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 第 453 章 科举乃国之根本

就这样,解缙被放到了静宁洲,而在顾晨的建议下朱标也下了旨意,要求主考官们也就是出题的那一波。

在开考半年前都不能回家,得单独待在一个地方不能见外人,就连照顾他们的人也不能见人。

有专门的人给他们做饭,洗衣,总之进了出题的地方,就是死了爹娘也不能从里头出来,直到阅卷结束以后。

而待考学子在近考试前半年,都不许去拜会朝中任何官员。

除了自己本家的以外,其余的全部都要回避。

而本家有要科举考试的,官员则依旧需要在考试中回避。

同时也不允许官员同考生押题,或者私下往来讨论科举的事情。

当然了,普通的老师只要没当官儿,都可以和学生讨论押题,只要官员没参与进去就行。

否则一旦查实,考生成绩作废,官员则会受到杖十下,官降两级的惩罚,一时间朝中议论纷纷。

毕竟每逢大考学生拜会大儒,几乎都成了定例了,如今闹这一出,是为了防着他们谁呢?

“不必如此严苛吧?”陈宝船也觉得这般太过了些,他揣着手道:“这么整,如今我也不便往你家去了。”

顾家自己就有两个待考生,何必现在就要这么严苛?

主要他不能去顾家,那还怎么去他家里蹭饭吃啊?

“不来就不来嘛。”顾晨身子没问题,可没有天天想个好兄弟待一起的爱好:“科举乃国之根本,半分也不能马虎。”

说罢,他看向一旁的余敏:“你叫都察院的人都给我盯紧了,我看谁还敢私底下和考生往来。”

朝中有人的就往上爬,朝中无人的便只能听天由命,这不也是另一种党争的开始吗?

要抑制党争除了南北平衡,还要尽量抑制同师同门的情况。

虽然他未来女婿也算是这种情况,可那时候不是老朱当皇帝么,他哪里能想到这么远来?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标儿当皇帝,他当然得为标儿尽心尽力,把事情办到最好才行。

总之不管这事儿怎么说,明年的会试他只管定规则。

主考和阅卷那些个事情,他总之是一概不管的。

余敏郑重地点点头:“是,只是这么做怕是会得罪许多人,大人不如再思虑思虑?”

他都不用下去走一圈儿,就知道那些人在背后嘀咕顾大人什么,顾大人是真不怕得罪人啊。

“有什么好思虑的?”顾晨下定决心要整顿科考风气,说什么也不答应:“就按这个办。”

“我家明年也有考生要考试,我明日就将我家考生和先生都迁到别苑去住,会试前坚决不碰面。”

以身作则,自己行事磊落,说话的时候才能硬气。

看着顾晨的背影,陈宝船摇摇头,顾兄行事越发雷厉了,他从来没见过顾兄这个样子。

难不成是先帝走了,所以顾兄行事就不太小心了?

田间里头,顾衍正挽着裤腿插秧,他不仅书读得好农活学得也快,干起活来有模有样的。

“田妹子。”一位老婆婆路过田边,拉着喝水的田娘子低声道:“这么好的孩子可要牢牢握着啊。”

“他如今吃你家的住你家的,就别让他去找亲生父母了,赶紧生米煮成熟饭,把大事做定了要紧。”

“这孩子来的时候长的白白嫩嫩的,家里条件一看就不错,这论亲啊也讲究个门当户对。”

“你看你家这几个姑娘,最大的清雾才才十六岁,最小的清宁才四岁,别回头人家爹娘找来了不同意,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

“钱也花了,人也捞不着,那得多亏啊?”

老大娘虽然是在说闲话,可确实也是在为了她家着想,田娘子喝了口水,却只是和善地笑道。

“这不是趁人之危吗?”

“人家不同意便不同意嘛,两个孩子的大事,理应两家父母坐下来商议,怎可一方决断呢?”

她读过书所以万事都讲章程,可大娘却是不管这些的。

“我不懂你说的什么理应,我只知道你家要绝户了。”

“你若是不赶紧招个姑爷,你家这一亩三分田只怕也保不住。”

怪不得这余秀才开了几年私塾,到头来死了也没给家里留下什么,这不是纯纯的书呆子吗?

她说话让田娘子有些反感,却也只是礼貌地回避。

“大娘,我要去干活了,改日再同你说话啊?”

她脸上永远挂着温和的笑意,可在转身那一刻泪水便滴了下来,大娘的话无非是在戳她的心窝肺管子。

因为那大娘说得对,若不是她男人当了几年先生。

在村子里有了些尊敬,她家的地早就被人拿走了。

男人死了,尊敬会随着时间减少,她都不知道能不能撑到养大几个孩子,直到送她们找到好人家。

“伯母,别难过了。”顾衍目睹了田娘子的难堪,温声道:“前几年,便听说朝廷要恢复宋时的制,允许女儿家继承家业,可能就快了。”

“真的?”听到有这种事,田娘子眼里瞬间便有了希望:“若真能如此的话,那是最好不过了。”

她家这条件想找个赘婿挺难的,她们累死累活的也就刚够饱腹,别的男子是多活不下去才会到他们家?

“娘,妹妹,三郎~”

余清雾早上镇上的绣楼里,卖完了自己绣的帕子便赶到田边。

然后挨个摸了摸,正在田埂上用树枝写字的妹妹们的头才下了田里,二话不说就干起了活来。

“前几日帕子花样子绣得新奇,老板娘喜欢得很,收我六十个铜板一张帕子,十张卖了六百个铜板呢。”

“我路过书店,见许多乡试的学子,都在买历年乡试文选,一贯钱一本,我给你买了一本,今日上街便倒欠了四百个铜板。”

现代卷各种各样的教辅真题,明朝的各种应试图书早就层出不穷,这本历年乡试文选就相当于满分作文儿。

就是中了榜的那些文章,被人誊录下来卖给应试的学生们。

阳光此时正照在姑娘红彤彤的脸上,她的笑容是那么开朗明媚,略黑的肤色根本挡不住她的美。

顾衍从没见过生活这么苦,却能笑得这么开心的姑娘。

“卖了钱怎么不买些肉回来吃呢,你瞧你瘦得,衣裳也不合身了,给自己买朵花戴也好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