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秦:诸子百家?拿来吧你! > 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朝会

终于到了岁末!

诸侯为之止戈,绝口不提战事。

若往前推个上百年,在那礼乐尚未完全崩坏的春秋时期,诸侯就是打的再凶,哪怕打到人家都城门口,也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不约而同的握手言和,各自退兵。

现在当然是不行了,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不过七国还是会尽量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避开作战。

年前,北方的燕赵两国的交战终于分出了胜负,其中就不乏有这个因素在。

经过长达两年的战争,围困燕国都城蓟数月之久,这场战争正式进入尾声。

这一仗持续的时间太长了。

赵王丹十五年,也就是燕王喜四年,燕国丞相栗腹前往赵国为赵王丹贺寿,归国后向燕王喜禀报道:赵国的精锐之师全部折损在了长平之战、现在幼華尚未成年,正是攻赵的大好时机。

燕王喜听从栗腹的建议,出动两支军队,两千辆战车攻赵。

赵国大将廉颇奉赵王丹之命,带领赵军在鄗邑击败了前任燕相栗腹的军队;前燕国大将,现赵国大将乐乘则代邑击败了燕国大将卿秦的军队。

赵军斩杀了栗腹,俘虏了燕国大将卿秦和乐间。

随后在燕国境内汇集,一战打到了燕国的都城蓟,围困燕国都城长达两年。

数日前,燕国新上任的丞相将渠,带着重礼,作为使者出使赵国。

赵王明白,燕国没那么容易被打垮,这场战争继续打下去的话,赵国占不到太多便宜,所以在将渠前来游说时,赵王答应了讲和的要求。

燕国割让了五座大城,和无数财宝作为赔偿。

双方握手言和,赵国撤军,并释放了燕将卿秦,都城蓟得以解围。

廉颇在这一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被赵王丹封为信平君,以尉文为封地!

同时,他还任命廉颇为假相!

这个举动无疑让列国从中体悟出了一缕不一样的味道。

现在的赵国丞相,乃是那位震慑七国,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

但平原君已经迟暮,据传他病重已久。

而任命廉颇为假相,无疑是说明了廉颇便是赵王丹和平原君选择的下一任丞相!

除此之外,同样因为怨恨燕王喜不听劝阻,而从燕国跳反到赵国的乐毅后代乐乘,也在这一战中大破燕军,因而被赵王丹封为武襄君。

而同样被俘虏的昌国君乐间,则因为乐乘的跳反,也因为怨恨燕王喜不听劝阻,选择了带着整个乐家离开燕国,前往赵国定居,为赵国效力。

说来也可笑。

三十年前,昌国君乐毅于昔日的燕昭王手下拜将,在合纵攻齐一战中立下赫赫功名,下七十余城,仅余三城未下,几乎覆灭当年的齐国,同时也大大的振兴燕国。

但他乐家的两个子嗣,乐乘和乐间却因为燕王喜的好大喜功不听劝阻而心生埋怨,前往赵国,令人唏嘘不已。

同时,也暴露出现在的燕国真是江河日下,君王无能,国力衰微。

赵国新添两员猛将。

至此,燕赵大战落幕,天下进入了短暂的和平。

……

秦国。

新年的最后一天,子楚开了一次大朝会。

这次大朝会的规模远胜于平均每周一次的早朝。

除了三公九卿,以及日常在朝中的文武百官外。

镇守各地关隘各大将领,如现在的镇守函谷关的函谷关令杨端和,纷纷回到咸阳参加这次朝会!

各地郡守、郡尉、监御史也纷纷入京述职!

“拜见大王!”

大朝会上,百官俨然,排满了整个咸阳殿,子楚看着这些秦臣行礼,内心十分欣慰。

“免礼!平身!”子楚朗声道。

“谢大王!”

众卿纷纷平身。

蒙毅高声问道:“诸卿可有事要议?”

殿上鸦雀无声。

确定了没什么事之后,九卿纷纷站出来,简述了一下这一年中秦国的发展,包括赋税、军队、粮食、钱财等等方面的数值。

随后各大郡守,郡尉也站出来简述了一下各大郡的情况。

子楚听着这些汇报,心中非常有成就感。

这表明他治下的秦国正在蓬勃发展!

少时,众卿简单的汇报完毕。

子楚见状,从王位上站了起来,俯视着整个咸阳殿,组织了一下语言,高声道:

“今年,是寡人登基的第一年!”

“这一年中,寡人谨记先王教诲,兢兢业业,不敢懈怠,终于也做出了一点成绩,没有辜负先王期望!”

“这一年中,六国都想试试我这个秦国新王的底,但寡人还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灭东周,攻韩魏,初置三川郡!”

“这是尔等与寡人创下的不朽功绩!”

子楚展开双臂,黑袍两袖一振,高呼道:

“大秦万年!”

“大秦万年!”

百官众卿也被这股气氛感染到,纷纷高喊。

混迹于百官队列中吴驹咽了口口水。

不知不觉中,他也被这股气氛感染到了。

秦国的这种傲视群雄,舍我其谁,是山东六国不具备的。

“大秦万年。”吴驹道。

随后,子楚正式开始颁发了对于灭东周一战功臣的表彰。

蒙毅取过一份诏令,高声朗读:

“今年,周王姬胥合纵韩魏,与燕赵楚密谋攻秦,以兵家孙隐为纵约长,叩关攻来。但被我军将士奋力抵抗,双方战于函谷关外,我秦军大败韩魏联军,继而灭东周!收复三川郡!取韩魏之地!”

“在此战中,我秦国臣子前赴后继,先后立下功劳,寡人心甚慰,特此表彰!”

“相邦吕不韦,任上将军,带兵攻东周,统率全军,功绩赫赫,赏五千金,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

“谢大王恩典!”吕不韦深深躬身作揖。

“客卿吴驹,临时任抗疫总指挥,带领数千医者夙夜匪懈,奔走于疫病一线,研制青霉素以治疗我秦军将士,最终镇压函谷关疫病,功劳赫赫!赏五千金,封大良造,岁俸八百石!”

众人纷纷倒吸一口凉气,仿佛要给这本就天寒地冻的天气再制冷一番。

他们惊的是吴驹的爵位上升速度。

其原本的爵位五大夫乃是第九等,大良造乃是第十六等,也就是说直接上升了七等爵位。

这个爵位上升速度绝对算是秦国历代这么些臣子中能排到前十的!

但在他们看来,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吴驹的功绩足够他获得这个爵位。

但让百官感到意外的是,吴驹竟然没有升官?

吕不韦没升那是因为升无可升,相邦就已经是秦国二把手,百官之中最高的官了。

但吴驹……不应该。

客卿虽然也是高官,但对于吴驹现在给秦国带来的价值而言就有点低了,况且客卿乃是“客”,多少有点见外。

思来想去,也只能归结于吴驹直到现在都没有正式向外宣称自己成为秦臣,所以大王有所迟疑。

群臣若有所思,但子楚和吴驹对于此举的真实原因自然是心知肚明,因为这在官位上能不动就尽量不动的要求是吴驹自己提的,不过这事只有他俩知道,其他人就连吕不韦都还被蒙在鼓里呢。

之后,子楚又封赏了许多人。

蒙骜和王龁,二人任副将,指挥有素,辅助吕不韦统率全局,功劳还是很大的。

麃公,因为秦锐士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出色,因此身为秦锐士统帅,负责练兵的他自然也战功赫赫。

麃公本人对此有些羞愧,他觉得秦锐士骑兵的战斗力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提升还是因为吴驹的马蹄铁和马镫。

蒙武蒙恬父子,虽然子楚很想小小的封赏二人一波,但他们在撤离三川郡的过程中受到孙隐阻击,折兵损将,又在函谷关那一战带头冲锋,十分勇猛,便采取了功过相抵的说法。

当然,简在帝心,如果此后父子二人再立战功,那子楚一定会考虑到这次的功劳一起封赏的。

除此之外还有在合纵之前前往各国游说的使者,合纵以后出关游说韩魏周的冯去疾、冯劫和王绾。

他们并非冲杀在一线的将士,但功劳却并不逊色于他们。

孙子兵法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他们就是伐交之人。

在合纵发生的前后和过程中,正是他们以常人远不及的胆识和话术游说各国,牵制其他几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也为正面战场的秦军减少了大量压力。

还有苏长老和陆绍友,还有医家的部分医家。

他们都在秦国朝中挂职,又在函谷关疫情中立功,所以也受到了封赏。

让吴驹稍微有点意外的是,章邯竟然也受到了封赏,公大夫爵位,岁俸四百石,封了个校尉。

这个封赏中不排除有看吴驹的面子,但更多还是子楚在和吴驹的相处,尤其是之前去山庄观摩魁首近卫训练时注意到了章邯这个人才,所以不想让这个人才埋没。

对此吴驹当然是没什么意见,他都快在秦国为官了,章邯也成秦臣不是理所应当吗,更何况章邯要是按照原本的轨迹,本就该是个秦臣。

章邯那就更不可能有什么意见了,他今晚指定做梦都会笑醒。

又能在吴驹手下做事,又能挂秦国的军职,将来建功立业,章邯表示还有这等好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