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虎贲巾帼传 > 三 大兴宫中议边策 老臣直言霍公忧

虎贲巾帼传 三 大兴宫中议边策 老臣直言霍公忧

作者:琴藏古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9: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晨曦泛起,光照金瓦,宫殿巍峨,列栋飞檐。

大兴宫御座上,李渊身披龙袍,头戴通天冠,左右两侧,肱股重臣分次而座,激烈的争论已持续了一个时辰,如何应对突厥变局,是和是战,众说纷纭。

御座上,李渊时而蹙眉低吟,时而侧耳倾听,时而嘴角含笑,时而不怒自威,但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右仆射裴寂争得面红耳赤,高声道:“突厥控弦百万,疆域万里,隋室强盛时也惧怕他三分,何况我朝?立国尚浅,与其开战,不是自取灭亡吗?

“仆射所言极是!”齐王李元吉接过话来,嚷道,“现在不是与突厥交恶的时候,而是要仰仗其力量,征服中原,统一天下!不论达尔罕草原谁做大可汗,我们都当继续进贡,以求得支持,而不是与其反目成仇!”

“我赞同齐王和仆射的意见,”李建成在李渊身边,弱弱地说了一句。

“太子殿下,你们是否一厢情愿了?”李世民按捺不住,抬头问道,“近年来,处罗可汗屡屡耸恿刘武周、薛仁杲、梁师都之徒侵逼我朝,大有取而代之的势头,甚至连稽胡人、吐谷深人也被裹挟南下,只不过是因为我朝顽强反击,令其难以得逞!非但如此,我朝越战越强,连连逐灭了刘、薛、梁之辈,突厥人岂能坐视不管?”

李建成嘴唇一张,正想反驳,却被李世民打断道:“太子殿下,您在边界会晤时,诛杀稽胡众族长,即便处罗可汗在位,他能忍下这口气吗?更何况,继承可汗之位的咄苾,向来敌视我朝,他又在霍国公领军的太和山大战中做了咱们的俘虏,现在他登上大位,岂肯善罢甘休?因此,边境备战是当务之急!”

“不错,”柴绍见李世民提到自己,便开口道,“太和山之战后,虽然我们将咄苾礼送出境,但从达尔汗大营传来的消息却是,他对此耿耿于怀,极力污蔑我朝,以此看来,他登上汗位后,形势凶多吉少!”

吏部尚书武士彟听闻,点点头,说道:“咄苾对外宣称,处罗可汗是暴亡,但达尔汗有传闻,处罗可汗的死因疑点重重,极有可能是弑君篡位,而合谋者,则是处罗可汗的夫人——隋室义成公主!”

“义成公主?”

“是她呀……”

“这可麻烦了……”

大殿内,顿时嗡嗡一片,群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众所周知,隋朝覆灭后,杨氏后人被诛杀殆尽,所剩无几,而义成公主便是不多的幸存者之一,她与盘踞在洛阳的隋朝旧臣王世充来往密切,希望借助洛阳的力量,打回关中,重返长安。

“肃静,肃静!”

殿上值更的大太监把手中的拂尘一扫,尖着公鸭嗓叫道。

御座上,李渊将长须一缕,坐直腰身,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爱卿,言之有理,依朕看来,天佑我朝,大唐兴盛,与突厥迟早有一战;然而,这一战,越迟越好,越迟对大唐越有利,越迟我朝越有全胜之把握!”

大殿里,余音回绕,震耳发馈,群臣神情肃穆,聚神倾听。

“当前,达尔汗大营有变,”李渊继续说道,“我朝当以静待变,做万全之策,战亦可战,和亦可和,其根本目的是为一统中原赢取时间!当下,战是为了和,和是为了终极之战,众卿务必体察朕意!至于具体的应对之法嘛,众卿贤明,朕相信,必能应对自如,朕无须多虑!”

说罢,李渊往旁边一瞟,同时把手一抬,只见大太监心领神会,尖着嗓子高声喊道“退朝——”

……

宫门洞开,群臣徐出,紫衣玄冠,绣带朱履。

缓步走出大兴宫,柴绍正准备登车回府,见数十步外,武士彟弯腰拱手,在与他人道别,一辆马车静静地等候在旁边,随时恭候主人启程。

突然想到什么似的,柴绍一边吩咐车马留驻,一边大步朝武士彟走去,口中高声喊道“尚书大人,请留步——”

二人见面,相互行礼,五十多岁的武士彟满面红光,笑容可掬,问道:“霍公,有何见教?”

“呵呵,武尚书老当益壮,朝堂上声如洪钟,乃是我辈楷模啊,”柴绍笑道。

“哪里,哪里,”武士彟连连摆手,也笑了起来,“下官能有如此福份,乃是陛下垂恩,公主殿下和霍公的关爱啊!天家作媒,下官续弦,娶得右武卫将军杨达之女为妻,前番为下官生得一女,依照先前公主殿下的赐名,已为小女取名‘武珝’。”

“珝者,湿润而坚实,光亮而慧质,”柴绍笑道。

“正是,正是,”武士彟拱手再拜,谢道,“待小女读书识字时,下官定将其名的来历告知与她,愿她终身以公主殿下为榜样——出可为良将,指点沙场,决胜千里;入可为贤助,手执女红,剖断府事!”

柴绍也拱拱手,说道:“将门虎子,光耀门庭,定当天遂人愿!”

叙寒已毕,柴绍顿了顿,转入正题,问道:“适才,尚书大人说,处罗可汗的死因疑点重重,极有可能是弑君篡位?”

“对。”

“何以见得?”

“霍公可知,处罗可汗身边有一支近卫骑兵,约有两千余人,善骑善射,使的全是鸣镝响箭。”

“有所耳闻,嗯,骑兵统领似乎是义成公主的弟弟杨善经。”

“不错,”武士彟捋了捋长须,说道,“这支骑兵成立之时,我便重金募得突厥勇士,作为眼线,潜入其中,五年了,这杨善经身为领军伯克,行事颇多怪异。”

“哦,是吗?”

武士彟点点头,往下说道:“一则,明明是可汗的近卫军,杨善经却经常请咄苾来营中讲授观摩,慰劳军将,营中大小领队与咄苾熟识亲近;这二来嘛……”

武士彟眉头一皱,目光闪动,稍稍停顿了一下,柴绍知道其中必有文章,连忙凑过头来,仔细聆听。

“这二来嘛,杨善经坐骑所挂箭囊,常年插着十支红色铁翎鸣箭,他在习训卫队时,要骑手务必听从号令,这号令是什么呢?那十只红色铁翎鸣箭射到哪里,身后骑兵的两千只飞箭就如影随形,飞赴哪里——不论杨善经箭落何处,箭落何人,胆敢迟疑须臾者,唯有以头谢罪!”

“唔……”柴绍若有所悟。

“数年来,习训中不听号令者,已有数十人就地正法,甚至包括几名军校,霍公,您知道吗?杨善经称,’军中不认官职品秩,只识翎箭落处!’霍公,你我皆是领兵之人,杨善经的这个训法,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啊!”

“难道,处罗可汗没起过疑心?”柴绍问道。

“处罗可汗年迈昏聩,沉溺于酒色之中,倒是他的那个侄儿钵苾,曾经公开质疑杨善经及其卫队。”

“钵苾?就是人称’小可汗’的那个亲王?契丹、靺鞨等部落的首领?”

“对,”武士彟点点头,“突厥诸王中,颇有韬略者,就是咄苾和钵苾两叔侄了;然而,两人政见分歧甚大,在达尔罕大营已是水火难容了!”

“我知道,”柴绍接过话来,“这’小可汗’更关心北方各族的内部稳定,心思在草原戈壁,至于中原的争斗,他无意介入。”

“正是,若他能承续大可汗之位,那我朝进取中原便无后顾之忧了,可如今……”武士彟无可奈何地苦笑起来,“事与愿违啊!”

“如此说来,”柴绍沉吟道,“此番大可汗之位的更迭,果然蹊跷,不过事情早已露出端倪了,弑君篡位应是不二之选。”

“我看呐,”武士彟捋须抬头,仰望天空,“塞北很快会有大事,但愿天佑我朝,度过难关!”

柴绍听闻,眉头紧锁,神色凝重,拱拱手,辞别道:“尚书大人知微见著,令人钦佩,愿大人多多保重,为陛下分忧,为社稷解难!”

“霍公,言重了,”武士彟也拱手还礼,“下官年事已高,不堪驱驰,大唐的江山社稷,还望公等齐心戮力,共保无虞!”

二人拜别,心事重重,各自登车,扬尘归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