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 第0811章 蜀王:泥腿子祖辈少交的租子,这一代都得还回来

资阳县县衙的后院,资阳县令正躺在摇椅上听着小曲儿。

这年头的娱乐措施就这么多,身为一县父母官也不可能去什么勾栏之地,因此资阳县令更喜欢听点小曲,看点报纸、读物。

这唱曲的戏子也不是普通的那四处游走的游方艺人,而是这资阳县的一个小有名声的角,一般的人想听她唱一场戏可不容易,但是对一县父母官的资阳县令来说,在这资阳他就是天,没有什么是他得不到的。

个小小的戏子,再怎么有名也不过是戏子罢了,下九流的角色,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摇着头听着这位资阳县的名角唱曲,同时手里捧着一部戏文看着,这是金陵刊印的天启微服私访记最新版。

扮猪吃虎,装逼打脸的戏怎么看都看不腻,看的资阳县令都心里痒痒。

但他也清楚,一个七品县令出去打谁的脸啊,在资阳县这一亩三分地上尚且有人不卖他面子,出了资阳县他又算个什么呀。

大人。

资阳县令扭头一看,随即摆手示意戏子先停下:「师爷,怎么了?」

「大人,那师爷苦着脸:几个大同书院的学子又在惹事了。

一听到大同书院的学子这几个字,资阳县令就是一脸苦闷:「那几个年轻人,整天就知道煽风点火,四处惹事,丝毫不以大局为重,他们又千什么了?」

师爷说道:「他们正在各镇宣传他们那一套东西,李老爷,王老爷,章老爷他们都不堪其扰啊,而且根据我们的人观察,他们还组织那几个村的刁民去削竹子制作竹用竹枪要弄什么民兵。」

您说,这,这不是乱来嘛!

「资阳县是朝廷治下成都府所辖,资阳县就算要训练民兵乡勇,那也是要大人您来要向成都府汇报,可您看这几个人,他们有点无法无天了啊。

资阳县令看向师爷:「那你说老爷我该怎么做?严令呵斥,他们听么?拿这些学子下狱,那倒楣的不还是老爷我?

师爷也是无奈了。

学子们不好招惹啊,不管是大同书院的学子还是其他书院的学子,这些学子的地位不高,但影响不小,尤其是在家乡本地,轻易不能动他们否则影响太大。

而且哪家书院的学子是好招惹的,书院能存在那背后的大佬就少不了。

大同书院那就更别提了山东总督袁应泰,河南总督周进勇,辽宁总督袁崇焕,甘陕总督史可法、江南总督汪文言,湖南总督黄立极加上蒙古总督曹文昭、交祉总督黄得功。

这些人哪个不是大同书院出来的?

至于朝廷六部和内阁就更别提了。

如今的大同书院那就是大明最主要的人才摇篮,而新党出身的官员将领占据整个大明七成以上,资阳县令傻了才会为了这几个学子丢掉自己的乌纱帽。

看师爷也一脸无奈,资阳县令悠哉悠哉的喝起了茶,示意那戏子继续唱曲。

听着曲儿,资阳县令说道:「所以啊,让他们去折腾,那几个学子再怎么闹,这资阳县的天不还是老爷我?

「让他们去折腾吧,影响不到老爷我就行。他们就算再怎么折腾,不也就是城外那几个村子镇子么,让他们去闹吧。

「那些个士绅想保全自己的家财,可自己不敢对那些学子下手,就想着擦掇老爷我动手。

格老子的,当老爷我傻么?有的是人看那些学子不顺眼,也有的是人想收拾他们但无论谁出手,老爷我都不能出手。

老爷我啊,稳坐钓鱼台,坐观风景...

「还是大师爷连连点头:人高明!

资阳县衙内的事没有传出去,但资阳县城外那些个地主士绅见县衙什

么动静都没有也就知道结果了。

这几家地主士绅凑到一块喝着闷酒,一个个脸上满是无奈。

王老爷叹了口气,一口闷了酒水,长叹道:「唉,实在是没想到,我等斗了这些年如今竟然被几个小年轻给逼到了这个份上!」

章老爷一脸愁苦:「如今可怎么办?

难不成我等真要将土地交出去,分给那些泥腿子?「

李老爷一听不高兴了「好啊,祖辈辛辛苦苦积攒的这点家业,到我们手里就全部分了出去,到时候还有面目见祖宗吗?

章老爷听李老爷这么一说脸色也唰的耷拉下来,满脸不高兴:「那你说怎么办?

那些丘八们分地,眼下这些泥腿子也要分地!朝廷逼着我们出士地,我们还能造反不成?!

造反?!

如果是天启朝之前,朝廷逼着地主士绅分地给泥腿子们,地主老爷能直接驱使着泥腿子造反冲击县衙府衙。

毕竟那些武备松弛,缺粮少饷,几乎没有训练一说,都给百户千户们当了农奴的老少皆有赢弱不堪的卫所兵,根本挡不住地主老爷们的家丁。

但现在?

你想要造反?

你是比安南那些呼啸山林的蛮子身强体壮啊,还是比草原辽东那些***能骑马射箭啊?

安南那些身强体壮,在山地从林见如履平地的蛮兵倒了,草原上的满蒙联军,能纵横万里驰骋山河的十万铁骑也倒了。

朝廷新军所到之处,任何反抗都被摧枯拉朽的碾压过去,甚至朝廷四万人马能横扫东瀛!

就这几家的家丁,还想着造反?

估计朝廷都还不知道消息呢,资阳县令就乐呵乐呵把自已镇压了然后拿着各家脑袋去请赏。

造反是必死无疑的,但那几个大同书院的学子又逼迫太甚,一想到眼下的困境,这几家士绅又是忍不住叹气,这世道怎么这么艰难呢?

好好的大明朝,他们这些贤良士绅怎么就要没活路了呢?

嗨,我们不好过,他县令大人就能好过了?」王老爷忽然说了一句。

王兄,此话怎讲?」章老爷和李老爷连忙凑过来。

王老爷轻咳了两声,说「不怕告诉二位,如今抵道:抗朝廷新政的,可不仅仅是我们这些人,我们在那些大人物眼里算得了什么呀?也就是个臭虫。

「眼下这南边各省,哪个省不是明着推行新政,暗地里各使手段?拿咱们四川来说这四川有最多士地和钱粮的可是蜀王他老人家。蜀王下面还有各地知府,那些占据一府-具的士司以及那些盘踞山上的生苗。」

「这些人不点头,新政推行不起来,你们就瞧好吧。

见王老爷这么信誓旦旦的样子,认定王老爷上面有人的李老爷和章老爷也就松了口气:「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看着那几个小兔崽子放肆,看他们还能猖狂几天。

资阳县的情况,成都府的大人物们还真知道,不过那些大人物们并没把几个大同书院的学子放在心上,几个学子再怎么折腾,也脱离不了资阳县,甚至连县城都进不去,能掀起什么大波浪来。

成都府的大人物关注的事多着呢。

成都,蜀王府。

蜀王作为大明最重要的几个藩王之一,同时也是最富裕的藩王,蜀王府那可是富丽堂皇威严肃穆,以应天府皇宫为蓝本打造的蜀王府占地面积极大,位处成都府的中轴核心。

坐北朝南的蜀王府,正门威仪肃杀,主殿承运殿恢弘壮丽,整个蜀王府处处殿阁楼台,金碧辉煌,建筑华丽大气,园林精致优美,小桥流水,乌语花香,加上成都府本就有着天府美誉,整个宛如人间仙境一般。

当代蜀王,也是第十三代蜀王朱至正在自己王府的园林内喂鱼。

蜀王府内的池塘之上廊桥九转,这池塘与活水相连,是蜀王府自城外引水入蜀王府中形成溪流而成。

朱至从碗里捏起一点鱼食洒在水里看着那些鱼儿争食,听着一旁管家汇报着各种事项。

蜀王府的产业非常多,不提商税、渔课、盐店和各种铺子,单单说庄铺,成都附近州县七成的田地都是在蜀王府的名下,这些田地有些是地方士绅挂靠的,有些是贫民百姓难以为继过在蜀王名下的。

但不管怎么说,朱至这位蜀王有着大量田产是毋庸置疑的。

这数量庞大的田产上一切产出自然都是归蜀王府所有如今朝廷要均分田地,还要各地藩王把自家的田庄都分出去给泥腿子,这让视财如命的朱至怎么能忍?

朱至的老爹,第十二代蜀王朱奉铨万历四十三年袭封蜀王,到了天启六年,当了十二年蜀王后就了,撒手人寰之后给朱至留下了这历代蜀王代代积累的偌大家业。

朱至天启七年袭封蜀王成了第十三代蜀王以来,那可是矜矜业业,勤勤恳恳,不仅把蜀王府那名目繁多的账目给清查了一遍,还亲自动手清算蜀王府的资产钱粮,好好把一堆蜀王府内的硕鼠害虫给揪了出来。

这些硕鼠害虫在蜀王府吃喝拉撒不提,还用蜀王府的名义自己巧取豪夺,钱财他们拿去了,恶名蜀王府来背,哪有这么好的事?!

朱至可不是什么谦谦君子,而蜀王历代的诗礼传家实际上到他爷爷朱宣圻那一代开始,就已经不怎么管用了。

到了朱至这一代,蜀王府的历代贤良之名也剩不下多少了。

别看朱至看起来很有能力,但这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财产不受人侵害,而经过朱至j进行一番资产清点账目盘算后,整个蜀王府也都服了,不仅蜀王府,放眼整个成都府谁不知道这代蜀王是个能人?

聪慧是一等,敛财也是一懈。

自天启七年袭了蜀王爵朱至为了敛财也是费尽后,心思,朝廷新政推出的诸多商业政策他都跟着实施,还组建了不少蜀王府的商队去各地做生意,着实赚了不少钱财。

但是对于朝廷要求的均分田亩轻摇薄赋,他却无动于衷,纯纯只要好处。

而这样一位蜀王对百姓自然别指望多么厚待了。

四川本是天府之国,因天堑众多与外界交流困难,天府的百姓们耕种劳作所得虽然要交税但也足够温饱,因此四川百姓众多,财富众多,大多人都可以安居乐业,虽然说外界好的时候很难影响到四川,但坏的时候也是很难影响到四川。

整个天府是非常安逸的一种状态,百姓也很温顺,官员不用费多大劲治理。

而历代蜀王也有颇有贤明,知道爱民,不会粗暴的滥用民力,注重百姓修生养息更不会增添什么沉重的赋税因此天府的百姓对蜀王府的认可度非常高,但同时四川的官员百姓对蜀王府的敬畏度则大大降低,因为蜀王府太温和了,太好说话了,仿佛是个人就能欺负一下一样。

也因此,数代蜀王都曾遭受四川官吏,乃至卫所,自家护卫的勒索欺压,这在大明全国范围内都是非常罕见的。

在朱至老爹朱奉铨那一代,依旧有家丁对蜀王阴奉阳违,因为朱奉铨也是个老好人,老实人,是个敦厚长者。

这一切朱至都看在眼里,所以他上位以来那是一扫之前蜀王府的风气,先是清查账目把内部的蛀虫清理掉,然后重新招募人手,给蜀王府打造了一支更可靠的卫队。

随后朱至谢就开始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事,包括增税,强夺田地,驱使官吏等等,蜀王的权势和能量,在朱至这一代总算是展现出来让天府的

百姓看到了蜀王的威风。

到现在位置,成都周围七成以上的田地都在蜀王名下莫说那些泥腿子,就是士绅地主挂在蜀王名下的地,也得给蜀王交税交粮!

其实朱至谢对废除阶级人人平等还是很认可的,他是蜀王,是宗室,是皇族,在他之下,自然人人平等,正因为人人平等,所以人人都要给他交税交粮,整个成都的官员也好,卫所也好,士绅地主也好,商贾百姓也好,都是他的家奴。

朱至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因此蜀王府的资产在他这一代开始暴涨,凭借自己手里的力量加上驱使地方的官吏,朱至扩大着蜀王府的产业,压榨着百姓的钱粮血汗,从而让自己的资产变得更多,变得更富裕。

如今朱至谢是名副其实的蜀王,整个四川的官吏谁不知道蜀王的大名?

地主士绅都对朱至充满敬畏,更别提平民百姓了。

管家敬畏的看着朱至j低着头说着这半年的情况,朱至听着听着眉头一皱:「慢着!」

管家心里咯噔一声,连忙停下:「王爷?」

朱至问道:「这庄子的收成,怎么少了这么多?去年上半年的收成是多少,今年这半年收成又是多少?这怎么一下子少了两成,是本王记差了,还是你贪了?

管家一听连忙说道:「王爷,小的哪敢贪啊,今年收成少是有原因的啊。

朱至冷哼一声,放下小碗:「说。

「王管家连忙开始解释:爷,今年这各地情况不是遭了灾么,那些泥腿子收成减了太多了,交不上来粮了。

朱至狐疑的看着管家:看不出来,你还挺有善心啊。竟然能替本王做主,免泥腿子们的租子了?

管家听了下得那是扑腾一下跪在地上:「王爷啊,老奴哪敢替您做主啊,是那些泥腿子死活不交啊!他们净说什么朝廷有政令要分田地,每个人都能分地,日后也只用给朝廷交税,不用给我们蜀王府交租。而且他们还说我们蜀王府的租子太重了,这属于苛待百姓,他们还要状告您呢!

朱至谢听了脸色都变黑哪来的胡说八道?!」

朝廷的政策管我蜀王府何事?

我蜀王府的地,庄子都是历代赐下来的,是我蜀王府的产业,如何处置管朝廷何干?!」

这些泥腿子当初是历代先王看他们可怜才让他们给王府种地干活,也是先王们心善才免了他们那么多租子。

如今他们日子好过了朝廷各种政策下来了,他们难道不该把之前欠我蜀王府的钱粮补回来?

历代先王免了他们多少赋税,免了他们多少钱粮,遇到个蝗灾涝灾的还要贴补他们!现在听说朝廷要分地了要减税了,一个个叫嚷着不干了,那欠王府的钱粮他们就不用还了?哪有这么好的事!

说着,朱至指着管家说道:「你给本王听好了,告诉那些泥腿子,他们在我蜀王府的庄子上种地,就要给本王干活,给本王交租!」

朝廷要多少税本王不管,但本王的那一份必须交齐!这是他们祖祖辈辈欠下的,现在得给本王还回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欠了我蜀王府的钱粮,就得给本王补产!

管家一脸为难:「王爷啊,之前还好办,如今那些大同书院的学子跑来四川,各处宣扬他们那一套理论,鼓动着泥腿子们分田地,抵制各家的租子,还要让泥腿子们训练民兵。有那些大同书院的学子在,泥腿子们都硬气了!

朱至听了冷哼道:「那些泥腿子都是签字画押了的现在想反悔?想得美!

不用去管那些学子,告诉那些泥腿子,他们可都是本王的佃户,是签字画押了的不听话本王一句话就能把他们送进大牢里去!」

让泥腿子们别妄想其他,

抓紧把租子补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