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极品逍遥皇太子 > 第三百四十三章 得遇明主

极品逍遥皇太子 第三百四十三章 得遇明主

作者:一味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25:4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文叔子何许人也,他生于名门望族,从小便有神童之名,三岁识千字,五岁熟读四书五经,年仅八岁,便能著《生民论》,被当时的武皇选为太子伴读,更是在年仅十三岁之际,破格进入朝堂之上,封文书随侍,后来太子登基,他便被委以重任。

若仅是如此,他的名声不会这样大,他不光在朝为官,还体恤民生,他常常穿着破衣麻布,扮作寻常百姓的样子深入民间,看到普通百姓大多连字都不认识,甚至在与人做生意之时,连斤两都算不清楚。

懂些文墨的人便随口糊弄那些不通文墨的百姓,少算些斤两都算小事,有的甚至拿了一个假的字据,冒充朝廷文书,匡骗别人将毕生积蓄拿出来。

文叔子对这种情况深恶痛绝,所以向当时的武皇进言,在武朝各地开办学堂,不收束脩,让穷苦百姓也能读书识字。

他亲自制定学堂上的课目,刨除掉那些华而不实的文论,对普通百姓来说,课目更切中他们生活需要的方方面面。

他的学堂办的如火如荼,让很多百姓知晓了知识,那些学堂延续下来,如今供出来的学子甚至可以参加科举,上朝为官。

文叔子的成就远不止于此,他更是对学问颇有研究,著书超百册,学问毋庸置疑,被众多学子奉为大儒。

这样一个既有德行,又有学识,更是众多学子最应该感恩之人来坐科举主考官和出题者的位置,怕是没有任何人能说一个不字。

柳仲卿脸色很难看,戚鸣在一旁咋吧咋吧嘴。

“真是奇了,文叔子已经隐退近十年,早已不过问朝堂之事,我还以为他早就死了。”

如今人不光活着,甚至还要重新回来在此事上插一脚,这跟他隐退之时说的“心灰意冷,再不会回都城”相悖。

李云兴皱了皱眉,他是在心里崇敬文叔子,所以听到别人这般羞辱的话,他十分不满。

“当年文大儒看柳大人和戚大人之辈能入朝为官,在朝堂上呼风唤雨,觉得朝堂至暗,所以心灰意冷,告老还乡,只是戚大人之流还在朝堂之上,文大儒自然不会死,众多学子仰慕敬佩,他说不定能得道成仙呢。”

戚鸣听到话中的嘲讽之意,指着李云兴刚想要说什么,却被李云天打断。

“文大儒自然够格,也没人敢说他不好,不过如今算起来,他恐怕已到耄耋之年,而且当初他曾放言再不会回到都城,太子这样折腾一位老前辈,又让其违背誓言不大好吧。”

李云兴早料到他们会有此问,将喝空的茶杯放下。

“当年走的是文大儒,他确实不会回到都城,而我请来的是江州文柏,文柏是文大儒的化名,文柏之名可是头一次来都城。”

在众人还没反应过来之时,李云兴便拍了拍屁股离开了。

笑话,自从他做了决定之后,他已经想到了这些人的反驳之词,早就将一切都准备好,任谁都反驳不了。

他还记得那日他亲自去了江州,来到山间一栋茅草屋内,见到大名鼎鼎的文大儒。

他知道文大儒虽生于钟鸣鼎食之家,但却将毕生的心血全部放在建设学堂之中,一生清贫,却没想到,归隐山林之后,他却像一个普通农夫一样在田中锄地。

文大儒知道他是当朝太子,却没有任何反应,只当他是路过山间的后生,为他准备了普通的清粥小菜。

“我这里着实寒酸,太子若是吃不惯,大可以离开。”

李云兴却毫不在意,很快就吃完了清粥小菜。

“文大儒日子过得这般艰苦,为何不肯要父皇的赏赐?”

文大儒离开朝堂之后,武皇自觉愧对于他,所以多次对他下发赏赐,只不过都被他拒之门外。

“我既已离开朝堂,无忠君之事,自然也不能食君之禄,我虽不知太子殿下为何而来,但我很满意我现在的生活,青粥小菜潦倒残生,我大抵是要叫太子失望而归了。”

他已经离开朝堂十余年,可今日太子突然到访,自然无事不登三宝殿。

不过他离开之际,太子才是几岁孩童,性格懦弱,看着不堪大用,没想到今日再一见,他整个人却气度不凡,古语所说三岁看老也不能全信。

李云兴知晓劝说文大儒不容易,从怀中拿出科举檄文。

“我知道大儒离开之际,曾放言不会再回去,若非我真有事相求,绝对不会这般厚着脸皮来找你,还请大儒听我细细说来。”

果然,如他预料中的一样,文大儒听说科举是为了那些寒门学子开辟的一条出头之路后,激动不已,他也不愿意让柳仲卿等人脏污了科举的初心。

可他仍有些犹豫,毕竟已离开朝堂十多年,年岁又大了,他不确定自己能否做好。

李云兴并没有在劝,而是希望让他能够慎重考虑,不管文大儒做出什么样的结果,李云兴都支持。

就在三天之后,文大儒亲自到李云兴落脚的客栈拜访,他对太子殿下为万千寒门学子提出的科举之路作揖感谢,李云兴立刻扶住他。

他明白科举的重要性,不管是对当代的学子,还是未来百年、千年的万千学子来说,这都是能造福他们的开天辟地之举,所以开局不容马虎。

他思索许久,还是决定回到都城,不管是违背诺言,还是再见原来的仇敌,他都不在意,他要拖着年迈的身体为学子们引路,纵是死了,他也心甘情愿。

李云兴被他的精神打动,双眼含泪。

“武朝能有文大儒,是我朝之幸,也是众多学子和百姓之幸。”

文大儒却摇了摇头,紧紧握住李云兴的手。

“我已经老了,就让我发挥最后一点余热,为你的前路铺砖添瓦,实则你才是武朝之幸,我只是开了学堂,算是启蒙,你却提了科举,才是创举,老臣何其有幸,死前得遇明主,甚至能为明主鞠躬尽瘁,老臣死也瞑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