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厨 > 第三百四十八章 三枚钱币

汉厨 第三百四十八章 三枚钱币

作者:三百斤的厨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0: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长安城里,刘彻在搞事,在北军三万多最精锐兵马的镇压下,即便三五日内便抓了几百上千人,百姓人却连一点风吹草动都不曾听说。

不得不说,作为一名皇帝,刘彻的确已然做到了‘铁血’。

一声令下,便是如刘陵这般人物也被送进廷尉府地牢,连一点反抗的机会都没有,一切故事便结束了。

据说,审问刘陵的原本应该是张汤,结果,在杨川的一番骚操作下,张汤在去长安城的途中被人‘刺杀’,打折了两条狗腿,只好拉回杨川庄子上养伤。

于是,审问‘刺杀大汉列侯、公主与郡主之惊天大案’的重任,自然而然的落在了另外一名大汉酷吏杜周的头上。

听说张汤被人刺杀,刘彻震怒之余,派大长门崔九过来调查。

杨川心知肚明,刘彻这是对谁都不相信,认为张汤与朱买臣那种货色一样,为了不好好给朝廷办差,宁可想办法把自己弄成残废。

检查完张汤的‘伤势’后,崔九沉默了好一阵子:“杨川,你觉得皇帝这一次对淮南王刘安动手,不对?”

杨川哈哈大笑:“崔九大叔,我一个小小的列侯,没读过几天书,焉能操心这等国家大事?”

崔九冷哼一声,双手拢于袖中,仰面向天,好像想在淡青色的天空深处看见一点什么来,那张爬满细密皱纹的脸上,泛着一层森冷幽光:“今日吃酸烂肉。”

杨川笑了。

这老贼,蹭吃蹭喝你早说啊,还假装出一副巡视组组长的阴冷模样,让人提心吊胆有什么意思?

杨川嘿嘿笑问:“杜周对刘陵动刑了?”

老贼点头:“动刑了。”

杨川:“动什么刑啊,对于刘陵那样的人物,皮肉之痛早已无效,徒增一番冤孽罢了。”

崔九:“进了廷尉府地牢,没动刑的唯有你长宁侯和平阳侯。”

杨川:“本侯有些皮痒痒,你们廷尉府的人心慈面善都是好人,竟无一人对本侯动刑。”

崔九老贼:“长宁侯若不喜欢,下次给你松一松骨头。”

杨川笑着摆摆手:“那还是算了,我这人胆子小,最不喜欢的便是打打杀杀,以后有那闲工夫,还不如我教你玩斗狗大户。”

崔九侧头想了想,面无表情的说道:“好……”

……

再有两三日,便是冬至节了。

两千年前的汉帝国,尚无过年、春节等‘节假日’,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日子约莫便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节令,外加冬至、春社等寥寥无几的‘节日’。

冬至这一日,皇帝一般会昭告天下,祭拜天地宗亲;同时,朝廷官府还要举行庆祝仪式,称为‘贺冬’。

有一句老话说的好,冬至大如年。

这一句话其实是后世之人说的,并不是汉帝国的人说出去的,因为,在眼下来说,还根本就没有‘过年’的习惯。

红脸汉子司马迁曾经说过,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省事。

用杨川的话说,就是放寒假了。

身为大汉列侯,太子太傅,太学院祭酒,杨川自然也要‘择吉辰而省事’,自然便要杀鸡宰羊,给部曲、仆役和家里老少添几件新衣裳,发放一些年薪、月例,好让大家过几天好日子。

杨川对权贵之家没什么好感,只要有人敢招惹,他便会如一只暴躁的刺猬那般予以还击,可是,他对百姓人却往往能做到一视同仁,从来都不曾在钱粮上抠抠搜搜过。

故而,杨氏庄子上的氛围,向来都显得安定而平和,让人很舒服。

尤其令人不解的,是杨川突然宣布,无论部曲、仆役、厨娘还是军户,在冬至这一日,任何人都可以请假休息一日;当然,如果不愿意休息,庄子上则支付一日的三倍工钱。

对于汉帝国的百姓人来说,主家提出休沐一日,这是破天荒的事情,更别说干同样的活儿还能拿到三倍的工钱……

“杨川,你对百姓人越好,眼下他们看着欢天喜地的,恨不得喊你一声父亲大人,可是,等下一次冬至或者其他节令,你若不给他们休沐和三倍的工钱,那些人便会心生埋怨,恨不能将你杨氏祖宗十八代翻出来晒太阳。”

吃过早饭,杨川正在给刘满、织娘、张安世、霍光几人讲授‘噶韭菜的N种方法以及实战应用’,‘旁听生’司马迁忍不住提醒杨川,对百姓人可以好,但不能太惯着,否则,那些人迟早会让你伤心。

杨川转头,瞅着红脸汉子司马迁,心下颇多感慨。

这个司马迁啊,在没有被刘彻割掉蛋蛋以前,其实也就是一个优等生罢了。

这一番关于人心的论述,从理论上来说没什么问题,甚至,站在一个长达两千年的历史长河的角度来看,动不动让汉帝国分崩离析的,只有两个原因——

民生与民心。

纵观历代王朝的变迁,杨川早已发现,后世所谓的‘三百年定律’从根子上便是一个伪命题。

你特娘的把百姓人当牲口、当奴隶使唤,却还不给他们必要的归宿感、安全感和幸福感,让他们动不动饿得去吃屎,还不让百姓人推翻那些狗屁王朝?

至于说什么三百年定律,不过是砖家叫兽们的说法罢了。

若是每一位皇帝和他属下的臣子,都曾经历过筚路蓝缕、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都能在百姓人身上付出哪怕一点点善意,他们的王朝还会两三百年就分崩离析?

不会。

杨川想了想,很认真的告诉司马迁,他杨川之所以让庄子上的部曲、仆役、厨娘、军户等吃一口热乎饭,并能积攒下一些钱粮,无非是想告诉那些人,经过一番摸爬滚打,他们终有一日,也会拥有一块自己的田地和一间自己的厨房。

“司马迁,这不是妇人之仁,相反的,这是一种很大气、很豪迈的大汉男儿气概。”

杨川难得一见的给自己的学生以外的人讲道理,所以,司马迁、东方朔、以及坐在轮椅上的张汤都听得很仔细。

“大汉男儿当自强,这话说起来容易,可是,实现起来也太难了。”

杨川端了一碗茶,若有所思的接着说道:“眼下,不,就在你们身边,有这样两个人,从卑鄙的奴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把血泪的,封了侯,拜了将,你们觉得这正常吗?”

“对,说的便是大将军卫青与我杨川二人。”

“你们只能看到我二人今日之光鲜,可是,你们可曾想过,卫青与我杨川这般的人物,若是身在权贵之家、名门望族,干干丹丹便能封侯拜相。”

“司马迁,你是编写历史书的人,心胸要开阔一些,眼光要高远一些,你眼中所看到的、心中所想到的,起码要有点百姓人的痕迹,否则,我杨川会用屁燕子笑话你狗日的你信不信?”

司马迁的一张大红脸登时憋得有些发紫,嘟囔着说道:“你如今是长宁侯,你说的好,说的对……”

吗的,这日子没法过了。

昔日瘦猴似的杨川还是个奴隶,他司马迁一个秩比六百石的军侯大人,便可随手捏拿、处置之;不料,这才过来几年?

如今人家已然是大汉列侯,封地食邑甚至都超过当初开国功臣萧何、陈平、韩信、樊哙等猛人,便是丞相公孙弘见了这少年,也不得不相让二三分。

眼瞅着红脸司马迁一脸沮丧的样子,杨川好一阵暗爽,忍不住又补了两刀:“司马迁,不是本侯看不起你,委实是眼下的你,还真不适合写历史书。”

“你之前写的一些手稿本侯也看过,就是关于三皇五帝的那一段。”

“本侯且问你一句,你对三皇五帝的记载十分详尽,乍看之下,丝毫没有漏洞,文笔也极好,不愧是史官之家的正宗传承。”

“可是,你写的黄帝、炎帝、尧、舜、禹这些人物,时隔动辄千年、三千年,你怎能知晓他们的那些生活细节?你狗日的在写是吧?”

司马迁生气了。

他憋了几个呼吸后,嚷嚷道:“长宁侯,关于三皇五帝的史料记载,都有历代史官的传承和文献,你怎能如此……嗯,怎能如此胡说八道!”

杨川哈哈大笑:“本侯是个厨子,对于历史一知半解,不过,有一句话奉上。”

“你编写的历史书,尽量多弄些过往之事,譬如,你完全可以从三皇五帝开始,一直写到暴秦的二世而亡,可莫要头铁的去写咱大汉的历史。”

司马迁想了想,摇头道:“长宁侯的说法有道理,因为,想要记载大汉之事,总要面对皇室和天下的贵胄,无论美丑都须直面、记载,可能会因为一点点小事给我带来灭顶之灾。”

“不过,古人说的好,虽千万人吾往矣!”

杨川盯着司马迁那种颇为坚毅的红脸,微微点头,正色说道:“古人诚不我欺也,这黑头的驴子红脸的汉,不是坏怂就是犟板。”

司马迁愕然问道:“此言出处是?”

旋即,他便反应过来,这分明是杨川在编排着骂人呢!

他恼怒骂道:“杨川,你够了!”

“当年我司马迁对不住你,听了张骞的话将你关在囚笼里几日几夜,如今想想,却也无非是怀疑你是匈奴人的探子,使了所谓的苦肉计,我司马迁何罪之有?”

杨川嘿然笑道:“你这家伙咋是个犟驴,一句玩笑话都听不得?”

司马迁不吭声了。

时过境迁,如今的杨川在皇帝面前红得发紫,风头甚至都快超过平阳侯曹襄了,他司马迁也跟着沾光,如今都成东宫太子的老师了……

……

一日一夜后,崔九返回长安城,给刘彻带去了三枚钱币。

“此为何物?”

“杨川想自己铸造钱币?”

“他想干什么?”

“缺钱花了?缺钱花,可以给朕说一声,回头赏赐他一些钱粮便是了,怎的还动了铸币的心思?”

刘彻正在饮酒赏乐,故而,对大长门崔九带来的那三枚钱币不甚在意,只是随口问了几句,听上去似乎有些恼火:“传朕旨意,杨川不准自行铸币。”

然后,他便继续吃肉饮酒,胡须上沾了不少清亮亮的羊脂与酒水,在明亮灯火照耀下,显得愈发的黑而柔顺。

崔九老贼面无表情的看一眼皇帝,转身走出大殿,应该是给杨川‘传旨’去了。

大殿里,一群匈奴妇人身穿特色鲜明的草原人袍子,卖力的跳着她们的舞蹈,曾经的悲愤、痛苦与仇恨早已消弭。

剩下的,唯有想办法将舞跳好。

对匈奴妇人来说,战争是男人们的事情,跟她们无关。

在草原上,妇人最大的用处便是放羊、下崽,顺带着给男人们带来湿润与温暖;因为部落之间隔三差五的便会发生战争,很多男人战死后,她们与牛羊牲口一样,被当成财货瓜分到胜利者的帐篷里,继续放羊、下崽、被驰骋。

她们舞蹈变化很少,多为劳作和祭拜神灵的模仿与重复,很容易令人心生厌倦。

用杨川的话说,这种锅庄舞,并不适合在朝堂之上展示,而是应该在长安城的广场、街巷等处翩翩起舞,权当是一项茶余饭后的多人运动罢了。

但是。

刘彻却乐此不疲,并变着花样的让匈奴妇人们给他跳舞、唱歌;有时候,他心情不太好的时候,还会让伊稚斜的叔父、岳父以及诸位王庭大臣在他面前载歌载舞,也算是汉帝国百姓人最为津津乐道的事情。

饮酒吃肉的时候,能有一群对手的亲人载歌载舞,这让刘彻获得一种十分隐秘的满足感。

只不过,杨川对此却甚为不屑。

甚至,还有些反感。

在他这个厨子看来,身为皇帝,刘彻此举多多少少带着一些老刘家人的流氓脾性,并不符合‘汉武大帝’的人设。

当然,这些与他没什么关系。

一个皇帝的好坏,对汉帝国来说也许很重要,但从长久来看,哪一个中原王朝在建立之初没有出现过几个所谓的好皇帝?

可是有个屁用。

两三百年后,还不照样成了一地鸡毛……

……

“皇帝不让我铸币,”两三个时辰后,杨川便接到来自长安城的密报,脸上神情没有多大变化,“看来,只能下一剂猛药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