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以德服人 > 第081章 否定三连

大唐,以德服人 第081章 否定三连

作者:玉剑仙泰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9: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没有!不可能!我是这种人吗?”

李承乾直接否定三连,至于心中怎么想谁也不知道。

“是吗?”

看着李承乾眼眸低垂的样子,苏亶轻笑一声:

“太子殿下想让我做什么?”

“各州县学助教和学子名单,我需要一批治礼大才和正直之士。”

“替殿下拉拢贤才吗?”

“不!”

李承乾摇了摇头:“为大唐,为天下万民,我要那种志向坚定,不惧艰辛的人。

与其相信别人忠于我,还不如相信他人忠于自己的志向。

有时候小人比忠臣更忠,阴私之事我会交给小人去办,朝堂之事还是要交给正直之士。”

苏亶怔怔看着李承乾,沉默半晌后缓缓开口:

“臣明白了!敢问殿下的志向?”

“发展生产力,然后将天下还给天下人。”

“何为发展生产力?”

“从一人种田得一石粮到一人种田得五石粮,从一人织布得一尺到一人织布得一丈。”

说到这,李承乾一脸坚定看着苏亶:

“岳丈,我知道你是君子,接下来我会有很多行为你看不惯。

不过,我还是希望你能看着太子妃的面子上,尽量帮帮我。”

“殿下说的是以德服人吗?”

“不是!”

李承乾摇了摇头:“这是君子所为,若不是怕青雀受不了,这东西我永远不会用出来,效果太差了。”

苏亶想到斧人馆,眼中难掩惊骇之色:

“太子殿下,你该不会真要斧人?”

“说什么呢?那是对付周边诸国的,对待文武百官还是要温柔点,诛心即可。”

苏亶立马站起身:“臣还要去礼部一趟,告辞!”

说着,不等李承乾说话,转身就走。

李承乾摸了摸后脑勺有些看不懂,诛心而已,我又没有说用什么法子诛心。

‘难道太子妃说了?可我也只是随便提一嘴,难道她还会记着不成?’

何止记着,苏亶一到长安便直接跟他说了,在其祖籍刻碑立传这种事,想想都觉得可怕。

而在另一边的文学馆中,李泰脸上罕见露出严肃之色:

“不管他什么太子令,只要庶民不知道,那么就没有用处。

竹纸换个地方继续制作,只要我们说这些竹纸是原先制作的即可。

安州那边的官员,能拉拢则拉拢,拉拢不了全部换掉。”

苏勖有些讶异,他想不通李泰为何一下子变得这么有魄力。

“殿下,换掉一州官员不是那么容易。”

“没什么不容易!我不信他们个个毫无缺点,挡了路就要清理掉。

是我的人自然要以礼相待,不是我的人,我还要去管他们死活吗?”

萧屿眼神大亮,以前的李泰对谁都温和有礼,他害怕李泰长此以往威望不足。

如今李泰愿意改变,他自然乐见其成,当皇帝可不能只懂得礼贤下士,还要懂得恩威并施。

“殿下英明!”

苏勖也赞赏点点头:“有殿下此话,臣去安州也就放心了。

三日后臣便出发前往安州,必不辜负殿下期待。”

“露布改制势在必行,我也会利用修书一事,在安进行校验,替姑父掩护。”

“是!”

有了决定,文学馆中的动作很快,五日后整個长安一百一十坊的大门上都贴着一张黄纸:

‘为修撰《武德大典》,文学馆将于一个月后进行大才铨选……’

不仅各坊大门有,坊内每个巷子口都贴有露布,害怕他人看不懂其中铨选步骤,李泰还派了专人前往各坊进行讲解。

“糊名制是何意?”

“字面意思,阅卷时会把名字统一遮住,阅卷官只能根据才学来挑选大才。

这么做好处就是,不管你什么出身,只要有真才实学,魏王殿下都会让你参与编修《武德大典》。”

“魏王殿下不愧是贤王,如此法子都能想到,要是科举也能用上便好了。”

“是啊!也不知道将来会不会用在科举上,若是能,吾还是想参与科举。”

“科举用这个也没用,笔迹不同一下就认出来了。”

“……”

读书人想到的是科举制度,普通百姓则不一样。

“这次怎么这么无聊?上次那个渤海王为什么不继续说了?”

“都是是谣言,伱这人怎么到现在还信?”

“我总觉得是真的,渤海王那是什么人,整个长安谁不知道。

幸亏他是陛下族人,要不然哪里会帮他澄清,早被唾沫星子骂死了。”

“你爱信不信!我得去告诉我那侄儿这个好消息,说不定他也能考进文学馆。”

“……”

李泰并没有将誉录制度加进去,他只是校验露布,又不是推行科举制。

所谓的誉录便是派专人抄写考卷,让考官无法根据笔迹来判断,这考卷是何人所写。

单单糊名制便已让人议论纷纷,若是加上誉录制,可想而知会出现何种情形。

长孙无忌看着手中露布,忍不住赞叹:

“魏王真是才思敏捷,如此办法都能想到,科举制的弊端想来会在他手中完善。”

褚遂良一脸疑惑:“魏王不怕与士族离心离德?要知道他身边跟的都是士族。

目前科举制看起来公平,实际上谁能考中早已注定。”

“萧屿和苏勖都同意,想来士族中也不会有太大反应。

这只能骗骗寒门和庶民,别忘了科举中的三礼。”

“那我们要不要推波助澜一下?等他收了寒门和庶民之心,最后再给他来一下。”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没必要!有人会替我们出手。

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帮陛下稳住朝局,其他都是虚的。”

长孙无忌没有具体解释,很多事只能放在心中,他现在担心的是褚遂良会不会被李承乾牵扯进来。

从李世民口中得知,把褚遂良赶出长安,是李承乾所设的局。

自那之后,他就有种感觉,褚遂良或许要有一个劫难。

如今李世民让褚遂良待在家中休息,未尝不是为了保护褚遂良。

‘太子要对佛教下手,褚遂良到底是关键还是备用?

这和太子之位有什么关系?难道真如陛下所想,他根本没把魏王和晋王放在眼里?’

时间匆匆流淌,转眼间便到了贞观十八年九月十三这天。

两仪殿内,所有大臣齐聚一堂,连已经退休的高士廉也罕见出现在朝堂上。

望着下方众臣,李承乾面容肃穆:

“诸位都收到消息了,山南道荆州等十州之地发生水灾,受灾百姓不计其数。

此次灾情之大,范围之广世所罕见,救灾一事刻不容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