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秦:诸子百家?拿来吧你! > 第五百一十九章 下半场开始

初试上半场结束后,有关今天这三场考试的消息瞬间引发了咸阳的舆论狂潮,街头巷尾皆在谈论。

第一热点是试卷的各大题目,第二热点是考场的严格程度,脱衣服检查、玻璃桌子这些话题十分吸引人的眼球——尤其是前者。

有舆论的地方,大秦报社当然不会缺席!

尤其是第四期报纸发布在即,时间就是金钱!

在总社长吴驹百忙中抽空的指点下,报社记者火速出动,加班加点,寻到了参与科举的几位考生进行采访。

当然,寻的都是咸阳有名气的学子。

“你好周云,请问你怎么看待科举初试,对你来说有难度吗?”

“嗯……难度不大吧,毕竟只是初试,我觉得会试的难度一定会超过初试几个档次。”

“林凛同学呢?”

“我持同样看法,虽然这话有点不谦虚,但会试才会是真正的战场。”

确实如此。

报名参加科举的有一万八千之数,以初试的难度顶多能筛掉八千,留下一万余人,不可能全部入朝为官,这些人满足了成为小吏的条件,但不可能成为公卿大夫。

所以会试的难度会翻倍,现在的一万余人,兴许达标的还不足一千。

之后,报社记者又提出各种问题,比如“初试三场中每一科你觉得最难的是哪一题”、“考试时的感受是什么”、“有什么话想对其他考生说”,这些考生第一次被采访,颇觉得新鲜,也知道这是露脸的好机会,于是不厌其烦的一一解答。

这些采访记录会被精炼,登到明天就要发布的报纸上去。

紧接着,这些记者竟然又找到了吴驹做采访,美其名曰“作为主考官有必要发表一下看法”。

吴驹对此哭笑不得,不过不得不感叹这些记者真是学聪明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他抽出空做了采访,问题无非是科举计划,对明天的考试以及接下来的会试的一些小爆料等等。

“最后一个问题是,我们注意到考试结束后的试卷的名字全部被糊起来了,叫做糊名制,据说这是您的提议,请问您是如何想到这一点的,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心境?”

“如何想到的……呵呵,懂得都懂,见招拆招嘛。”吴驹露出轻笑,用言语内涵某些人。

“那是出于什么样的心境呢?”

“心境……”吴驹摸着下巴,想了想,说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说罢,在吴驹一脸深沉中,这次采访结束了。

虽然吟出这一段很装逼,但这确实是他的真实心境,不然搞出糊名制干嘛?说白了,所求不就是六个字?

公平,公正,公开!

如果吴驹想做奸佞,现在一定是天下第一奸臣,日后赵高秦桧等人见了都得给叫声祖师爷的那种,但他没有。

他有自己的底线,不想见到一个被世家贵族垄断的科举,那有违他的初衷!

吴驹没有多做纠结,采访完成后就接着忙科举的事情去了,有一大堆事等着他处理呢。

结果一晚上的时间,这三句词传遍咸阳,无数寒门考生为之感激涕零。

什么叫格局!

这就叫格局!

听听吴驹说的话,再看看前面含沙射影的世家贵族,简直高下立判!

这些寒门考生可以说是被吴驹圈粉了。

值此时刻,另一波人站出来破坏气氛。

这是一群文人墨客,连夜写了催更信,强烈要求吴驹补足全诗!

吴驹看着那些帖子,沉默了。

补全是不可能补全的,这首词的其他部分和他本人情况太不相符,难道要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他这身强体壮,以一敌十都简简单单的体质,真要有人偷他茅草,哪有什么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指定是饱以老拳,头都给他打歪!

还是补最后一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吴驹望了望富丽堂皇的吴府,无言。

他当官没贪过一分钱,也没赚过什么黑心钱,但以他的家产与身价,这种话他实在是说不出来。

最终这些催更信也只能装作没看到。

“我很忙我很忙我很忙,我要搞科举,没空写诗词!”吴驹如此告诫自己,随后接着带领阅卷老师批改卷子去了,七天之后就是会试,这些卷子至少四天之内要批改出来,得赶紧。

……

昨天这一晚上,有人唉声叹气,鬼哭狼嚎,深感自己无望入会试。

于是摆常人之不能摆,烂常人之不能烂,或心烦意乱,一个字也读不进去,或直接睡大觉。

也有人自信满满,成竹在胸,打算在今天的三场考试上再创辉煌,以强有力的姿态打进会试。

于是挑灯夜读,将“只要卷不死,就往死里卷”的方针身体力行,贯彻到底。

休息了一个晚上后。

第二天的早晨,再度来到考场。

流程依旧。

用准考证“检票”,脱衣服检查,入考场,坐在玻璃桌子前,发放试卷、草稿纸和笔,随后锣声响起,开始作答。

第一场考的就是策论。

“卧槽,竟然只有四道题,分数占比还这么大?”有考生惊呼。

“考场内禁止喧哗,再说话叉出去!”考官喊道。

于是大家便赶紧闭紧嘴巴,低头一看,果然每一题都有数十分,随之心中一喜。

这就意味着如果答对了,就算昨天三场考的不好也有机会弥补,也有机会进会试!

然而,低头审题,眉头却越皱越深。

这题目……简直一个比一个怪。

就比如这道——

“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何也?”

意思就是,齐桓公独断专权的任用管仲而雄霸天下,燕王哙想要禅位给丞相子之,导致了燕国的衰落,明明是相同的事情,却有不同的结果,为何?

考分析、陈述能力的同时,还把历史一起考了。

问题是我们哪知道为啥事同而功异啊!

一时间,无论优生还是差生,头都大了。

显然,这分不是那么好拿的,这策论,也绝非什么易于之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