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 第713章 传出去,京津驰道不修了!

眼下的天津,前有大明第一家股市开张,各地商贾云集天津为天津带来了短暂的繁荣,后有京津驰道修建在即,京津驰道司大笔大笔银子撒下去购买土地,让不少人都阔绰起来,眼下天津可比之前的时候繁花多了,不仅人多了,这手里的钱也多了.

手里有了钱,就可以给家人置办几身衣裳,或者是拿来购买些其他东西,这又进一步促进了天津的经济,现任天津知府冯宜就开心的很,这经济增长,人口增长,还有驰道落户,这么多的政绩坐在头上,冯宜这几年的政绩评个甲是绰绰有余了.

连续两次吏部考核评价为甲,他就稳稳的可以升迁了.

眼下已经是正四品的知府,只差一步,就可以迈入从三品了.

别看正四品和从三品就那么一级,但这一级就是一道天堑,多少人倒在这一道天堑上.

别看正四品和从三品都穿绯袍,但正四品和从三品可不是一个级别,从三品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更多的选择,更大的升迁可能,以及被皇帝和元辅看在眼里.

这是一道无形的门槛,你看不见,摸不着,但他就在那里,哪怕都是一府知府,正四品的知府就只是一个知府,而从三品的知府则意味着你已经进入大佬的视线中,是未来有希望进入六部乃至内阁的潜力苗子.

不过冯宜也很清楚,眼下很多人都盯着他呢,谁都知道眼下天津府只要落实了驰道一事就是拖拖的政绩,谁不想要政绩,谁不想升迁啊.

坐在衙门里,冯宜翻看着最近的事务,看到驰道用地一项,他忍不住问道:"这驰道的用地,怎么还没解决?"

知事苦着脸说道:"杨家那块地他们不愿意卖,非要驰道衙门出三十万两银子才肯出售."

"三十万两,杨家也真敢想,他们疯了?"冯宜都不敢相信,杨家是喝了多少假酒才敢问朝廷要三十万两银子的.

知事继续说道:"大人啊,这杨家背景很深啊,驰道衙门那可是工部所属,正三品的官,杨家丝毫不惧,这背后有人啊."

冯宜揉了揉眉心,杨家有没有背景不去管,他是天津的知府,这驰道修不起来,他可是有连带责任的,而他眼下想要处置杨家都不好处置,因为杨家压根没犯法,人家卖的不是农田耕地,而是林地,这是人家的地,人家要卖多少你没法管啊.

但驰道衙门都规划好了,眼下让驰道衙门重新选址重新考量,那要耗费多少时间,浪费多少人力银钱,这他也担待不起啊.

正想着怎么解决杨家的事呢,同知进来了:"大人,有京官来了."

"京官?"冯宜心里咯噔一声,这天津府的股市开市后,倒是有些京官的家属来买过股票,但从来没有京官亲自来过啊,这些京官一个个恨不得鼻孔朝天,拿下巴看人,他们怎么会跑到天津来?

该不会是因为京津驰道一事迟迟没解决,工部来人了吧?"来人是何身份?"冯宜问道.

同知一脸紧张:"来人自称是翰林学士,内阁通政参议."冯宜一听连忙起身:"还愣着干嘛,去迎人啊."

"不用如此麻烦,冯知府,在下已经来了."黄宗羲说着走了过来.

看着黄宗羲过来,冯宜上前说道:"不知上使驾到,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黄宗羲笑着说道:"冯知府,还请原谅在下这不告而来,不过请冯知府放心,在下前来,只为了查一些资料档案,这是手令."

冯宜接过手令一看,眼睛一瞪,随即将其折好收起:"我明白了,王大人,你陪黄大人去调阅档案."

一旁的同知连忙带着黄宗羲前去调取档案.

在查阅了黄家的户籍档案资料后,黄宗羲返回了京师,悄悄的来,悄悄的走,没引起什麽风浪.

回到京师的黄宗羲将自己查阅到的情况告诉张好古后,张好古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嗯,太冲下去休息吧,来龙去脉本阁知道了."

黄宗羲下去休息没多久,张瑞图就来了:"元辅,我听说京津驰道的修建卡住了?"

张好古有些诧异:"这事你从哪知晓的?"

张瑞图笑道:"嗨,下面人听到了一些流言,传的有模有样的."张好古抿了口茶:"京津驰道,的确出了点麻烦."

张瑞图看了看左右没什麽旁人,凑上前问道:"元辅,我听下面人说,这件事牵扯到了那边?"

说着,张瑞图指了指南方.

张好古清楚张瑞图是什麽意思,南方,指东林党人.

眼下大明新党强势,占据北方及江南等地,而东林党人退居南方江淮等地的大本营,但眼下朝廷里依旧是新党和东林党各半,因为新党以北方为根基所以被称为北边,而东林党老巢和成员基本都是南方人,所以称为南边.

张瑞图这一点,张好古就知道张瑞图有新的想法了:"张相有什麽打算?"

张瑞图说道:"元辅,今晚不妨去我家坐一坐?"张好古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张瑞图的想法.

晚上,张好古来到张瑞图家里,发现卢象升\徐光启也在,这下张好古有些好奇了.

张瑞图在新党里不算三号那也是四号人物,能把卢象升和徐光启找来倒也不奇怪,但看着这场聚会,张好古就感觉,张瑞图可能要玩次狠得.

"长公啊,你把子先和建斗都找来,是谋划什麽呢?"张好古笑问道.

张瑞图先是请张好古坐下,然后给张好古倒上茶,这才笑着说道:"眼下在这里的,说是我新党在朝廷的核心没错吧?"

三人点了点头,当朝首辅兼吏部尚书\次辅兼礼部尚书\阁老兼户部尚书加一个未入阁的工部尚书,大明内阁占一半,六部占四部,具是新党,军方的不算,政方的可都在这了.

张瑞图继续说道:"元辅,自我等推行新政至今,朝廷形势一片大好,但东林党人依旧负嵎顽抗,占据南方与我等作对,企图伺机而动,这东林党人是贼心不死啊."

"大明的未来有我等新党就够了,东林旧党那些腐儒不自己找个地窖腐烂发臭,偏偏还挡在我等身前碍眼!元辅,我们不能在这么容忍下去了."

张好古静静抿了口茶,没说话.

张瑞图在新党的地位不低,是绝对的核心人物,又是当朝次辅兼礼部尚书,执掌文教与朝廷喉舌,他要是没有自己的想法,单纯的是张好古的工具人,那谁也不信.

人都是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的,说张瑞图要挑战张好古的位置,那没这个可能,但说张瑞图想让新党的势力更进一步,这不仅仅是张瑞图一人的想法,是新党上下都有的野望.

谁不想彻底干掉东林党,让新党彻底执掌朝野?

眼下大明越来越强盛,新党的成员在各地发光发热,眼看着新党势力越来越大,未来前景越来越好,大家伙也都是蠢蠢欲动,有种迫不及待的把东林党扫进垃圾桶的**.

这不是张瑞图一人的想法,也不是张好古说控至就能控至的.

新党发展至今,张好古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和一把手这没错,但新党上上下下那么多人,都指望着他,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野望,哪怕张好古不想争新党上下也会逼着张好古与东林党去争,因为你到了这个地步,到了这个位置,这种事是无法避免的.

就算如今坐在首辅位置上的不是张好古,是什麽李好古,王好古也会如此.

眼下这些东西,张好古还能控至,但他已经看见不远的未来,新党所形成的大势将他裹挟,带着他不断向前,向着未知.

见张好古没说话张瑞图继续说道:"元辅,魏相和黄相,今年一个五十五,一个六十三了,他们也该退了,也该让一让位置了."

五十五,六十三,老吗?

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看起来已经是老朽了,但是在朝廷里,五十五和六十三这还是壮年啊,五十岁能成为内阁阁老,这就是很厉害了,运气好能在内阁待十几年呢.

莫说六十三,就是六十五又如何?

看看严嵩,六十三岁才入内阁,随后在内阁待了十五年,这时候都七十八了,但人家偏偏又再度入阁,先后把持朝政二十四年,到了八十七才病死.

因此六十三岁的内阁阁老,还年轻嘛.

而且年龄若说老,内阁除了张好古和卢象升,还真没几个年轻的.

张瑞图今年也六十一了,刑部尚书乔允升今年四十九,兵部尚书刘鸿训今年六十六,而工部尚书徐光启,今年六十八了.

张好古知道张瑞图的意思,徐光启再不入阁,就真没什麽机会了.

所谓的魏广微和黄立极年纪太大该让位,就是该让他们下来,让徐光启入内阁了.

这样不仅新党的势力能进一步扩大,打击南边的东林旧党,还能让徐光启这个新党老人进入更重要的位置,从而让新党进一步掌控朝政.

徐光启这些年掌控工部,为了大明的水利建设兢兢业业,不辞辛劳,按功绩,的确够入阁了.

谁又不想入阁拜相,青史留名呢?

想到这,张好古终于是开口了:"这杨家的事,背后牵扯着谁,你们查出来了?"

张瑞图说道:"开州那位."

张好古点了点头,起身说道:"这件事,我不知道."

三人眼看着张好古离开,张瑞图终于是松了口气,笑着说道:"元辅是同意了,这件事我们可以做下去了."

卢象升叹了口气:"我总觉得这样做有些不好."

卢象升是耿直性子,张瑞图清楚,因此他笑着安抚道:"这件事,卢相你不用管,我借一下你手下的人手即可."

翌日,张瑞图找来了崔成秀和孙奇逢:"启泰啊,京津驰道,眼下还是卡在杨家那里?"

孙奇逢说道:"没错,杨家咬死要三十万两银子,不松口."张瑞图笑道:"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先不修了."

"先不修了?"孙奇逢懵了,张相这什麽意思?

张瑞图解释道:"这件事啊,已经不单单是杨家的事了,还牵扯到杨家背后的人.因此你放心,此事不会影响你的位置."

"这件事,咱们先放出风去,说因为杨家狮子大张口,这京津驰道修不下去了."

"如此一来,京津驰道的股票必然下跌,而天津已经购买商铺\修建仓库的那些大商人和持有京津驰道股票的商贾\朝廷的百官,必然会担心手里股票不值钱了,这样一来,我们的第一步计划就完成了."

"不替那么多大商贾的影响力,就是朝廷百官所形成的压力,就够杨家背后那人吃一壶!"

孙奇逢说道:"如此一来,杨家背后那人迫于压力必然会有动作?"

张瑞图高深莫测的笑道:"不不不,如此一来,这朝野舆论一起,必然引起有心人的注意,而这有心人,必然会去调查杨家的情况,只要调查杨家的情况,杨家背后那人出不出来,已经无所谓了."

崔成秀眼前一亮:"张相这招投石问路接抛砖引玉,用的高啊."

"杨家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只要引起有心人的注意,那杨家必然会彻底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到时候一些事被那些御史知道了,不用我等发力,杨家就得玩完,而且还不会引起任何怀疑,民间的商贾百姓甚至还会叫好."

张瑞图抚须笑道:"没错,杨家挡了天津商贾和百姓的财路犹不自知,我们稍微一推,他们得罪的就不仅仅是天津的商贾和百姓,还有京师百官,这大明南北各大商贾,到时候墙倒众人推,杨家完蛋不提,他背后那人也会暴露出来,连带着倒霉!"

崔成秀点了点头,随即又提出一个问题来:"可是这是,元辅..."

张瑞图脸上带着神秘的笑:"元辅什麽也不知道."崔成秀恍然大悟:"明白了,下官这就去做准备."

张瑞图又看向刘鸿训:"启泰啊,你明日就可以发出告示,说京津驰道暂停修建了."

刘鸿训说道:"下官明白."

翌日,工部所属的驰道衙门贴出告示,因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京津驰道暂停修建.

朝廷百官一开始还没在意,毕竟有些不可抗力很正常,例如突然遇到地动了,河水暴涨了,或者地方出现什麽情况了,影响到驰道修建很正常,百官以为是正常因素,没有多去在意.

而在京的商贾们看到这则消息,虽然有疑惑但也没放在心上,毕竟是朝廷的项目,朝廷百官和陛下都买了股票,这京津驰道还能不修了不成?

可几则小道消息的流传,让商贾们坐不住了.

"刘掌柜,你听说了嘛,那京津驰道暂停修建,是因为有人想敲诈驰道衙门三十万两银子!"

"啊?!这事真的假的?!还有人敢敲诈朝廷?!"

"真真的,我刚从天津得到的消息,那家上面,有人啊!""...""李兄,听说京津驰道不修了?"

"嗨,谁说不是呢,我在天津都买好仓库和店铺,就等着驰道开修了,眼下驰道突然不修了,这我的钱都扔进去了,这可怎么办啊!"

"这件事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啊?"

"听说,是天津有个土皇帝从中作梗,有大人物参与其中啊!""..."

"诸位掌柜,这杨家到底是个什麽情况,敢问驰道衙门要三十万两银子,也不怕崩了牙?"

"这不都说杨家背后有人吗!那背后站着一位大人物啊!""原来是这样!""是啊是啊,听说站着的不止一位大人物啊!"

"..."

京师是小道消息满天飞,商贾们坐不住了纷纷前往驰道衙门询问情况,得到的消息就是京津驰道的确是暂时停止修建,至于什麽时候重新开工,那就不一定了!

这个消息传开后,不仅商贾们彻底坐不住了,百官也做不住了.

这京津驰道明明是稳赚不赔的好买卖,怎么眼下成了赔本生意了?

天津的商贾和百姓得到京津驰道暂停修建的消息后,商贾和百姓也坐不住了,商贾代表,百姓代表,士绅代表纷纷找上天津府知府冯宜,让他想个办法,这京津驰道要是真停了,大家眼下这好日子不就没了吗?!

这谁受得了啊!

冯宜提前得到了消息,他是一脸苦涩,直言这件事他会尽全力,但他不一定能解决,因为杨家背后有背景,这下,关于杨家的传闻在天津是彻底传开了.

什麽杨家背后站着某位王爷,是某位王爷看到了京津驰道的银子和股份.

什麽杨家背后是宫里某位大人物,那位大人物要拿笔钱回家养老.

什麽杨家背后是站着一些不可说的人,他们和辽东有一些不可说的关系.

什麽杨家实际上是野心勃勃,打算对大明取而代之.一时间,各种流言众说纷纭,难以阻止...

来源:;order=714&bookid=;booksourceid=0&bookname=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host=:/%;chapterlink=yuewen:/%/chapter/63613a14fdcad5304f2d3f66?cv=1667317475585&cbid=23039744509832204%=66330087124950076&chargetype=2&order=714&merchant=yuewen?vip前一章第0711章朝廷要买地?可以,拿出三十万两银子银子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