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基建:我在大秦养崽崽 > 万朝观影特番(十二)千古一帝的胸襟与气魄

【说到这,本始皇迷必须吹一波咱们那迷人的老祖宗。】

【作为千古一帝,老祖宗那些辉煌的丰功伟绩就不多说,懂得都懂。】

【从一国之君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政哥极富个人魅力的一点就是——在位期间从未杀过一个功臣。】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对不对?】

【在皇权高度集中的古代王朝,君王拥有生杀予夺、至高无上的统治权,若是有人胆敢冒犯龙威、或者是威胁到了君王的权威,那么下场往往只有一个字——死。】

【在古代,“臣”向来是个高危职业。】

【办事不利?拖下去斩了;功高震主?赐毒酒一杯;触怒龙颜?诛连九族;所以,在君臣这段关系中,卸磨杀驴、兔死狗烹基本是常态。】

【比如战神白起、将军李牧、商君商鞅...这些立下汗马功劳的能臣名将,最终还是被君王猜忌,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而这,也更加突显出始皇帝“不杀功臣”的胸襟与气魄,“千古一帝”实至名归!】

一席话发自肺腑,引人深思。

天幕前万朝万界的人们不禁对“暴君”秦始皇有所改观。

【秦】

文武百官们老泪纵横地看着他们的陛下,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陛下仁慈宽厚,实乃千载难逢的明君呐!”

“老臣何其有幸,竟能追随陛下如此明君!”

“陛下之仁德,臣无以为报,只愿一辈子效忠陛下,为陛下排忧解难!”

秦始皇看着一群哭得稀里哗啦的老头,嘴角抽了抽,但对于他们的忠心耿耿还是十分高兴的。

他爽朗一笑,随即和颜悦色回应。

“诸位爱卿一片赤诚之心,朕又岂能辜负?”

“如今大秦百废待兴,朕愿与诸位肱骨之臣共创太平盛世!”

见陛下如此器重自己,文武百官更加感动了。

一个个面红耳赤,像打了鸡血似的,恨不得立马为自己的君主肝脑涂地。

而一旁的扶苏在亲眼见证自家父皇用“甜言蜜语”将一众大臣哄得死心塌地后,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这便是父皇的御下之道啊!

学到了学到了。

【唐贞观年间】

李世民一针见血道:“与其说是秦始皇不忌惮功臣,倒不如说是秦始皇能临驭群臣。”

“君不见祖龙在时,天下无一人敢反。”

“可见其掌控天下、纵横捭阖的手腕之强悍霸道。”

【明洪武年间】

朱元璋直勾勾盯着天幕上“不杀功臣”四个大字,只觉得是**裸的嘲讽,一张脸瞬间黑如锅底。

众臣低下头做鹌鹑状:这天幕针对性也太强了吧?这不妥妥指着陛下鼻子骂吗?

不过,有天幕护体,以后他们的小命应该、大概、也许能保住了吧?

马皇后轻叹:她早就劝陛下少杀臣子,可有时她也拦不住暴怒的陛下。

眼下有始皇形成的鲜明对照,恐怕民间陛下的名声又要下降了。

唉。

【西汉】

被贬为列侯的韩信捧着酒坛,喝得酩酊大醉。

当他看见天幕中威风凛凛的镇远侯时,面上不禁流露出羡慕与自嘲,回想起君主的猜忌与防备,他一时有些口不择言。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今天下太平,就轮到我该被烹杀了。”

“哈哈哈...堂堂汉王胸襟竟如此狭小!可笑、可笑...”

“若非生不逢时,我宁愿投靠他们口中的暴君,至少不会被猜忌夺权、还能得个善终!”

————

白发苍苍的萧何从狱中走出,赤脚囚服,狼狈不堪,哪有萧相国的儒雅风度?

他注视着天幕中大展抱负、意气风发的尚书令,眼中满是艳羡,内心却一片悲凉。

他明明忠心为国为民,却因为君王猜忌,不得不自污名节,甚至因为给老百姓谋利而遭受牢狱之灾。

回想起已逝的好友,萧何心中顿时升起一抹兔死狐悲之感。

“唉!唉!唉!”

最终他只是连叹三声,叹息中是说不尽的悲凉与怅惘。

————

隐退的张良注视着天幕中运筹帷幄、治国安邦的谋圣,这一刻,仿佛终于理解了另一个自己的选择。

他悠悠长叹:“论心胸,的确无人能及他。”

【秦末】

乌江。

此时,天幕中正在介绍霸王侯,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凯旋归来,满城百姓夹道欢迎,妻儿也在家中等待他。

在穷途末路的项羽眼中,这一幕美好得犹如梦境,却又无比真实地展现在他面前,昭示着另一个世界不同的结局。

他扫视着那一张张熟悉的年轻面孔,虎目渐渐淌出泪来,似是懊悔,似是不甘、似是悲怆。

“我项羽,无颜面见江东父老啊!”

“虞姬,等我!我们来生再见!”

【蜀汉】

诸葛亮教导道:“始皇虽残暴,却善待有功之臣,陛下可学之,另外,忠言逆耳利于行,陛下平日也要多听忠臣劝谏。”

刘禅抓耳挠腮:“相父,那哪些人是忠臣呢?我分不清楚…”

诸葛亮:“陛下莫急,老臣会告知陛下的。”

刘禅顿时喜笑颜开:“有相父在真好!”

【南宋绍兴年间】

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绍兴和议”达成,宋向金称臣纳贡。

而此时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诬陷入狱的大将军岳飞,仍未被释放。

此时,天幕的出现宛若一道曙光。

大理寺丞李若朴当即跪下求情:“官家,岳将军忠君爱国,绝不可能参与谋反之事,还请官家明鉴!”

宗正卿赵士㒟:“官家,臣愿以全家百口担保岳将军无罪!”

大理丞何彦猷:“官家,此天意也,还请为岳将军平冤昭雪!”

收受金国大量贿赂的秦桧急了,连忙又罗列了数条罪状,欲要置岳飞于死地。

“官家,岳飞父子与王贵、张宪有异谋,且岳飞指斥乘舆,岳家军又在援淮西时拥兵不进。”

“其谋逆之意,昭然若揭啊!”

听到如此扭曲事实的诬陷,有刚正不阿的忠臣不顾性命之危,忿忿怒骂。

“你秦桧这个卑鄙小人,便是最大的国贼!”

“残害忠良、谗佞专权、害人误国、十恶不赦,必定会遗臭万年!”

被人指着鼻子骂的秦桧,脸青一阵白一阵的,眼神狠辣无比。

可那忠臣非但没有怕,反而骂得更酣畅淋漓了,其余臣子们也纷纷唾骂秦桧这个奸臣。

而宋高宗赵构却望着天幕,神色变幻莫测。

这时,府衙传来消息,几乎全城的文士百姓都前来为岳飞申冤,民愤四起。

为了不背负后世的千古骂名,宋高宗终于松口放岳飞出狱。

————

重见天日的岳飞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在儿子的搀扶下走出牢狱。

当他抬头看见天幕时,忍不住流泪悲叹。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明主难寻!奸臣误国啊!”

岳雷经此一遭也心有余悸,不禁劝道:“兵权在手,上猜忌之,又有小人作祟,爹,不如我们这段时间暂避锋芒吧。”

在狱中被严刑拷打的岳飞此时面容沧桑,可眼神仍然坚毅无比。

“为了大宋,为了百姓,我岳飞哪怕以身殉国,也要抗金到底、一刻不停!”

【明末】

天顺元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和大学士王文含冤入狱。

行刑的那一日,崇文门外,于谦头戴木枷、脚戴镣铐,被押送刑场,可他的面色依然平静,坦然赴死。

街道两旁围满了全城的百姓,他们恸哭不止,纷纷为其喊冤。

狱吏们奉命办事,不为所动。

就在这时,金色天幕显现,所有人都呆愣在原地,静静观看。

直到那道铿锵有力的“不杀功臣”响起,城中顿时沸腾了。

百姓们都认为是上天在为于大人平冤昭雪,于是齐齐高呼老天开眼,随即一拥而上阻止押送队伍前进。

与此同时,皇宫中。

明英宗望着天幕,神色有些犹豫。

土木之变后,他的名声估计就毁了一半了。

要是再错杀忠臣,他岂不是要遗臭万年?

恭顺侯吴瑾趁机劝谏:“陛下,昔日宋高宗错杀岳飞,惹天下非议,今日天幕显现,若错杀忠良,恐会让您沾上千古骂名啊!”

一些与于谦交好的官员也纷纷求情。

此时皇太后也得知了消息,赶来劝说。

“陛下,三思而后行啊!谦实有功,清正廉明,忠君爱国,断不可做出谋逆之事,还请陛下明查!”

在众人的劝谏下,明英宗渐渐生出后悔之意。

权衡再三后,他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前往刑场。

崇文门外。

于谦正在无奈地劝说百姓离开,以免被牵连,可他越是这样爱民如子,越让百姓们不忍见他含冤而死。

就在场面僵持之际,一个传令官策马急速奔来。

“陛下有旨,于谦一案有所冤情,中止行刑!”

听到这道宛若天籁的圣旨,百姓们不由得欢呼雀跃,更有甚者喜极而泣。

原以为自己必死的于谦此刻也松了一口气。

他倒不是怕死。

而是担心自己死后,无人撑起风雨飘摇的大明。

一生正直廉明、爱国爱民的大明忠臣,此刻看向金色光幕中身着黑龙袍的帝王,面上露出了一抹感激之色。

无论他的功过如何,至少对于臣子而言,他是一位值得追随的君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