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秦:诸子百家?拿来吧你! > 第四百三十六章 火照法

话说到这个份上就简单的很了。

还原焰就是闷烧。

氧化焰则需要动用风箱送风。

众工匠纷纷明了。

吴驹见他们都明白了,也长出了一口气。

正好这个时候饮冰阁的人送了冰棍过来,众人边吃边聊。

吴驹咬了一口冰棍,说道:“关于氧化焰和还原焰的问题就讲到这里,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尽管提,不过我这个半吊子可能不一定懂。”

众人纷纷发笑,吴卿真是太谦虚了,吴驹要是半吊子,那他们算什么?门外汉?

汪鱼举起手:“吴卿,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

吴驹挑眉。

他其实认识汪鱼,这么多制瓷大师慕名来到吴驹的瓷器厂,瞒不住的,乔晦早就向他禀报过,并询问要不要将这些人赶走。

但瓷器厂正是用人之际,正欠缺有能力,有经验的工匠,所以吴驹并不打算赶走他们。

只要他们自己不另立门户,吴驹不会找他们的麻烦。

一般情况下,吴驹不反感出现竞争,就像毛笔事件一样,有人制造有人买卖,天经地义。

但毛笔同行那属于自己研究出的技术,可要是偷师学艺,另立门户,那就不一样了。

吴驹绝不会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不过现在来看,这些大师还算安分守己,貌似也没有想离开的意思,一门心思的呆在瓷器厂学习制瓷技术,干活也挺勤快的。

“请说。”吴驹微笑道。

“不敢当。”汪鱼连忙摆手,旋即问道:“我想问,您在烧制瓷器的时候,是如何把控窑内温度的?”

吴驹沉思了一下。

烧制瓷器时,窑炉内的温度很高,但后世那些电阻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他现在都无法制造。

水银温度计、玻璃温度计的话他倒是可以造,玻璃他不缺,提炼水银的技术现在也已经比较成熟了,但对于烧制瓷器来说,二者根本没有意义——二者根本测不了那么高的温度,并且到时是温度先测出来还是玻璃先炸可就犹未可知了。

“你们现在都在使用什么方法?”吴驹问。

汪鱼愣了一下,说道:“我们有两种方法,额……有一种算不上办法,就是目测,凭感觉,另一种勉强算个办法的,是往窑炉里吐一口唾沫,观察水珠跳动的幅度。”

吴驹听到第二种方法的时候,微微一怔,他倒是听说过古代的瓷器匠人有这个方法,没想到竟然是真的:“这第二种方法,你们能做到吗?”

众人相互看了看,说:“易学难精。”

吴驹心中了然,当下也想到了一种方法:“我这里有一种名叫火照的方法,你们学不学?”

“学!当然学!”

众人很是兴奋的点头,从青瓷白瓷,再到氧化焰和还原焰,大家对吴驹可谓是佩服至极,也坚信吴驹的方法那肯定是好的。

吴驹点点头,说:“这个方法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同样需要经验,不过怎么也比吐唾沫来的合理且仔细。”

他走到一旁摆满半成品的工作台上,目光扫了一圈,拿起一个已经上了釉的瓷碗。

“吴卿,那件乃是废品。”一个山羊胡轻声提醒道,在制胚上釉的过程中难免有一些会有瑕疵无法使用,吴驹拿的那件就是这样。

吴驹笑了笑:“我知道,我要的就是废品。”

说罢,只听啪的一声,他把瓷碗掰了一个角下来,在上面穿了一个小拇指大小的孔,随后拿来一坨粘土,将这块角立在了粘土上。

“这就是一个火照。”吴驹将东西交给乔晦,乔晦看了看,又传给汪鱼,众人依次传阅。

“每次烧制瓷器时,就将火照摆在窑膛里,每隔一段时间就取出一个,观察釉色,即可知晓窑内温度!”吴驹微笑道。

汪鱼一拍手:“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办法真是太好了!”

众工匠也纷纷赞同:“这么简单的方法我们怎么没想到呢,真是一把年纪活到狗肚子里去了。”

吴驹笑了笑,那是当然,这可是宋代的方法,并且后世都一直在沿用。

这时,汪鱼说道:“那吴卿,具体应该如何呢,能举例说说吗?”

“是啊是啊。”

“该怎么辨认呢?”众人纷纷问道。

吴驹眼皮狂跳,我哪知道具体怎么看。

他抹了一把汗,轻咳两声说:“额,这个火照法观察釉质的关键点,就是如何把一个点定义成关键点,带着这样的考虑,我们再来重新审视一下这个关键点,啊,还是很值得思考的,所以,对吧,就是这么个道理,好,我的话就讲这么多,剩下的你们自己想一想,散会!”

说罢,吴驹离去。

众人一脸懵逼。

我是谁,我在哪,刚才都讲了些什么?

乔晦追了上去。

吴驹见状,对他说道:“你手里的釉色配方,不要同时抛出来,要循序渐进,否则那些工匠光顾着研制新瓷器,恐顾此失彼,把生产的事情耽搁了。”

“是。”乔晦连声答应。

“等到你们把单色釉瓷琢磨透,再开始研究彩绘瓷,比如青花瓷,粉彩瓷,再然后,还有冰裂纹等等技法……”吴驹将瓷器厂未来的发展道路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乔晦瞪大眼睛,他想不到竟然还有这么多他不了解的东西。

乔晦不由得感慨道:吴卿真是深不见底啊,每每当人感觉这已经是他的全部了,他总能拿出新的东西再把人震撼一番。

“老乔,道阻且长啊!”吴驹拍了拍乔晦的肩膀,以示鼓励。

“属下定不负您的提携和期望!”乔晦立马说道。

吴驹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和乔晦交代了几句,随后便离开了瓷器厂。

回到吴府后,吴驹洗了个澡,换了一身衣服。

瓷器厂最不好的一点就是太热了,弄得一身臭汗。

之后几天,乔晦他们果然没有辜负吴驹的期望,开始研究各种釉色,取得的成果斐然,连子楚都对吴驹的瓷器赞叹不已,让少府给王宫采购了一批,自己也挑了好些件珍贵的瓷器用于收藏。

再然后,大批大批的瓷器也从瓷器厂涌出,进入各大产业。

颜色独树一帜,处处展露淡雅的青瓷和白瓷引起了咸阳城大批人热议,因为短时间内产能不足,并未对外销售,所以这两种颜色的瓷器也成为了无拘酒肆、青石茶庄、结海楼、大秦书斋等地的招牌之一。

但等到高德全的施工队将窑炉一个一个修好并且投入使用,瓷器厂的产能便突飞猛进,距离预计每个月几十万件的目标也越来越接近。

于是乎,吴驹宣布对外开售,在咸阳等城池开设了店铺。

瓷器这个东西,可以是平民老百姓的日常用具,如青瓷、白瓷,制作难度不高,售价也不高。

但也可以是王公贵族都趋之若鹜的宝物,就比如那以黄金作为呈色剂的胭脂水釉瓷、制作难度极高的天青釉瓷,这些瓷器的售价自然低不了。

无论是哪一种,折合下来的利润都不低,咸阳店铺的首日开业的营收达到了两万贯,让许多人惊叹不已。

紧接着便是大张旗鼓的向外扩张,吴驹将瓷器卖到秦国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六国的许多地带,源源不断的钱财涌入吴驹手中。

继油盐、酒水、炒茶、纸张等等之后,秦国的瓷器市场,也被吴驹拿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