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 第0446章 恩师,张好古!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第0446章 恩师,张好古!

作者:风少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28: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黄宗羲的文章在大明报上面也是刊登过几次。

到底是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之一。

他水平可以说是相当高的。

当然,这也是跟他爹黄尊素的教导还是有着一定的关系的,虽然,黄尊素的屁股歪,但是,给黄宗羲所传授的还是实学。

这对于黄宗羲来说就是影响他三观的最重要的时期。

以至于最终,黄宗羲还是悟道了,“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不过,可惜的时候,等到他领悟到了这个道理的时候,大明早就没了,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但是,在这个时空,黄宗羲在接触到张好古的唯物论之后,登时一发不可收拾。

只感觉自己犹如拨云见日一般,从前不是很了解的问题,如今也是忽然间领悟的通透了,虽然还是没有领悟到最终阶段,但是,至少,他开始从本质上去思考问题。

如今,黄宗羲的战斗力也不是说笑的,他对唯物论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跟着发表了不少自己的看法和学说,也是同样的收获了不少的稿费。

已然是成为了这聚贤庄众多读书人当中的领袖。

除此之外,还有几個重量级的人物,一个是方以智,这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

另一个就是孙奇逢,将朱熹的“格物致知”与王守仁的“致良知”合二为一。指出朱熹和王守仁的穷理、致知和良知均得自孔子,而这是殊途同归,并无矛盾之处,不应将二者对立起来。

第三个就是朱舜水,提倡的也是实学,反对,空洞说教,提倡实理实学、学以致用,认为学问之道,贵在实行,圣贤之学,俱在践履。

这三个家伙的学术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也是有自己的见解,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观念。

这仨,方以智年龄还是不够,但是,在接触到了唯物论之后,立刻就来到了永定县,想要好好的琢磨琢磨这一门新的学说。

而孙奇逢和朱舜水则是想要跟张好古好好的辩论辩论,之前的陆成学说他们都是打嗤之以鼻。

但是,对张好古的学说却是要慎之又慎,他们是绞尽脑汁儿的想要驳倒唯物论,但是,张好古还没出面,他们就被黄宗羲给折腾的够呛。

在阅读了张好古的唯物论之后,黄宗羲就好像是一下子打通了任督二脉,在经过实践之后,又把自己的理论和时间结合到了一起,倒是有一点悟道的意思。。

直接变成了唯物论最为坚定的维护者。

这俩还没有见到张好古就被黄宗羲先行摁在地上打。

无论是朱舜水饥还是孙奇逢居然无法驳倒黄宗羲,然后,就开始怀疑自己的理念,又被黄宗羲拉着去实践,去调查,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唯物论已经不是那么排斥,但是,对于张好古贬低孔孟的说法也还是保持了一个对抗的态度。

黄宗羲这一片文章,主要还是从公和私的角度来进行阐述。

王莽的道德出发点就是不对的,他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才把自己伪装成道德圣人,他的道德是为了让自己攫取权力。。

而张好古的道德却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是为了维护制定国家的法度,张好古所遵守的是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是朝廷的政令律法,这不仅仅只是张好古自己要遵守的东西,同样,这也是朝廷的每一个官员都应该遵守的东西。

有法必依,张好古并非是道德圣人,而是遵守朝廷的规章和制度,这,是人人都应该遵守的东西,他的道德不仅仅是约束自己的,也是约束朝廷每一个官吏的,只要遵循朝廷的规章制度,人人可圣。

可是有些人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明明是最基本的道德标准,却非要说张好古这是在沽名钓誉,那么,你们这群人,难道就没有沽名钓誉吗?

再说变法,王莽变法乃是为了维持自己的野心,为了控制自己这个刚刚被撺掇的王朝,他变法,暴虐,残忍,用极为残酷的手段来稳定自己的统治。

而张好古变法的,则是为公,为天下,为苍生,所以,张好古变法总是要调查调查在调查,深刻的去了解百姓的需求。

王莽唯心为私。

张好古则是不然,唯物为公。

从一开始,张好古和王莽的出发点就不一样,初心就是不一样的。

然后,黄宗羲笔锋一转,就开始喷起了。

你说巧不巧,把张好古比作王莽的不是别人,正是黄宗羲他爹,黄尊素。

黄尊素避开了跟唯物学之间的辩论,而是直接上升到了张好古的人品问题, 直接把张好古比作王莽,就差没说张好古将来是要谋朝篡位,改朝换代了。

自然,这文章是引经据典,文采斐然了。

在士林当中,也是有着极高的传播度,心学也好,理学也好,立刻就是炮制出了一篇篇文章,务必要把张好古的名声给彻底败坏,最起码也要引起狗皇帝朱由校的警惕之心。

对于自己这个老爹,黄宗羲自然是一点都不客气。

直接开喷。

这些道理你黄尊素不知道吗?

老爹你口口声声,崇实黜虚、经世致用,如此道理你难道不知道吗?

你知道,你还要喷,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你推崇的并不是实学,也不是什么心学,更不是什么理学,而是我学。

什么是我学?自私自利,只要能维护自己的利益,心学也好,实学也好,理学也好,甚至是唯物学你都可以拿来用。

总结出来就是一句话。

路线错了,知识越多就越是那啥。

这一篇文章写的酣畅淋漓,绝对是父慈子孝之典范。

但是,黄宗羲却是不在乎这些,自从到了永定县之后,自从真正的跟这些农民接触到了一起之后,他开始跟过去的自己进行了割裂。

这种割裂很痛苦,是一种蜕变,但是,黄宗羲还是很乐于接受这种蜕变。

他称呼自己老爹为贼,而称呼张好古为恩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