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秦:诸子百家?拿来吧你! > 第五百零九章 高粱成熟(二)

“700斤,这数字还是太虚,现在里面的水分还没被晒干,占比更重的是穗和空壳,两者加在一起,减300斤也不为过,我觉得最终按亩产350斤是比较接近的。”祁农做了一遍大概的计算。

“那貌似也不多?”吕不韦摸下巴。

“也不能这么说。”吴驹摇头:“我和祁农为了验证高粱的耐旱性,特意挑了庄里最旱的一块田——当然,吴家庄濒临渭河,再旱也旱不到哪去,所以又减少浇水的频率,最终得到这个成绩,如果是肥沃的田地,精耕细作,我觉得350斤轻轻松松,往上翻一番也不是不行。”

说实话,能有这个成绩吴驹很欣慰,因为后世的高粱产量在亩产一千斤上下浮动。

据说也有两千、三千斤的亩产,但那是“驯化了”不知道多久的作物,搞不好还做了很多次杂交用来优化基因,但现在的野高粱能有个三百斤产量,已经很不错了。

祁农点头表示同意:“吴驹当时跟我说旱地这个数,涝地可以翻倍,这要是能翻倍搞个六七百斤总是没问题的……况且吕相你不能拿高粱跟稻黍之类的粮食比,那都是被人们种了千百年的作物,与在野时的状态大不相同,如果高粱被“驯化”百十年,状态也会有大变化!”

吕不韦点点头,说的有道理。

子楚兴奋至极:“六七百斤,如果是这样那就很可观了啊!哈哈,寡人又收获一种粮食,好,好极了!”

见状,众人连忙拜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子楚示意他们免礼,笑道:“说起来,寡人还没尝过高粱到底是什么味道……”

“这好办!”吴驹说。

“好办?”

“山人自有妙计!”吴驹让农夫们抬着筐,往农庄里去。

到了农庄里,试验田的负责人将子楚四人请入他的房屋,吴驹到了之后,二话不说在原本的炉子上支了个铁板,叫人送来煤炭,像烧烤一样烘干高粱。

子楚笑:“还真是山人自有妙计啊!”

“那是!”吴驹说:“自然烘干太慢,就用人工烘干嘛。”

他只是稍微烘干了一小部分,够四个人吃就行,没有浪费。

吴驹拿过烘干的高粱穗,将一众农夫叫到跟前,让他们跟着学习。

他拿来一块木板斜插进敞口瓮中,又拿来一块竹板,在高粱穗上拍打,不一会,高粱粒就都被打下来了。

农夫们有样学样,积累起一大盆。

但这时的高粱穗里有许多空壳,于是吴驹又拿来簸箕,开始筛选。

他昔日做过不少农活,很多年没碰过,但现在捡起来也还算轻车熟路。

农夫们见状却很吃惊,没想到他这个公卿大夫也懂得用簸箕,这可是个有技巧的活。

他们说:“吴卿真是厉害,农活也做的熟练,难怪能做出这么多发明,怕不是什么都会!”

“说什么都会就过了,我是每样都会一点点。”

吴驹让农夫帮着筛,不一会就筛完了。

这个时候高粱粒内部还是有水分,像脱壳很困难,所以吴驹再度“拔苗助长”,放进铁锅里炒,将水分蒸干,炒的差不多了,再碾压脱壳。

脱壳完了,这一小批高粱就可以使用了。

吴驹拿起高粱米摸了摸,说:“那咱们就做个高粱面馒头吃怎么样?”

子楚点头:“那就听你的。”

吴驹便将高粱粒再磨成高粱面,随后和面,做成馒头上锅蒸。

当然,这一步就没必要吴驹亲自下手了,试验田负责人抢着要做,说让吴驹歇着,他内人是蒸馒头的好手!

吴驹便欣然点头,来到门外,刚才那块烘干高粱用的铁板冷却的差不多了,他将铁板洗干净之后,让人送来猪、牛、羊肉,在铁板上烤制,说这是一会的配菜。

祁农竖起大拇指:“不愧是结海楼的祖师爷!专业!”

然后祁农就被抓壮丁了,吴驹让他掌火。

吴驹自己则捡起那些脱粒完的高粱穗,对试验田负责人说:“给我找几根麻绳来。”

“好嘞。”负责人取来。

子楚见他还在忙碌,不由疑惑:“这是在做什么?”

吴驹嘿嘿一笑:“一个小玩意,等下您就知道了。”

吴驹又找来一把柴刀,将高粱穗一端修剪整齐,随后用麻绳绑在一起,对农夫们说:“你们看,这样做出来的小东西可以用来刷锅,如果柄更长一些,穗更多一些,就可以做笤帚。”

“这只是个小玩意,但是成本不高,做的好了,再卖到咸阳去,赚个几千贯不成问题,如果能供应整个咸阳,赚十万贯也是小菜一碟。”吴驹对农夫们笑着说道。

农夫们一时哑然,个个都没想到这位大人物忙活了半天,竟然是给他们传授一个生财之道!

没人怀疑吴驹的话毕竟大家都说他是商神在世,他做的生意就没有赔的,他说能赚这么多钱,那就一定能赚这么多!

吕不韦、祁农皆动容,子楚也是这时才明白,呵呵笑道:“原来是这样,吴卿这是传授你们一件改善生活的技艺啊!”

“还不快谢恩!”试验田负责人呵斥道。

农夫们如梦初醒,连忙拜道:“多谢吴卿传道!”

吴驹摆摆手:“只是小道尔,但只要你们勤奋,不说发家致富,至少也能丰衣足食!”

农夫们再度谢过。

子楚嘱咐了几句,便让他们离开了。

子楚对笤帚是不在意的,他虽然穷,但穷的有尊严,这些笤帚之类的小生意他是看不上的,国库那个吞金巨兽,不是几十万贯的生意就能填饱肚子的。

如果这点小生意都要攥在手里,那才是真的与民争利!是不可取的。

盐铁布匹这样的生意才值得他做。

所以子楚反而出言鼓励农夫们制作这样的小玩意去售卖。

农夫离开后,试验田的负责人感慨不已,说:“难怪咸阳人都说吴卿妙手生花,巧夺天工,一双手不仅能酿酒炒菜作诗词,治病救人写小说,现在随手在一堆穗子里一绑就是几千上万贯的生意,下官佩服!”

虽然是恭维,但确实是肺腑之言。

一旁的祁农笑道,确实如此!

子楚则感叹道:“这高粱真是浑身都是宝,可以吃,听吴驹说还能酿酒,如今一个小小的高粱穗也能变废为宝,做成笤帚之类的小玩意。”

众人十分赞同。

说话间的功夫,高粱馒头也蒸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