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秦嫡长孙,打造万世强秦! > 第一卷 第6章 佳青出山,夺嫡之争

自古以来,自持学识渊博者,从官场下野后,就找一处风景秀丽的世外山林,约上几位同道好友,过上隐居的生活。

他们蛰伏山林,自号隐士高人,再收上几名弟子,教个几年后放出去为君王效力。

再通过弟子口传,向世人吹嘘我是某某先生、某某高人弟子。

无形之中,更是给这些所谓的高人,增添几分高深莫测的假象。

此类隐士所图,不过是通过弟子让自己的名声得以青史留名。

诸如鬼谷子,便是如此。

赢长生看着眼前这位四十余岁的中年隐士,与他印象中的世外高人形象,是那么格格不入。

他没有白袍加身、没有仙风道骨的气

质,而是扛着锄头、脚踏草鞋、一身黔首短衣的老农形象。

杨硕,此人除了后来追随了刘邦,历史上记载甚少。

赢长生只是从扶苏口中听说,关中有这么一位朝廷应召五次不出仕的老儒生。

那这个人到底有没有真本事?

嬴长生根本不在乎,他只想利用此人在士林中的影响力,给扶苏捞取更多政治资本。

再者,人家好歹也是一门贵族。

杨家子弟遍布天下,大都在咸阳谋生,各行各业都有,完全能给嬴长生提供一套现成的情报网。

有了杨氏帮助,就可以在这场夺嫡之争中,增加成功的概率。

"晚辈赢长生,拜见先生。"

杨硕和蔼笑道:“呵呵,在下早闻咸阳神童公子长生,今日总算见到本尊。"

杨奋向众人抱举道:"诸位初登塞舍.然,我杨氏乃山居之所,简陋之蔽。并无好物招待,家父已备下清茶,还望诸位莫要嫌弃。"

"杨兄客气了,倒是我等叨扰了。"

"请。"

知道赢长生是来拜访杨硕,其他人知趣地没有跟上,由杨硕父子领着赢长生来到一处亭台。

落座之后,杨奋开始煮起了茶汤。

赢长生率先作揖开口:“晚辈冒昧,本应家父前来拜访先生,无奈实在身不由己,且我大秦朝堂,现在正是风云变色之际。只得晚辈代父前来。还望先生,能出山相助。"

说完就俯身行礼。

杨硕将其托起,颔首说道:“在下早年也游历各地,后隐居于此修学。士林之中,倒是有几位同道与老夫惺惺相惜、时常多有来往,在下学识远不如淳于兄,若贸然出仕,只怕助益甚微啊!”

听了这段话,赢长生觉得杨硕说的看似谦词,实则在试探自己。

前面说周游各地,肯定是六国。然后回到关中隐居,这说明什么?

无非是杨硕在周游各国时,没有找到一份满意工作,对求职条件不满意。

要么是看不到六国有前途,随时会被秦国所灭,索性就躲回家里种田。

诸葛亮可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至于为何秦国五次征召不出,可能是秦国崇尚法家,与杨硕所学的儒家有所冲突。

杨硕在士林之中的人脉交集网颇广,要知道这个年代,没点真才实学的士人,可没资格自号的。

既然能自号“佳青先生”,可不是自己吹出来,而是士林中人一致认可之后,才能有如此尊号。

这样也是间接地在透露自己的实力。

最后是杨硕比较关键的一句话,在赢长生看来,对方看似谦词,实则在试探出仕条件。

看样子,自己想请这老家伙出山,着实要费一番脑细胞了。

沉思了片刻,嬴长生再次作揖道:"先生既然已知家父乃儒学弟子,也应知当年先帝焚书,家父不惧先帝之威,大胆为此举上疏,才遭贬至九原监军。

如今先帝驾崩,帝位即将旁落他人。如先生能助我父登基,家父必定重儒轻法,先生也必将是我大秦的从龙之臣。”

说完,赢长生赶紧把头又伏在手背上,假装施礼,不让自己的表情被对方看出端倪。

自己这番话,如果按照后世的说法,那就是给对方画饼,也不知道用来对付古代人,到底管不管用?

一个重儒轻法、一个从龙之臣的诱惑。

杨硕听了之后,脸色微变,良久才叹息一声:"罢了。我杨氏一族,偏安秦地久矣,才得以不受战火所祸。秦亦敬我杨氏为姬氏之后,多年来庇佑有加、宽容有度。

在下如再不出仕报效,实在有违圣人教诲。"

嬴长生再次拜道:“先生大义。"

.....

咸阳城。

昔日繁华喧嚣的城市,此时已换成一片素缟和寂静。

关中更是家家户户挂上丧绫,人人头缠麻巾。

能有资格让百姓为其披麻戴孝的人物,唯有千古一帝嬴政。

帝宫之内,始皇帝的灵柩。

在一群宦官的引领下,从宫门穿过再经过宽大的御道。

两旁的文武群臣,见之无不纳头便拜。如果不是秦法规定,成人男子禁止落泪,有些臣子还真想大哭一场。

一位头戴高帽的宦官,打开黑底红边的卷轴,扯着公鸭噪子宣读诏书:

"宣,大秦皇帝诏命,朕御极三十七载、灭六国、击匈奴、平百越、筑长城、开驰道、通灵渠、设郡县、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泰祭苍穹封禅,立帝制传千秋。

德,盛于三皇五帝。功,卓著四海八方。今,世间轮回,天法难违。朕虽身死,亦为祖龙,佑我大秦千世万世。

十八子公子胡亥,忠孝仁义、天资聪颖、德才兼备,甚得朕心,故传位于胡亥,立为二世皇帝,统万军开疆拓土,御万民繁荣昌盛,宣毕。"

宦官刚念完,广场上的百官,他们宽大的袖袍如同潮水般划过江面。

齐声如雷,伏地拜道:"臣奉诏。”

遗诏宣布过后是负责祭祀礼仪、观测天象的奉常卿讲话。

按君王规格的礼制,嬴政灵柩需停放七日,才可以入骊山秦陵下葬。

由于始皇帝的功绩,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经过官员讨论,他们一概认定"九为尊",因此灵柩停放的时间,也就由七天改为了九天。

儒家官员还提出,为了体现孝道,新皇也应该在九天之后,才可以加冕登基。

这件事,当然遭到赵高的反对,他恨不得胡亥即刻登基,也好以皇帝的名义来施行某种政治阴谋。

现在被儒生这么一搅合,赵高首先坐不住了,连忙凑到李斯跟前。

小声道:“李相,若按儒生所言,新皇登基岂不是要延后?如此一来,可误了我等大事,还请李相出个主意。”

李斯严肃道:"府令所言,老夫固知。可历来依周礼制,索王崩,皆为七日、诸侯五日、士庶三日,何乎先帝功远超前,添之两日又有何焉?”

赵高闻言脸色难看,见李斯不肯帮忙,他还是咬牙坚持劝说:“李相可知,蒙毅三日内即将抵京,此人军威盛高,若是与王贲相应,速制咸阳不难。

届时,乱状不能制,新皇不得冕,李相将何处之?咱家将何处之?胡亥将何处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