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基建:我在大秦养崽崽 > 万朝观影特番(七)最丰厚的两样嫁妆——温与饱

战乱、饥荒、寒冷。

是古代王朝的主旋律。

亦是百姓们逃不脱的轮回苦难。

历史无情,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最终只会合并成一个冰冷的数字。

上层统治者忙着争权夺利,无人会在意几只蝼蚁的生死。

然而,在暗处依旧有无名英雄在为同胞、为家国默默努力。

【明万历年间】

一个鼻青脸肿的读书人从商船下来,身体微微佝偻着,神色紧张,似乎怀中藏着什么宝贝。

等有惊无险地离开港口后,陈振龙才劫后余生般长松了一口气,他找了一个没人的角落,小心翼翼取出怀中之物。

此物似是植物的藤蔓,蔫巴巴的,其貌不扬,却被他视若珍宝。

刚好,天幕上播放到红薯丰收的画面。

陈振龙双手捧住红薯藤,看着堆满的粮仓,忍不住激动欢呼。

“太好了!以后乡亲们再也不用挨饿了!”

同年间,吴川人林怀兰、虎门人陈益分别从越南引种番薯,大大缓解了当时及后世的饥荒,拯救了无数贫苦百姓。

————

【除了红薯之外,始皇后还带来了玉米、土豆、南瓜等高产粮食作物,以及许多种类的蔬菜,大大丰富了大秦百姓们的饮食菜谱,不至于只能吃葵、藿、薤、葱、韭这五菜。】

随着浑厚男声缓缓讲述,金色光幕上切换了一张张栩栩如生的作物图片。

天幕前万朝各界的统治者们赶忙命人记录下来,准备之后派人去寻找。

毕竟,于他们而言,每一样都是金灿灿的政绩啊!

百姓们想的则很简单。

只要是能吃的都记下来,先填饱肚子,好不好吃另说。

【如果说始皇后的第一样嫁妆让大秦再无饿殍;那么第二样嫁妆就是让天下再无冻死骨。】

【不同于我们星际时代有星球恒温调节系统,远古时代时常经历小冰河时期,每逢冬天暴雪狂降、奇寒无比。】

【众所周知,人饿三天不会死,但若是处于失温状态,半个小时就会被冻死,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柴米酱醋盐”中“柴”排在第一位。】

【或许有人会说,既然冬天那么冷,那就提前多囤些柴火呗。】

【你们以为是古人不想吗?不!那是他们压根抢不到!】

【每到寒冬,大地上别说树木了,就连一根草都被薅得一干二净,每逢冬天,底层百姓们只能窝在破茅草屋中,用麻衣茅草御寒,能不能扛过去全看命硬不硬。】

【所以,我们那些活下来的老祖宗要么是有点本事、要么就是纯粹命硬。】

话到此处,天幕前的所有百姓们都深有所感。

有刚刚经历生死别离的人,更是痛哭出声。

行人死者无算,屋内亦有冻死。

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闻言心生触动,不禁长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而当始皇后传授火炕技术、以及带来一种名为“棉花”的作物后,天下百姓们心中终于燃起了一簇希望之火。】

【其实,火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出现,由东北方的肃慎人发明,乃床与炉灶结合、由砖石泥土砌筑,可做饭的同时取暖,节省柴火。】

男声一边说着,光幕一边播放砌火炕的详细步骤流程。

一时间,天幕前的人们来不及惊叹,便手忙脚乱地开始记录。

各朝的皇帝们不需要担忧,他们早就让记录的官员和画师在一旁时刻待命,务必记录下天幕传达的所有信息。

百姓们不识字,只好另辟蹊径。

有的目不转睛地记下每一个步骤,有的用树枝在地上涂涂画画,还有机灵的直接和工匠订购。

【除了火炕外,最主要的还是御寒衣物,棉花这种作物不仅高产低廉,还十分保暖舒适,可纺织棉布、制作棉衣、棉被、棉鞋、棉帽等御寒之物。】

【皇后娘娘为了加快推广棉花种植,特意和始皇帝提出了棉花扶持政策,使得棉花迅速推广开来。】

【有了火炕、棉花、以及后面研制的蜂窝煤,此后大秦的百姓们再也不必害怕熬不过寒冬了。】

————

【新朝】

王莽对着天空比了个国际友好手势,然后开始咬牙切齿地喷国粹。

“贼老天,针对我是吧?”

“来个位面之子就算了,现在还来个开挂的穿越者,我¥#%&*@……”

“贼老天,有种你也给我一个金手指啊!”

【东汉】

光武帝刘秀:“快快快!将火炕之法传授下去,再派工匠研制蜂窝煤,另外多派些人手探查棉花的消息。”

大司徒邓禹:“陛下莫急,这些事先商讨清楚,再做打算也不迟。”

刘秀愁容满面地叹道:“唉,怎能不急?当年新末大乱,天下百姓十仅存二,修生养息多年,今国仍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朕心难安啊!”

阴皇后上前轻声劝慰。

“武帝时期,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带来了许多新奇物种,或许如红薯、棉花等如此神物,在西域那边有所踪迹。”

刘秀眼睛一亮:“丽华你真是朕的贤内助!”

【唐开元年间】

唐玄宗李隆基:“这棉花怎么看上去有点眼熟?”

杨贵妃:“呀,陛下,这不是您前些时间送臣妾的西域奇花吗?没想到还真是个宝贝!”

杨国忠:“恭贺陛下!有此物御寒保暖,百姓们寒冬无惧,我大唐盛世又将再上一层楼!”

李隆基:“哈哈哈好、好、好!快安排人下去种植此物!”

【明】

朱元璋:“这棉花我们大明已有了,只是这火炕与蜂窝煤倒是新奇。”

马皇后:“陛下可派工匠研制一番,对于百姓而言,多一种取暖之法总归是好的。”

朱元璋:“嗯,妹子你说得对,听你的!”

————

如阴皇后所料,棉花已经从南亚传入西域,只是名称为“吉贝”。

不过,棉花虽传入极早,但直到明代才普及中原。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交流迟缓,再加上频繁的战乱,棉花自然传播得慢。

如今通过神奇的天幕,万朝万代的统治者、官员、百姓也意识到了棉花的价值与重要性。

想必此后棉花很快便会普及各个朝代。

而底层百姓们终于能穿上便宜低廉的棉衣,扛过一个个寒冷的冬天了。

————

天幕金色的大字如流水般滚动。

极具历史厚重感的男声娓娓叙述,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与当时的大秦百姓们产生共鸣。

【回顾过往,百姓们以前只能蜷缩在茅草屋中、祈祷寒冬赶快过去。】

【而现在他们却可以悠闲地窝在暖烘烘的火炕上、穿厚实保暖的棉衣、吃香喷喷的烤红薯。】

【这,便是始皇后带给大秦、惠及天下百姓最丰厚的两样嫁妆——】

【温与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