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以德服人 > 第049章 你想学荆轲?

大唐,以德服人 第049章 你想学荆轲?

作者:玉剑仙泰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9: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太子请看,这是……”

话还没说完,李承乾直接起身后退:

“做什么?你想学荆轲来个图穷匕见?”

“不、不、不是!”

金春秋吓得脸色苍白,连连摇头:

“下臣只是想给太子殿下看看吾国史书,上面清楚记载吾等都是诸夏之民。”

“你在胡言乱语什么?新罗跟诸夏有何干系?”

李承乾接过书放在桌案上缓缓摊开,随着看的越多,眉头也越来越紧:

“商纣王之叔箕子?不会吧!真的假的?”

李承乾带着疑惑的目光看向长孙无忌:

“舅舅,你读书多,殷商箕子曾被周武王封为朝鲜侯?其封地就是如今的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

“是啊!史书上都这么写!”

“闭嘴!没问你,谁知道你们史书是什么时候写的?我看这笔墨像是昨天的。”

金春秋眼神巴巴的看着长孙无忌,脸上充满了祈求之色。

长孙无忌没去理他,而是看着李承乾回答:

“臣才疏学浅,并未在……”

话还没说完,就看到李承乾一脸幽怨的表情,立刻换了个说法:

“臣并未在史书见到此事,不过,在与孔祭酒一次交谈中得知,箕子带着五千多人往东而去,并在那边教化当地野人。

若东面没有别的地方,那应该就是新罗等国所在地,说他们是诸夏之民也是理所当然。”

金春秋快速回头:“太子殿下,东面是海,吾等真是诸夏之民。”

“行吧!”

李承乾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自己选的路,哪怕跪着也要走完。

既然孤已经说出大话,不帮你们也说不过去。”

话落,李承乾起身恭恭敬敬对李世民行礼:

“阿耶,儿子请伱下诏斥责高句丽国王,让其罢兵!”

“无用!如今是渊盖苏文掌权!”

“无妨!”

李承乾眼神一凝:“占据诸夏之地,虐杀诸夏之民,还不听大唐诏令,这是在造反。”

“可!”

“多谢大唐皇帝陛下!多谢大唐太子殿下!”

金春秋眉眼间的忧愁瞬间烟消云散,看向李承乾的目光越来越和善。

李承乾也是咧嘴一笑:“使者,正所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何为德?让人心服口服的行为才叫德,吾等都知新罗之民亦是诸夏之民,可将士不知、天下万民不知、新罗黎庶也不知。

东征将士若是战亡,需要新罗国抚恤,还需要新罗建个庙宇,专门用来祭祀死去的大唐将士。”

“当然!”

金春秋想都没想便答应了:“请太子殿下放心,所有攻伐高句丽的将士,永享新罗万民香火。”

“好!诸夏亲昵,诚不欺我!”

李承乾大赞:“使者,此事之后,大唐会帮新罗教化民众。

你回去时把《切韵》带回去,让新罗黎庶学学大唐官话,将来要是遇到危险,也可以向大唐将士求助。”

“多谢太子殿下,新罗必不负大唐,永远不会与大唐为敌!”

“如此甚好!使者且安心休息,高句丽蹦跶不了多久!”

金春秋走后,殿中响起阵阵咳嗽声,一向不服李承乾的于志宁再次开喷:

“太子殿下怎可欺骗邻国?”

“我骗什么了?”

“将士抚恤之事自有朝廷,何须他国?

子曰: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李承乾一脸不屑:“你有钱,你来出抚恤,还厚往而薄来。

《中庸》还说继绝世、举废国,要不要给前隋弄個封地?

刀不割在自己身上不痛是吧!我没让新罗国出粮草已经不错了。”

“可大唐明明已经准备出兵!”

“谁说的?”

李承乾装出一副惊讶的表情:“我怎么没收到诏书?

怎么?我不是太子了?这么大的事都要瞒着我?”

侯君集也出声附和:“我也没收到诏书,于大夫是哪里听到这种流言?”

“我也没听到!”

“……”

听到一众武将出声支持,于志宁黑着脸退下。

看到这一幕,李世民淡淡开口:

“太子,新罗黎庶不是大唐万民,不可一视同仁。”

“阿耶何意?”

李承乾一脸肃穆:“新罗之民就是大唐之民,此事永远不可能改变。

诸夏之地要收回,诸夏之民要回来,此事不会改变。”

“休养生息不好吗?为何一定要征伐?”

李承乾知道李世民在试探,但他还是要表态,哪怕文武百官都知道他还没放弃:

“祖宗之地不可予人!不管阿耶什么想法,只要儿子还活着,这地方一定得回来。

**同风、九州共贯,阿耶连这点志向都没有吗?”

李世民心中暗叹,我实在多此一举,这小子还是没改,就想着打下一大片土地。

“行了!都退下,青雀和稚奴留下!”

“臣等告退!”

李治望着李承乾离开的背影,眼中带着疑惑:

‘大哥怎么回事?为什么以德服人有这么多种解释?

还有,他是怎么知道将士抚恤是我的责任?难道在我身边安排人了?

不可能,这件事只有我、舅舅和李世勣知道。’

李世民没让他继续想,在所有人离开后,其缓缓站起身走向地图:

“青雀,你可知高明为何一定要灭掉高句丽?”

“儿臣不知!大哥总归有他自己的想法。”

‘还是太年轻,也怪我一直没教他兵事!’

李世民暗自叹息,接着拿起毛笔在东北那片区域画了个圈:

“青雀,这个地方有一大片平原,三面环山一面朝海,相当于另外一个关中平原。

占领此地,就代表着和秦国一样,拥有争霸天下的资格。

而且此地苦寒,民风彪悍不输并州之民。

前隋两个帝王不是傻子,只是隋炀帝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这才导致失败。”

李泰两人来到李世民身后,眼神专注看着地图:

“阿耶,大哥算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吗?”

“不算!”

“为何这么说?”

“切韵!”

“切韵?”

李泰眼神茫然开口:“这不是学习官话的书吗?和征伐有关系?”

“书同文、车同轨、言同韵,此乃大一统。”

李世民回到座位上,从桌案上拿起一卷书扔给李泰:

“这是商君书,回去好好看看,看完就明白为何要移风易俗,为何要言同韵。”

李治这时也疑惑出声:“让新罗民众祭祀战亡将士也是为了收回新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