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 第0808章 厉兵秣马,待来年扫平辽东!

嗒嗒嗒......

清脆的马蹄声在顺天府的官道上响起。

骑手一路进了顺天府,将东瀛的军报送抵兵部,同时还有另一份折子则是送抵吏部。

元辅,东瀛来的折子和军报。

张好古抬起头来就看到黄宗羲手里的两份折子。

笑着接过两份折子,张好古问道「张相、卢相他们知道么?、黄宗羲说道:张相、卢相、黄相、乔相随后就来。

点了点头,张好古按下了折子:「那就不急,等他们到了一起看吧。」

没一会儿功夫,张瑞图、卢象升、黄立极和乔允升来到内阁。

听说东瀛那边有消息前段时间有东瀛的商人来信,说是东瀛叛军有些猖獗啊,眼下来看应当是解决了。」

东瀛之事不是什么大事。

几人聊着天与张好古打了招呼各自落座,侍者将热茶奉上,文渊阁二层内就剩下张好古五位内阁阁老和几位参议作为记录。

张好古将两份折子看过转递给张瑞图,四人轮流看过后,神情不一,显然东瀛的实际情况和众人预计的还是有些差异。

本以为东瀛那小国寡民,有十几万兵马就算是顶天了。没成想他们那些地方诸侯还能聚集起五十多万大军来实在是不容小觑啊。」黄立极感慨着,同时心里也有些后怕,钱谦益是真敢赌啊,他就不怕玩崩了,让东瀛乱的不可收拾吗?

乔允升沉吟片刻说道钱相之策,还是有些冒险了。本以为朝廷在东瀛留的人手够用,可一次叛乱,那十六藩诸侯就能拉出二十万人来这东瀛隐藏的未免有些太深。

张好古看着若有所思的卢象升,笑问道:「卢相,你如何看东瀛之事?」

卢象升缓缓开口:「东瀛的血,已经流的差不多了。而且我中原文明影响东瀛非几代之功,自汉唐以来,东瀛一直受我中原文化之薰陶,看似独立,实际上也在我中原的影响之下,因此东瀛处处可见唐风汉字。」

加上我大明王师以雷霆之势击溃慕府强军,已经对东瀛诸藩形成震慑,钱相的法子,倒不是特别冒险。但话又说回来,我们的确有些自傲了,太小觑了这些国家的潜能。」

张好古点了点头:「卢相这话,我是认得。打安南之时,安南各地兵马就不下三十万,加上崇山峻岭,密林毒瘦,着实是天堑相隔难以进军。

若没有神兵营从天而降直接烧了安南王城,那一战结束的没那么容易。说到底,还是借着世人没想过从天而落的攻击,取巧罢了。」

「眼下看来,东瀛之战钱相合纵连横,把四十三家强藩和那些慕府的亲藩、谱代联合到一起,弄出了幕府议会和内会来,笼络东瀛大小藩代诸侯,分给他们权利,削弱慕府的影响,还把将军位置搬出来让他们去争,把这些人联合到了朝廷这边,显然是用了心思的。就是没预料到这一战打的这么大。

张瑞图笑眯眯的说道「说起来,这也是好事,一站下来东瀛死了三十多万精锐余下的可战之兵又收归慕府由朝廷掌控着,不出两三年这些可战之兵就只知道朝廷的命令了。

而且由东瀛本地的诸侯掌握权利,操纵东瀛,对朝廷来说也是好事。隐居慕后省的有人说我大明恃强凌弱。如今东瀛慕府虚弱,各藩诸侯都在争夺慕府将军位置,他们明争暗斗都少不了依靠朝廷最后承认,东瀛翻不了天了。

卢象升说道:「这话不错。东瀛眼下幕府也好,那些藩代诸侯也好,都实力大损哪怕为了自己他们都要维持东瀛现有的秩序,这对朝廷来说是好事。这些藩代诸侯本来就互有争斗仇恨不小,哪怕都在幕府里,也凑不到一块去。

张好古据了口茶,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盖章星。

至于钱相所言要留在东瀛一段时间稳定东瀛局势,这点也是应当的。

赵将军所言之事,诸位又怎么看?

「东瀛那 卢象升说道:几万联军的确不能放回去,这些人经历了大战,经验丰富留在幕府是最好的选择。至于武器装备,还是给他们幕府的对应装备。

东瀛地势环境这一方面赵将军也提了,我中原的重铠也好,战马也好,都不适应东瀛那多山多丘陵的地形,东瀛的甲具轻便,武器也适应东瀛作战。」

张瑞图说道:「不错,日后这些人的供给由幕府来承担足够了。

那十六家叛军的地盘,幕府起码能留下三成,加上原有的四府之地和贸易通商,如果不是按照我大明新军的标准,养活二十多万大军都不成问题了。

提到这,卢象升又是忍不住叹了口气:「去岁正旦国宴,还有今年开春时,陛下多次提及要效仿成祖之功,征伐靴虏。我大明下一个目标本应该是辽东的女真。

实际上这两年,朝廷最多的准备也是在为对辽东出手而囤积物资。

「可惜去岁一场海战加平定南洋,今年年初又是与东瀛开战,从战前准备到开战再到结束,前前后后几个月,朝廷花费的钱粮物资,火药枪弹不计其数。

张瑞图笑着说道:「卢相啊,话也不能这么说。这两场打下来,对朝廷来说是利大于弊。

「如今南洋平定,海商无忧,南洋诸国皆朝贡我大明互相通商贸易之下,朝廷税收增了不下两成,还有南洋诸多特产,这都是丰富了我大明的储备啊。

「今岁和东瀛一战,东瀛又会成为我大明新的市场,加上东瀛的矿山,朝廷是稳赚不亏的。

众人点点头,可不是吗要是打仗亏本,谁还愿意打啊?

大明之前打仗,朝廷很多时候都是出钱打仗,但利益极少乃至是亏本,纯粹是为了巩固国防和稳定边境等等。

但天启朝的打仗却不是如此,张好古换了一个角度让众人重新看待战事,战争打赢了,朝廷有利润,国家有好处,百姓有福利,大家伙也都能赚一笔,这也是为何天启朝闻战而喜,无论是将士还是百姓,商人还是官员都愿意参加战事的原因,打赢了就是稳赚不赔,大家都有好处。

至于输?

开玩笑,我大明会输?!

张好古笑着放下茶盏「陛下的确是想要解决辽东之事。但辽东也不仅仅有女真还有辽东那些军镇,如今也是朝廷的心头之患,想解决辽东女真,就必须要解决辽东那些听诏不听宣的军镇。」

卢象升一听到辽东军镇整个人也是皱起了眉:「哼!那些军镇,一个个拥兵自重在那当土皇帝,可是威风得很:从一开始每年两百三十万两银子,一百三十万石粮食到现在每年近两百五十万两银子和一百五十万石粮食,仗没打几场,东西可是吞了不少!」

提起辽东那些军镇,在座的诸人都是忍不住眉头一皱。

辽东那些军镇,在嘉靖朝时,就有些不对劲,万历朝时已经是有听诏不听宣的意思甚至辽东女真能成祸患少不了军镇故意放纵以养寇自重。

因此别看那些军镇的大佬老老实实在京师待着,但子孙都在军镇,就是调不动,已经是尾大不掉了。

因为辽东女真为患,朝廷还得用着这些军镇,一直是好生安抚着,但对这些军镇的行径朝廷也不是一无所知,因此钱粮给归给,但不是辽东要多少就给多少。

毕竟辽东那些军镇说能打品在除新军之外的明军正规军编制里的确是能打的。

辽东蓟州军镇,甘陕军镇,这都是明军中最能打的至于卫所早就废了,京师三大营更是缺粮少饷军械老旧,朝廷也知道这点,不然也不

可能一直容忍辽东军镇做大。

可天启朝不一样啊,张好古开办大同书院,编练新军自己培养人才训练军队,新军已经取缔了卫所和明军旧有编制,如今三大营的称呼都已经有段时日没听人提到了,而五军都督府更是自正统之后就已经废了,武将任职兵马调动,军队操练全都和五军都督府毫无关系,由内阁全权决断,也就是由张好古做主,卢象升为辅来调动兵马。

全国精锐辖于内阁之手几十万精锐枕戈待旦,新党看日党多不顺眼,辽东军镇那些人也知道,而且朝廷上下,皇帝和内阁谁看他们都是越看越不顺眼,无时无刻不想找个机会把他们给换了:最主要的是他们自己也清楚自己多么不靠谱不着调。

纵容女真做大挟寇自重是听诏不听宣无视朝廷政令是其二,加上历年问朝廷要钱要粮就是坐地不动弹,朝廷对辽东军镇的容忍已经到了极限,不然朱由校也不会三番五次提到要学成祖亲自讨伐靴虏。

为的还不是御驾亲征顺手把辽东的军阵给平了?

这辽东军镇已经不是朝廷的助力而是掣肘,是日日夜夜选在京师顺天府头顶上的一把尖刀,蓟辽军镇按数目是有着二十一万,其中蓟镇十二万,辽镇九万。

但这是兵部给的数据,实际上到底有多少人,有多少是吃空饷的,有多少实员,以及这段时间蓟辽军镇为了自保到底又招募了多少人,谁算得清呢?

反正朝廷每年就是按照蓟辽军镇在兵部的数据发放粮饷,多一分银子,多一斗粮食都不可能。

而朝廷对蓟辽军镇最深恶痛绝的,还是蓟辽军镇竟然以军士多在边疆为圣上效力非金银无以明赏」为理由公然不要宝钞!

辽军镇不要朝廷的宝钞还不接受朝廷给蓟辽军镇的军士开通大明银行的账户只要银子!

也不知道是怕朝廷查清他们的兵丁数量还是怕朝廷借此直接给蓟辽军镇的军士发放军饷他们不好继续掌控这些兵马,但不管怎么说,蓟辽军镇的做法已经和公然对抗朝廷没什么两样了。

相比起来,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榆林镇这四镇都在朝廷掌控之中,其中大同镇和山西镇有熊廷强看护着,其他两镇也都由朝廷大将看守。

而甘陕的甘肃镇、宁夏镇、固原镇更别提了,这三镇总督可是史可法,正儿八经的新党中流砥柱,三镇都已经编练出来四镇新军了。

与这些相比,风吹不进雨泼不进的蓟辽军镇简直就是朝廷的一根刺。

见大家伙沉默,张好古笑着说道:「蓟辽军镇的事,总是能解决掉。说起来,今年本来应该是厉兵秣马的一年,朝廷也一直在准备与辽东作战的物资。可没成想突然与东瀛开战,虽然兵力不多,到也牵扯了朝廷不少精力,花费了一些钱粮。」

如今战事总算是有了个结果,对朝廷来说,是一件好事,起码东瀛稳定了,朝廷也能腾出精力来专注于辽东了。」

是啊,如今放眼大明四周,北边随着察哈尔一战,漠南蒙古全面臣服成为大明一员,漠北蒙古也已经称臣:西南自从安南被大明灭国化为交祉,东吁、大城、南掌等国也是纷纷遣使朝贡声明自己是忠实的大明藩属:南洋方面与尼德兰人海上一战,奠定了大明海上霸主的地位,南洋那些小国一个个巴不得报上大明的大腿:如今东瀛也平定,倭乱不会再出现影响大明东南,那么放眼世界,只剩下辽东,剩下这个背主噬主的老奴了。

自那老奴起兵以来,辽东就成了大明的一根刺,成了大明脸上的一块疤,本不过大明辽东军镇的门前走狗,如今也猖狂反明,甚至懵越称帝。

乾坤日月之下,山河所至之处,大明不允许有第二个皇帝存在挑衅大明的威严卢象升说道:「我会加紧筹备物资,今年年末之前把应当储

备的钱粮准备妥当。

新军那张好古点点头:边需要的军械弹药,全数拨放,把这段时间的消耗补上然后加强对辽南、山东、河南各镇的补给,提前做好准备品。

众人又是一番商议后,张好古带着折子前往武英殿「皇爷,张师傅来了。

魏忠贤说道。

朱由校正在看着一卷皇家科学院最新刊印的报纸,如今皇家科学院和大明工科院的报纸都是大明的学士,高级科学人才有了思路和发现才能刊登,一般人可刊登不上。

而这上面刊登的内容又对大明的工业发展,工商业未来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不仅大明各地的学子们关注着,商人们也关注着,往往一个新思路新技术的出现,就会让大明工业化的道路更快一分。

朱由校看的是最新的一期,皇家科学院的一位学士对矿产方面的挖掘有了新的想法,这个想法一旦验证可靠那么大明的矿业挖掘将会大大提速,这对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大明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朱由校看的正起劲,心里也痒痒着打算亲自按照这个学士的思路来打造一台机械,但听到张好古来了,朱由校还是放下报纸:「快请师父进来。

「臣参见陛下。

师父快坐,听下面人说,东瀛有消息了?」朱由校问道。

张好古将折子递上:「陛下明鉴,东瀛已经安稳下来。」

朱由校看的非常仔细,将钱谦益和赵玉琪的折子一字-句看过之后,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好,好啊。」

东瀛安稳了,朝廷就没有外忧了。如今北边的靴靶西南的土司,南洋的西夷,加上东边的东倭,都已经不足为虑,朝廷可以腾出手来了。

朱由校的神情难掩激动他如今终于等到四边平定,朝廷可以全力以赴的解决辽东问题的时候了。

今年朝廷能不能对辽东开战?」朱由校问道。

张好古愣了下,苦笑道「陛下,且不提今年已经过去一半,朝廷先前精力放在东瀛上,就算是能开战,但一时半会儿,也打不起来的。各种物资储备,军械储备,还需要时间。」

一场大战不是说打就能打的,上面决定要打,然后开始调动军队,召集后勤,开始进行粮草运输,军械储备,加上各种人员调动,前线和后方的指挥安置,这一系列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哪怕是如今的大明,想要发动一场战事也需要提前数个月的准备,不然只靠各地的物资根本打不久。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张好古打安南要速战速决的原因,各种后勤物资准备仓促,打的是仓促之战只能是速战速决以防后期物资不足。

但如今朱由校要打的可不是一场普通的战事,那是一场对辽东女真的灭国之战,灭国之战,准备的再怎么充分也不足为过。

朱由校听到张好古的解幽幽的叹了口气:「师父释,啊,朕等了好些年,眼下朕不是不能继续等,但等的心焦啊。

张好古说道:「臣明白但恳请陛下再忍耐一时,今年朝廷虽然消耗了不少钱粮军械,但补充也很容易,今年年底就能把之前消耗的补充上加上各个军械厂不断生产军械火炮,来年就能筹备妥当。

这段时间各镇新军加紧操练,待到来年准备充分了陛下圣旨一下,王师定可一战扫平辽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