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 第0494章 朝廷国策暖人心,一个普通寒门学子的自白!

这一退

士绅学子就再也没有支棱起来。

不是他们不想支棱起来,而是,他们畏惧了,本来自己的家庭条件就很不错,为了这点小事儿直接冲击锦衣卫衙门,把自己给搭进去,这不值得,这不值得。

郑空想要支棱起来,别人也不想让他支棱起来。

一场危机,消弭于无形之中。

他们实在是不敢冲击朝廷机构,当场把你给打死了,这下半辈子的荣华富贵,那岂不就是没有了。

京师

朱由校已然是听到了这个消息。

“有点意思!”朱由校忍不住笑了起来:“朕,还是指望着他们来冲击一下锦衣卫呢!”

“皇上,大家家里都是有钱的,荣华富贵的小日子还是没过完!”

张好古笑了笑,毫不在意的开口道:“真的要他们来冲击锦衣卫衙门,他们也就是装装样子,真的打死了,他们的小日子,那可就是真的没有了!”

朱由校也是微微的点点头:“师傅说的有道理,这些士绅读书人,看来,也是不过如此!”

“皇上,臣以为!”张好古道:“下一步就是正式明确官学,制定好官学所学,明确官学所考,老师之后自然获得相应的学历,日后要考政务员,首先还是要获得相应学历才行!”

“等到时机成熟了,朝廷有严令,若是想要靠政务员必须要有朝廷统一的学历证明,如果想要拿到这个统一的学历证明,首先就要在官学读书,臣以为,到了那个时候,无论是东林书院,还是其他的泰州书必然是不会有今日之繁荣!”

说到这里,张好古道:“如此一来,所有的学生都是朝廷培养的,所有的政务员都是朝廷培养的,类似于东林书院这种慢慢的培养学子,让他们占据朝廷高位,从而反过来庇护自己的情况,自然也是可以大大的衰减!”

朱由校笑了笑,缓缓的开口道:“师傅这是谋国之言,之前,朝堂的读书人都是从这些书院出来的,哼,他们倒是学聪明了,从科举取士当中培养自己人,慢慢的来控制朝廷!”

全部都是官学,朝廷给你的是免费的,至少保证不会让你饿死,只要你能考试考好了,自然也就是可以享受政务员的待遇。

你东林党就算是可以培养一千个人,一万个人,又如何跟朝廷这种大规模撒钱兴教育的手段相提并论。

再来一点

如果明确了官学的内容,设置了朝廷规定的学历,那么东林书院是没有办法搞到学历的,想要这个学历必须要去官学读书,如此,才能获得这个学历,如此才能去考政务员。

你看看东林书院还能不能大规模的招生,你看看东林书院还能不能大规模的,持续性的往朝廷输入自己东林书院的人才?

从根子上,掐断这群人不断地往朝廷输送代言人的可能性。

而后,张好古倒也是没闲着

立刻就是开始炮制一篇文章,倒是没有把官学改革的思路说出来,一方面是要规定考试内容,一方面还是要明确官学内容,其次就是,这还是需要朝廷花钱的

花多少钱,怎么花,各地农庄出多少钱修建学校,朝廷又要拿多少钱来补贴学校。

这些都是需要一个庞大和复杂的计划。

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掉的。

但是,这并不妨碍张好古去给东林书院上上眼药,而张好古的具体做法其实也是很简单。

就是简单的介绍了吴洪现在的生活。

简单的采访了一下吴洪。

一问一答

这种对话的方式展现在了《大明报》上。

从前吴洪只能靠着家里的二亩薄田,这二亩薄田,第一,是要给吴洪读书,第二,就是要给家里人吃喝,还要给朝廷缴税。

一家人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些时候都要饿着肚子去读书。

甚至,有些时候,还要遭受到这些士绅学子的讥讽和挖苦。

整体来说,这个吴洪并不是不上进,也不是不肯努力,只是,他们家里的土地就这么点产出,他还需要照顾自己的父母,手底下还有一个弟弟。

屡试不第。

不是他不够努力,而是他根本就没有努力的资格,他不是没有去给地主老爷打工,可是,就这点钱好干什么?

而现在,吴洪的生活则是发生了不少的变化。

最起码,他的吃住不需要依靠家里了,其次就是,在大同书院他可以放开了心思去读书,去学习,去教书。

在这里,吴洪也是要被人喊一声先生的。

除了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在这里,他不是那个站着穿长衫喝酒的,在这里,他是吴先生。

学生对自己十分敬重。

在这里,吴洪感受到的就是一种从精神上散发出来的满足感,甚至于,每个周末,他都有休息的时间,他还可以带着一两条腊肉回家孝敬父母。

自己的生活跟从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章的最后,吴洪充分的表达了自己对皇帝陛下的那种尊重和敬爱的情绪,更是表达了自己对新政的双手双脚的支持,摊丁入亩,多好的政策,反正自己家里也就是两亩地,可是士绅呢?几百亩地这是最少的,几千亩,上万亩的都有,他们凭什么交税少?

对付这群王八蛋,就应该摊丁入亩,就应该狠狠的收他们的税,就应该跟山东一样。

这要是摊丁入亩下来,这些士绅肯定是绷不住的,必须要把自己的地拿出来卖掉,自家,那不就是分田了么?就算是并入到农庄当中又如何,他们一家四口人,整整二十亩地。

自己直接就从赤贫变成了有产。

最后的最后,吴洪也是充分的表达了对于政务员考试的支持,如果自己真的成为了政务员,那么自己一定是新政急先锋,也一定要为了大明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才行。

整篇文章采访下来还是相当顺畅的。

先是送到了京师,让张好古好好的看看,等到张好古确定没有什么问题之后,这才在《大明报》上刊登出来,随后,全国开始发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