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厨 > 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知道匈奴人如何窝冬…

“义父,我母亲还好吧?”杨川上前几步躬身问道。

“甚好,就是经常念叨你,”送走帐下诸将,卫青的脸色渐渐缓和下来,“你这孩子,漠北之地遍地凶险,你怎么就一个人乱跑了。”

杨川嘿嘿一笑,道:“其实,只要熟悉草原,熟悉匈奴人的生活方式,漠北也不是那么可怕。”

卫青微微点头,指一指身边座位:“伱们两个都坐吧。”

杨川、霍去病告罪后,方才落座。

“杨川,之所以将你们二人留下,是有一事相告,”卫青沉吟几声,接着说道:“皇帝想让你们在朔方屯田,又想让你们回去一边种田一边整备甲字号野战营,让我问问你二人的想法。”

霍去病看一眼杨川,这才对卫青说道:“舅舅,先让我跟你打完这一仗再回去啊。”

对霍去病的话语,卫青恍若未闻,而是温煦的看着杨川:“杨川,你是如何考虑的?”

杨川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一句:“义父,您认为该如何?”

卫青想了几个呼吸,道:“明日,你们几个都回去吧,一来你们年纪还小,待在这塞外之地不太适合;二来呢……”

他迟疑一下,继续说道:“新任的朔方太守,可能与你脾性不合,免不了会生出罅隙,不如回到长安城好好整备羽林军去吧。”

杨川愕然问道:“朔方太守是谁?”

卫青淡然说道:“圣旨尚未到,应该是公孙敖。”

杨川不说话了。

说实话,他其实并不想回长安城,在那地方,整日看见的全是一个人八百个心眼的老贼,他觉得累而压抑。

留在朔方屯田,对他来说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不仅可以好好种田,还可以想办法顺手做点‘小本生意’,悄咪咪的壮大他的‘鹿鼎城’。

可一听朔方的新任太守是公孙敖,杨川登时便做出决断:“我们还是先回长安城吧,毕竟,羽林军在没有形成战斗力的情况下,也帮不上什么忙;

此外,皇帝、也不放心。”

霍去病急了,他忽的站起身来:“谁说羽林军没有形成战斗力?我那三百余人,足以抵挡一千匈奴狗!”

卫青眉头微皱,斥道:“滚出去。”

霍去病下意识的‘滚’出去几大步,突然反应过来,十分赖皮的坐下来,气哼哼的不再吭声。

杨川强忍着笑意看向卫青:“义父,等这一仗打完,我们再回去吧。”

卫青刚要开口,杨川紧接着说道:“我溜出去浪荡几个月,不弄点军功回去,皇帝估计会打折我的腿……”

这一下,就连卫青都被惹笑了。

“你们三个家伙,真是太能惹事了,”卫青笑骂一句,“不过,上一次你们误打误撞救回南宫公主,并俘获军臣单于帐下的左谷蠡王、大将军等二十几人,功劳已经够大了。

你恐怕还不知道,本来,皇帝都想给你和去病二人封侯了,是我和你母亲劝说良久方才作罢。”

杨川笑道:“看看,别人家的父母都是想尽一切法子,给自己儿孙找门路升官加爵,咱们家倒好,先是不让义父封侯,如今,又不让我和去病封侯,义父,你们得赔钱!”

话虽如此说,杨川的心里却一阵温暖。

这才是敦厚长者的样子,生怕自己的孩子一步走不稳,就尽量让他们走得踏实一些、稳当一些,免得长大成人后一脚踩空,摔一个身死道消、夷灭三族啊。

卫青看着杨川的神情,渐渐露出一丝欣慰,道:“既然如此,那就答应你们,打完这一仗了再回长安城。

不过,你们野战营只能作为后备,估计也没什么军功让你们捞。”

霍去病甚是郁闷,站起来走几步,又坐回来,嘟囔道:“凭什么啊……”

卫青冷声斥道:“就凭你这般毛躁。”

霍去病闭嘴了。

“为帅者,当稳若老狗,先谋而后动,动则一击必中,”卫青瞪着霍去病骂道:“你看看你如今的样子,少年轻狂,张牙舞爪,让人一看就知晓你的漏洞与软肋,还想在战场上克敌制胜?”

霍去病张口欲言,不料,想了好一阵子,却终究没有想出几句厉害的反驳之言,只是直勾勾的瞪着卫青。

卫青冷哼一声,眼看着就要动手。

杨川赶紧开口,笑道:“义父所说的稳若老狗、先谋而后动,自然不错,若是那一击之力,有去病的刚猛绝伦,也是锦上添花呢……”

这几句话,把两个人都抬举了,却招来卫青、霍去病二人异口同声的斥责:“胡说!”

好吧,杨川这个和事佬没当好,倒是沾了两手泥……

不过,杨川却也不生气,而是笑着对卫青说道:“我是从雁门方向一路潜行过来的,有一个疑问想请教义父。”

卫青点头,道:“讲。”

杨川左右看看,卫青自然会意,摆摆手遣退左右。

“我觉得,伊稚斜此次摆明要夺取朔方,这一意图就很是明显,”杨川开门见山的说道:“不过,以我对匈奴人的了解,他可能会另有所图。”

说着话,他从怀中摸出一卷羊皮地图,摊开在卫青面前的案几之上,正色说道:“义父请看,这是我最近这两个多月来实地勘踏过的地形图。”

卫青凝神细看,脸色神情渐渐凝重起来。

这一幅地图,无论是精细、准确,还是上面的一些圈圈点点和叉叉,竟是将绵延千里的阴山南北,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城池和部落,既包括匈奴人的,也包括了汉帝国……

说实话,光是这一幅地图,无论落在双方谁的手里,可不就是一件大杀器?

当然,若是落在崔九、儿宽、张汤等‘绣衣使者头子’的手里,可不就是杨川的一件罪证?

卫青俯身查看良久,突然问道:“杨川,此图可有副本?”

杨川笑道:“这东西谁敢留存副本,自然只有这一件。”

卫青微微点头,缓缓抬头,道:“此事,不可外传,否则,会给你带来无尽的麻烦,就算有皇帝护持,估计也够你受的了。”

杨川左右看看,突然低声说道:“义父也莫要外传。”

卫青点点头,却旋即摇头,淡然道:“等打完这一仗,我会令人实地勘踏一遍,若是准确无误,自然会将其送入宫中存档。”

杨川点头,问道:“那接下来的这一仗……好吧,我不该问的。”

卫青沉吟良久,方才说道:“如何打这一仗,我自有主张,不过,你这幅地图送过来的很及时,让我更多了几分把握。

夜色已深,你们就先回营去吧……”

……

秋雨绵绵,寒风萧瑟,眼看着凛冬将至,这一场雨却断断续续下个不停。

鹿城驻扎了将近三万兵马,让这座原本颇为巨大的城池,显得拥挤不堪,到处都是战马的嘶鸣之声。

草原上,戈壁大漠里,到处都能看到横溢的雨水,顺着沟壑流向低处,最后,又汇集成一些海子,滋润着这片相对比较干旱的土地。

这样的坏天气,很不适合打仗。

所以,几乎每一个兵卒都窝在帐篷里,吃了睡,睡了吃,时不时的探出一颗乱蓬蓬的脑袋,对着灰蒙蒙的天空骂上几句脏话。

甲字号野战营的帐篷,位于鹿城的南门附近,虽然只有极少的一片,整体看去,却一派肃然、齐整。

某一座帐篷里,杨川整日陪着豹姐一家子,给它们做饭、陪着说话、帮着洗澡,忙得不亦乐乎。

刘满几次想要耍赖,半夜悄咪咪的摸进杨川的帐篷,都被当场镇压,布置下一大堆‘家庭作业’,都快要愁哭了。

霍去病一个人躲在帐篷里,整日整夜的观摩、记忆几卷杨川塞给他的地图,披头散发,脸色苍白,两只丹凤眼都布满了血丝。

只有曹襄、好吧,那货就是一个混账,这都什么时候了,竟然还敢溜出去大营调戏良家妇人,结果被卫青得知后,三十军棍直接打成了残废……

……

如此这般,堪堪十一二日便过去了。

这一日,天色眼看着要放晴,傍晚时分,却又是一场秋雨落下来,中间还夹杂着一些冰渣子。

后半夜的时候,绵绵秋雨直接化为漫天飞舞的大雪,一时间,寒风呼啸,北风扬雪,短短一个多时辰,大地一片白茫茫。

因为这一场雪落的太过突然,好像没有丝毫的过渡,这就让一些准备不充分大营好一阵手忙脚乱。

漠北的冬天,降临了。

黎明时分,雪下的愈发大了。

就在鹿城一片静谧,将士们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睡得正香时,长平侯、车骑将军卫青的中军大帐方向,却骤然响起升帐的鼓声和号角之声。

诸将即刻到中军大帐听令!

这一下,大家都懵了。

尤其是没有跟随卫青打过仗的左内史李沮、代国之相李蔡,更是有些手忙脚乱,猛的从暖烘烘的被窝里爬出来,一边往大帐赶,一边急吼吼的穿戴甲胄。

卫青治军,素来严明,听说就连苏建、公孙贺、公孙敖等人,都曾挨过军棍。

杨川、霍去病、曹襄、李敢等人,也快速赶到中军大帐。

卫青端然而坐,扫视一圈麾下诸将,微微点头,这才沉声喝令:“游击将军苏建听令:着你带领本部兵马,即刻拔营,驰援定襄!”

“强弩将军李沮听令:着你带领本部人马,即刻驰援雁门!”

“骑将军公孙贺听令:着你带领本部人马,即刻驰援上郡!”

“以上诸军,到达预定地点后,若遭遇匈奴主力,无须力战死拼,只是尾随、驱赶匈奴主力一路南下到上郡,逼迫其逃窜进入河南地!”

“轻车将军李蔡听令:着你带领本部人马,即刻赶往石门障,严防死守,不可令匈奴一人一马逃回漠北!”

“博望侯张骞、羽林尉公孙敖听令:你二人即刻整备兵马,跟随我西出高阕……”

……

眼瞅着所有的将军都领命而去,就剩下杨川、霍去病、曹襄三人面面相觑,齐齐看向卫青:“我们呢?”

卫青沉默良久,似乎下了很大决心,方才淡然说道:“你们几个人没什么用处,就去草原上看风光去吧。”

“这一场雪,下的好啊。”

卫青站起身来,缓步走到大帐门口,掀开厚厚的门帘向天空看了几眼,突然笑道:“出了鹿城北门,此刻应该是一片茫茫雪原,那些匈奴人不知道如何窝冬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