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秦:诸子百家?拿来吧你! > 第三百一十七章 医家大典

这一次就和普通医者和弟子没什么关系了。

大会第三天要做的事情有点特殊。

在前往岐山的途中,颇有经验的苏长老就和吴驹聊过这个事情。

“这大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要将你的学术成就记录在《医家大典》上。”苏长老说。

“医家大典?”

当了这么长时间的医家魁首,吴驹也并非愣头青,医家大典他还是知道的。

医家大典,乃是一本由整个医家共同编纂的书籍,上面记录了从古至今所有可考究的医术,包括药方、针法、器械、推拿按摩之法等等,据说是医家历史上某位魁首担心在漫长岁月中,,一些好的医术会随战乱或其他灾祸而丢失,于是组织医者们编纂的。

医家大典虽然号称是所有医者都可以编纂,但倒也不是什么都往上写,这本书配备了一支审核组,由魁首、长老商议后直接任命,成员都是当世名医。

在医者开创了新的医术后,就可以上报,经过审核后,被收录于医家大典内,同时被收录的还有这个医者的姓名,并会给予这些医者丰厚的奖励和待遇。

医家大典分为总书和分册,医家七大分部各持有一分册,记录各自地域的医者医术,在年末做汇总,记录在总书上。

每一个医者都以自己的医术能被收录于医家大典为荣,因为这无疑是名垂青史!

并且,衡量一个医者是否跨入了当世顶尖医者的行列,是否有登堂入室的资格、推陈出新的能力,看他有没有医术被收录于医家大典就是一个标准,并非唯一标准,但绝对是含金量够硬的标准。

毫无疑问,吴驹在这次疫情中展现的青霉素、口罩等等,都有资格被收录于医家大典上!

“对,医家大典。”

苏长老点点头:“医家大典的编纂比较被动,常规情况下是医者自己上报,顶多是定期做些宣传,不过也有特殊情况会让他们主动出击,这次的疫情就算是了,我可听说审核组的人对你的医术眼红了很久了,巴不得你现在就飞到岐山去。”

说到最后,他乐呵呵的笑了出来。

“收录……没问题啊。”吴驹爽快的说。

“嗯。”

苏长老应了一声,转头说道:

“不错,但我得提醒你一句,你可以自行选择是否上报,编纂医家大典的事不对外开放,就算你不报,也没人会说话,况且不选择上报也并非什么难以启齿的事情。

很多医者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隐瞒,就算是前任魁首陈仲,前前任魁首,前前前……扯远了,总之你三思而后行。”

吴驹诧异的盯着他看。

苏长老被他盯得发毛,于是自证清白,说道:

“你别以为我是对医家不忠,无奉献精神,我是为了大局着想!

外面有很多人眼红你的青霉素、口罩、酒精等等,你应该都是知道的,真要是把所有东西都写上去,未必就是一件好事,无论对你、对医家、对秦国还是对天下来说。”

吴驹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

思来想去,吴驹却还是说:“不过我还是打算都写上去。”

这次轮到苏长老诧异了:“为何?”

他以为吴驹至少会留下一二的。

吴驹神秘的笑了笑,卖了个关子:“放心吧,我自有两全其美的方法。”

苏长老努了努嘴,嘟囔道:“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喜欢卖关子。”

……

话又说回岐山,后山藏经阁三楼中。

书架上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医书或是其他相关书籍,放眼望去书架层层叠叠,但又形成包围之势。

包围圈的正中央,有一块圆形空地。

吴驹等人齐聚于此。

他也第一次见到了这帮所谓审核组的全貌。

苏长老算一个,张师、贾师、闫师有一个算一个,这是基本的,毕竟医家大典的审核组说实话条件不高,一是一定要医术高明,二是要德高望重,不得偏袒。

苏长老等人显然符合这两项标准。

除此之外,回春妙手李正辅,逢春客左岱,去病士申潭……秦国境内有名有姓的医者齐聚一堂,十大医者到了足足六位。

在场的审核组一共十二人。

其实吴驹作为医家魁首,也自动是审核组的一员,但要因为要避嫌,所以不参与。

吴驹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了一眼:“既然人都到齐了,那咱们就开始?”

“开始!开始!”

众人乐呵中带有一丝迫不及待的说道。

这个内部会议其实也未必有多严肃,毕竟大家都有交情,没必要装大尾巴狼。

况且傻子都知道吴驹这次写在医家大典上的东西,想都不用想,是肯定能过审的,如此就更不用讲什么铁面无情了。

众人抬来一个箱子,这箱子看起来颇为不凡,底角有一处焦黑,似乎是被火烧过,但却看不出损毁,连那一角都是完整的,许是有水火不侵之能,乃是专门用来存放医家大典的箱子。

箱子上挂着一把拳头大小的铜锁,苏长老从身上掏出一把钥匙,张师掏出了另一把,两支钥匙自铜锁两侧,从不同方向插入,如此用力一拧。

咔嚓一声。

铜锁应声而开。

苏长老从中取出一卷空的竹简:“魁首,请吧!”

“我来磨墨!”

回春妙手李正辅自告奋勇,一副当仁不让的架势,他算是吴驹的小迷弟(尽管年纪比吴驹要大),吴驹初战治愈吕凝时他就是旁观者。

“麻烦了。”吴驹冲他笑了笑。

他坐下来,长出一口气,拿起毛笔蘸了蘸墨,开始书写起来。

十二人凑了过来,围成一个圈。

“那个……”

吴驹停下动作。

众人连忙倾听吴驹教诲。

“你们挡着光了。”

“……咳咳”

众人面面相觑,一番激烈的眼神交流后闪开一条缝隙。

吴驹无奈。

他感觉自己像是个被罚抄的学生,周围全都是盯着他的老师一样。

见吴驹满意,继续书写,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竹简,死死的盯着。

只见吴驹第一个写的,乃是胶囊。

“取牛骨、羊骨、鹿骨等动物之骨,放入锅中烹煮,待胶质尽数析出,将骨头捞出,大火收汁,直至熬制成粘稠的胶状,分出一半,放可食用的色素,搅拌均匀,倾倒于模具之上,压制成型,待冷却即可,可用于装配药粉,有加速吸收,保存药效之功效。”

众人见状微微失望。

胶囊确实是个好东西,现在医家上下奉其为丹药的新路线,以前那黑不溜秋的外壳已经不受人欢迎了,这双拼色,造型时髦,不咬破还不会觉得苦的胶囊才是新潮流。

不过胶囊的制作方法吴驹在函谷关就讲过,也不是什么难理解的,这不是众人迫切想要看的。

随后是口罩。

再然后,吴驹在这次疫病中实践的那些抗疫用的理念、方法也尽数记录了上去。

“……”

众人面面相觑。

他们想看的也不是这个。

不过到了这里,他们也不得不感叹吴驹的大公无私。

口罩、胶囊,哪个不是被趋之若鹜的东西,尤其是口罩,七国之中不知多少人盯着呢,吴驹却如此爽利的写到了医家大典上,不得不让人佩服。

众人默默在心中叹息一声,感慨道自叹弗如。

却见吴驹拿来一卷新的竹简,写上了标题。

“青霉素!”

“!!!”

众人纷纷精神一振。

这个才是他们想看的啊!

苏长老看了看左右人的神色,摸了摸下巴。

在场的人都知根知底,倒也都不是什么坏人,仅仅是对这青霉素好奇罢了。

毕竟,那可是青霉素!

这次疫情的最大功臣!

最耀眼的一味药物!

在函谷关时,吴驹公开讲过其原理和用法,但制备方法却始终不为人所知。

可谁又能不好奇呢?

只是,吴驹先前说自己已经想好了两全其美的方法,却不知到底为何?现如今还是没有看出来。

苏长老出神之际,吴驹却舔了舔毛笔,淡定自若的继续书写起来。

“菌种发酵:将产黄青霉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在25℃下培养7~10天,即可得青霉菌孢子培养物,用无菌水将孢子制成悬浮液接种到种子罐内已灭菌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在27℃下培养12时辰至14时辰……”

“???”

众人不约而同的面露满脸问号。

抬起头,他们对视一眼。

你看得懂吗?

看不懂……

你呢?

我也看不懂。

那看来不是我的智商问题。

这菌种是什么意思??

这固体培养基是什么?!

众人环视一圈,见其他人全是一脸茫然,登时明白自己并非唯一的一窍不通的那个。

“怪哉……”

张师嘟囔道。

每一个字他都认识,可拼到一起他就不认识了。

但,苏长老却猛然醒悟。

靠!

这小子说的两全其美的方法,不会是指写下来但让他们看不懂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