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基建:我在大秦养崽崽 > 第一百五十五章 人才济济的大秦

在嬴政与朝中大臣商讨了三天三夜后,终于确立了符合大秦国情的科举制度。

考试类别分为县试、郡试、殿试,分科考试、层层选拔,每三年于春季举办一次县试,于秋季举办郡试,最后于冬季举办殿试。

报考不限制性别、财产、威望,只要年龄在十六岁以上,品行端正、识读文字即可。

不过打铁还需自身硬,若是学识能力不足的话,依然会被筛选下来。

章台宫,楚月凝坐在嬴政身旁阅览着诏令,秀眉渐渐蹙起,染着淡淡忧虑之色,她侧眸轻声询问。

“阿政,时间会不会太赶了?”

“无妨,今日我已命人开始相关事宜。”

“月凝,大秦无需那些繁文缛节,况且地方官府每年也会安排考课,并非毫无经验。”

嬴政伸出大掌包裹住女子微凉的小手,温声解释道,凤眸神采奕奕,眉宇间尽是自信爽朗之色。

大秦崇尚玄色,玄色象征冷静、理智、高效,无论是律法政令,还是建筑工事,都有着雷厉风行、干脆利落的行事风格。

听到“考课”二字,楚月凝恍然大悟,秀眉顿时舒展,看来是自己杞人忧天了,她羞赧地转回视线,低声喃喃。

“阿政,是我多虑了。”

其实,在秦朝就已经出现了考试制度,并且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称为“考课”,考核结果有“殿”(合格)和“最”(不合格)。

如果考试通过或者保举成功,当上了官吏,还有一年的试用期。

这种方式可谓是极为先进,所以并不用担心地方官府举办不好县试。

眼下大秦各领域都急缺人才,自然要进行高效的选拔,科举的考核进度也要随之加快。

当设立科举的邸报陆续张贴在各郡县后,天下寒门学子无不欣喜若狂、奔走相告。

学宫位于天子脚下,最先收到消息,老师们、学子们一个个激动不已,议论纷纷,课业都为此暂停了一日。

“张兄,你要参加科举吗?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啊!”

“嗯,良欲一试。”

张良合上久久不曾翻动的书籍,心绪依旧难以平复,淡然的面容上难得流露出几分惊异之色。

他智谋过人,科举制的利端岂会看不出来?

这不仅是一次选官制度的改革,也是一次社会阶级的革新。

得到想要的回答,韩信爽朗大笑,他重重拍了拍张良的肩头,乌黑明亮的眼睛中满是少年人的意气风发。

“哈哈哈,那张兄与我前去官府报名吧。”

“虽然我学识不够,但听说还有武举,正巧可以一试。”

“也不知萧兄可要报名?嗯...不过他已是太子老师,想来应当不会参加吧......”

被念叨的萧何毫无征兆地打了个喷嚏,他揉揉鼻尖,在小太子面前温润稳重的萧老师,此时锋芒毕露,有着万分豪情壮志。

今年的科举他已下定决心参加。

虽然他现下教导太子,又身兼博士之职,但终究没有一个正式官身,因此他受到的非议与质疑实在不小。

如今有此良机,当然要把握住,好好证明一番自己的实力,入朝为官后也能大展抱负,正好他的秦律九章即将完成。

对了,还要提醒挚友们,韩弟他们在学宫肯定已经得知消息,那就剩沛县的曹参等人了......

萧何铺开一张白纸,拿起狼毫毛笔,沾了沾墨水。

酝酿片刻思绪后,随即挥毫泼墨,字迹龙飞凤舞,不难看出书写者的慷慨激昂之势。

“陛下圣明,开科举之制,天下能人志士无论富贵贫寒,皆有入朝为官之机。”

“曹兄,汝之才能不下于吾,担任狱吏实乃大材小用、明珠蒙尘,恰逢良机,何不一搏?”

“吾于咸阳停云落月,静候佳音。”

次日,泗水郡,沛县。

曹参欣喜地打开挚友的信函,仔细阅览着铁画银钩的字迹。

睿智眼眸中的光芒越来越亮,往日的冷静自持再也不见一丝,被难以抑制的兴奋所取代。

与此同时,周勃刚给一户办丧事的人家吹完鼓,他掂了掂轻飘飘的钱袋,无奈叹息一声,憨厚质朴的脸上带着些许愁容。

家中贫苦,仅靠养蚕维持生计,哪怕经常做些副业也攒不到多少积蓄。

想到近年来官府在高价收购棉花,他都不禁有些想去开荒种地了。

勉强温饱的日子一眼看得到头,心底深处的抱负不知还能否实现,周勃盯着自己强壮的臂膀,苦涩一笑。

“快快快,我们赶紧去官府报名。”

“呼呼...等等,我、我跑不动了......”

“哎呀,谁让你整日在屋内读书,也不出来走走,到时候赶赴郡中参加郡试,更要奔波受累。”

“县试都还不知能否通过呢,届时再说吧。”

身旁经过两个身形高瘦的青年男子,谈论的内容令周勃一头雾水,什么县试、郡试,怎么从未听闻过啊?

他摇摇头迈开腿准备早点回家喂蚕,但内心似乎有个声音在指引着他,几番挣扎下,最后周勃鬼使神差地追上了那两人的步伐。

三川郡,阳武县,户牖乡。

浓重夜色下,朦胧月光洒落在田野间,陈伯戴着一顶草帽,扛着锄头乐呵呵地往家赶。

尽管劳累了一天,汗水浸湿了衣衫,可一想到秋季丰收的景象,仿佛就瞬间忘却了那些辛苦疲累。

陈伯推开家中破落不堪的木门,一眼便瞧见了外出求学归来的弟弟,他欣喜不已,惊呼出声。

“阿弟,你回来了!”

“嗯,阿兄怎地劳作到这般晚?”

“嘿嘿,今年官府又高价收购棉花,我这不是想着多种些,秋季卖了换钱送你去学宫嘛。”

“本来去年就应当送你去的,都怪阿兄没本事,连路费都凑不到......”

高大俊朗的陈平静静注视着相依为命的兄长。

明明正值壮年,可生活的辛劳却在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沟壑,久经风霜的面容格外沧桑。

对于贫苦黔首而言,吃饱穿暖都难,更别提读书了,若非兄长全力支持他、供养他,他陈平哪里还有求学的机会?

陈平一个箭步上前,用力抱住兄长佝偻的背,眼角隐隐闪现着一丝晶莹,他压抑住喉间的哽咽,激动地分享喜悦。

“阿兄,陛下开设科举,只要通过考试,寒门学子也可入朝为官。”

“好好好!我阿弟聪明又勤奋,一定能当个大官,这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哩!”

“阿兄,我会尽力为之,不辜负你多年的恩情。”

“害,啥恩不恩情的,你是我阿弟,咱们是一家人。”

“嗯,但兄长之恩,平没齿难忘,若往后出人头地,定让阿兄富贵无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