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虎贲巾帼传 > 第二卷 鼎力戈壁滩 一八一 解析密信谋智取 忘年好友说家信

夜风拂帐,哗哗直响,棉帘厚重,轻叩帐门。

大烛劲燃,嗤嗤有声,照得中军大帐里一片雪亮;地上支着一盆炭火,焰色通红,噼啪作响,热气四散,令帐内温暖如春。

萧之藏将谷口的遭遇娓娓道来,末了,抬手摸向袖袋,掏出之前藏在蜡丸中的那一小卷纸条,站起身来,上前两步,呈递给李三娘。

接过纸条,缓缓打开,李三娘就着烛火一看,只见上面全是工整的蝇头小楷,字迹清晰,排列缜密,文末一方小篆红印煞是显眼,仔细一看,乃是“梁王密敕”的字样。

李三娘抬头,笑道:“萧学士神机妙算,让对方的信使自投罗网,连梁师都的密信都落在了咱们的手里!”

“殿下,”萧之藏神色平静地说道,“伏击对方,截获密信,实属偶然;但信中所言之事,干系重大,咱们不能等闲视之,当早作防范呐!”

李三娘听闻,浓眉一蹙,再次低头,将目光移到密信上,仔细读道——

“索周将军:

红墩界捷报,大快人心,论功行赏已有明谕,将军当倍加戳力,再立战功!然而,稽胡北蛮,可同患难而不可共富贵,且李唐于彼有族灭之仇,战局一旦向好,彼势必南下,一雪会盟之耻!我军新挫,军械马匹未备,汝当谨为防御,扼守红墩界,滞留稽胡,务与南下,垒中所储军资鏖战半年足矣!孤已与突厥议定,明春草长马肥之时,即大发兵,一举荡平关中,倾覆李唐!”

看罢,李三娘眉头紧锁,神色凝重,将密信攥在手中,迟迟没有言语,只盯着面前炭火熊熊的铁盆,思量着战事的起伏,陷入了沉思之中……

难怪红墩界难以攻拔,除了地势险要之外,对方的军资储备竟达半年之久!看来梁师都早有预谋,要在这戈壁滩中拖住自己,然后等待时局变化,伺机反扑!

也许,这是此番北征的转折之战,若拿下红墩界,梁师都便无险可守,剩下一座朔方孤城,只能坐以待毙;若被阻于戈壁,迁延不进,一旦春暖花开,突厥参战,那么朔方城会变得遥不可及,北征将以失败告终!

想到这里,李三娘怅然若失,无声叹息。

面前的炭火通红一团,焰苗如舌,贪婪地舔噬着,舞动着,偶尔冒出一股细烟,袅袅而上,转眼间便消散在半空中。

跃动的火苗勾起痛苦的记忆——故垒下烟焰涨天的战场,哀嚎逃奔的士卒,焦炭一般的尸首,刺鼻呛人的血腥,那不是战场,分明就是人间地狱!

虽然帐内温暖怡人,但此时此刻,李三娘却后背发凉,不寒而栗。

“不能这么打了……”李三娘兀自冒出一句话来,但声音细弱,似乎只有她自己能听清楚。

“殿下,您说什么?”萧之藏立直腰身,从旁问道。

“我说,这仗不能这么打了!”李三娘提高声音,抬手捋了捋鬓发,斩钉截铁地说道。

萧之藏点点头:“红墩界之战,只可智取,不能强攻。”

“对!”李三娘黑眸一闪,目光炯炯,继而眼帘缓缓垂下,露出迷惑的神色,“可是,’智取’这篇文章,当从何处下笔呢?”

“就从这封密信下笔,”萧之藏笑了笑,两道淡眉轻轻一扬,嘴角微翘,露出一排细白的牙齿。

“从这封密信……”李三娘一边回味着萧之藏的话,一边打开攥在手中的卷纸,再次扫视,喃喃道,“你是说,这里面有文章可做,梁师都,朔方城,红墩界,稽胡人……”

“稽胡人!”瞬间,灵光乍现,犹如云开雾散一般,李三娘惊呼道,“从稽胡入手!他们来助战,想法与梁师都不尽相同,不同就是差异,就是矛盾,咱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分化他们,离间他们,瓦解他们,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萧之藏听闻,一弹袍角,站起身来,拱手贺道:“殿下睿智,洞察事机,萧某佩服!”

李三娘摆摆手,笑道:“若非萧学士开导,我哪能想到这一层啊!还是你这个’军中张子房’有谋略,不过,”李三娘话锋一转,收起笑容,“时间紧迫,咱们得速速谋划,想必萧学士已有打算了吧?”

“殿下,”萧之藏立直腰身,垂抱双手,答道,“在赶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此事,反间计自是不二选择,但需要有人去联络稽胡,策划运作,令索周大起疑心,而咱们的军将之中,唯有一人能堪此任!”

李三娘莞尔一笑,应道:“何潘仁。”

萧之藏也笑了起来,再次弯腰拱手。

李三娘指指椅子,示意萧之藏坐下说话,“看来萧学士已成竹在胸了,愿闻其详!”

萧之藏退后两步,落坐椅中,双手按膝,徐徐说道:“尽管细节尚未考虑完备,但大致轮廓如此,首先,咱们应当……”

夜风呼啸,篝火跃动,卫士肃穆,握刀环立,中军大帐的烛光一直闪亮,与天边的启明星遥遥相应,共同迎来了第二天的东方微曦。

……

人声频传,车马往来,时远时近,络绎不绝。

凌晨时分,萧之藏才回到自己的营帐中,虽然一路赶来,旅途劳顿,又连夜献策,通宵达旦,本已十分疲惫,可不知怎的,在行军床上却睡得不踏实,一两个时辰的光景里都是迷迷糊糊的,梦境光怪陆离,飘忽不定,一会儿是观文殿,天策府,一会儿又是太和山,戈壁滩;一会是早朝班列,咨议时政,一会儿又是金戈铁马,尘土飞扬……

突然,帐外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既然萧学士一夜没合眼,那就不打扰了,从长安赶来,几天的路程呢,让他好生歇息吧!”

听到声音,萧之藏已全然醒来,睡意全无,隔着帐篷把外间的情形听得一清二楚,于是扯开盖在身上的大氅,坐了起来,高声说道:“请丘将军等候片刻,容萧某稍事盥洗!”

“呵呵,不急,不急,”外面立即传来爽朗清脆的笑声。

须臾,二人帐中相见,虽然只分别了近十天的时间,但此刻见面,彼此却似有千言万语,欲一吐为快。

“萧先生,您回来得正是时候啊,”年轻的丘英起满面笑容,说道,“您的办法多,是公主殿下的好参谋,我思量着,这红墩界恐怕得换个打法了吧?”

萧之藏并未回答,抬手指了指丘英起裹着绷带的伤臂,问道:“怎么样,伤得重吗?”

丘英起侧头看了一下肩膀,答道:“还好,拔出箭头时有些骨裂,谢郎中已作了处置,休养一段时间便可以再上战场。”

萧之藏点点头,鼻翼翕动,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说道:“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呐!红墩界战斗惨烈,我军损兵折将,冯弇将军折戟沙场,令人扼腕痛惜!”

提到冯弇,丘英起悲从中来,笑容不在,紧绷着嘴唇没有说话,只把头沉沉地埋了下去。

萧之藏站起身来,反剪双手,踱步到帐边,掀起棉帘,眺望营地。

一束强烈的阳光射了进来,照亮了整个军帐,也照亮了萧之藏清瘦矍铄的面庞,他高高的额头已爬上了细纹,挺立的鼻梁却光洁如玉,挽束向上的鬓发显出几缕银丝,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沉默片刻,萧之藏才转身回位,缓缓说道:“丘将军,实不相瞒,昨夜在中军大帐,我已向公主殿下陈说了智取红墩界的打算,当然,最后如何实施,还得殿下来决定。”

“如此堪好,”丘英起抬头看着萧之藏,深有感触地说道,“对方占着地利优势,天时又数不利于我,若不把人谋发挥到极致,咱们断难越过这红墩界,继续北进!哎,在这茫茫戈壁里,与对方硬碰硬,已然不行了,垒下将士的尸骸时刻都在警示着咱们呐……”

“不错,”萧之藏点点头,摸着下颌说道,“全军上下都如丘将军一样,有这般认识,那么,红墩界就不难拔除了。”

“哦,是吗?”丘起英一听,顿时振作起来,吊着伤臂一躬身,说道:“萧先生足智多谋,只要有用得着英起的地方,尽管吩咐!”

萧之藏抬手往下压了压,示意丘起英坐下说话,笑道:“丘将军安生养伤就好,日后攻城拔寨,建功大唐,还要仰仗你啊!不过,眼下拔除红墩界,却另有人选了。”

丘英起听闻,有些惆怅,再次扭头看了看自己的伤臂,轻轻地叹了口气。

“噢,对了,”萧之藏一边站起来,走到行囊处取物件,一边笑道,“此番回京,虽然仓促,但仍与令尊得以会面,令尊已拜左监门大将军,可喜可贺啊!”

“嗯,好,”丘英起心不在焉地答道,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眨了眨眼晴,似乎还在想着刚才红墩界的事儿。

“朝廷上下都说,贵府一门三代为将,既是我朝立国以来的幸事,更是丘氏家族的门庭荣耀啊,”说着,萧之藏把一个从行囊中取出的信封递给丘英起,“这是令尊让我带给您的信。”

丘英起点头致谢,接过信封缓缓撕开,一抖信纸,快速扫视,继而笑笑,说道:“父亲大人过于操心了,国尚不固,何以家为?”

“嗯?”

“哦,父亲在信中说,”丘英起笑着解释道,“家里在长安给我说了一门亲事,说是等到朔方战事结束了,便回去成婚。”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嘛!”

“哎,”丘英起摇摇头,“国家初立,四面临敌,正是我辈征战沙场,戳力建功之时,我哪有心思回长安去做这个事儿啊?”

“哦,是吗?”萧之藏神秘莫测地一笑,咧咧嘴,说道,“回长安没这心思,并不意味着在黑沙河没这心思啊!”

丘英起一愣,怔怔地盯着萧之藏,飞快地眨动眼睛,瞬间便释然,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脸颊泛起红晕。

“呵呵,这个姑娘的确不错,”萧之藏笑容可掬地说道,“当然了,我会替丘将军保守秘密的,直至您愿意讲出来。”

“知我者,萧先生也,”丘英起说着说着,缓缓低下头去,腼腆地摩挲着自己的裙甲,喃喃道,“不过,这些事儿,等拿下了红墩界再说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