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 > 第三百八十一章 首届恩科

想好之后,起身对着在场众人行了一礼,萧锐发愁的说道:“诸位前辈,实现孔圣人开民智的理想,光靠萧锐一个小辈可不行。在下不过是有几枚铜钱俗物罢了,能给百姓提供书籍,却无法教会他们读书识字。”

赵德言一看就知道,萧锐这是有歪主意想坑人了,于是唱起了双簧,“侯爷,不是已经让各级县令每月讲学两日了吗?”

萧锐摇头摆手,“杯水车薪、杯水车薪……”

“识字读书可不容易,孔圣人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那些贫苦百姓们、住的距离县城偏远的,怕是没机会听县令讲课。且半月一讲,间隔时间太久,又能记住多少?”

赵德言叹息道:“是啊!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大唐现在太缺识字之人了。民间私塾先生可是要收费的,普通百姓根本念不起私塾。”

萧锐无力道:“是啊。陛下本意是想在各县开设官办学堂的,免费的学堂。还说哪怕朝廷勒紧腰带,从口粮里挤一挤,也要让孩子们能够识字。”

“谁成想受制的不是钱粮,而是识字的读书人,能够担任学堂先生的读书人。太缺了。”

“据我所知,在最偏远的几个县,他们的县令还都是文盲不识字呢。”

“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让各地县令,每月讲学两日。”

这……

孔颖达和颜师古等人,可都是人精,听到这里如果再不明白,那就是要装糊涂了。

对视一眼,孔颖达起身说道:“侯爷,我孔家族中有一批学问浅薄的子弟,资质平庸无法为官,送去治学问也有些欠缺,但若是教人蒙学识字,应该是够了。如果侯爷不嫌弃,就让他们到侯爷手下听用如何?”

“真的?有多少人?”萧锐激动的上前握住了孔颖达的手。

“约莫二三十人吧。”

“不够,差的远啊。”萧锐略显失望。

颜师古站了起来,“侯爷,我颜家也有一批子弟,同样送到侯爷手下吧。不多,十几名。”

有这两位带头,其他几位也纷纷站了起来,或多或少都提出送本族子弟过来。

萧锐挨个致谢,这么一凑,真的凑出了百十人呢。

“诸位放心,这第一批送去各地的学堂先生,只要能够踏实在当地教学五年,且教学成果不错,将来全都召回长安,本侯亲自保举,每人都有一份不错的功名。”

此言一出,众人喜笑颜开,一个个都盘算着,回去多送几名不成器的族中子弟过来,跟在冠军侯手下历练,就算混得再差,也能有一份功名,可是大好事。比在家里当纨绔的强。

老李纲笑吟吟的看着这一切,虽然徒弟的心机很明显,大家都看懂了,但大家也都理解,萧锐说的都是实情,而且他着急也是真的。

“藏锋,靠各个家庭拼凑出来的学堂先生,毕竟有限。读书人真正多的,可不在座。”

萧锐苦笑道:“恩师,您说的极是。弟子也知道是杯水车薪。天下八成读书人都在那几家,可人家怎么会给我用呢?他们巴不得将天下所有书籍都收归自己所有,巴不得学问成为他们一家之言。”

老李纲抚须道:“错了,老夫说的不是世家,是民间。”

“民间?别闹了,恩师,我们现在商议的,就是怎么往民间传播学问。如果民间读书人最多,那还用得着我们现在这么忙活吗?”萧锐还是没明白。

旁边的赵德言好像懂了,拍案叫绝,朝着老李纲躬身行礼,“夫子妙计!不错,天下读书人最多的,还得是民间。”

“赵兄,你们到底在打什么哑谜?”萧锐着急了。

赵德言解释道:“侯爷,夫子说的,应该是寒门。不是庶民。”

“寒门?”

“不错。世家子弟读书人的确很多,但人家是含着官印出身的,可不会屈尊给您当学堂先生。但您不要忘了,天下寒门无数,每年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九成都是寒门。多少人落第之后,留连长安久久不去?还有那些投卷的,虽说不是个个文采斐然吧,但也都是有一定学识的。”

萧锐眼前一亮,惊喜道:“恩师,您是说,可以征辟这些落第书生来做学堂先生?分配到全国各地的官办学堂?”

李纲抚须笑道:“不错,如果按照刚才你给他们几人许下的承诺来办,想来会有无数人愿意领这个差事。”

萧锐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恩师,姜还是老的辣!弟子服了。您这一句话,能让大计提前十年实现。”

老李纲哈哈大笑道:“迟暮之年,能看到盛世的曙光,能帮上点忙,老夫责无旁贷。只可惜,老夫没有十年了,看不到咯。”

“怎么会?您老可是要长命百岁的,一定能看到。”萧锐宽慰道。

老李纲摆手道:“人活七十古来稀,孔圣人也不过活了七十二岁。人不能太贪心,我这身体,这两年如果不是你这个好徒儿照顾的好,怕是早就入土啦。”

“行了,到了我这把年纪,多活一日就是多赚一日,为师早就看开了。还是说正事吧。”

颜师古担忧的说道:“夫子,侯爷,用那些落地书生做学堂先生,单纯的教人蒙学识字没问题,但这些人良莠不齐,每个人品德不一,是不是需要甄别遴选一下?”

“毕竟教书几年,就可以免去科举被录用为官的,难免有些浑水摸鱼之辈。”

孔颖达也点头道:“不错,若是有人应付差事,随便对付几年,然后就去当官了,岂不是祸事?”

萧锐沉思道:“孔祭酒,可否从国子监遴选一批人,常年走访巡视各地,监督考核他们的教学情况呢?”

孔颖达思考片刻,点了点头,“此计可行。”

旁边赵德言开口了,“用后考核?为什么不在用人之前就考核呢?干脆对那些落第之人开一场专门的科举。不测时政、不测学识,就考他们对蒙学之事的理解,还有对这几册蒙学图本的见解。若能通过者,方可被派去担任学堂先生。”

萧锐抚掌大赞:“好主意,开一场别样的科举,不选拔官员,选拔学堂先生。我们这就上书陛下。”

“科举之外的选才?为落第之人另辟之路。选上了,就是五年之后的官员,不如就叫作——恩科?朝廷格外开恩的科举?”

“妙极,就叫恩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