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沙陀王 > 第42章 风雅少年

沙陀王 第42章 风雅少年

作者:海钓绿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5: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惠却不顾这些看客的眼光,大大方方向罗隐福了一福说道:“先生果然高才!妾身先代友贞孩儿赔个不是,还望先生海涵!”

她今日来到秋水棚子,一大用意就是让沛郡王大名进一步深入长安各界人心。适才朱友贞不懂事指责罗隐,却也恰好把众人目光都吸引到她母子身上,李晟珽又把她母子身份说出,可以说“沛郡王”三个字已经落入众人心田,连李九娘也不敢计较贞儿得罪贵客之事,只有那小厮居然抓住贞儿口误不放!

幸好那李郎将十分乖觉,帮自己抵挡那小厮。张惠本来就貌美智多,马上利用这个时间做了决断:以退为进,立刻道歉。表面上自贬身价,实际上却体现出沛郡王的亲民自律,反而更能收取长安的民心民意。为此她特意走向罗隐,也就是在罗隐的丑陋衬托下,让自己的美貌更以百倍彰显出来。她自信经过这个道歉事件,沛郡王的正面形象必将高高树立起来,自己今天看戏的目的也就完全实现了。

罗隐手足无措,连忙笑着说:“夫人不必如此,不必如此。罗隐虽然丑陋,但也不会与友贞计较。断然不会。”

罗隐边说边打量张惠,只见她眉如远黛,肤如凝脂,瑶鼻星眸,鬓发如云,竟然是一位绝世佳人。心中不由突地一动,感觉枯涩心田里竟好像滴下了两滴春露,“噗通噗通”跳了两下,他本是一介狂生,从不屑礼法约束,当即又笑着说道:

“何况夫人如此温言软语,罗隐怎会再存半点计较之心?”

张惠虽然觉得罗隐这话有几分怪异,但得到了大诗人原宥,也只觉心内畅然。李九娘也立刻上前挽住张惠说道:“秋水棚子何其有幸,竟然请得夫人光临。九娘在此谢过夫人。”

李九娘心里明白,这沛郡王如今控制着好大地盘,已经成了朝廷重臣。虽然没有进京任职,但其影响力之大,就是官家也甚为倚重。若是能和王妃结好,自然对父王今后发展大有好处。故此见张惠道歉,她立即上前手挽张惠,表示出一副诚心修好的态度。

张惠见李九娘示好,那是正中下怀。这位京城第一名伶,其实与朝廷纠葛极深,她来之前就了解清楚,李九娘的父亲,竟然是寿王李杰!官人日后要想进入长安叱咤风云,这寿王当然也是一个拉拢对象。是以对李九娘的示好,她马上报以热烈回应:

“今日来到秋水棚子,方知世上果然有如此仙乐,有如此歌喉!妾出身陋乡,今日何幸,能闻九娘仙音,真是平生大幸。”

李九娘笑了起来,当即说道:“既然夫人赏识,奴家怎敢推辞?正好还有一首昭谏先生的《蜂》,奴家这就献上,还请各位恩官赏脸。”

张惠听李九娘还要唱歌,便想返回座位,却被李九娘轻轻拉住:“不妨事,不妨事,奴家就是为夫人献唱,夫人在此听歌就是。”

见李九娘竟然如此殷勤,张惠自然只好留下,心中去有些疑惑:看这情形,倒像是她家也想拉拢官人?

只听李九娘唱道:“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虽无丝竹管弦伴奏只是清唱,但歌声清澈缥缈,宛如一条丝带轻轻探入心房,让人心中舒适又带了些瘙痒,真是惬意。果然歌声才住,马上又是满堂彩。

只有叶友孝心中一颤,竟然发出了不合时宜一声冷哼,顿时引来李晟珽的嘲讽:“你这小厮又不懂诗,冷哼什么!”

李九娘正在得意,听见李晟珽说叶友孝冷哼,也忍不住吃秀眉一蹙说道:“叶友孝,若奴家唱的不合,你便可一一说来。背后冷哼,不怕少了风度?”这也是因为现在要和叶友孝排演新戏,加上张惠还在身边,所以她再三容忍,说话客气不少。

看客们却都觉得诧异。这小厮不过十来岁,显然只是个跑腿之类,李九娘何以如此客气?

叶友孝只好陪笑说:“九娘歌喉,自然天下无双,在下不小心哼了一声,其实是对诗作本身而言。”

这首《蜂》也是罗隐的得意之作。众人嘲笑罗隐,都是因为他面貌丑陋;但对于他的诗作,却从无一人敢于非议。现在听说这小厮居然对自己的诗作发出冷哼,罗隐便忍不住问道:

“这位小哥,罗隐不才,倒要请教,拙作何以只堪小哥嗤之以鼻?”

李晟珽反而不说话了,心想这罗隐其实真是大才,只是被那张丑脸耽误了前程。现在这小厮居然去寻大诗人的晦气,就看他如何丢脸,如何被扫地出门吧。

叶友孝其实也不懂诗,但他在相爷面前都敢于侃侃而谈,何况一个落第秀才?当即说道:“昭谏先生此诗其实写的很好,细品下来,足以为谶。故在下以为这首诗,只该在书房吟哦,在禅房领悟,却不该在大庭广众放歌,更不该由九娘来唱,说句实在话,真是可惜了九娘的好歌喉。”

众人听他如此说,竟不是怪罪九娘没唱好,而是说这首诗不适合演唱。如此说来,倒也不得罪作者和歌者,心中都觉得,这小厮虽然年幼,倒好口才。

罗隐却不甘心又问:“好一个足以为谶。罗某才疏学浅,还要请教。”

叶友孝笑了:“不敢不敢,昭谏先生才学惊人,叶某不过是一得之见罢了:此诗所写的蜂儿,虽然眼前有无限风光,然而不论平地山尖,哪个是蜂儿之家?真是前途茫茫,不知何往,正所谓今宵酒醒何处,也只有杨柳岸晓风残月。”

罗隐一生为相貌所累,虽有满腹才华,却是无处施展。就像叶友孝说的“虽有无限风光,哪个是自己的家”?这首《蜂》虽是他偶然所得,其实不知不觉中已经写出了自况,此刻竟然被一个小厮看破,罗隐心中不禁骇然。尤其是他最后所说两句,完全就是自己的落拓写照,思之怅然怆然!不禁一躬问道:

“小友所言,足以证明真是懂诗之人!罗隐佩服!只是最后两句,却不知出典何处?”

叶友孝闻言一惊:糟了!这是唐朝,自己怎么把宋词背出来了!没法子,给你们讲宋朝,你们也不明白啊!只好窃为己有了:“并无出处,只是在下昔年经过运河时,偶然得之,倒是让先生笑话了。”

看客们听叶友孝说诗讲诗,竟然头头是道,都已经呆了。连李晟珽都对叶友孝刮目相看,只是暗呼侥幸,幸好他年龄幼小,成不了自己的情敌。想到这里,不由去看李九娘。

李九娘心中更是山呼海啸。她好容易请来了大诗人罗隐,不想罗隐反而被叶友孝给拿下了!这不可能啊,罗昭谏的才学,岂是这叶友孝能及万一?可是听叶友孝所言,真是大为有理,起码自己没想到!拿到诗作以后,自己都去琢磨怎么演唱,却没细想这诗作的弦外之音,反而被叶友孝抢了头筹!不过就算细想,恐怕也未必就会如叶友孝想的这般透彻。这小厮果然有些鬼才,难怪会编出那个《梁祝》来。尤其是最后两句那个“晓风残月”,摆明了就是该奴家来唱的啊,完全是为奴家所写的!可是为何他说只有两句?

李九娘脱口而出:“如此佳句,怎会只有区区两句?”那艳羡渴望之情,却再也不想掩饰。

罗隐只顾摇头晃脑:“虽然意蕴深切,令人惆怅无比。可惜句式不整,真乃天大的遗憾啊!”

李九娘笑道:“这斧正之力,只能仰仗先生了。”

罗隐连连摇头:“不可不可,别人的衣裳再好,罗某也从来不穿。”居然露出平生未有的谄笑,对叶友孝说道:“嘻嘻,还要烦请小友本人,将其改为七绝或者七律,方好成一佳作啊。”

见罗隐如此看重叶友孝,李九娘索性做个好人:“列位恩官,其实这小哥,姓叶双名友孝。他近日做了个新戏,请了奴家前往一同排演。今日特地来到棚子中,想必便是为了切磋这新戏。”

棚内看客们都知道参军戏,但参军戏与李九娘似乎拉不上关系吧?连张惠也忍不住问道:

“九娘如此身段歌喉,若是去弄参军,妾身倒是不以为然。”

李九娘笑了:“奴怎会去弄参军。友孝所写的新戏,是在他那叶家棚子表演,情节曲折,一言难尽。待奴家等排演好了,倒是想请各位高才莅临指教。”

朱友贞忍不住问:“叶友孝,你也会唱戏?”

叶友孝含笑回答:“我虽会唱戏,但今日来秋水棚子,却是为了要钱。”

此言一出,叶友孝的“青年才俊”、“明日之星”之类的人设,顿时“哗啦啦”碎了一地。没想到这个风雅少年,其实是个跑腿要钱的!更有人疑惑:李九娘家世尊贵,怎会差钱?莫非自己听错了?

只有李晟珽差点笑出声来。自己所料果然不错,这小厮,说到底还是个跑腿要债的。什么读诗懂诗演戏,又有几句信得?

李九娘郑重其事将叶友孝推出,实际上也是因为心中对叶友孝的看法有所改变,甚至隐隐觉得,即便年龄相差几岁,但以自己身份地位,他叶家岂有不从之理!毕竟叶友孝相貌虽不如李晟珽那么英俊,但比罗隐真强太多了。现在先给他推荐出来,将来再做打算。没想到叶友孝一开口就活脱一个财迷,真乃市井小人!心中刚刚萌发的一丝绮念,顿时化作了无穷厌恶,当即挥手对黄四娘说:

“四娘取80贯金开元,100贯银开元给他带走。”

见李九娘脸色顿变,这些看客都是些老江湖,自然知道再留下去未免尴尬,当即起身纷纷离去,李晟珽本来想和李九娘告别,但见她阴着一张粉脸,也不敢自寻倒霉,遂也讪讪而去。片刻之间,偌大的秋水棚子,就只剩下了罗隐、张惠母子还陪着李九娘。

罗隐虽然没走,但并不是想安慰李九娘,他甚至没有发现李九娘生气了,他是被李九娘说的“新戏”两个字弄得心里头不停瘙痒。以李九娘的心气,如果不是上品,她绝对不会推荐,更不会亲自参演。可是说到具体内容,李九娘只是“情节曲折,一言难尽”两句话带过,欲盖弥彰之下,反而让罗隐更是心痒难搔,此时见看客们都已散去,便问李九娘:

“九娘所说的新戏,不知罗某是否有缘一睹?”

听罗隐如此说,李九娘不由心里一动。罗隐的才学比叶友孝高得多,只是他没想过可以这样写戏。当然不仅仅罗隐,整个大唐,都没有人想过。这个叶友孝,倒是鬼机灵。不过要是让罗隐来写新戏呢?嗯,倒是可以试试看。

李九娘立刻把刚才的沮丧收拾起来,笑着说道:“过上几日,自然要请昭谏先生前来指教,地点就在永寿寺旁。”

罗隐听说自己过几日就可以亲自看这新戏,倒好像听说过几日就要娶新娘一样,顿时眉花眼笑。

张惠却笑着问:“适才听九娘将那金银开元付账?不怕他使不开?”

听见张惠说话,罗隐心中又是一动。仔细一想,又觉得时机还不到,便没有说话。

李九娘倒是也不想瞒张惠:“夫人不知,这小厮竟然当中讨钱,奴家颜面何在?故此都给他金银开元,就是要他再来恳求,到时候再让父王写过谕令,请人带了他去户部兑现。呵呵,就是要为难他。”

原来这金开元、银开元是大唐玄宗朝所铸,平日里多在宫内流通,但凡逢上金钱会,或者洗儿、占卜等时节,方才使用。更有一等,便是官家赏赐功臣,也会用这金银开元,但官家赏赐何等稀罕,受赏之人只把它留在家中,并不舍得上市流通。而且上市的时候,手续繁杂,须上三品大臣有人见证这钱来历光明,然后还要去户部银钱司兑换为普通开元,方可交易。李九娘本就不忿叶友孝强说自己输了对台戏,只是不想和他纠缠此事,然而心中毕竟有个疙瘩,加上他今日一副守财奴的样子,着实令人生厌,便让黄四娘带他去取上一堆金银开元。这种开元若他敢擅自交易,便可扭送官府,直到有人说明这钱来路光明,并非窃于皇宫,方可释罪。

这时叶友孝扛了两大麻袋钱过来,已经气喘吁吁,满脸通红。李九娘心里暗笑,嘴上却是一声冷叱:“怎地,拿了钱就走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