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以德服人 > 第044章 狂笑

大唐,以德服人 第044章 狂笑

作者:玉剑仙泰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9: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长孙无忌明显不认可李承乾的话,没有继续再问,慢慢起身向李承乾行礼:

“今日多谢太子殿下,臣不会让你失望。”

“拜托舅舅了!”

李承乾也没想过长孙无忌会信,他是失败者,失败者没有资格让人相信。

若不是几句话保住侯君集和杜荷的性命,他们两个也不会信李承乾。

“哈哈哈哈哈哈哈……”

在长孙无忌离开东宫后,李承乾兴奋的笑声传遍四周:

“交趾!交趾!稚奴,你是我唯一的光!”

中国粮仓就那么几个,现在东北还没回来,内蒙还没开发,只剩下湖广之地,关中平原,天府之国等地。

原先李承乾是想拉拢李恪这个安州都督,毕竟他所管辖的地方就是后世湖北安陆,也就是明嘉靖皇帝登基之前的封地。

如今有了交趾这地方,他不用再为前期计划所需要的钱粮担心。

最重要,有了交趾郡他便有了退路,哪怕最后登不上皇位,他也有资本起兵。

而另一边长孙无忌正想要去见李治,半路上却得到李世民的召见。

刚到甘露殿,李世民的一句话让长孙无忌惊骇不已。

“无忌,佛道两教可以利用,不能影响到朝局,这里面的度你们要把握好。”

“臣明白。”

李世民打开奏抄,漫不经心的开口:

“高明跟你说了什么?”

长孙无忌没有隐瞒,一五一十说出:

“太子并无轻视陛下之意,望陛下明鉴。”

“他没说错,我还不至于认不清自己。

明年出征,并州府兵的武器和抚恤由并州都督府出,以稚奴的名义!”

长孙无忌陡然抬起头,眼中难掩骇然之色:

“陛下,这……”

话还没说完,便被李世民抬手打断:

“稚奴需要历练,他既是并州都督,先把并州政务处理好。

修书一事我也会给稚奴机会,能不能把握住,就看他自己。

就像高明说的那样,这一切都是时势所逼,他不怪你,我也不会怪你。”

长孙无忌恭恭敬敬跪倒在地:“臣不会忘记妹妹,永远不会辜负大唐。”

“我信伱,褚遂良不在长安,你回去让长孙冲暂代褚遂良的职位。”

“是!”

长孙无忌站在李治一边,李世民知道,长孙无忌也知道李世民知道。

因此,长孙无忌一直有所顾忌,没有彻底放手,才一直被李泰压制住。

李世民今天这些话,就等于告诉长孙无忌,放手去做,太子之位能者居之。

‘军心?’

李世民望着长孙无忌离开的背影,陷入了沉思:

‘高明一直想要军权,为何要让稚奴去收拢军心?

还有交趾,这地方属岭南道,离长安太远,除了给自己留退路,没有任何用处。

退路?’

忽然,李世民眼中精光闪过,嘴里喃喃自语:

“或许是说给我听的!”

李承乾并没有这么想,他只是纯粹想让李治知道还有军心这条路,为以后做准备。

就像当初与李世民谈论佛道两教,也是如此,他相信以李治的聪慧,定然能明白跟李泰抢夺文人之心是抢不过的。

原身也曾试着从文人方面入手,可是哪怕有太原王氏,贞观宰相王珪之子王敬直相助,他一样不是对手。

没办法,谁叫李泰这人实在有才,他所表现出来的为人处世,才叫有古君子之风。

而李承乾为人,那就是卑鄙无耻下流的小人。

自从李祐去服役后,清风亭少了個钓鱼佬,李承乾又变得暴躁:

“王七,跟你说了多少遍,饵料不要倒那么多,你想气死我然后继承我的鱼竿?”

王七嘴角微微抽搐:“太子殿下,湖里没鱼了,都被齐王捞上来吃完了。”

话音刚落,两条鱼从湖面跃出,在空中甩了甩尾巴后再次钻进湖水。

“……”

看到这一幕,李承乾微微颔首:

“是我误会你,原来是湖里没鱼了,明日再去买些鱼回来,要买那种傻里傻气的鱼。”

“是!”

“今天不钓了,太常寺那边有传来消息吗?”

“有,早上李太常已经去文学馆了,谈的如何目前不得而知。”

“能等一个月才过去,足以说明李淳风是个聪明人。

岳丈举荐的人快到长安了,你去把弘文馆的牌匾换掉,换成以德斧人,以后岳丈举荐的人都住在里面。

记住了,是斧头的斧,别写错了!”

“啊?太子殿下,这样好吗?”

“不好吗?”

“好!你是太子,你说了算!”

王七本以为自己已经麻木,没想到李承乾比他想的还要跳脱:

“我还以为以德服人,是用德书揍服别人。”

“孤陋寡闻,我还有以理锯人,你要不要试试!”

“不不不,小人不想试!”

与此同时,李淳风在文学馆等了一个时辰后,终于见到了李泰。

“让李太常等这么长时间,实在过意不去,还请李太常见谅。”

“不敢!魏王公务繁忙,臣等一等没关系。”

“那就好,那就好!”

李泰圆嘟嘟脸蛋露出憨厚的笑容:

“不知李太常找我何事?”

“原先太子让我在弘文馆讲学,顺便与弘文馆学子探讨天文地理,使晋书能够快点完成。

如今弘文馆学子都在文学馆,臣想跟魏王借几个人帮忙,让臣尽快修完晋书。”

李泰目露思索之色:“我记得李太常修的是《天文》《律历》《五行》三志,这你该找萧屿萧特进。

这样,我明天让萧特进去太常寺找你,需要什么你就找他,兰陵萧氏的藏书还是挺多。”

“多谢殿下!”

“不急!”

李泰摆了摆手:“你既然曾在弘文馆讲学,又能编修史书,想来学识没问题。

不知你对道家学说了解多少?”

“臣在道观中长大,家父是道士,对道家学说也算粗通。”

李泰一脸惊喜:“李太常,能否留在文学馆讲讲道家学说?

你也知道,文学馆学子众多,不过大多学的都是儒家之学,道家学说不甚精通。”

李淳风面露难色:“臣要编修晋书,若魏王殿下不嫌弃,臣每旬可来文学馆一次。”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驷马难追。”

李淳风心中忍不住对李泰升起怜悯之心,如此天真怎么能斗得过太子。

在李泰看来,能编修史书的每个都是才学渊博之士,而且这人还是弘文馆讲师,定然知道修书之事。

“李太常,你在弘文馆可曾参与修书?也就是大哥所说的那部旷世巨作。”

“东宫还在做准备,并未开始修书,按照原计划,臣是负责道、阴阳两家。

如今弘文馆已经解散,想来修书一事也与太子无关,殿下是准备编修这部巨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