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秦:诸子百家?拿来吧你! > 第三百零四章 开工

毋庸置疑,明前茶是成功的。

而之后的雨前茶,吴驹则全权交给了老夏和陈荼。

身为主帅,大老板,不能什么事都亲力亲为,有些事情交给手下去做就行了。

之后的几天里,吴驹时常往城外跑。

不为别的,只为一个许久没有出场的人物。

李铭凯!

这位纺织厂厂长在四月的中下旬终于告诉吴驹,纺织厂内的所有纺织机全部改良完成,并且用水力驱动纺织机的计划也已经初步成功了,随时可以开工。

吴驹闻之大喜,赶往城外吴家庄,亲自视察一番。

纺织厂内。

一进入车间,抬眼便见一台台纺纱机和织布机林立,模样相较之前大有不同。

“确认过了,运转没问题吧?”吴驹问。

“绝对没问题!”李铭凯说。

“找几个工人来,开一台纺纱机一台织布机给我看看。”吴驹吩咐道。

“是。”

李铭凯叫来几个工人,分别运转纺纱机和织布机。

最终得出结果,确实达到了吴驹之前的预想。

又快又稳,关键质量上还一点不差。

吴驹又去看了一眼水力驱动的纺织机。

这种纺织机相较正常规格要大上一倍还不止。

纺的纱或者织的布更多了,靠人力驱动很费劲。

正好纺织厂临着渭河,便在渭河上单独开一个车间,将水车和纺织机连通,用水力驱动,即可省不少气力,效力还更高了,相较正常的纺织机应该要高一倍到两倍。

吴驹点点头,很是满意:

“看来可以开始了!”

“嗯嗯。”

李铭凯点点头,心情激动无比。

那可是整合整个秦国的纺织业啊!

“这一次你肩膀上的担子可就重了,好好干,干好了给你涨工资!”吴驹拍了拍李铭凯的肩膀,给他画了个大饼。

“明白!”李铭凯用力点点头。

吴驹在纺织厂逗留了一段时间,一是考察一下工作情况,二是听李铭凯汇报了一下账目。

现在纺织厂最大的盈利来源依旧是生产口罩,不过供应量相比之前要缩水了很多倍。

很正常,毕竟现在疫病消弭的基本不见了,口罩的需求量自然也就小了。

不过现在很多人依旧保留了出门戴口罩的习惯,更发展出了很多用法,比如据说有一些未出阁,但家教保守的姑娘在出门时就会佩戴口罩,用于代替面纱遮掩面容。

吴驹最近还写了一篇文章,以医家魁首的身份倡导矿场、纺织厂这些扬尘严重的工人最好人手一副口罩,可以避免肺部疾病。

再比如医家的医者现在也是药囊里常备几副口罩。

这些用途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口罩空缺的需求量。

只靠口罩这一门生意,纺织厂就足够盈利了,不过对于吴驹来说这还不够。

他告诉李铭凯:“你出面去和城中那些成衣店谈谈吧,他们是用布料的大头,先把他们的订单拿下来一部分,既是个开始,也方便我们把名声打出去。”

“明白。”李铭凯点点头。

吴驹正想离开,却突然想起什么,转而又停了下来:“对了,今后纺织厂正式挂个公司的名头吧。”

“那公司叫什么名字?”

由于吴驹受后世熏陶深刻,开设了大秦食品公司、家具公司、建筑公司等等,所以公司这个词以及意思早就传开了,甚至有些赶新潮的人开始学习吴驹,也起个某某公司的名头。

“就叫大秦纺织公司吧。”吴驹说、

“也挂大秦的名头吗?”李铭凯弱弱的问,这个名号可不是谁都能挂的,传闻有人效仿吴驹也这么搞,结果第二天就被官府查水表了。

“当然,你还不知道吧,以后纺织厂的股份也有大王的一份,我们算是半个国企,指不定你以后又要挂个官职,重返体系内了。”吴驹笑道。

李铭凯惊得嘴巴微张。

“大王要投资?就像食品公司那样吗?”

吴驹点点头。

这种带点垄断性质,并且和国本息息相关的产业,吴驹都想把子楚一起拉着,毕竟这种事情往大了说那就是动摇国本,且涉及巨大的利益,很容易遭人觊觎,换做吴驹当上子楚的问题,若有人这么干,他也会觉得心中不安。

把他带着无疑是个好选择,有子楚当挡箭牌,吴驹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做事。

他当初将荀子那句“物禁大盛”作为了给李斯的忠告,这句忠告他何尝又不是送给自己。

凡是都得有个度,做人不能太飘啊!

李铭凯听后相当兴奋,官职他倒是不在意,他本来就是从王室少府中出来的,乃是少府的衣丞。

他在意的是国企这个名头,想想就很让人意动啊。

况且当初在少府,他也就是个地位高一点的制衣匠人,现在他可是管着整个纺织厂,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啊不对,以后子楚也成……又成了他的大老板了,应该是两人之下,万人之上。

看着兴奋到来回踱步的李铭凯,吴驹没有理会他。

就让他自己乐着吧。

吴驹赶回咸阳城,将此事告知了期盼已久的子楚。

子楚早就惦记着纺织厂不知道多久了,听闻这个消息之后,大手一挥:

注资!

当初谈入股的时候,子楚还因为资金问题犹豫过,但这么长时间过去,现在的他腰包可鼓鼓囊囊的。

他当场拍板决定。

一千万贯,占三成股份。

但双方也在协议中进行了一定的互惠互利,子楚要帮吴驹大开方便之门,免去关税,减免赋税,若官府下订单,吴驹要以官府订单优先,并给予一定优惠。

双方签订合约。

一千万随即从国库调出,送往吴驹府上。

再加上吴驹自己打算拿一千万贯出来,合计两千万贯。

这两千万贯,吴驹已经想好了用处。

一是继续扩建纺织厂,现在的规模想吃下整个秦国的纺织业还是不够看,咸阳城外的要继续扩建,同时考虑到水力纺织机的优越性能,吴驹打算再建几处分厂,地点选在灞河、泾河这些咸阳周边河流的边上。

二是投入到葛、麻、桑树的种植,以及蚕的养殖里去。

两千万贯的投资,光这个数字,吴驹就足以秒杀秦国绝大部分同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