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厨 > 第二百八十二章 这便开始敲诈勒索了?

汉厨 第二百八十二章 这便开始敲诈勒索了?

作者:三百斤的厨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0: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读书人们分头行动,对杨川治下的朔方郡明察暗访,已是铁了心的想要搞死郡太守杨川。

为了确保一击致命,他们还分头写信,让长安城和各自的家族,派出一批精于地方治理的人才来到朔方郡,帮助他们深入调查。

董仲舒和他的百十名弟子,则悄咪咪的进了学堂,成了朔方郡学堂的第一批‘正式老师’。

对于其他读书人的作为,董仲舒只是笑眯眯的告诫自己的学生,莫要掺和,莫要心存恶念,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实实教书。

用他的话说,与其争斗的头破血流、你死我活,还不如退一万步,与杨川这样的少年人达成默契,默默无闻的帮人家干一点实事……

不得不说,董仲舒的以退为进,还真是让杨川有些意外。

同时,他也心存警惕。

董仲舒是什么人,他可是太清楚了,为了达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可以说早已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要是对这老贼掉以轻心,以为他这是在给你帮忙,估计会吃一个大亏。

其他读书人的弹劾行动,杨川根本就没有理会。

想要弹劾,就让弹劾好了。

想要闹腾,就先让他们闹腾好了,等到春播结束,屯田第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看看老子怎么收拾你们这帮读书人!

但是,对于董仲舒,他却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时刻注意着老贼的一举一动……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里,孔圣人的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圣人的意思是说,这学习呢,就得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读书的快乐慢慢的就会显现出来,让你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正所谓书读千遍万遍,其义自见,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至于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将的是有学识渊博、人品绝佳的朋友从远方赶来,那将是一件多么令人快乐的事情……”

这一日,董仲舒正在给一群朔方郡的孩童讲说‘论语’,自然是口吐金莲、妙语连珠,就连站在门外‘旁听’的杨川,也是颇有些感慨。

看看,往圣之绝学,浅显易懂,就连我这个大汉厨子都能听得明白,搞的清楚,光是这么听一听,就能有所裨益。

只可惜,后世这些读书人啊,又是注,又是解,又是校,一些个大读书人还动不动就训诂一番,将一门好好的学问,硬生生给弄得面目全非,晦涩难懂,简直就该死!

杨川是个厨子,没读过什么书,自然不解圣人的精微大义,所思所想,当然就十分的粗鄙。

他蹲在学堂前的台阶上,手里捏着一只青皮葫芦,时不时的抿一口小酒,看上去就十分的闲散而恬淡。

“老师,您讲的这一点不对。”

突然,一名儿童举手说道:“我们曾经听过郡太守大人讲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很好,学习使我快乐;有朋友从远方来,我也很快乐,因为那个朋友便是你;你不知道我的心意,我也不生气,因为,你还不懂我的心……”

学堂里,登时一片静默。

董仲舒轻咳几声,淡然道:“这个、你们郡太守大人的话,自然也是对的,不过呢,这读书啊,每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和心境不同,便会读出各自不同的意思,这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呢。”

“接下来,咱们继续学习论语。”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呢,就是说你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承认自己的眼窝子浅、学识不够渊博,这不但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反而是有智慧的表现……”

这时,又有一名孩童说道:“老师,您讲的很好,不过,我们郡太守讲的更好。”

董仲舒笑眯眯的问道:“你们郡太守怎么讲的?”

那孩童朗声说道:“我们郡太守大人讲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人啊,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千万莫要装,装的多了,迟早会遭雷劈!”

董仲舒:“……嗯,果然颇有心意,简单明了,深入浅出,啧啧,不错不错。”

他这几句干巴巴的‘赞溢之词’说出来,让那些孩童登时便活跃起来,一个个的举手发言,无外乎将一些零星的‘郡太守语录’给说了出来。

然后。

董仲舒的气息就有些不稳了。

一张脸黑成了锅底,额头的青筋,也开始‘突突突’的狂跳不已……

“郡太守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早上听说通往仇人的道路,晚上便须找上门去打死他!”

“郡太守说过,君子不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真正的君子,根本就不屑于用兵器杀人!”

“郡太守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你不学会礼仪来尊重我,我便打到你无法站立!”

“郡太守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已经被我打的没有以后了……”

“……”

听听听听,还还是人言乎?

这个杨川,还真是不学无术啊?天底下,哪有这般曲解圣人微言大义的?简直就……嗯,简直就十分的别致呢!

学堂里,董仲舒强行咽下一口老血,黑着一张老脸,都不知该咋弄了,便干脆摆摆手,淡然说一句:“好了,今日自修。”

同样的,蹲在学堂门口台阶上喝酒晒太阳的杨川,也是一脸懵逼:‘窝草,本侯曾经说过的这些戏谑之言,咋就流传出来了?’

‘而且,好像还成了一个体系,都有点郡太守曰的意思了……’

左思右想,他委实想不明白其中关节。

对了,难道是刘满?好像也不对,当时,他说出这些戏谑之言时,在场的人也就那几个,织娘肯定不会如此胡闹,娜仁托娅没这个脑子,霍去病、曹襄只会哈哈大笑,做不来这种细致活儿。

对了,当时在场的还有张汤、司马迁、东方朔……

好吧,破案了。

一定是东方朔那老小子干的好事!

这家伙,开起玩笑来没轻没重的,圣人之言,是随便可以拿来开涮的吗?就算杨川对儒家没什么好感,可是,先圣就是先圣,跟所谓的儒家读书人其实没多大关系好吧。

他都可以想象到,一旦此事传扬出去,恐怕天下那些读书人会将他杨川活活骂死……

杨川站起身来,便要回去问一声东方朔。

就在这时,董仲舒却走出学堂大门,看见猫着腰往外走的杨川,老贼微微一愣,旋即面现大喜之色:“哎哎哎,长宁侯,你别走啊!”

杨川没吭声,假装什么也没听见、什么也没看见,大踏步的向门口走去。

董仲舒哈哈大笑,也不知怎么回事,转眼间便出现在杨川面前,腆着一张大黑脸:“长宁侯,不请老夫喝一口?”

杨川面皮一僵,随手将手中的青皮葫芦丢过去,笑道:“本侯最近公务繁忙,刚才巡视屯田归来,不知不觉间走错了路,怎么闯进学堂来了?

哈哈哈,董公,你继续你继续。”

说话间,他便要开溜,却被董仲舒劈手抓住了臂膀。

这老贼的力气好大,一只手就像是老虎钳,杨川试着挣扎好几下,竟是纹丝不动,便只好作罢。

他笑眯眯的说道:“董公,你什么时候来朔方郡的?哎呀呀,你来了怎么不打声招呼,本侯也好摆酒设宴,为董公接风洗尘啊。”

董仲舒大笑,道:“前段日子,老夫接到司马迁的书信,言说你长宁侯要在朔方郡兴办学堂,缺少一批品学兼优的读书人来当老师,老夫心急如焚,便带着门下弟子百二十人,星夜兼程的赶来朔方郡……”

一老一少,两个人精,就这般面对面的胡说八道,俨然是在‘互诉衷肠’,若是让司马迁、东方朔等人看见,还不知心里如何做想。

不过,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深谙此道的杨川,自然知晓董仲舒差不多也是跟他一样的心思,反正就是睁着眼睛说一会儿瞎话,互相找个台阶罢了。

终于,二人寒暄结束。

董仲舒目光闪动,直奔主题:“杨川,帮老夫一个忙,拓印几本书,如何?”

杨川点头:“可以啊,一本书十两金子。”

董仲舒喟然长叹,幽幽说道:“杨川啊,老夫现如今什么境况你难道不知?为了在太学院修筑那七座阁楼,老夫连自己的棺材本都搭进去了。”

杨川似笑非笑的说道:“你的门人弟子多,去骗一些呗。”

董仲舒苦笑连连,沉吟几声,突然道:“这样,你帮老夫拓印一些书,老夫帮你赶走另外那些狗屁读书人?你恐怕还不知道,他们那些人最近在你朔方郡的地面上明察暗访,说是要抓你的把柄,一起弹劾你呢。”

杨川哈哈大笑,摆摆手:“弹劾就弹劾,反正这朔方郡太守当得辛苦,老子顺势脱离苦海,回我杨氏封地享福算求了。”

董仲舒还要开口说话,却被杨川摆手打断:“好了,董公,你和你的门人弟子在我朔方郡当老师,除了朝廷给你的俸禄,我朔方郡另外再追加一份,大致每人每年六百石吧。”

说着话,杨川又要挣扎着跑路。

董仲舒好不容易逮住杨川,岂能轻易让他离开,便干脆一把环抱住杨川,笑眯眯的说道:“你这个家伙,一旦溜走,再想要寻你就不容易了。”

“杨川,咱二人可以好好合作一把。”

“刚才在学堂上,有好几名孩童说过你这位郡太守讲解论语,不得不说,还挺有一番新意,令人大开眼界,就连老夫听了,都甚为佩服,所以,就不往外面传扬了……”

这就开始敲诈勒索了?

杨川这人就是有些奇怪,自己错了就是错了,他会毫不犹豫的承担下来,大不了被天下的读书人耻笑、咒骂几十年罢了。

可是,你董仲舒若是拿这事来威胁,那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董公,请自重。”

杨川的脸色渐渐阴冷下来,瞅一眼抓住自己胳膊的那只大手,道:“本侯贵为关内侯,官居朔方郡太守,兼任太学院祭酒、大农令右丞、羽林军军司马,再怎么说,也算是你董公的上司,你这般抓着本侯,想干什么?”

董仲舒一愣,松开了手。

杨川突然翻脸,让老贼有点不太适应。

他轻咳一声,拱手道:“太学院博士董仲舒,见过长宁侯。”

杨川微微点头,冷声说道:“董仲舒,你听了本侯解读论语,感觉如何啊?”

董仲舒想了想,笑道:“颇有新意。”

杨川‘哦’了一声,随口说道:“今日本侯略有闲暇,晚饭时候,你来太守府赴宴吧。”

言毕,便扬长而去……

……

回到太守府,杨川立刻召见了东方朔,开口便问:“东方先生,学堂了流传的戏解论语一事,你可知晓?”

东方朔一愣,道:“是我听得有趣,便随手记录下来,在给孩童们讲课时,忍不住便说了出去;

怎的,有些不妥?”

杨川心中腹诽不已,还‘有些不妥’,在眼下这个汉帝国,如此戏说圣人之言,会被人活活打死、生生骂死好吧!

这个东方朔,没轻没重的,怪不得偌大年纪,到现在还当不上官,简直了……

不过,这祸端终究还是因为他口无遮拦,又多喝了几碗酒,一时兴起,信口开河,要说始作俑者,却终究还是他杨川。

杨川沉吟几声,淡然说道:“今后,但凡牵涉到此事,你假装不知就是了,剩下的事情,本侯去处置。”

东方朔看着杨川脸色不太好,很快便反应过来,自己应该是闯下大祸了。

他躬身道:“编排、戏说圣人之言的,是我东方朔,与你长宁侯杨川有何干系?你放心,我东方朔一力承担下来便是了。”

杨川摇头,笑骂一句:“你承担?你承担个屁,一个芝麻大点的官,又没什么深厚背景,一旦开撕,你东方朔这几十斤小身板,连毛带骨的,还不够那些读书人塞牙缝呢。

你放心,本侯自有主张。”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