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现言 > 神医弃妃在后宫乘风破浪 > 第二百三十四章大吃一惊

大周王朝的皇宫里,当孝桢太后听到禁军统领陈六,禀报说沈兵被夜鹰给杀了,而夜鹰是刺客,被他诛杀时,整个人都懵了。

虽然夜鹰寻找皇上元祁回来,曾经因被陈六追赶,闯过郑婕妤的寝殿,俩人不清不楚地泡在浴池当中过,这件事一直让古板的孝桢太后耿耿于怀。

夜鹰也曾向她禀报,沐凌蝶去过青楼“水月楼”,事后,沐凌蝶曾经向她证实,是夜鹰说谎。可夜鹰却没有证据,证明沐凌蝶确实去过“水月楼”,让孝桢太后觉得夜鹰谎话连篇。

可说夜鹰是刺客,孝桢太后是无法相信的。

说他刺杀了沈兵,她更加无法相信。因为以夜鹰神出鬼没潜伏在她身边看,若夜鹰真有野心,上次便不会主动归还“金龙玉佩”,而她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所以孝桢太后连夜召集了丞相刘昊瑜,尚书李德文等一干比较靠得住的大臣开会。

“哀家觉得,此事必有蹊跷,皇上让夜鹰捎信给哀家,说让哀家相信夜鹰。夜鹰怎么可能是刺客。”

孝桢太后义正言辞地说着。

“太后所言甚是,老臣也不相信夜副统领是刺客。上次有人行刺老臣,太后不是告诉老臣,是夜副统领救的老臣吗?他若想图谋不轨,又怎会出手救老臣呢?”

以前丞相刘昊瑜是反对夜鹰担任御林军副统领的。因为夜鹰毫无背景,而且皇上对夜鹰的身世,也是遮遮掩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老传统的丞相刘昊瑜,自然接受不了不清不楚的人,陪在皇上元祁身边,这也算是他对皇上元祁的一种忠诚吧!

他没有私心,完全是为了皇上元祁的人身安全考虑,为大周王朝的命运考量。

可皇上元祁有他自己的想法,夜鹰是罪臣之后,是当年先皇下令诛杀满门的人,所以自然不能让夜鹰的身世出现在明面上。

如同逍遥王一般,既然死了的人,就不能再出现在人前,出现了,是对下令者极大的侮辱。

而该死还没有死的人,也只能再死一次,这是必经之路。

对丞相刘昊瑜来说,夜鹰救了他,对夜鹰他是感激的,早已经不再如此排斥了。

“老臣对夜鹰不是太了解,只隐隐知道,他与禁军陈统领不是一路人。

眼下皇上不在宫里,珍妃娘娘她独揽大权,禁军统领陈六,刺史胡天,兵部侍郎孙卫丹,内阁辅臣薛冰其,吏部李听云等等众多官员都站在珍妃娘娘那边,皇上若再不回来,珍妃娘娘恐怕就要分皇上的半壁江山了。”

尚书李徳文也是时候站出来说道。

“是啊!是啊!皇上再不回来,这大周王朝恐怕就要姓沐了。”

一人开口,众人附合,孝桢太后一听,双目圆瞪,厉声呵斥道:

“瞎说,珍妃乃是皇上嫔妃,纵然所有官员都站在她的一面,她一个女人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莫不是还能做个女皇不成?这大周王朝是皇上的江山,是元家的江山,恒古不变。谁再敢胡说八道,哀家定斩不饶。”

孝桢太后虽然只是一届女流之辈,却自带威严,她明白一荣俱荣的道理。

不要说这么多年,她对皇上元祁确有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亲人之情。

就算没有,孝桢太后也不可能让江山落入他人之手。

因为不管是沐凌蝶,还是各地藩王,没有人会把她当太后看待。因为她与她们都没有血缘关系,元祁虽然说也没有,可元祁没有母妃,更是从小寄养在她身边的人。只要她保守住当年的秘密,她与元祁是最亲的人。

“太后息怒,臣等也是为皇上江山着想。”

见孝桢太后大怒,众人急忙拱手行礼说道。

“咳!好了,哀家怎会不知。这样吧!先将夜鹰的事放一放,说说沈兵之事吧!如今眼下沈兵这一死,御林军这边群龙无首,终究不是个事。”

“是啊!太后所言甚是,之前还有御林军与陈六的禁军抗衡。如今沈兵这一死,御林军群龙无首,恐怕皇宫要变天了啊!”

丞相刘昊瑜眉宇间皆是愁容,不由担忧地说着。

“臣也如丞相所想一般,先前珍妃娘娘便与禁军统领陈六等人,有意让太后立珍妃娘娘肚子里的孩子为储君。如今太后也看见了,珍妃娘娘肚子里的孩子,马上就要出生,一旦孩子出世,这帮人恐怕又要蠢蠢欲动”。

尚书李徳文也是一脸忧心忡忡地说着。

众官员点头,各抒己见:

“臣觉得,应该想个应急之策,一旦这个孩子成了储君,恐怕皇上的地位,便岌岌可危了,当误之极,要赶紧寻皇上回宫,杀鸡儆猴,如此才能稳定当前局势。”

“是啊!这确实是眼下最重要的事,但还有一件事,刻不容缓,那就是尽快再寻一个合适的人选,为御林军副统领,一来保护太后,二来确保皇宫安全,与陈六的禁军抗衡。不能让朝局呈现一边倒的局势。”

“诸位大人说的都对,只是大家还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太后前俩天带着众嫔妃前往“菩善庵”为皇上上香祈福,在回来途中,众嫔妃被贼人掳走,至今下落不明。

诸位嫔妃都是各朝中众大臣家眷,朝着议论纷纷,说太后终究是个女人,连宫里嫔妃都保护不好,如何管理朝政大事。更有甚者扬言,说太后是故意不让皇上回宫,想独揽大权,借这次为皇上祈福之事,想除掉所有皇上嫔妃,铲除皇上一切势力……”

“荒唐,简直荒唐,当初太后可是强烈反对去“菩善庵”进香的。是他们这些人强烈支持,非逼着太后去为皇上上香,如今出了事,他们倒怪到太后头上了,这帮人太能落井下石了吧!”

……

孝桢太后危襟正坐,听着朝臣们说着当前局势,感觉头都炸了,眉头紧皱,用手扶住额头,元嬷嬷急忙上前,帮孝桢太后揉了揉太阳穴说道:

“太后不用太过忧心,夜副统领出事之前,不是说过,他已经派刘文刘公公前去通知皇上回宫了吗?只要太后拖到皇上回宫,自有皇上处置这些人。奴婢相信,只要皇上回宫,这些人定能安分守己。”

“真的假的?怪不得最近没有看见刘公公,原来他去寻皇上了,看来皇上回宫指日可待了,太好了,太好了。元嬷嬷所言甚是,只要拖到皇上回宫,便万事大吉了。”

“是啊!是啊!就让他们再折腾几天。”

……

听元嬷嬷说了“皇上回宫的事”,众人仿佛看见了希望,纷纷点头。

“如此也好,眼下有俩件事要做,第一,寻找失踪的嫔妃们。第二,大家推举一个能够胜任御林军副统领一职的人出来。”

孝桢太后一锤定音,厉眼一扫众人,威严地说道。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片刻之后,有人提出让新科武状元曹苏明,暂时担任御林军副统领之职。

因为皇上元祁早就放下话,御林军统领一职,只能是云游的。

如今云游还活着,御林军统领一职,就不能易主。

眼下副统领沈兵已死,只能往这个职位上安排人手。

“老臣觉得可,这曹苏明在上届新科武状元里算是翘楚,加上此人耿直,在朝里不见与陈六走的过近,可以考虑。”

“臣附议,臣观察这个曹苏明很久了,不贪,不赌,而且从未与人结党营私,算是不错的。”

尚书李德文也站出来附议着。

众人略一沉思,都点头应允。

可孝桢太后却连连摇头说道:

“不妥,这新科武状元曹苏明的父亲,乃是上次哀家派去给苏子岩军营,押送药材的押运官曹文曹大人的儿子。

曹文从边塞回来,一口咬定,苏子岩要造反,说苏子岩军营根本没人得瘟疫,还说苏子岩要烧哀家给他配过去的药材,甚至辱骂皇上,捆绑于他与几位太医,并扬言:

“造反又如何?”

可哀家问他,他怎么回来了,他又说是淑妃以死相逼,苏子岩才放了他。哀家觉得他的话有猫腻,若苏子岩真的有心造反,焉能因淑妃的一句话改变?谋反这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苏子岩又不是傻子,他都说出谋反的话了,又岂能放了他姓曹的回来?

哀家问他要证据,他说没有。

确说淑妃给他服毒了,让他不准回来告状,否则必死无疑。一会说淑妃救他,一会又说淑妃给他服毒了,简直颠三倒四。

哀家无奈请了太医为他诊脉,发现他体内丝毫没有毒素存在,显然他在说谎。

当然,哀家也不会因此怀疑他的忠诚,将与他随行的官兵都唤来,询问过了,那些官兵口风一致说,瘟疫之症已经得到缓解。是淑妃娘娘的功劳。虽然所送药材没有派上用场,但苏子岩依旧感激不尽。

哀家断定曹文乃是诬告,便将他关押进了牢里,等皇上与苏子岩回来,再行定夺,哀家担心这新科武状元曹苏明因此事,记恨哀家”。

孝桢太后说出自己的担忧。

其实孝桢太后不知道的是,那些官兵之所以口风一致,是因为苏樱雪在背后搞了鬼。

她怕苏子岩的豪言壮语,给苏家带来灭门之灾,于是在苏子岩将曹文抓起来的时候,她却热情地招待了那些官兵,并亲自给他们倒酒,与他们同吃同喝,却故意在茶水里下了药,而她则提前服了解药。

结果她没中毒,那群官兵却上吐下泻,苏樱雪说是水土不服。亲自给他们把脉,施针,诊治。

堂堂淑妃娘娘,一品大将军的亲生妹妹,亲自给他们治病,何等荣耀,他们自然感激不尽。

然而感激之情还没结束。苏樱雪便惋惜地说着:

“她给他们把脉,施针,与他们有了肌肤之亲,若皇上知道,定然将他们全都满门抄斩。这顶帽子压下来,他们岂能不害怕?纷纷跪地求饶。求苏樱雪千万别将此事抖出去,苏樱雪自然云淡风轻地说着,只要她与他哥没事,一切都好商量,他们给苏子岩保密,她就给他们保密。”

此事一拍即合,口风一致。

孝桢太后也知道曹文不敢明目张胆地撒谎,这其中必有隐情,可如今是多事之秋,苏子岩是不能得罪的,如今内忧外患,只要苏子岩没有明着造反,只能以安抚为主,且不可再生事端。

这是孝桢太后忧心之事。

“也许太后可以找机会试探一下他。”

丞相刘昊瑜提议着。

孝桢太后点头说道:

“这样吧!当务之急,大家先派出自己亲信,务必将嫔妃们找到,活要见人,死要见尸。都下去吧!。”

孝桢太后真的感觉心好累,于是摆了摆手,众人领命离去,孝桢太后跌坐在椅子上。

就在此时,一个小宫女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一个托盘,毕恭毕敬地说道:

“太后,御膳房刚做的桂花糕,要不要尝尝?也许这桂花糕,有改善太后头疾的功效。”

“瞎说,太医们的药,都没有办法改变太后的头疾,你怎可断言,这块小小糕点就可以。”

元嬷嬷不由眉头紧皱,不赞同小宫女说大话般训斥着。

“不试试,焉能知道,太后请……”

小宫女坚持着,孝桢太后慈祥地说着:

“既然有这份心,可以试试。”

话音刚落,小宫女手脚利索地将一块糕点递给了孝桢太后。

孝桢太后接过糕点打量了一下,发现糕点有个很小的缝隙,她不由疑惑地打量着那个小宫女,发现他手脚粗大,不像女人的手脚,于是禀退左右,掰开了那块糕点,里面藏有一张字条,孝桢太后一看,大吃一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