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以德服人 > 第011章 县志具名

大唐,以德服人 第011章 县志具名

作者:玉剑仙泰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9: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侯君集轻叹一声:“太子殿下,按你这么说只有保护好魏王和晋王,陛下才不会废了你。

可这根本做不到,当初陛下和李建成之争也是如此。

陛下其实还在纠结,只是我们这些臣子知道,一旦李建成上位死的就是我们,所以才一直劝谏陛下举事。

而李建成就是因为顾念兄弟之情,没有听从魏徵的话,这才让我们成功。”

“这事得慢慢筹谋,不用着急,你先帮我收集周边诸国的情报。”

“行!北边倒是简单,南方丛林密布,各种蛮夷盘踞,风俗不尽相同,有些地方隔一座山说的话都不同。

没有诱惑,探子很可能不会尽心去做。”

李承乾早就想到这点,从桌案旁边的书篓中拿出一卷纸递过去:

“告诉他们,东宫没什么钱财,只能用这些东西做为封赏,不愿意的也不勉强。”

侯君集好奇打开看了眼:“族谱有其一页,县志有其一行?东宫为其编撰族谱,再专门派人教导族礼?”

“啪!”

侯君集双手一拍将纸张对折,眼里闪烁着奇异的光芒:

“太子殿下,你放心,臣保证五年内把周边诸国调查的一清二楚。

等殿下登基后,能不能下诏把臣的名字写在族谱第一页?以后族中头香都是臣的?”

“汉光武帝时期的侯司徒是你的先祖,你要跟他抢?抢的过吗?”

“额……”

侯君集面色一滞:“那是宰相,我这小辈还真抢不过。

罢了!我的画像也挂在凌烟阁,这头香还是让给先祖。”

两人又交谈半个时辰侯君集才离开,李承乾则走到屏风后面。

看着一片空白的屏风,李承乾用简体字写下了族谱等字:

‘族谱、联姻、三礼、话语权都已经开头,想要让计划顺利,话语权要率先拿到手,希望杜荷能够给力点。’

就在此时,房外响起一道声音:

“太子殿下,圣人请伱进宫一趟。”

“知道了!”

话落,李承乾随手拿起一块布将屏风盖住,并出声吩咐:

“王七,即日起书房由你负责打扫,其他人不得进入。”

“是!”

李承乾看了眼天色,见太阳已经西下,心底有些疑惑,他不知道这么晚李世民叫他干什么。

‘早上被我怼得不爽,叫我进宫想要教训一顿?’

怀揣着种种疑惑,李承乾来到太极宫甘露殿:

“阿耶,这么晚找儿子有什么事?”

刚说完,李承乾才注意到站在一旁的李治:

“咦?稚奴也在啊!你都好久没去东宫,明日到东宫,大哥带你去平康坊见见长安繁华。”

“哼!”

李世民冷笑一声:“什么繁华?平康坊都是风月场所,你想带稚奴干什么去?”

“阿耶想哪里去了,平康坊又不是只有风月场所,权贵大多都居住在平康坊,儿子这是带稚奴去多认识一些朋友。”

“砰!”

李世民重重拍了下桌案,眼神冷冷盯着李承乾:

“你到底要干什么?为什么要写信给七郎?益州什么地方你不懂吗?

我都搞不定,你凭什么认为你有这个能力?”

李承乾找了个矮凳坐下:“儿子要的不是地方权力,也没想着与他们拼個你死我亡。”

“那你要什么?”

“军权!”

李世民没有处理侯君集和李祐,便已说明他不在意李承乾拿到那些兵马。

现在李承乾要试试李世民的底线,因此李承没有丝毫隐瞒:

“卢国公是蒋王府长史,儿子想要拉拢卢国公,只能出此下策!”

“……”

李世民满头黑线:“你害了知节还让他帮你,你觉得可能吗?”

“怎么不可能?青雀到现在还在谢儿子,不仅谢还要拼命保护儿子,这才叫兄弟情深,君臣相宜。

儿子相信,只要七弟愿意配合,卢国公定然会和青雀一样,对儿子感激涕零。”

“你死了这条心,知节忠心耿耿,我不会让他陷进去。”

“行!儿子给你这个面子,不对卢国公下手,反正等儿子登基后他也是儿子的人。”

李世民从来没像今天一样,想要把李承乾吊起来打,深呼吸两次压下心底翻涌的情绪,才缓缓开口:

“孔祭酒已经跟你说了,你有什么想法,现在可以和我说,我们父子两人开诚布公谈一次。”

“你确定现在?”

李承乾指了指李治:“稚奴虽是被儿子强行拉出来做靶子,可他难免心底也有些想法。

若是我们父子谈不拢,稚奴心底想法可就愈来愈甚。”

李治垂着脑袋低声轻语:“大哥,稚奴没有任何夺嫡的想法,请大哥明鉴。”

“你没有不代表舅舅和李世勣没有,我知道你比我聪明,可舅舅他们不知道……”

话还没说完,直接被李世民出声打断:

“我让你说就说,哪来那么多废话?”

“那儿子就说了!阿耶准备什么时候灭了高句丽!”

李世民皱了下眉头:“为何一定要灭了他们?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的后果你不知道吗?

战争一起苦的是天下万民,如今大唐刚灭突厥没多久,当以休养生息为主。”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李承乾一脸严肃:“高句丽地处幽州东北,那里不仅有将近七千多万亩的农田,这些农田处于大山之中,易守难攻,那就是另一处关中平原。

前隋两代帝王都想灭了高句丽,这不是好大喜功一句话可以解释的。

我知道阿耶也想灭掉高句丽,只是目前大唐还没有把握一战定乾坤。”

“按你所说,只要你登基一定会起重兵灭掉高句丽?”

“是!”

李承乾目露坚定之色:“不仅高句丽,周边诸国只要有威胁都需要灭掉。

肥沃的土地只有大唐黎庶才能占有,一群蛮夷之辈不配拥有肥沃良田。”

“远的不说,北魏六镇造反、宇文氏、杨氏、还有我们李氏,这些都不能给你教训?”

“何以要因噎废食?”

李承乾实在想不通:“以文治国、以武定国,关陇门阀原先也只是府兵。

阿耶何以就认为,李世勣这些寒庶不能成为新的门阀?

你想要利用皇族来争夺地方权力,可有想过晋朝也做过此事,最后导致八王之乱。

扶持文官、打压武将,会导致军心涣散,外敌入侵时无法抵挡。

扶持武将、打压文官,会让社稷有倾覆之危。

相互平衡又需要有贤明之君,可历朝历代贤明之君能有多少?

那怎么办,只能时不时给大唐找个敌人,文官势大就准备战争,扶持将领,武将势大,就扶持文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