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 第0693章 新政,解放妇女!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第0693章 新政,解放妇女!

作者:风少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28: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东林党人,一个比一个可恶,可恨!”

朱由校想着东林党人做下的那些恶心事和想害死自己,就忍不住想要把这些纛虫全部给宰了:“若天下没了这些东林党人,大明就清净了。”

张好古则是笑道:“陛下消消气,东林党如此跳脚,在臣看来倒是一件好事。”

“这说明,他们已经感觉到新政的威严,心生畏惧了。”

说着,张好古给朱由校讲了个小故事:“陛下,这话说从前有户人家,他养了一群羊,为了防止狼来偷羊,就给羊围了个圈栏,将羊保护起来。”

“狼固然是吃不到羊了,但有一些羊却不满意了,他们埋怨这户人家限制他们,不让他们吃外面的草,不让他们出去,毫无人性,这是残害羊群。”

“这户人家听了本来没当回事,可狼也跟着说,他们这么做不对,得听羊的,毕竟羊还不知道自己该过什么生活,该怎么样吗?”

“狼也这样说,羊也这样说,见狼和羊都骂自己,这户人家渐渐被说服了,他拆除了羊圈,羊高兴了,说这是仁政,这样做才对;狼也高兴了,连夸这户人家通情达理,做了件好事。”

“这户人家也感觉自己做了对的事,高高兴兴睡觉去了,当晚,羊就被狼给吃了。”

朱由校沉吟道:“师父这个故事,倒是颇有哲理,那师父认为,狼是对的,羊的对的,还是人是对的?”

张好古笑道:“都是对的,只不过他们不是站在一个角度看事物,人是想保护自己的羊,羊是想要自己的天性,而狼则是想吃羊。人要是太心善了,羊不仅不会感激人,反而会觉得人做的还不够,而狼也不会畏惧人。”

“陛下啊,民间的舆论固然可听,但可听,不可轻信,全信。东林党也好,百姓也好,他们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事物,不会站在全局,站在朝廷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古往今来,凡做大事者,体察民心民意,但不会轻信民心民意,毕竟掌握舆情的,从来不是百姓,而是那些士绅,豪族。”

“拿新政来说,我们要是听了那些士绅的话,不与民争利,新政推行不下去,这朝廷税收收不上来,朝廷政令下达不到地方,那朝廷该是个什么模样?”

说着,张好古给朱由校倒了一杯茶:“陛下,有些时候,民间不能理解朝廷的决策很正常;毕竟百姓只看到了自己一家,一面;但纵观史书来看,大部分时候,上面的决策都是正常的。”

“拿秦来说,无数人痛骂始皇帝焚书坑儒,不顾惜民力修筑长城,此乃暴政。可若无长城,那草原上的东胡、匈奴是不是早就南下牧马了?”

“若无长城,汉代又哪来的七十年修养民生,文帝景帝又如何安心治理朝政,让府库钱粮充盈,武帝又如何北伐匈奴?”

“说句不太好听的,臣以为,士绅百姓不理解朝廷的政策没什么,将利害讲开来即可,哪怕士绅不懂,百姓还能不懂吗?若是什么时候,这些东林党人认可朝廷的政策了,甚至拍手叫好了,臣反而觉得朝廷该反思反思,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了。”

朱由校笑道:“师父这话说的在理,若是东林党人,还有辽东的皇太极什么时候称赞朝廷的政策,那朝廷是该想想,是不是那里做的让这些人高兴了。”

张好古继续说道:“臣之所以赞同黄宗羲和顾炎武的处置,不仅仅是将新政的威严展示给百姓,让百姓知道朝廷不仅有恩泽也有法度,更重要还是臣想自此后严禁地方溺毙女婴,发卖妇女,如若可以,甚至青楼画舫等都要严禁。”

朱由校听了问道:“师父,严禁溺毙女婴,发卖妇女,朕倒是认可;可这青楼画舫,自古便存在,这是不是还要稳妥一些?”

张好古起身一礼:“陛下,臣此言,绝不是什么意气之言,而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拿民间溺毙女婴,发卖妇女来说。民间重男轻女,因为男孩能养老,女孩最后嫁到别人家,就是泼出去的水,无法养老。”

“但是陛下啊,这天下不可能只有男人啊,若大明地方还溺毙女婴,发卖妇女,民间民女越来越少,男丁越来越多,会出现什么情况?”

“大明将来会多出多少无法结婚的男丁,这不是断一家一户之传承,乃是断汉家之传承。”

“皇上能想象将来民间男丁们找不到女人,那会生出多少乱子?”

“朝廷目前均分田地,之所以按各家人口分发田亩,也是出于这等考虑,防止民间溺毙女婴,而发卖妇女,更不能允许。”

“说道发卖妇女,这些被拐卖,被父母卖给他人的妇女,都去了何地?给他人做小妾,做童养媳,还有被卖到青楼画舫,长大后去侍候男人。”

“皇上,醉香楼一案,足以证明,这青楼画舫,不是什么清雅的地方,相反这里处处是藏污纳垢,这些地方存在,对大明害大于利。”

“这等烟柳之地,不给朝廷缴纳赋税,而且大部分是被强行发卖掳掠的女子,这些女子都风华正茂,她们本可以嫁一个好人家,在最好的年华诞下一双儿女给朝廷增添人口。”

“如今朝廷半分税收不上来不说,这些女子无法嫁人,哪怕日后年老色衰离开了青楼画舫,也无法诞下一儿半女了,这都是朝廷损失的隐性人口。”

“朝廷要发展,大明要强盛,离不开百姓,离不开新生儿,大明每岁出生的孩子越多,大明的未来就愈发强盛。”

“大明各地不再有青楼画舫存在,这大明地方会有多少对新人,能给大明诞下多少新生儿,朝廷未来会出现多少人材。”

朱由校缓缓点头:“师父说的是啊,这些青楼画舫的女子,不是二八就是双十年华,个个风华正茂,正是大号年纪,如今在青楼画舫,的确是浪费了。”

张好古又说道:“皇上,这醉香楼一案,其背后主犯借助醉香楼这等不会被人注意的场所来勾结地方官吏,官绅勾结之下,能影响三府之地,说破大天去,就是财色交易。”

“这扬州培养的扬州瘦马在朝野民间都是小有名气,无论是官还是士绅,家里有一个扬州瘦马就仿佛涨了多少面子,这身份就不一般。”

“陛下啊,这一个扬州瘦马,就笼络了多少官绅,知晓了多少情况,这青楼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朝廷三令五申不允许官员出入青楼画舫,可仍禁不住这些官员去,他们家里又不是没有妻妾,为何还要去这种地方?”

“这久而久之,青楼画舫,已经成了一些官吏拉帮结派,互相贿赂的地方,这种地方,为何还要存在?”

朱由校也不由得思索起来,张好古又说道:“陛下,若无了青楼画舫,这天下解放出来的女子,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扬州一地解救出来的,就是近千女子,这还是扬州一地,若是金陵一省呢?是不是要上万乃至更多?这还没算那些士绅官宦家里的侍女。”

“扩大到大明整个南北,这又该有多少?”

“这么多女子,被困在青楼画舫,不是朝廷的损失么?”

朱由校终于下决心了:“师父你说的对。”

“这扬州一地查出来的就近千,整个大明,怕不是要几十万?”

“这么多女子,有多少是自愿,有多少是被迫的,朕是疏忽了。”

说着,朱由校看向张好古:“师父,这件事,你去办吧,朕想清楚了。这青楼勾栏之地,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把这些女子都解放出来,妥善安置,大明起码再多几十万户人家,将来就是百万子民,这件事,要做。”

张好古行礼道:“臣,领命。”

皇帝下决心了,张好古也就好办事了。

次日内阁例会,张好古坐在首位上,面带笑意:“诸位,扬州一事,不知道诸位听闻没有?”

黄立极抚须道:“扬州一事,老夫已经知晓,元辅啊,扬州一事办的,是不是有些糙了,那当着子女的面惩戒其父母,这不是让子女陷入不孝的境地么。”

张好古则是笑道:“不严惩,如何彰显朝廷新政之威啊?凡事若无法度,这朝廷的政策还推行的下去吗?”

“说起来,关于南方的士绅舆论,黄相和魏相倒是该注意一下了。这朝廷政策,哪一项不是朝廷诸公讨论再三才下的定论?这南方的学子士绅一无治国辅政只能,二不了解实情,就这么贸然抨击朝政,是不是不妥啊?”

魏广微说道:“元辅,不过一群年轻人尔,年轻人一腔热血,忧国忧民,有时激动一些,也可以理解,毕竟大家都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少年意气,挥斥方遒,这是好事嘛。”

显然,如今二十六岁便做到大明首辅位置上的张好古不被当作年轻人,而是被视为同龄人了,仿佛官爵上来了经历资历和年纪也就上来了一样。

张好古笑道:“少年意气,挥斥方遒,自然是好事,但是少年人容易被人误导,依本阁的意思,少年人,一腔热血是好事,但应当用在课业上,为大明之盛世而读书,等学业有成了,再考虑这些也不迟。魏相你觉得呢?”

魏广微点了点头,没再说话。

张好古继续说道:“说起来,本阁很惭愧啊。”

“这眼看重阳过去,这今年也快到了年尾了,偏偏出了这档子事。”

“想想那些被强人掳掠到青楼画舫勾栏之地的女子,正值风华正茂,就被送到那污浊之地,荒废年华,本阁对陛下提起时,陛下也是伤心的很,这些女子本应有个好未来,找一个好婆家,诞下几个儿女,安稳一生才是。”

“再说说这扬州府的官,什么时候去青楼画舫成了正常的官场应酬了?本阁怎么不知道,朝廷什么时候允许官员去这等地方了?”

“扬州府的事,给我们一个警醒啊,一个小小的青楼,就能勾结地方,影响地方官府,这财色交易,是不是得警惕起来了?”

卢象升当即说道:“元辅这话说的及是,朝廷的官,不思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尽想着蝇营狗苟,结党营私,沉迷酒色钱财,无视地方民生,甚至枉顾朝廷政令法度,这不严惩不足以震慑人心。”

张好古点了点头:“乔相,你怎么看?”

乔允升愣了下,随即说道:“这青楼勾栏之地,的确害人不浅。”

张好古笑道:“这么说,乔相也同意取缔青楼勾栏这等皮肉交易的地方了?”

乔允升懵了:“啊?”

别说乔允升,黄立极和魏广微都懵了。

张好古要干什么?

他要取缔大明的青楼勾栏?

他知道这地方有多少青楼勾栏之所吗?

这些青楼勾栏之地和当地官府士绅的关系又多密切吗?

这是能取消就取消的?

黄立极连忙说道:“元辅,此事还需谨慎啊。”

“这青楼勾栏之地,既然存在,必然有其道理,而且其和地方生计息息相关,这要是贸然废除,拔出一个脓疮容易,就怕里面还连带着血肉啊。”

张好古正色道:“正因为如此,才要趁早拔出不是?”

“眼下是连着血肉,后面是不是就是连着筋骨,连着脏腑了?”

“至于青楼之地和地方生计息息相关,本阁倒是不同意,这是扬州府一案的卷宗,诸位都看看。”

黄宗羲和顾炎武将一份份卷宗分发给黄立极、魏广微、张瑞图、卢象升和乔允升,张好古端起茶盏慢悠悠的抿了一口茶:“黄相可看到了,这扬州一案多么恶劣!”

“一座醉香楼,竟然掌控着三府民生,地方甚至不知朝廷政令,百姓畏之如虎,这青楼勾栏,若是这么和地方民生息息相关,那就是我等的罪责了!”

“各位不妨再看看这醉香楼强掳强卖了多少女子,这些女子本来都应嫁人,给大明增添人口,却被困在青楼勾栏之地,浪费年华,而这醉香楼每岁赚取那巨额的钱财,可曾给朝廷缴纳过一份赋税?全都拿来了贿赂地方!”

“管中窥豹,可知一般,这扬州如此,黄相,你敢说其他地方不是如此?”

“扬州一地就有近千女子被困,这大明各省的青楼勾栏里,又该有多少无辜女子被困?”

“单单这些无辜女子,黄相可知能为大明新添多少户,增多少丁?”

“不取缔青楼,还留着他们继续掳掠贩卖女子,让朝廷损失户口人丁,损失赋税?”

“还是说,黄相和其中有什么勾连?”

黄立极一听就急了:“元辅,本相一生清名,岂能与这等肮脏地方有所勾连!”

张好古笑道:“黄相莫急,黄相和这等地方没有勾连,本阁肯定是信的。”

“这说起来,青楼勾栏之地,圣人不也不喜么,既然如此,为何不可取缔啊?毕竟这些地方藏污纳垢,有多少无辜女子被强掳到这些地方,多少百姓丢失了自家孩子,又有多少有情人错失眷属?”

“黄相宅心仁厚,总不见得民间疾苦吧?”

黄立极说不出话来了,他在说,恐怕在民间的清名就该变成骂名了。

张好古又看向魏广微:“魏相有何意见啊?”

魏广微说道:“元辅,这取缔青楼,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青楼遍布大明各府县,乃是百姓寻常娱乐之所,而且大明有那么多以此为生的人,要是一次性取缔,怕是民间也会升起什么变故。”

张好古说道:“本阁自然是考虑到这些了。”

“这青楼勾栏,本阁打算是分批次,从北至南逐步取缔。”

“第一步是取缔大明北方及江南、湖北的所有勾栏之地,这勾栏之地蝇营狗苟,藏污纳垢,最先取缔,让后是青楼。”

“日后大明境内,就不允许青楼勾栏之地存在。百姓想娱乐,有戏院有茶馆,这戏院茶馆一次消费多少,青楼勾栏一次消费多少,百姓还能算不清这个帐?”

“至于解救出来的女子营生问题,内阁和户部来安排,眼下朝廷正在推动提高女子地位,鼓励女子外出做工,这些女子解放出来,正好可以务工。缫丝、纺织、刺绣.这么多活,总能安置这些女子的。”

“就算这些不够,还有医馆,朝廷正在培训更多的医师,这女子总是细腻一些,学习药理,将来无论是担任地方的医师,还是担任军队的医师,都是可以的。”

“如果这些还不够,朝廷的工厂也需要人手,各地衙门的食堂,军队的后勤伙房也需要人手,还有戏院茶馆,客栈账房.本阁就不信,大明还安置不了几十万女子了。”

说着,张好古看向内阁诸公:“自即日起,朝廷下令,各地衙门即刻取缔当地勾栏,并对青楼画舫严查,核实人员名册,严禁新的青楼画舫出现。现有青楼画舫必须带其人员去医所查体,保证那些女子身体健康。”

“未来数年内,逐步取缔青楼画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