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秦:诸子百家?拿来吧你! > 第五百四十章 准备启程(一)

吴驹没有和子楚说自己去赵国是打算用一些不正常手段带回嬴政。

一是因为他对赵国的情况一无所知,万一无功而返岂不是很尴尬?

二是吴驹觉得子楚大抵不会同意他以身犯险,对子楚而言,吴驹的重要性绝不比亲儿子差。

但吴驹觉得此行问题不大。

哪怕只是去邯郸看一圈,倘若没有成功的可能,他全身而退是没问题的。

吴驹不是莽撞人,做事喜欢谋定而后动,没有十足的把握,他不会出手。

并且,系统当初给他开了一个天下九塞的兵家任务,每打卡一个地方都能获得一次奖励,吴驹在函谷关获得了霸王之力,而赵国的雁门关,秦国北方的大散关,这次都是吴驹的目标,要一并完成。

回家后,吴驹和吕不韦说了要去赵国的事情。

吕不韦听后:地铁,老人,手机.jpg。

“怎么哪危险你就往哪凑啊!”吕不韦合上手中的竹简,一阵无语。

上次是在秦国和韩魏周三国交战时去了函谷关,这次又要在秦赵开战之际去赵国,吕不韦是真不知道怎么说他好。

“赵国不会有危险的,那里没有人认识我,谁又能想到我会在这个时候前往赵国呢。”吴驹说道。

在后世,网络、媒体和摄影技术高度发达,名人的影像传的满世界都是,而现在却一切都在起步中,报纸也仅仅是能开始印刷一些画像在上面。

这个时代,普通人可能一辈子都待一个地方,信息完全封闭,那些隐居深山的、偏居一隅的,或是生活在化外之地者甚至连七国在位的君王是谁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知道吴驹长什么样子呢。

吴驹补充道:“除非赵王丹要学他爷爷赵武灵王不走寻常路,他要是真这样那我也认了。”

“赵武灵王以身犯险,亲身入秦探查,甚至入宫与秦昭襄王见面,待昭襄王反应过来不对劲,赵武灵王已离开函谷关,可谓勇武过人,世之少有。”吕不韦颔首:“好吧,那你务必小心。”

吴驹颔首:“实则这一次入赵,我想要办一件事。”

“什么事?”

“把公子政带回来。”

“咳咳!”

吕不韦被茶水呛到了,抬头看他,十分惊讶。

他说:“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如果不是这样,风险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你还是不要去好了。”

吴驹摇头:“只是有这个意向,是否付诸实际行动,我会斟酌,若事不可为,我绝不冲动,只要成功率低于九成,我不会带上公子政冒险,更不会把自己的性命当作儿戏,伯父你是知道我的,我很惜命的。”

吕不韦被他最后一句逗笑了,摇摇头,说:“十年前,我将还是质子的大王从赵国带回来,最终换来这相邦之位,但你今日所面临的和我当初并不一样,你得想清楚,你根本不需要公子政提升你的权势,以你现在的能力和功劳,步入九卿之列只是今年或者明年的事情,等我退下来,你成为相邦也不成问题。””

吴驹点头:“我知道,我想把公子政带回来,绝非贪慕权势,而有更重要的原因,接下来的时局会越来越紧张,秦国需要一位太子。”

“为什么这么说?你发觉了什么?”吕不韦一下子皱起眉头。

吴驹摇头:“不可说,不可说。”

未来的事情谁能说的定呢,说出来也是无根无据的事情,没人信。

吕不韦捏了捏眉心,在思考,良久才说;“行吧,但你得记住刚才说的话,若事不可为,便果断退却。”

他最终还是被说服了,或许是因为对吴驹的智慧足够信任,或许是自己在十年前做过同样的事情,所以觉得再现一次也并非不可能。

况且,于公,公子政的重要性对秦国不言而喻,既是太子的首选,也是子楚十分在意的人。

于私,在太子之争中,吕不韦是坚定的嬴政党,嬴政回国做太子,对他的权势当然有好处。

吴驹颔首。

吕不韦问:“话又说回来,你连邯郸都没去过,如何将公子政带回来?况且赵国吸收了教训,吃一堑长一智,现在对公子政的监管力度,那里严防死守,公子政身边有许多人盯着,若是连面都见不到可就很难办了,。”

吴驹说:“虽然没去过,但我在赵国提前做了一些布置,如果事情顺利,成功率很大。”

吕不韦沉默,半晌才说:“若能将公子政迎回,那确实是好事一桩了,大王便可再无顾虑……”

他在思考,也在回忆,在回想十年前赵国发生的那些惊心动魄的事。

吴驹见状,忽然想起一些事,踌躇了一下,有些好奇的问道:“话说,我听闻一些传言,说……”

“说什么?”

“说您与赵姬关系匪浅……还说公子政和您……也关系匪浅。”

见他说的断断续续,如此潦草,吕不韦先是一愣,随后反应过来是什么事,顿时气笑了:“这你也信,那都是无根无据的传言!”

“没信,单纯随口一问。”吴驹只是突然想到了,有些好奇,所以才问出口。

从此时一直到两千年后,一直有传言称,吕不韦与赵姬有关系,而嬴政实则是吕不韦的儿子,赵姬在被送给子楚之前已有身孕。

吴驹自然也知道这个说法为假。

倘若嬴政是吕不韦之子,怎可能登上王位,真把秦国宗室当傻子?

嬴励那个老头吴驹可太了解的,心思深沉,老奸巨猾,想骗过他是不可能的。

况且,这个说法流传到后世,主要是《史记》的“功劳”。

《史记》中记载了两个版本的秦始皇身世,在《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嬴政为秦庄襄王之子,在《吕不韦列传》中记载嬴政为吕不韦之子。

身为一本史书却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版本,不靠谱程度不言而喻。

或许是太史公司马迁刻意为之,毕竟这位在《史记》中的春秋笔法也不少,但也不排除是其他人所为,毕竟《史记》在司马迁死后才得见天日,被司马迁女婿杨敞之子杨恽献给汉宣帝,之后经过两千年传承,书中的有些内容是否还保持着最初的面貌,又是否是司马迁所写,已经很难说了。

在后世,嬴政是吕不韦之子的说法也很早就被考古界和史学家推翻了,认定嬴政是秦庄襄王子楚的儿子。

吕不韦摇摇头:“子虚乌有的传言,你可别信,也莫要对旁人说起。”

他说:“你我翁婿,我也没什么好瞒你的,赵姬在被我赠给大王之前,实际上还是……完璧之身,我当年在邯郸养了许多舞女,大多是从穷苦人家买来的,好生养着,专门用于赠人,赵姬就是其中一个,被我特意挑选出来,赠给了大王。”

“这种言论从大王当上太子便开始有了,全是六国之人在传播,意图离间君臣,可是完璧之身这种事,怎么可能与外人说起,况且若是真的理会了,反倒助长他们的气焰,所以置之不理,只要我们君臣二人心知肚明是怎么一回事,不起猜疑,便已经足够了。”吕不韦说。

吴驹听得连连点头:“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吕不韦摇摇头,再次嘱咐道:“这话你可别和别人说起,这是王室私事,要保密。”

“明白。”吴驹颔首。

这么一看,子楚、老丈人、赵姬这三个人的关系就清楚多了。

吕不韦感慨:“也正是因为赵姬这档子事,大王才如此在意他们母子啊!赵姬在大王最落魄时陪伴他,而公子政成为了质子,同样成为了大王的心结,他是做过质子的人,太清楚这要受多少苦了,十年前没能将二人从赵国一同带回来,大王愧疚至今。”

这个话题说完,吕不韦转而问道:“你打算何时启程?”

“这周,交代一下手上的事就走。”吴驹说。

吕不韦颔首:“保持书信联系,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就说,我昔日在赵国结交了许多朋友,留下了许多关系,我想着,有许多还是可堪一用,关键时刻能帮上忙!”

吴驹点头:“明白。”

“还有,凝儿那边你打算怎么办?”吕不韦问。

吴驹扶额,也在苦恼:“要不还是瞒着?省得她担心,但我在想,夫妻……姑且就称夫妻吧,夫妻之间瞒来瞒去的似乎不太好。”

吕不韦思考了一下:“那你便与她说明吧,但只说去赵国,不必提公子政之事,并且切记,这件事越少人知道越好,知道的人越少,你就越安全!”

“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