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 第0627章 大明好,真叮部的新生

草原上的初春,

远山冰雪消融,从山上化作流水涌动,变成草原上一条条溪流,一片片湖泽。

残冰溶解,嫩芽冒头,伴着那星星点点的绿意及空中带着泥土绿芽气息的空气,微寒的早春代表着草原新的一轮生机开始。

在残酷的草原上,每一个冬季,都是一次轮回。

能熬风雪寒冬的部落,带着牲畜和族人迎接春天,而熬不过去的,往往已经整个部落被冰雪封盖起来,也只有等到春季冰雪消退后,来到这里的人们才会发现,又一个部落消失在了草原上。

大自然的威力就是这么不可阻挡,长生天的意志变幻莫测,草原上的部落惟有报团取暖,才有可能渡过严寒。

别说一般的小部落,就是大部落,在面临寒冬时,那草原上的风雪都会让他们束手无策,不过大部落人多,牲畜多,扛过去的几率多一些而已。

不过,一切都有未知数。

例如现在的巴连衲都草原,在有着大明朝廷的支援下,显然就比那些无依无靠的部落过的舒服多了。

千里的巴连衲都草原上,百顶穹庐为一处小牧场的牧民们安然的渡过了这个冬天,有了大明朝廷的帮助,他们有了土豆,番薯过冬,他们的穹顶更加结实可靠,冬季的保暖性变得更好,他们的牲畜有了自己的圈栏,有过冬的青贮料。

这个冬天,老天爷很给陈亚万面子,他这个巴连衲都知府上任的第一个冬天,没有牧民被冻死,也极少出现牲畜冻毙的事情。

而这样的变化,对巴连衲都的牧民来说,无疑就是长生天庇佑了,一整个冬天,大家都住在暖和的穹顶里,吃得饱,穿得暖,还有草料照顾牛羊不让牲畜冻毙,这要是搁往年,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随着初春到来,冰雪消融,草原解冻,牧民们看着那走出圈栏开始啃食地面嫩芽的牛羊都忍不住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这个冬季没有牲畜死亡,就意味着牧民们今年有了希望。

哒哒哒哒哒哒

马蹄声在不远处响起,牧民们抬头看去,只见一队举着大明旗帜的骑士骑着战马向着远处奔驰,看着那队骑士,不少年老的牧民神情都很复杂,而年轻的牧民则是露出了羡慕的神情。

成为大明的骑士啊,这可是巴连衲都多少小伙子的梦想。

一名老牧民慢慢从腰间抽出烟袋,点燃之后狠狠吸了一口,随着烟雾缭绕,老牧民缓缓说道:“这个春天,草原要不太平咯。”

事实也正是如此,天启十年刚刚初春,曹文昭就再一次发动了攻击,相对于之前兵分两路对北方草原和东方草原进行攻击,这次曹文昭再次撒出去两支骑兵,不过这次是集中对付巴连衲都草原和察哈尔草原之间的部落。

严冬过去,不知道多少小部落消亡,多少部落损失惨重。

他们在这个时候拒绝不了大明。

怀远将军李昭,定远将军王林依旧各带五千骑兵出发,一队队接到命令的骑士从各处赶往中巴连衲都,一队队十几骑,几十骑的骑手们汇聚在一起,从分散的状态汇聚成两股洪流,迎着初春草原的寒风向着东方奔去。

曹文昭站在大营门口目送着骑兵离去,转身对跟在周围的部将们说道:“去岁鞑靼部大汗林丹巴尔图被皇太极重创,因此我们在草原上的行动他无力阻止。”

“今年春天,他林丹巴尔图如果想要恢复察哈尔部的力量,他就必须吞并周围的小部落来给自己补血。”

“我们眼下做的,就是在和林丹巴尔图争抢小部落,不管用什么方式,都不能让林丹巴尔图回血成功。”

“大家回去后,严加训练士卒,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和林丹巴尔图肯定是要做过一场的。”

众部将抱拳齐声说道:“喏!”

曹文昭很清楚,林丹巴尔图如果还想保全自己草原大汗的位置,还想要察哈尔部继续霸占肥美的察哈尔草原,还想威慑漠南各部族,他就不可能退缩。

更何况年前和皇太极一战,他还损失了两个万骑,如今他不吞并周围小部落回血,他的察哈尔部一两年都恢复不过来。

草原不比长城内,中原王朝的庞大体量,折损别说几万人,就是十几万人也不至于伤筋动骨,不然堡宗在土木堡葬送明军三大营精锐后,于少保也不可能从京营里又拉出十万人来,还能调来二十万被倭军与也先打一场北京保卫战。

但对草原来说,别说折损十几万人,就是折损几千人,那都是伤筋动骨的疼。

林丹巴尔图年前败得那一仗,到现在都没缓过气来,不然巴连部和衲都部还敢在草原上大战?

他们只要敢打,林丹巴尔图就敢等着坐收渔翁之利,等着巴连部和衲都部打的两败俱伤的之后,察哈尔部就能一口吞掉巴连部和衲都部。

只能说林丹巴尔图的过于自信不仅给皇太极狠狠回了一波血,还给了大明可趁之机,三个人的游戏,两个人的胜利,唯一的输家林丹巴尔图也只能一边缩在察哈尔草原上默默舔舐伤口,一边默默流眼泪,念叨什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壮年穷”之类的了。

而明军的再一次行动,上万打着明军旗帜的骑兵在草原上驰骋,也是让夹在巴连衲都和察哈尔之间的不少小部落都看清了如今孰强孰弱。

对这些小部落来说,学会当墙头草是在草原生存下去的必备技能。

因此在发现了巴连衲都明显比察哈尔要强时,面对明军的招揽,这些刚刚熬过一个严冬的小部落的确心动了。

如今他们损失惨重,不少牧民和牲畜都永远留在了上一个冬天,如果他们今年还想安稳过下去,最好的选择就是加入一个大势力。

而有着大明朝廷支持,能获得来自大明朝廷物资支援的巴连衲都,无疑是眼下最合适的选择,大不了就跑去长城下定居嘛。

因此,这一次不少小部落都选择带着牲畜离开草场前往巴连衲都,对于这些主动的部落,曹文昭选择派出骑兵给他们提供保护;至于那些没有眼力见,还想着保留自己部落首领地位,搞什么宁当鸡头不为凤尾的打算的,那些还想着自由独立的小部落,那么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在草原上这个弱肉强食的生存环境里,你弱你就没资格谈独立,谈什么宁当鸡头不为凤尾。

一万骑兵在这片草场上,就是这些小部落无法阻挡的力量,当几个不配合的小部落被灭族,部众都被带走后,一些心思比较活跃的小部落也看出如今巴连衲都的态度来了。

还想着保留独立性的部落纷纷逃离,他们很清楚,这片草场绝对会成为接下来巴连衲都和察哈尔争雄的战场。

能在草原上生存下来的小部落,哪个不是人精?

那些年老的牧民,经历的风雪太多了,草原上的风吹草动很难逃过他们的眼睛。

这初春刚到,那带着寒风萧瑟的空气里都已经充斥着硝烟的气息了。

当然,这对刚刚加入巴连衲都的小部落牧民来说,这些都不是他们所关注的,他们正惊叹于巴连衲都和其他草原的不同。

充满秩序,充满希望。

巴连衲都是大明的特别经济区,这里的一切都井井有条。

在初春的草场上,一户户牧民开始放牧,同时清扫自己的农场,这些迁移而来的小部落们惊奇的看着这些牧民。

面对外来的部落,巴连衲都的牧民们显得很镇定,他们见多了这些惊奇诧异的小部落,甚至他们自己都没注意到,自己心里已经升起了一股傲气:小部落牧民就是没见识,不知道我大明的厉害。

没错,他们如今很骄傲,有很强的优越感,因为他们已经不是普通的部落牧民,而是大明的臣民了。

他们有自己的牛羊和牧场,有自己的农庄,他们不需要向头人和首领提供牛羊皮毛,也不需要给他们当牛做马,他们还有强大的大明朝廷给他们提供保护。

因此,他们有着优越感。

而刚刚来到巴连衲都的这些小部落们,看着完全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景象,这些小部落的牧民陷入了迷茫和无措之中,他们还不知道怎么要融入这里。

很快,一队打着大明旗帜的骑手赶到,而这队打着大明旗帜的蒙古骑手的领头人,却是个汉人,还是个年轻的书生。

这是大同书院出来的生员,他如今是一片牧区的负责人,这些小部落已经被陈亚万划分到了他的牧区。

“你们已经到了大明的领地了,放下心,跟着我来,我会带你们去定居的地方。”

“我叫李珂,是东巴连衲都三旗的旗长,你们以后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来找我。”

这个叫李珂的旗长详细的给这些小部落的牧民讲述了他们今后生活的地方的环境,这些小部落的牧民了解到了,如今的巴连衲都有九片大牧区,他们就在东巴连衲都牧区,而每片大牧区又分十个旗,每个旗眼下有十个牧场,每个牧场就是一百顶穹庐。

他们加入这东巴连衲都三旗后,会成为三旗新的牧场。

纳朗是真叮部的一名牧民,而真叮部只是草原上再平平无奇不过的一个小部落。

像这样只有百十顶穹庐的小部落,在草原上多的和杂草一样,越小的部落,在草原上越难生存。

每个冬季对他们来说都是死亡的一次考验。

好不容易熬过又一个严冬后,这个小部落最后选择加入巴连衲都,以求安稳的生存。

纳朗刚随着部落来到巴连衲都,就被分到了东巴连衲都三旗,成为了三旗下的第十一个牧场。

他们整个部落的百十顶穹庐组成了一个牧场,他们自己带来的牲畜没有被巴连衲都夺走,相反,巴连衲都不仅给他们分配了草场,在知道他们遭受了雪灾,牲畜损失惨重后,还又给他们补充了一批牲畜来。

李珂带着真叮部来到他们的牧场,然后说道:“这片牧场,现在就是你们的定居点了,朝廷随后会给你们送来材料,还会给你们安排牧场主,你们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就找你们的牧场主,他要是解决不了,就来找我。”

“你们虽然有自己的穹顶,但这些穹顶太破旧,这几天你们先将就用,新的木材,穹顶送来后,你们就可以建设自己的牧场了。”

“你们眼下牲畜不多,朝廷会分你们一批牲畜,和其他人一样,这些牲畜你们放牧十年后,就属于你们了,而每年新生的小崽子,一半归朝廷,一半归你们。”

“至于土豆和番薯,本官先从旗里划一批给你们,你们先种着。”

“暂时不会对你们有什么安排,你们安心生活就好。”

吩咐完后,李珂带人离开,纳朗和部落的其他人看着眼下这片牧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在老首领的带领下,开始重建自己的穹顶,然后围成一圈,暂且就这么住了下来。

原本纳朗以为朝廷对他们的安排会很久,结果第二天,就有一支车队抵达了,随着车队抵达的,还有他们的场主,同样是来自大同书院的生员,一个年轻的书生。

纳朗看着那一辆辆马车上装着的木料,穹庐,还有那一车车粮食,跟着车队后面的牛羊,忍不住瞪大了眼睛:朝廷,真的会给他们提供粮食,还给他们提供牛羊?!

随后,纳朗了解到,他们的场主叫孔宗方,但他可不是山东孔姓的一员。

他不过是山西一户普通人家的孩子,新政推广到山西后,他家分了田地,孔宗方也进入大同书院学习。

如今他来到草原上,就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抱负的。

对待读书人,草原上的人还是很尊敬的。

孔宗方也没有乱来,他先是和老首领交谈,了解了真叮部的情况,随后带领着部落里的牧民开始修建自己的家园。

在孔宗方的带领指挥下,真叮部先是给部落里换上了新的穹顶,但旧的穹顶也不可能扔掉,那些运来的木料经过粗糙的加工,就构成了部落的围栏和牲畜的圈栏,旧穹顶正好成为牲畜圈栏的盖顶,给牲畜抗风挡雨。

而牛羊也被孔宗方集中起来,分配给部落里每一个穹顶的牧民,而土豆和番薯,除了部分食用的外,剩下的土豆和番薯也被孔宗方教导着牧民们如何种下,如何料理。

这些土豆和番薯,会成为牧民们很重要的粮食储备。

孔宗方的治理让真叮部的牧民安下了心,这大明朝廷派来的场主懂得多,而且身先士卒带头干活,老首领一家也没有被苛待,他们也分配了牛羊,老首领德高望重,就帮着孔宗方调解部落里的矛盾,而孔宗方在真叮部的威望也建立起来。

对于自己生活的改变,纳朗是感受最深的。

他们一家七口人住到了新的穹顶里,他们有了自己的牛羊群,这些新补充的牛羊让他们家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而且他们还在孔宗方的带领下,挖掘地窖来储存土豆和番薯,开始学着在草原上种植土豆和棉花,制作青贮窖来为牲畜储备草料。

不仅如此,孔宗方还告诉纳朗,牧场里要建设一所学堂,来让娃娃们读书识字,读书识字将来才能有更大的出息。

对于孔宗方的话,纳朗和牧民们都十分信任,毕竟孔宗方就是读书识字的人啊,因此,纳朗和牧民们收集材料,集体新建了一个大大的穹顶,来作为给娃娃们上学的学堂,孔宗方也开始每天教导娃娃们识字,写字。

纳朗还听说,以后不仅每片牧区要修筑县城,还要修路,建设工厂,到时候牛羊可以交给女人们,男人们可以去工厂里赚更多的钱,让家里有更多的好东西。

县城,工厂之类的对于眼下的真叮部来说还很遥远,但目前这一切都告诉牧民们,未来已经有了保障,有了依靠,部落真的有了未来,不会再某个冬季突然消亡。

稳定生存,对草原上的牧民来说,是最重要的,长久稳定的生活,才能让部落繁衍生息,生存下去。

真叮部的牧民们脸上有了笑容,看着圈栏里的牛羊,看着牧场中间穹顶里传来的半生不熟的读书声,看着新的穹顶和地窖里的土豆番薯,每一样都让牧民们忍不住露出笑意。

这些都是希望,不仅是部落的希望,也是娃娃们的希望。

真叮部如今已经成为大明东巴连衲都三旗的真叮牧场,如同其他加入巴连衲都的小部落一样,他们开始在这里安定下来,继续放牧牛羊,照料幼崽,看着娃娃们骑着羊在牧场里撒欢,听着娃娃们的读书声,一切都那么生机盎然,这个初春,真叮部有了更好的未来。

纳朗也发现,老首领那满是褶皱的脸上,也带上了难得的笑容,以往每个冬天来临、过去的时候,老首领的眼神都充满复杂和伤心,但如今,老首领也终于能卸下重担了。

从地上折断一根嫩芽,老首领慢吞吞的放进嘴里咀嚼着,看着牛羊,看着娃娃们,老首领脸上满是欣慰,真叮部,能继续存在下去了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