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八十六章 任用果决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八十六章 任用果决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王之涣、孟浩然和岑参正在府衙候着,与他们一同等候的,还有一群工匠,以及都护的仓曹官员。

李琩带着辛云京来到府衙,众人一同起身行礼。

李琩让众人先坐,扫视一圈,却发现仓曹的副参事不在。

仓曹是节度使下的行政系统之一,主官称参军,但由于盖嘉运一事,仓曹的正副参军被拿了,李琩便让参军之下的参事先主事。

李琩问道:“钱参事何在?”

一仓曹官员上前道:“回殿下,钱参事说要给钱德妃准备寿礼,特让下官代向殿下告假。”

“钱德妃?”

李琩愣了愣,随即想起来了。

李隆基第四子名为李琰,李琰的母亲便是钱德妃,而钱参事是钱妃的族人。

钱德妃并非出自世家大族,也不太受宠,所以她的族人便不是都能获得她的庇护,在京城做官。

留不了京城,就只能送来边疆,以期望能立功入京。

李琩想了片刻,对辛云京道:“辛将军,去把他拿来。”

“是。”

辛云京领命而去。

李琩找个地方坐了下来,默默闭眼等着。

过了许久,辛云京领着两个士兵将钱参事提了进来,扔在地上。

李琩听到声音,睁开眼,问钱参事道:“我昨天有没有说过,让你们今天在这里等着?”

钱参事站起来,躬身回道:“回殿下,殿下是有此令,所以下官已请人代为告假。”

钱参事看似恭敬,但还没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并没有显得惧怕。

“好啊。”李琩冷笑一声,转问一旁的辛云京,道:“辛将军,按军令,听调不至者,当如何处置?”

辛云京回道:“立斩!”

听到“立斩”两个字,钱参事吓了一跳,立马伏地跪拜道:“殿下饶命,下官是为了给钱德妃准备寿礼,这才告假,下官……”

李琩打断道:“这么说,是钱德妃让你听调不至的?”

“不……”钱参事立马摇头,道:“不是……是下官……”

钱参事吞吞吐吐,冷汗冒了出来。

李琩道:“你吃的大唐的俸禄,做的大唐的官,再大的恩情,皆出自圣人,圣人用伱,你便应该尽忠职守,但你今日不仅擅离职守,还想把过错推到钱德妃身上,你有几个脑袋!”

李琩说到最后一句,声音渐大,站起身来。

钱参事被吓得全身颤抖,脑子空白,不住的叩头道:“殿下饶命,殿下饶命……”

李琩就这么看着钱参事叩头,过了会儿,才道:“罢了,这不是军营,念你只是初犯,便饶你一命,拉出去,重仗三十,职降一等,罚奉半年。”

钱参事叩拜道:“谢殿下不杀之恩。”

门口的士兵同时进来,将钱参事拉了出去,不一会儿,便听到门外传来钱参事的惨叫声。

李琩静静等着外面行刑完毕,才来到王之涣三人旁边坐下,微微一笑,问道:“岑参先生是如何与王先生他们一道的?”

一旁的岑参听到问话,才从钱参事被罚的事中缓过神来,连忙站起身来,行礼道:“殿下,先生二字小民万不敢当,请殿下直呼小民名字便可。”

“也好。”岑参今年不过二十二三岁,比李琩大得不多,因此李琩也不客套,点点头。

“小民去年在长安献书阙下,希望获得任用,但……”岑参神情有些尴尬,苦涩一笑,才接着道:“后来听闻殿下远征大捷,便想前来一睹殿下英姿,顺便……看能不能留效安西。来安西的路上,遇到王兄他们,一见如故,便一起同行。”

岑参解释了来龙去脉,并直言不讳的表达了自己的来意。

李琩点点头,问道:“这么说的话,你是来投军的?”

“是。”岑参点点头,同时心中起了忧虑。

因为李琩说的是投军。

投军的话,让他当一个小兵也是投军,而且他现在还年轻,也没有作出让天下人都记得诗文,李琩未必看得起他。

李琩沉吟片刻,道:“我都护府里面还差一个录事参军,不知你可有意向。”

“啊?”岑参由担忧转为惊喜,录事参军干的相当于是李琩身边的秘书工作,而且是正六品,还是李琩的贴身武将,权力不小。

李琩见岑参没有回答,问道:“你不愿意吗?”

“愿意,愿意。”岑参给李琩行了一个大礼,道:“谢殿下!”

“不必谢我。”李琩笑了笑,“我不过是为国选才,吏部会定期对官吏进行考核,若你才勘大用,必能受到拔擢,若你……不合格,到时候我也没办法。”

李琩说的是吏部考核,但是如今节度使下面的小官吏,基本上都是节度使自己选用,然后报给朝廷确认就行。

而且,李琩让岑参当六品官也是留了一个心眼。

因为按规制,五品及以上的官,要报皇帝审核才行,现在节度使的权利还没大到顶,这个流程还是要走的。

而岑参去年才献书阙下,虽然每年想献书给李隆基的人数不胜数,李隆基多半是都没见到岑参的献书,即使见到了,也不一定记得。

但万一呢?

要是有个万一,那就是李隆基去年不用的人,李琩今年倒是用上了,这说不定会给李隆基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所以李琩卡了这个节点。

“小民明白。”岑参五岁读书,九岁作文章,自负一身学识,所以对考核什么的是信心满满,回复李琩一句后,觉得不够表达自己的内心,又补充道:“若小民上不能报殿下知遇之恩,下不能安民,不用等吏部考核,小民自己也无颜面对殿下,自会请辞。”

“嗯。”李琩点点头,又看向王之涣和孟浩然。

王之涣和孟浩然年龄比岑参大得多,文人的酸腐气息比较强,他们原本想和李琩拉扯一下,但见李琩行事如此果决,怕万一拉扯把自己拉扯没了,于是便也不装了。

王之涣直接从怀里掏出一封举荐信,双手呈给李琩,恭敬道:“殿下,这是高将军举荐我二人的书信。”

李琩接过看了一眼,果然是高适的手笔。

其实从高适自己不做诗祝贺他开府,而是让王之涣他们来,李琩就知道高适有举荐的心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