国工业经济超过英国,而早在1878年,帝国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超过英国……尽管当时全世界没有人注意到这一切,但,正是在那一年,大明帝国把英国等传统欧洲国家远远的甩在了身后,直到1881年,大明帝国的钢铁产量超过一千万吨时,全世界才惊讶的发现,帝国已远远超过了他们,在全世界都关注着其如此惊人的工业成就时,似乎所有人都有意无意的忽视了一点——大明帝国对工人福利的重视,远远超过其它任何国家!”

工人福利。

看到这几个字眼时,弗德里希在目光显得有些复杂,卡尔他们在欧洲的时候,曾经一次又一次的为工人的福利大声疾呼,可是他们的疾呼换来的是什么呢?

八小时工作制?

尽管早在十几年前,卡尔等人就提出了“八小时工作制”可是,也就不过就是大声疾呼而已,根本没有任何工厂主会接受。

可是在大明帝国,这一切都是截然不同的。

“在电灯发明之前,工厂的普遍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而在电灯发明之后,工厂的普遍工作时间被延长到14小时以上,在欧美的工人在繁重且超长的工作中,身体饱受摧毁的时候,作为发明电灯的国度,大明帝国并没有因为电灯的发明,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长,却在不断的降低工时,从最高12小时,降低至10个小时,甚至其中还包括一个小时的用餐时间……”

随后,在卡尔的手稿中提到了大明的养老保险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甚至还提到了大明的公租房制度。

“我们常说,帝国的统治是腐朽的,是注定被历史所淘汰的,但是在这里,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帝国统治——正像其盛德皇帝所言——帝国的责任就是让所有国民幸福、快乐且富足的生活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